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的灭亡罪魁祸首是谁?

明朝的灭亡罪魁祸首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1233 更新时间:2024/1/28 4:48:15

明朝的灭亡,不能全怪崇祯帝,罪魁祸首是他的爷爷,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的农民军攻破北京城,绝望的崇祯皇帝朱由检在煤山自缢身亡,享国277年的明朝正式落下帷幕。明朝虽然灭亡,但明朝灭亡的责任到底属于谁呢?有人认为崇祯是亡国之君,第一责任自然是他的,但许多人并不是这么认为的,那么谁才是明朝灭亡的第一罪人呢?

明朝灭亡后,清朝入关,并确立了对全国的统治,到康熙年间,更是以明亡为鉴,对明朝二百七十余年的统治进行了全面的反思和检讨。康熙帝在位时,曾对入祀历代帝王庙的皇帝进行筛选,按照规定亡国之君是不能入选的,但崇祯帝却是一个例外。

更让人意外的是,崇祯的祖父、父亲、兄长,也就是万历、泰昌、天三位皇帝都没能入祀历代帝王庙。对此康熙解释道:“有明天下,皆坏于万历、泰昌、天启三朝。愍帝即位,未尝不励精图治,而所值事势,无可如何。明之亡,非愍帝之咎”。也就是说,在康熙看来,明朝灭亡不是崇祯的责任。

康熙的观点虽然有着自己政治目的,但却基本上反映了这段历史,后人也持相同的观点。比如清史学家孟森认为“思宗而在万历以前,非亡国之君;在天启之后,则必亡而已矣!”可见明朝灭亡的罪魁祸首是万历皇帝!那么万历皇帝是怎么将明朝推入深渊的呢?

清代学者李天根认为,明朝的灭亡,不是亡于流寇的蹂躏也不是亡于逆阉的肆毒,更不是亡于庄烈的操切,而是亡于神宗的怠荒。明神宗名叫朱翊钧,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应该说明神宗并不是笨,相反他天资聪慧,但是他缺乏明太祖、明成祖那样的雄才大略。

明神宗统治的后三十年,“万事不理”,“静摄深宫”,怠于政事而耽于享乐,日益挥霍侈靡,不知遏止。皇帝虽然不上班,但他也没闲着,在全国范围内,派出大量的矿监税使,搞的民怨沸腾,多次激起民变。另外更严重的是,“门户之祸,与国俱深”,党争愈演愈烈。

在明神宗统治末期,各种矛盾已经开始凸显出来,但神宗依然身居内宫,致使内外隔绝,“人主蓄疑,贤奸杂用,溃败决裂,不可振救”。到了崇祯时期,他虽然励精图治,但明朝犹如身染重病的病人,已经无力回天,因此可以说“明之亡,实亡于神宗”。

明朝灭亡时的各种问题,都出现在明神宗时期,他长期怠于政事,不能积极处理各种矛盾,只能把亡国恶果留给后代子孙。最终勤勤恳恳的崇祯皇帝成了亡国之君,但无论是清朝的统治者,还是明朝的遗民都认为,明朝的灭亡并非崇祯的责任,罪人应该是他的爷爷万历皇帝朱翊钧。

标签: 明朝

更多文章

  • 战国时期韩国都城叫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韩国

    韩国是战国七雄之一,虽然实力是七雄中最弱的,但也曾有过一段光辉时期。韩国最出名的兵器就是弩,只有韩国的弩射程可以达到800米,所以也就有了“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这样的说法。三家分晋以后,韩国立都于阳翟,在今天的河南禹州市,等韩国吞并郑国后曾有过一次迁都。其实韩国国力也没大

  • 佛教在南北朝兴盛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佛教

    杜牧的《江南春绝句》中写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说南朝有四百八十寺,其实这并不夸张,因为据史料记载,南北朝时期全国有多达3万多座寺院,佛教僧人尼姑至少300万人以上,北周武帝宇文邕灭佛的时候,曾经让多达300多万的僧人还俗。由此可见,当时的佛教的规模有多大。那

  • 中国古代历史之三武一宗灭佛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三武一宗灭佛

    佛教史上的三武一宗之厄,称为“法难”。指中国历史上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五代周世宗等四位皇帝排斥打击佛教的事情。北魏王朝是鲜卑族拓跋氏建立的,属于当时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之一。拓跋氏本“与西域殊绝”,不知佛教。后来在经略燕赵、统一北方的过程中,才

  • 北魏如何灭亡的?北魏皇帝列表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北魏

    众所周知,在我国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是朝代变更最快的一个时代,而且当时的国家政权是很容易被分裂的,领导者也是在不断的改变,在这个时期最为频繁的就是北魏政权,而且当时皇帝放弃了城池直接逃跑,最后的北魏也是被侵略者弄得四分五裂。不过在北魏政权前期的时候北魏政权当时是由鲜卑族组成的,但是在如此强大的鲜卑族为

  • 夏崇宗通过哪些措施来推行汉学?佛教为何在西夏能广泛传播?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夏崇宗

    惠宗李秉常卒,他的儿子乾顺继位,年仅3岁,为崇宗。崇宗年幼,大权又操纵于其母梁氏(昭简文穆太后,是梁乙埋的女儿)和梁乞逋手中。因此在西夏历史上梁氏一族接连出了两位皇后,而且是连续性地把持西夏政权,西夏母党专权的局面又维持了十多年。在这期间,梁氏仗着“一门二后”的威势,迫害李秉

  • 夏仁宗通过哪些措施使西夏进入了全盛时期?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夏仁宗

    夏大德五年(1139年)六月,崇宗李乾顺卒,终年56岁,在位54年,谥号“圣文皇帝”,庙号“崇宗”,陵名“显陵”。他的儿子李仁孝继位,当时16岁,就是西夏仁宗。仁宗与前三代君主有所不同,西夏毅宗谅祚、惠宗秉常、崇宗乾顺都是幼年继

  • 夏仁宗是怎样平定任得敬叛乱的 夏仁宗与任得敬分别代表什么阶级的利益?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夏仁宗,任得敬

    仁宗时西夏虽进入了全盛时期,但是正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太平盛世的背后正酝酿着一场篡权分国的政治斗争。以任得敬为首的后党与以仁宗为首的帝党之间展开了一场生死较量,表面上看这是一场围绕着皇权进行的权力之争,实质上仍是西夏社会落后势力与封建进步势力之间的斗争。说到任

  • 西夏《天盛改旧新定律令》是怎样创制的 《天盛改旧新定律令》有什么特点及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西夏

    中国古代的法律历经了至少3000年的发展,有着独立发展、脉络清晰而自成体系的传统,每个朝代的统治者出于争夺政治上正统地位的考虑,一般在开国之初总要制定律典来安定人心,稳定政治局势。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长河中,少数民族政权的立法活动出现过两次高潮。第一次高潮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东汉末年,曹魏于229

  • 西夏《贞观玉镜》的内容是什么 《贞观玉镜》有什么价值?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西夏

    《贞观玉镜》是西夏贞观年间(1101年~1113年)颁行的军事法典,以西夏文书写。该法典出土于我国内蒙古黑水城遗址,属于20世纪初俄国的科兹洛夫在黑水城发现的众多文献中的一部分,今藏于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这一文献最初被归类于西夏文法典《天盛改旧新定律令》中。在经过苏联西夏文学者整理

  • 西夏桓宗是怎样治理国家的 夏桓宗李安全为什么要篡权夺位 ?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夏桓宗

    夏乾祐二十四年(1193年)九月二十日,夏仁宗李仁孝卒,终年70岁,谥号“圣德皇帝”,庙号“仁宗”,陵名“寿陵”。李仁孝在位54年,是西夏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之一。他死后,皇位由他的长子李纯佑继承,这就是西夏历史上的夏桓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