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什么是宗法制?古代嫡、庶之间的差别有多大?

什么是宗法制?古代嫡、庶之间的差别有多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155 更新时间:2024/1/23 2:33:33

嫡庶有别、长幼有序,几乎是我国古代宗法制度的核心。而这一体系的最主要特征,就是近乎冷酷的森严等级。

所谓的宗法制,用学术的语言来说,就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以共同的祖先为旗帜,在宗族内部严格区分尊卑、长幼,并对继承顺序、地位、相关的权利和义务进行明确划分的一套体系”。

说的直接点:人们既希望家族枝繁叶茂、人丁兴旺,但又担心规模过大后难以管理、影响和谐,于是便形成了宗法观念,既要以血缘维护亲情,又要划分鲜明的等级,从而保持家族和谐;而每个家庭和谐了,整个国家、社会也随之获取稳定的运行秩序。

因此,这一体系不仅是家庭伦理层面的规则,也是维护古代政治的基础理论;这一制度形成于先秦时期,随着大一统王朝的确立而不断演化、稳固,下至民间家庭,上到皇室王族,都按照这一规范实现有序运作。

从“嫡庶有别”,我们就能管窥宗法制的基本运作逻辑。

何谓嫡庶?其实是对妻妾以及她们所生后代的严格划定。严格来说,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并不是一夫多妻制,而是“一夫一妻多妾”制。真实历史上妻、妾之间的差别,比那些影视作品中体现出来的残酷得多。

古时一位男子,在同一时间内只能有一个妻子,可以称之为正妻、嫡妻。在名义上来说,夫妻的地位是在一个水平线上的,在服制、礼仪等方面享受同等规格;但从实际上而言,在“夫为妻纲”的夫权理念下,夫妻的地位并不对等,他们之间是尊卑、主从的关系。

比如,男子在娶妻之外,还能以繁衍家族为名光明正大的纳妾;妻子过世后,男子可以续弦。而女子一生只能服侍一位丈夫、坚守自己的贞洁;在大部分时期,即使丈夫过世也不能改嫁,否则将遭受严厉的法律、道德惩罚。

此外,丈夫对妻子还着控制权,他可以对妻子的行为做出要求,对家庭的财产拥有完全的所有、分配权。同时,女方的姓氏也必须跟随男方,要么改随夫姓,要么在本姓前面增加夫姓。

不过,特殊情况在历史上屡见不鲜,任何时代都出现过怕妻子的丈夫,比如一代雄主隋文帝、隋朝四大名将之一的杨素;在很多朝代,守寡的女子是可以另寻夫家的,人们也不介意迎娶结过婚的女子,比如我们熟知的曹丞相父子。

相比较之下,妾的处境才真的惨。妾与妻的差别,是全方位、无孔不入的的:

第一,迎娶的方式不同;

对于古人娶妻,有两个我们熟悉的词语:明媒正娶、门当户对,由此可见,这是一件极其严肃的大事。一男一女要成为夫妻,讲究、程序非常多,比如首先要看双方父母的意见,要经由媒人撮合,还要占卜生辰八字,有一个环节不对就不能结为伉俪。

即使两家看对眼了,结婚的程序也非常复杂,古代有三书、六礼的说法,前者是聘书、礼书、迎书,后者指的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只有全部程序都具备了,这才叫做明媒正娶,无论从法律还是道德上来讲都是完美的。

此外,男方要准备可观的聘礼,女方则要回以丰厚的嫁妆;结婚当天,要披红挂彩、锣鼓喧天,在所有亲戚朋友的现场见证下,双方三拜九叩、祭祀祖宗,其后隆重地把女方大名记入族谱。

而妾则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首先,不讲究什么门当户对,那些愿意让女儿给人当妾的人家,要么身份低微,要么家境贫寒,甚至还有些原本就属于奴仆之家。

其次,相比大张旗鼓的娶妻,纳妾是偷偷摸摸进行的,连正门都不能走,只是用一个小轿子从侧门送进家里。当然了,没什么媒婆,也没有三书六礼,更没有迎亲队伍,聘礼、嫁妆则可以忽略不计,纳妾现场顶多只是邀请几个近亲喝个酒、做个见证而已。

看过小说《曾国藩》的朋友,也许会对曾国藩纳妾的情节有些印象。彭玉麟在民间物色了一个穷人家的姑娘陈春燕,送给身边没人照料、因牛皮癣彻夜难眠的曾国藩为妾。而纳妾的程序,仅仅是请幕僚们吃了顿便饭而已;后来陈春艳因病去世,没有安排正式的葬礼,棺木连夜被人运到尼姑庵念经超度、悄悄地掩埋,曾国藩的总督衙门没有受到一丝的影响,这一幕让人情不自禁的心生怜悯。

第二,在家里的地位、职责不同;

妻确实要听命于夫,但除此之外,她就是家里的最高首脑:她统领家庭的内部事务,负责管理、指挥妾及其他仆人,甚至可以视情况对妾进行惩罚;妻可以光明正大的被列入家族的族谱,不能被降为妾;丈夫不能无理由休掉妻子,除非严重触犯了“七出”之罪(即“无子,淫佚,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这七罪);

而且,即使妻子涉嫌触犯七出,但只要符合“三不去”之一,就不能被休掉。所谓“三不去”,指的是:经历或主持过公公婆婆的丧礼;男方当初娶妻时处境一般,但后来逐渐显贵;妻子娘家败落、散亡。

妾能被升级为妻吗?可以,但前提是正妻已死,或者被休;妾升妻,在一些朝代还必须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手续。

而妾除了要服侍丈夫外,还得伺候正妻、干家务乃至种地,处境也就比家里的仆人高那么一点点;妾无法被收入族谱,除非她生了儿子,才能在儿子的名字旁标注一下。

第三,双方所生的子女地位悬殊。

这一点是最直观的。正妻所生子女为嫡子女,妾的后代则是庶出子女(那些非婚生育的孩子也被归为庶出),他/她们虽都是家里男主人的亲生孩子,但待遇、身份的差距令人发指:

每个家庭只有一个继承人,第一人选毫无疑问是嫡长子,排在其后的是嫡长孙、其他嫡子;如果嫡子嫡都不在了,这才会考虑庶子。

在任何朝代,庶子的地位都低于嫡子,在一些时期前者甚至还要做后者的家臣。我们熟知的袁绍袁术,前者就是庶子、后者则是嫡子。因此,即使袁绍混的风生水起,也饱受袁术的鄙视,兄弟俩人势同水火。

同理,嫡女也比庶女的地位高得多。庶女被视为身份卑贱,一般的人家娶妻时,压根就不考虑这类女子。

在很多王朝,甚至由政府立法禁止以庶乱嫡,规定立嗣必须选嫡,无嫡才能轮到庶。比如李渊那么多儿子,有资格继承皇位的只有建成、世民、元吉三兄弟;李世民的诸子争储,绕来绕去也只是在李承乾李泰李治三人间选择;即使抛开隋炀帝外孙的身份,优秀的李恪理论上也不存在当太子的可能。

“嫡庶有别”看似无情冷酷,但它是古时维护社会稳定、强化凝聚力的有效制度,是中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特有的历史印记。不过,在一定时代背景下,凭出身定终生、立嗣以长而不以才,并不利于维系家族、社会的稳定发展,许多王朝正是因为坚持“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才眼睁睁的看着昏君上位,导致整个社会不可避免的走向没落,最典型的就是西晋的司马衷了。

而在一些大争之世,“嫡庶有别”时常被打破,并产生了一些积极的影响,比如战国时期的秦国,秦惠文王的正妻是惠文后,我们熟悉的芈八子则只是姬妾。惠文后所生的嫡子秦武王举鼎而死后,诸弟争立,庶出的嬴稷在母氏一族的支持下获胜,并且带领秦国走向新的巅峰。

此外,秦国正是因为宗法制不怎么严格,在使用人才方面才免去了一些无谓的束缚,他们能够毫无阻碍的任用外来杰出人才,而非像其他诸侯国一样拘泥于任用宗族内的公子,由此强化了君主制、打造起一支碾压东方各国的人才队伍,这也是秦国统一天下的重要软实力。

标签: 宗法制

更多文章

  • 卫满朝鲜政权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朝鲜

    卫氏朝鲜是朝鲜历史上的第二个政权,是朝鲜历史上最早被考古证明的国家。同被这个政权推翻的箕氏朝鲜一样,都是由中国改朝换代的失败者建立的国家。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的发小燕王卢绾叛乱,失败后逃往匈奴,与他一起的有卫氏朝鲜的始祖卫满。卫满率领部属1000余人先逃往匈奴,后又从匈奴逃往了朝鲜,推翻了由商朝遗民

  • 春秋时期成为霸主标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霸主

    说起“春秋五霸”,相信哪怕只有初中学历的人都会对此有一定印象,不过,中学历史课本上所说的春秋五霸,其实只是一种历史课本所拣选的观念。关于春秋五霸的说法,并不统一,那么,春秋时代的霸主是依靠什么标准产生?又应该分别是哪些人?图片:春秋五霸资料截图一、霸主的产生霸主,是周朝历史发

  • 西晋八王之乱是指哪八个人?八王之乱爆发的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八王之乱

    在西晋时期,皇族内部发生过一场因争夺政权而导致的内乱,这其中的八王,就是当初这场内乱的主要人物,分别是: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这八王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八王争斗时间16年,这16年直接导致了西晋的

  • 宗法制的内容 宗法制什么时候开始瓦解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宗法制

    对于古代的宗法制,相信很多人都非常的关注,毕竟这个宗法制对于皇权贵族有着很大的影响,也就是说只有正妻生下来的长子才是法定的王位继承人。但是后面也是修改过关于这个宗法制。那么这个宗法制的内容是什么呢?对于宗法制,是什么时候开始瓦解的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宗法制的内容是什么宗法制度是用父亲血

  • 天京事变死了多少人 天京事变的原因和后果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天京事变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太平天国的时候发生了天京事变,对于这一次的战役,确实是影响很大的,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也是太平天国运动彻底蜕化为变质的一个标志性事件。那么在这一次的天京事变中,一共死了多少人呢?事变发生之后引起了什么样的后果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天京事变死了多少人在1856

  • AD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影响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辛丑条约

    说到晚清真的有太多的话要说,想说却无从说起,今年刚好是2021年,是辛丑年,在1901年的辛丑年也是想人想起了非常不愉快的历史,1091年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今天我们其他的不说,就来说说《辛丑条约》到底对当时赵成了什么影响吧,小编带来的是详细内容。值得收藏转发。影响总述《辛丑条约》是

  • 宋武帝刘裕称帝后为何要屠尽司马氏家族?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宋武帝

    420年,刘裕取代司马家建立的晋朝,正式建立宋朝,史称为刘宋。说到刘裕,必须要说的是,刘裕是西汉楚元王刘交的后代,自幼家境贫寒,他甚至学习过自己的祖上亲戚刘备,靠卖草鞋维持生计,但是刘裕才能出众,心中有着大志,始终拼命的奋斗着。刘裕成年之后,参加了谢玄组织的北府军,而著名的“淝水之战&r

  • 南宋开禧北伐爆发的原因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开禧北伐

    开禧北伐的背景发生在隆兴议和之后,在当时。南宋和金国之间已经长达四十年没有战事了,随着北方蒙古部落的强大,金国也在忙着边防,在加上金国内部原因叛乱不断,此时的宋宁宗可谓是不撞南墙不回头,正是满清热血的时候。总体来说,这次北伐总结起来就是三个字,受不了。从南宋时期开始,南宋都要向金国称臣,既是是宋孝宗

  • 唐朝的开放表现在哪些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朝

    唐朝的首都长安,是当时最繁荣开放的一个都城,是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中心。纵观历史,前后都难以有一座城市可以与之相比。一个时代如果国内混乱,统治秩序动摇,对内怕得不得了,这个时候对外来文化,一定会排斥拒绝。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最强大的时期,对外贸易、文化交流也达到鼎盛,它的开放程度也达到了鼎峰。唐朝之

  • 唐朝女子的穿着样式盘点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唐朝

    说唐朝女人喜欢袒胸露乳,这是一个天大的误解。首先确认一点:我们为什么会形成这一印象?大概有两个来源:其一,唐诗中描绘的相关场景,比如方干的《赠美人》:“粉胸半掩疑晴雪,醉眼斜回小样刀”,“常恐胸前春雪释,惟愁座上庆云生”;或者李群玉笔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