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高昌国是现在的哪里?高昌国是如何灭亡的?

高昌国是现在的哪里?高昌国是如何灭亡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656 更新时间:2023/12/18 3:24:00

在1500年前,吐鲁番盆地曾诞生一个以佛教为主的国家,名为高昌国。高昌国在《新唐书·高昌传》中有着比较明确的记载,也是古代新疆各方面的中心地区。如今,高昌国的遗址是在吐鲁番高昌区,其实这个地方先后诞生了四个国,只不过在唐朝时,被唐所灭。下面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下高昌国,可能听说过这个国家的人并不多,但在历史上还是有着比较重要的地位的。

荒漠竭泽而枯山秃岭,火焰山犹如一颗历尽沧桑的红宝石镶嵌在广阔无垠的戈壁沙洲。火焰山曾是一片蒸腾火海,赤石褐岩千万年间寸草不生飞鸟绝迹,观之犹如烈焰熊熊,正所谓“山下多炎风,火氛蒸塞空,人马尽汗流,孰知造化功”。然而,这片地表温度能达到89度的极热火山下,却并非真的是了无生机的绝境。

火焰山山体中隐匿着无数纵横交错的峡谷,峡谷的谷底有高山融雪汇流而成的清冽泉水,终年川流不息,滋养出隐秘而狭长的葱郁绿洲,除了这神奇的绿洲,火焰山下还埋没着另一失落近千年的惊世存在。1955年春,考古学者齐聚火焰山,展开持续半个世纪的考古勘测,经过艰难跋涉,人们在山坡南麓的砂砾下发现了宏伟的王城宫殿遗址。

王城遗址内有护城河、城墙、大佛寺、可汗堡等建筑,出土了大量的佛像、古书、陶器及罕见的“高昌吉利”铜钱,被漫天飞沙吞没的高昌古国,终破土而出。《汉书·西域传》记载,出长安城八千一百五十里,为北庭火山(即火焰山),属车师前部故地,彼时的车师国分为前后二部。

张骞成功出使西域后,汉武帝又派出多支人马奔赴西域,或寻求联络或为得到良马,这些使团中的一支曾因飞沙及匈奴的阻扰,而暂避火焰山下的一处绿洲屯田,并将此地称为“高昌”。到了汉宣帝时,大批边塞将卒携带妻儿家小迁居高昌,屯田耕种修建都城,高昌城由此成为汉人扎根西域的一处“校尉都护城”。高昌,因此而日趋繁盛。

当然,作为西域交通枢纽,东接敦煌西连龟兹北靠敕勒的高昌,虽然汉人云集,却也少不了西域胡人。从出土的文书中得知,高昌内至少生活着车师国的车氏、龟兹国的白氏、匈奴的沮渠氏等十余部族,这些人与中原汉人一起,筑建了盛产葡萄美酒、良马石盐的高昌城。两汉时期,高昌城由戊己校尉统领,东汉之后才出现高昌王。

此后千载之间,高昌先后受制于北凉、柔然、突厥、高车,但高昌王多为汉人,这也就确定了这个西域王城的文化主脉。高昌王沿袭汉人规制,诸如高昌人婚嫁也讲究六礼齐全,实行郡县制,打造“高昌吉利”铜钱等等,这里的“吉利”不是说吉祥,主要是指可汗,高昌王的意思。

高昌人笃信佛教,史载“高昌人口三万,僧侣三千”,东晋高僧法显及唐代玄奘西行时,都曾驻足高昌国,并得到高昌王的厚待礼遇。唐玄宗之后,高昌不再以汉人为王,而成为回纥盘踞地,称为“高昌回纥,火州”。元末时期,高昌突遭天灾横祸,至于是种天灾,史书并未留下切实记载,唯记整个高昌城都化为废墟,高昌遗民四散逃离,这个繁盛千余年的古国,彻底被蒸腾砂砾掩埋。

标签: 高昌国

更多文章

  • 明朝万历年间的一条鞭法的内容及意义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一条鞭法

    一条鞭法简介“一条鞭法”是明代嘉靖时期确立的赋税及徭役制度,由桂萼在嘉靖十年(1530)提出,之后张居正于万历九年(1581)推广到全国。新法规定: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这样大大简化了税制,方便征收税款。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

  • 北宋雍熙北伐失败原因 雍熙北伐影响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雍熙北伐

    雍熙北伐简介雍熙北伐是指,986年(雍熙三年)为收复后晋石敬瑭割让给辽的燕云十六州,宋太宗派遣二十万大军分兵三路伐辽的历史事件。雍熙三年(986)宋太宗乘辽朝新君初立之机,派三路大军北伐。最初,三路大军进军顺利,收复了不少失地。但随着西北路军米信部新城会战失利及东路军曹彬在岐沟关(今河北涿州市西南)

  • 明朝历史之隆庆开关介绍 隆庆开关的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隆庆开关

    隆庆开关简介隆庆开关指明朝隆庆元年(1567年),隆庆帝(明穆宗)宣布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从此民间私人的海外贸易获得了合法的地位,东南沿海各地的民间海外贸易进入了一个新时期。明朝出现一个全面的开放局面。从1567年到1644年这段时间,海外流入大明朝的白银总数大约为

  • 唐朝历史之长庆会盟历史介绍 长庆会盟碑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长庆会盟

    长庆会盟简介长庆会盟,公元821年唐穆宗时期,与吐蕃会盟于长安西郊,双方谈判基本成功,唐朝和吐蕃分别在长安和逻些建碑,双方重申“和同为一家”的舅甥亲谊。此次会盟在客观上使吐蕃社会得到了暂时的安定,史称“长庆会盟”,亦称“甥舅和盟&rdquo

  • 唐朝两税法的内容及意义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两税法

    唐朝两税法简介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宰相杨炎建议颁行“两税法”。两税法是以原有的地税和户税为主,统一各项税收而制定的新税法。由于分夏、秋两季征收,所以称为“两税法”。两税法是对当时赋役制度较全面的改革。大历十四年(779年)五月,唐德宗即位,宰相

  • 南诏国历史介绍 南诏国历代帝王列表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南诏国

    南诏国简介南诏国(738年-902年),古代国名,是八世纪崛起于云贵高原的古代王国,由蒙舍部落首领皮罗阁于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建立。天复二年(902年)汉人权臣郑买嗣灭亡南诏,自立为王,建立“大长和”国。隋末唐初洱海地区小国林立,互不役属,其中有六个实力较强的小国,分别

  • 周朝历史之国人暴动介绍 国人暴动的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国人暴动

    历史上公元前841年发生了什么是事?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来看看。国人暴动周厉王任用荣夷公为卿士,实行专利政策,又命令卫巫监谤,禁止国人谈论国事,违者杀戮。当时国人有参与议论国事的权利,甚至对国君废立、贵族争端仲裁等有相当权利,同时有服役和纳军赋的义务。国人在高压政策下,「道路以

  • 西域都护府的设立及其意义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西域都护府

    西域都护府简介西域都护府是汉朝时期在西域(今新疆轮台)设置的管辖机构。是汉代西域官阶最高的官职。“都护”是汉西域地方最高长官,“秩比二千石”,相当于内地的“郡都尉”。“郡都尉”是一郡首脑太守的副职,掌管军

  • 清朝大小和卓叛乱的原因及结局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大小和卓叛乱

    大小和卓叛乱在哪里清平大小和卓之战即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平定新疆回部(天山南路)白山派首领霍集占兄弟叛乱的斗争。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军平定准噶尔后,将被囚禁的大小和卓释放,并派波罗尼都招抚天山南路各城。不久阿睦尔撒纳发动叛乱,和卓兄弟乘机控制了喀什噶尔、叶尔羌(今新疆莎车)等地。

  • 明清时期的改土归流有什么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改土归流

    改土归流简介明清时期在西南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废除土司制,实行流官制的政治改革。改土归流是把少数民族土司管理的方式改为政府官员管理方式。土司即原民族的首领,流官由朝廷中央委派。改土归流有利于消除土司制度的落后性,同时加强中央对西南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统治。改革后,还是有些土司掀起叛乱,最大规模的是乌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