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玄宗李隆基登基初是怎么维护自己统治的?

唐玄宗李隆基登基初是怎么维护自己统治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66 更新时间:2024/3/16 18:29:13

李隆基的皇位得来并不容易。在他之前,中宗李显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挟持,成为傀儡。而以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为代表的武士集团也蠢蠢欲动。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为了当第二个武则天,竟毒死中宗李显,韦后也效仿武则天,临朝称制。这时,李隆基瞅准时机,和太平公主联合,率领禁军发动政变,杀死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拥立他父亲李旦登基。李旦则下诏立李隆基为皇太子。至此,李隆基朝着皇帝宝座迈出了巨大的一步。

但是,他虽然是太子,地位却并不稳固。因为太平公主也不甘心权力落到别人身上。眼看李隆基权力日盛,越来越不听话,太平公主决定发动兵变。但是,李隆基又在关键时刻先发制人,粉碎了太平公主的阴谋,她也被李隆基赐死在家中,她的儿子以及党羽被处死的多达数十人。登基路上障碍基本剪除了,李隆基终于在28岁这年登上了皇位。

登上皇位并不意味着结束,其实这只是一个开始。当了皇帝,并不意味着权力就稳固了。李显、李旦都是皇帝,但是他们不过是傀儡而已,听人摆布,毫无权力。李隆基可不想成为自己父亲那样的皇帝。于是,在即位初期,他采取了多个措施,巩固自己的权力。

第一招,诛杀功臣、打击功臣集团。历来帝王掌握权力后都要诛杀一批功臣,李隆基也不例外。在他诛杀韦后、平定太平公主谋反过程中,有一些心腹大臣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郭元振张说刘幽求等,这些人参与机密,掌握军政权力,而且他们都很有能力,才干突出。这些功臣背后都有各自的势力集团,被这些功臣集团所包围,李隆基的处境并不乐观。谁知道哪天哪个功臣再次叛乱,就把玄宗给换掉了呢?所以,玄宗认为,只可与他们共渡危难,但绝不可使他们得志。

开元元年(713年)十月,唐玄宗在骊山脚下举行了一次盛大的阅兵仪式。史书上说,这次阅兵征兵二十万,阅兵现场旌旗相连五十里,规模盛大空前。但是,在阅兵仪式上,笑逐颜开的玄宗皇帝突然翻脸,下令把当朝宰相兼兵部尚书郭元振和负责军礼的官员唐绍拖出斩首,罪名是阅兵仪式的军容不整。当时在场的大臣都吓懵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郭元振本人也不明所以。旁边大臣苦苦哀求,请求皇帝赦免。最终,郭元振被免去宰相职务,流放边地。唐绍则没有那么幸运,直接就被砍头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所谓军容不整,只是一个借口,唐玄宗是要拿功臣开刀了。唐玄宗的此次行动,对功臣集团产生了极大的震慑,打击了那些不听话的功臣。这还不够,阅兵结束后,张说、刘幽求等功臣也被逐一贬官,外放到地方担任刺史,让他们远离权力中心。通过诛杀、打击功臣集团,唐玄宗的权力得以巩固,没人再敢和他叫板了。

第二招:打击皇亲国戚。解决了功臣集团,下一步需要解决的就是皇亲国戚。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玄宗皇帝决不允许他的弟兄威胁到他的皇位。他即位后,把宋王李成器、岐王李隆范等人都外放到地方上担任刺史,杜绝宗室和功臣联合发动政变。下令禁止皇亲国戚利用权势为人请托。严厉打击不听话的飞扬跋扈的皇亲国戚,一次皇后的妹夫长孙昕殴打御史大夫李杰,玄宗下令将长孙昕杖杀。还有一次,薛王李业的舅舅王仙童欺凌百姓,被御史弹劾,玄宗毫不留下,下令将王仙童治罪。玄宗对亲贵的严厉打击,震慑朝野,那些平素里骄横跋扈的皇亲国戚们纷纷收敛,不敢再有恣意。

第三招,任用“救时宰相”姚崇进行改革。郭元振被免职后,宰相一职空缺出来,由谁来出任这一要职呢?唐玄宗想到了姚崇。姚崇在武则天时期就已经担任过宰相,是一位刚正廉洁、威望很高的政治家。还在骊山阅兵期间,郭元振刚被拿下,玄宗就召见了姚崇。玄宗当面对姚崇说,要任命他为宰相。姚崇并没有即刻谢恩,他对玄宗说,我有十点意见要上奏,请陛下考虑,如果做不到,那我这个宰相就不能做。这十条建议是:实行仁政,废除严刑峻法;息兵休战,不求边功;法行自近,公平执法;宦官不得干政;拒绝租赋外的贡献;皇亲国戚不得担任台省官;礼待朝臣;虚怀纳谏;不再增建道观、佛寺;以两汉外戚专权为鉴戒,限制外戚参政。

后来,玄宗基本答应了姚崇的建议。姚崇上任后,大力整顿吏治,与民休息,营造宽容的政治环境。由此,皇权得到了巩固,经济快速发展,大唐开元盛世的景象逐渐清晰明朗。姚崇由此被人们称为“救时宰相”。姚崇之后,他向玄宗推荐宋璟担任宰相,宋璟继续推行姚崇的政策,大唐这才真正迈进了开元盛世。

即位初期的唐玄宗不愧是一代英主,他选贤任能,打击皇族,重用贤才,迅速稳定政治局势,在巩固皇权的同时,也让大唐这艘巨轮沿着正确的方向航行,这才造就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盛世:开元盛世。

标签: 唐玄宗

更多文章

  • 熙宁变法失败之后王安石为什么会被骂?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熙宁变法

    庆历新政和熙宁变法是北宋两次著名的改革运动,由于两次变法的领导者分别是范仲淹和王安石,这两次变法也被称为范仲淹变法和王安石变法。不论是范仲淹,还是王安石,都是北宋的名臣,他们不论是才学、能力还是品德,都无可挑剔,两次变法也可谓是轰轰烈烈,尤其是王安石变法,堪称是一次划时代的改革运动。可是,在两人主持

  • 明朝锦衣卫的由来 锦衣卫的工作职责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锦衣卫

    关于明朝的锦衣卫在各种影视作品中出现过,但是一般都是反面形象。由于受到这些东西的影响,锦衣卫在现代人的心目中也是臭名昭著。那我们今天就来聊聊,明朝锦衣卫的由来。在大部分人的眼里锦衣卫一般就是一个特务机构,一般电视剧电影中的人啊,一看到锦衣卫就是什么皇帝的走狗、无恶不作之类的。确实纵观锦衣卫从诞生到灭

  • 清朝一共派出的120名留美幼童结局盘点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清朝

    你知道清朝的留美幼童吗?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1872年,在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的统治已经摇摇欲坠,为了培养人才,改变朝廷的局势,李鸿章提议派遣幼童赴美留学,这在当时闭关锁国的清朝统治来说,是一个重大得到决策,一旦同意,就是要接受西方文化流入我国,如果拒绝,那么朝廷很快就会走

  • 匈奴当时有多少人口和资源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匈奴

    大家好,说起西汉和匈奴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汉武帝将不可一世的匈奴彻底击溃,元狩4年的漠北决战,匈奴元气大伤。直到东汉才苟延残喘的恢复元气,匈奴被西汉彻底打垮的根本,并不只单单损失人马。那么匈奴到底因何差点灭亡,就让小编为大家揭秘。首先讨论这个话题,先要弄清楚匈奴当时有多少人口和资源?根据史记

  • 武则天迁都洛阳的真正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武则天

    唐朝一开始定都长安,后到了唐高宗年间,洛阳就成为了东都。于是,皇帝在这两个地方跑的很勤。到武则天上位后,她干脆就直接搬到了洛阳。那么,她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呢?按照影视剧的“说法”,袁天罡有一个想法:趁日全食的时候,等洛河水大涨,乘机除掉武则天和她的那些大臣们。于是,就各种&l

  • 井田制什么时候开始的 井田制的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井田制

    井田制顾名思义,就是按照“井”字把田地分成方形耕种。那井田制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井田制始于商朝,但在周朝发展至成熟。当时井田全归周王所有,然后分配给百姓使用,不得买卖田地。而井田制的特点在于,地是被分成了私田和公田,但这种制度并没有延续太久,到了春秋时期便在多个诸侯国实

  • 忽必烈建立元朝过程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忽必烈

    元太祖十年八月二十八日(公元1215年)孛儿只斤·忽必烈出生,忽必烈是拖雷的第四子,当时的蒙古大汗是窝阔台,忽必烈就是一个普通的蒙古王爷,条件也差,为何脱颖而出建立元朝?让我们看一下。总领漠南1251年,忽必烈兄长蒙哥登上汗位。忽必烈被赋予总领漠南、汉地的重任。漠南地区,自古就是北方草

  • 宋太祖赵匡胤称帝后如何封赏部下?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宋太祖

    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驾崩,七岁的周恭帝柴宗训即位。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掌握了军权。960年正月初一,传闻契丹联合北汉南下攻周,宰相范质等未辨真伪,急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周军行至陈桥驿,赵匡胤和赵普等密谋策划,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

  • 金朝的特种军队“拐子马”战斗力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拐子马

    南宋著名将领岳飞的一生与抗金斗争紧密相联。尤其是在绍兴十年(1140年)的(今河南郎城)大战中,一举打垮金兀术(宗弼)的主力骑兵“拐子马”,将其一生功业推向了辉煌的顶点。拐子马是支怎样的部队?据岳飞之孙岳珂编写的《鄂王行实编年》记述当时大战战况时称:“拐子马&rd

  • 西魏权臣宇文泰是如何巩固关西统治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宇文泰

    北魏末年,统治者虽然镇压了各族人民的起义,但其内部矛盾也日益激化。永安元年(公元628年),胡太后毒死孝明帝,立三岁的元钊为傀儡皇帝。不久,尔朱荣以此为借口,进军洛阳,立元子攸为帝(孝庄帝),并沉胡太后和元钊于黄河。而尔朱荣的专横跋扈,引起孝庄帝的不满。永安三年,孝庄帝乘朝见之机,亲手杀死尔朱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