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朝李斯统一文字推行小篆的历史意义

秦朝李斯统一文字推行小篆的历史意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4712 更新时间:2024/1/19 20:35:23

因为李斯赵高合谋篡改秦始皇遗诏,导致他的名声一度很差。不过李斯一生的确也做出过诸多贡献,例如统一文字这件事。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文字繁简不一,等秦国一统六国后,李斯开始推行“书同文,车同轨”,下令全国都已小篆为标准,进行书写。统一文字可以说具有重大意义,能让各国的文化相互交流融合,人们的交流也不在受限。所以说在这件事上,李素的贡献还是要给予认可。

1、李斯、小篆与大统一

小篆又称秦篆,是秦统一后经过丞相李斯主持整理的一种通行书体,严格地说,是政府公文书写体。

秦统一前,诸侯割据纷争,“言语异声,文字异形”,书写形式很不一致,一字多形十分严重,如“羊”就有20多种写法,就算保守估计每个字有十种写法,金文有3700多个字,那也有37000多种写法。

这怎么交流?怎么传递信息?全部文字的写法,不亚于一本电报密码,给生活和交流带来极大不便。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为了改变原先那种弯弯曲曲的笔划线条,整理出一种笔画匀整,便于书写的新字体,讲究工整而美观。

故,大秦帝国强力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

“书同文”由宰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音zhòu,籀文,流行于春秋战国时秦国,亦称“大篆”)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六国的异体字,创制了统一的汉字书写形式。

小篆的制定是中国第一次系统地标准化汉字书写体的过程,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行政手段大规模地规范文字的产物。

诚然,书同文的意义可不得了,奠定了华夏统一的基础,如果说仓颉造字,鬼都吓哭了,那么统一文字的书写体,轮到神悲伤了。因为一个强大的人间就产生了,与神界分庭抗礼,结束了神主宰一切的格局,你说神哭不哭?

不要认为这是奇谈怪论,它说明文字统一的意义。

2、无独有偶,在西方神话中,也有类似的反证

《圣经》上有个故事,在人类历史初期,曾有一时“天下人的口音言语都是一样”,就是书同文,文同言。

客官,文同言,就是书面语和口语一致,这个可比中国还先进,只要是人,交流阅读都无障碍,这正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所追求的理想目标啊!

当然,这只是一个神话。

圣经故事说,因为人类语言相通,能够合作,便十分骄傲,自以为无所不能,可与神相等。因此,他们商量说,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叫做“通天塔”。

天上不是好玩么?我们人类也可以随时到神界溜达溜达,看有什么好东西,随手就带回来了,免得为了生计到处奔波,而分散在各地。

但神不干了,你们这么做,我们还能干什么?现在是我们来审判你们人类,难道你们还要来审判我们不成?因此在一夜之间变乱他们的口音,使他们无法继续建造而告终止,人类自此开始分散各地,开始为了生存你争我夺,大打出手,自相残杀。

看来,书同文,文同言,是全人类追求的目标。

3、小篆、官方文字与民间文字

幸庆的是,我们就因为有一个“书同文”,华夏一脉,传承几千年。四大文明中,只有中国文明能延续下来,与书同文有莫大的关联。

下面继续说说伟大的小篆。

小篆开始定型(轮廓、笔划、结构定型),象形意味消弱,使文字更加符号化,减少了书写和阅读方面的混淆和困难,秦王朝使用经过整理的小篆统一全国文字,基本上消灭了各地文字异行的现象,也由此开创了以国家力量强制规范文字的先河,包括今天推广普通话,也是这个的延续。

还有一种说法小篆为战国文字。著名学者、书法篆刻家徐无闻先生认为,在一个极为短促的秦王朝是不可能创造出一种文字来的,一种文字的的形成要经过长期的过程的,秦王朝只是动用国家力量加工、整理和推广而已。

我倒是赞同徐无闻先生的观点。不过,这样一来,伟大的短命王朝秦王朝的历史功绩就要大打折扣了。

下面简单说说这个短命的王朝。

秦王朝,“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公元前221年,秦王政以其雄才大略,吞并各路诸侯,统一了中国,分天下为36郡,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专制王朝,兼取三皇五帝的尊号,自称始皇帝。在这中国历史上重大的转变时期,作为秦始皇最为重要的战略谋臣、书同文的主持者李斯,在秦始皇统一大业的过程中立下了不朽之功,因此,司马迁在《史记》里称其为:“因时推秦,遂得意于海内,斯为首谋。”

既然统一了文字,那么从官府到民间都使用小篆,对吧?但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出土的秦代简牍上往往不是秦国的小篆,而是古隶体字。这又是为什么呢?

只有一种解释:秦始皇统一文字失败了。秦始皇“书同文”措施是统一使用小篆,小篆比金文华美,整齐,观赏性强,比金文易于书写。但是,当时,还有一种文字体更便于书写,那就是隶书。在民间,简便易写的隶书在秦朝代替了秦始皇强制推行的小篆。

从这个角度说,秦王朝仅仅统一了政府文件当的标准字体。翻开今天的汉碑、汉简,我们不难发现,数量最多的,不是秦始皇强力推行的小篆,而是易写易认的汉隶书。

隶书才是真正统一了中国文字的书体,它的时代是在汉代。所以,秦始皇的“书同文字”的诏令真正得到施行是在汉代。有意思吧?如果这样说是正确的,那么又是谁在给我们传达那些不实的历史信息呢?随便说一句,隶书是一个叫程邈的狱警发明的。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原因是书写工具。古代的书写工具是毛笔。毛笔这种柔软的书写工具在秦简、汉简上很容易写出“蚕头燕尾”的隶书。书写工具自发选择了简便易行的书写体,书写体的繁简又决定了何种书体能够统一中国的文字。

我们要承认,“书同文”的措施是完全正确的。但是,秦王朝推行的国家标准小篆,成效并不尽人意。

4、给伪传统文化传播者说

其实,中国的文字本来就一直是统一的,区别的只是一些字在某个时候有不同的字型,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字体风格而已。就拿现代来说,草书,字形与宋体一样么?难道就要消灭草书不成?

曾几何时,社会上流行对简化字的诟病,说什么“爱无心”(愛),“亲不见”(親),产无生(産),“恋无言”(戀)、“乡里无郎”(鄉)等等,有的人甚至打着传统文化的大旗,肆意曲解和鞭笞简化字,呼吁恢复繁体字,我观察了一下,那些从事传统文化教育培训的机构,最来劲,实则为个人谋取不当之利。

了解了这段历史,你还这么认为么?

文字从书写简、从俗,是汉字发展的内在规则。至于简化到什么程度,这个不是由哪个人、哪个政府说了算的。

甲骨文实则是汉字的最简化形式,我寻思,再简化也不会超过甲骨文那么简化吧?

学会了简化字再去熟悉繁体字并不困难,毕竟是一脉相承的,只要不变成拉丁字母,简化字不会成为我们今天学习传统文化的障碍。

【作者简介】洪与,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曾任四川省作家协会《作家文汇》特邀编辑,四川省作家协会青少年文学导师。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监狱三部曲:《敌人》《交锋》《临危受命》以及长篇小说《大国相蜀汉丞相诸葛亮》等。

标签: 秦朝李斯小篆

更多文章

  • 王莽时期山东义军赤眉军历史介绍 赤眉军实力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赤眉军

    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九月,赤眉军进入长安。更始皇帝刘玄单人独骑逃出长安,他的那些将相大都向赤眉军投降。十月,刘玄向赤眉军投降,把皇帝的玺绶交给了赤眉军立的十五岁的小皇帝刘盆子。占领长安的赤眉军,达到了起义的全盛时期。同时,赤眉军内部的矛盾也充分暴露出来。年终祭祀的那天,“赤眉设

  • 汉朝和唐朝的比较异同点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汉朝

    封建王朝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轮回圈,在中国的11个大一统王朝中,汉与唐是两个鼎盛的朝代,两个最能代表中国的朝代,而这两相隔几百年的王朝中,居然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第一:汉、唐的前任王朝命运相似汉朝之前是秦朝,唐之前是隋朝,而这个朝代都是中国历史上比较辉煌的朝代,在文化上秦始皇制定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

  • 从军事、经济、教育等方面分析宋朝的实际国力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宋朝

    由赵匡胤开辟的宋朝,是中国古代发展的一个高峰。近代史学家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天水一朝。”法国著名汉学家谢和耐说:“在社会生活、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诸领域,中国(宋朝)无疑是当时最先进的国家。”那么,宋朝的实际国力究竟怎

  • 古代皇帝是怎么制定年号纪元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古代

    现代的中国已经废除了年号纪年,现在全球仅有日本还在使用年号纪年,但古代的时候,经常都会听到乾隆十年、康熙五年等说法,在封建时代,年号的制定以及颁行都与皇帝的政治意志紧密相连,历史上的皇帝正是通过年号的形式,将自己的政治意志体现在国家日常生活之中,虽然现在已经不是封建时代了,但他们留下的年号,仍然能够

  • 历史上八大晋商为何集体覆灭?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晋商

    说到晋商就不得不提中国历史上的八大晋商了,非常的知名的,也极富传奇色彩,但是但是现在我们来看这个八大晋商好像都不存在了,的的确确是这样的,历史上的八大晋商集体覆灭了,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可以一起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在中国,自古以来做大商人必须有政治背景。从秦始皇开始算起,做水银

  • 东汉末刘焉提出“废史立牧”的背景及原因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刘焉

    我们通常认为,历史是由极少数大人物所主导的。绝大多数小人物,在历史进程里发挥的作用极为有限。其实,在某些特定的时刻,小人物也能改变大人物。比如我们接下来即将提到的这位小人物。他叫刘焉。刘焉,字君郎,东汉末年的宗室子弟,是西汉鲁恭王刘馀的后裔。刘馀于公元前128年去世,到群雄并起的东汉末年,已经过去了

  • 明朝建文帝为何要实行削藩?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建文帝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明朝绝对是一个十分神奇的朝代,而且皇帝一个比一个有特色。开国皇帝朱元璋目不识丁,在群雄并起的元末竟然笑到了最后,还站稳了脚跟;万历皇帝几十年不上朝,国家居然仍旧有条不紊的运行;最神奇的要数永乐皇帝朱棣,一个谋朝串位的藩王,居然没有得到天下的讨伐,还坐稳了皇位,可惜了建文帝朱允炆,明

  • 北宋雍熙北伐爆发的背景原因及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雍熙北伐

    自从北宋建立以来,一直受到北方辽与西夏的武力威胁。其中辽对宋的威胁最大,为此宋太宗在位期间多次发动北伐,希望能够解决北方的祸患。但是随着高粱河之战的失败,宋朝实力受损,但是宋太宗很不甘心,下定决心还要北伐燕云,用武力收复燕云十六州。他在寻找合适的时机,辽圣宗以幼小即皇帝位,他认为最好的时机来到了,其

  • 三家归晋之后魏蜀吴三国末代皇帝的待遇为何区别大?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三家归晋

    《三国演义》开篇就说:“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意思是人或者事物变化无常,分合无定。公元263年,实力最强的魏国灭掉蜀国,司马家族在公元265年篡魏立晋,公元280年魏国灭掉吴,晋国完成统一而宣告三国时代彻底的结束。魏国灭掉蜀国以后,蜀后主刘禅投降,被迫迁往洛阳,

  • 刘备建立蜀汉之后为什么不向西南或者西北扩张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蜀汉

    很多人都说,刘备在建立蜀汉政权之后,为什么不顺势向西南或者西北方向扩张,从而扩大自己的领土呢?蜀汉建立,向东扩张公元221年,蜀汉政权正式建立,刘备登基之后,就准备着扩张,只不过方向不是西南或者西北地区,而是选择向东攻打东吴。为什么攻打东吴,很多人都说为关羽报仇,其实这只是一个战争理由而已,真正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