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东汉末家族袁绍的实力多大:四世三公

东汉末家族袁绍的实力多大:四世三公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753 更新时间:2024/1/4 18:12:59

了解三国的朋友都知道,袁绍老是标榜自己是“四世三公”,所以别人的身份地位都比不上他,别人也应该对他们恭恭敬敬、客客气气的。

就连后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也一直被袁绍嫌弃,说曹操不过就是个宦官之后,完全都不能跟他的“四世三公”相比。

事实上也是如此,不然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时候,袁绍也不可能力压群雄,当上联军盟主。袁绍也利用“四世三公”这一名望为自己招揽到诸多人才,一度成为北方的最大诸侯。

那么这个“四世三公”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又为什么会给袁绍带来这么大的帮助呢?

一,三公是什么?

四世三公指的是,四代人里,每一代都有人位居三公之位,所以我们得先弄明白什么是“三公”。

秦始皇一统天下后,便设立三公九卿制。这里面的三公,便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他们的地位是百官当中最高的。

丞相统领百官,处理全国政事,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国务院总理;

太尉负责全国的内外军事事务,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军委主席;

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相当于现在的纪委书记。

汉朝建立后,借鉴了秦朝的许多制度,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丞相被改为司徒,太尉被改为司马(后来又改回太尉),御史大夫被改为司空,各自的权力和职责也做出了一些调整。

就这么的,汉朝时期的三公,分别是司徒、司空、司马(太尉),直接对皇帝负责军国大事,地位崇高,身份显赫,是无数人一生努力奋斗的最终目标。

这也就导致,有不少人通过一生的努力位列三公,突然的就失去奋斗的目标。因为不管他们在这个位置上再做出多么大的贡献,也不可能更进一步。为此,汉朝又设立“三师”制度。

“三师”,分别是太傅、太师、太保,意思就是,只要你为国家为朝廷做出了巨大贡献,那就可以给皇帝当老师。如此一来,那些失去人生奋斗目标的人们,顿时又都来了精神,又开始想着如何成为三师,来给皇帝上课当老师了。

虽说三师在地位上高于三公,但三公没有实权,并无法对百官下达命令。

二,袁绍说的“四世三公”,指的是哪几个人

不管是拥有实权的三公,还是能给皇帝上课当老师的三师,所拥有的影响力都是无法估量的,在一定时期甚至都可以影响皇帝的决策。

在汉朝,一个家族能出现一个担任郡太守,那都是祖坟冒青烟,如果能出现一个州刺史,那得是祖坟爆炸。即便是放到现在,一个普普通通的街道小科员名额,都有几十号985的高材生挤破脑袋的争取,更不要说在那个生产力极其落后的汉朝了。

而袁绍的家族,可是一连四代,都有家族成员位居三公,而他们分别是:

袁绍的父亲袁逢担任司空,叔叔袁隗担任太傅;

袁逢的父亲袁汤,担任太尉;

袁汤的叔叔袁敞,担任司空;

袁敞的父亲袁安,担任司徒。

可以说,东汉的政治、经济、军事,都曾经被袁家控制过。

三,袁绍为何老是炫耀“四世三公”

几代人都位居三公,那所拥有的能量是不可估量的。更何况在汉朝,选拔人才的方式还是察举制。

察举制的意思就是,由各地方的官员,或有名望的人来向朝廷推荐人才。当然了,有的人向朝廷推荐的是人才,但有的人推荐的,却是自己的亲朋好友。

必须承认,袁家这么久的时间里,肯定是向朝廷推荐了许多优秀人才,但也不能否认,袁家也肯定推荐了不少亲朋好友,或者是跟自己有利益往来的人。当然了,不管这些人有没有真才实学,但只要他们是袁家推荐的,那等他们当官发达后,自然会记得袁家的好,自然会想着如何报答袁家的知遇之恩。

也正是如此,一张属于袁家庞大的关系网,便形成了。

四世三公,带给袁绍的不仅仅是荣耀,还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好处。即便是十常侍和何进争权的时候,袁家依旧可以把袁绍安排进禁军,并担任中郎将。

就比如在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当时的袁绍不过就是渤海郡太守,地位就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市长。官职比他高的大有人在,就比如冀州牧韩馥,兖州刺史刘岱,而且这个刘岱,他还是汉室宗亲。

但不好意思,到这个时候大家都知道汉朝快不行了,所以还是袁绍当盟主吧。

没办法,谁让这十八路诸侯里,有不少人都受过袁家的恩惠呢?

可以说,拥有四世三公的光环,的确是给袁绍带来了许多便利,让他在创业初期减少了许多麻烦。这也让袁绍认为,既然可以凭关系,那为啥不好好利用四世三公这一名头呢?

但他没想到的是,四世三公早已是过去,如果他自身能力不够,那最终也只能被宦官之后的曹操所打败。

标签: 袁绍

更多文章

  • 秦朝李斯统一文字推行小篆的历史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秦朝,李斯,小篆

    因为李斯和赵高合谋篡改秦始皇遗诏,导致他的名声一度很差。不过李斯一生的确也做出过诸多贡献,例如统一文字这件事。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文字繁简不一,等秦国一统六国后,李斯开始推行“书同文,车同轨”,下令全国都已小篆为标准,进行书写。统一文字可以说具有重大意义,能让各国的文化相互交

  • 王莽时期山东义军赤眉军历史介绍 赤眉军实力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赤眉军

    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九月,赤眉军进入长安。更始皇帝刘玄单人独骑逃出长安,他的那些将相大都向赤眉军投降。十月,刘玄向赤眉军投降,把皇帝的玺绶交给了赤眉军立的十五岁的小皇帝刘盆子。占领长安的赤眉军,达到了起义的全盛时期。同时,赤眉军内部的矛盾也充分暴露出来。年终祭祀的那天,“赤眉设

  • 汉朝和唐朝的比较异同点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汉朝

    封建王朝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轮回圈,在中国的11个大一统王朝中,汉与唐是两个鼎盛的朝代,两个最能代表中国的朝代,而这两相隔几百年的王朝中,居然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第一:汉、唐的前任王朝命运相似汉朝之前是秦朝,唐之前是隋朝,而这个朝代都是中国历史上比较辉煌的朝代,在文化上秦始皇制定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

  • 从军事、经济、教育等方面分析宋朝的实际国力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宋朝

    由赵匡胤开辟的宋朝,是中国古代发展的一个高峰。近代史学家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天水一朝。”法国著名汉学家谢和耐说:“在社会生活、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诸领域,中国(宋朝)无疑是当时最先进的国家。”那么,宋朝的实际国力究竟怎

  • 古代皇帝是怎么制定年号纪元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古代

    现代的中国已经废除了年号纪年,现在全球仅有日本还在使用年号纪年,但古代的时候,经常都会听到乾隆十年、康熙五年等说法,在封建时代,年号的制定以及颁行都与皇帝的政治意志紧密相连,历史上的皇帝正是通过年号的形式,将自己的政治意志体现在国家日常生活之中,虽然现在已经不是封建时代了,但他们留下的年号,仍然能够

  • 历史上八大晋商为何集体覆灭?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晋商

    说到晋商就不得不提中国历史上的八大晋商了,非常的知名的,也极富传奇色彩,但是但是现在我们来看这个八大晋商好像都不存在了,的的确确是这样的,历史上的八大晋商集体覆灭了,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可以一起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在中国,自古以来做大商人必须有政治背景。从秦始皇开始算起,做水银

  • 东汉末刘焉提出“废史立牧”的背景及原因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刘焉

    我们通常认为,历史是由极少数大人物所主导的。绝大多数小人物,在历史进程里发挥的作用极为有限。其实,在某些特定的时刻,小人物也能改变大人物。比如我们接下来即将提到的这位小人物。他叫刘焉。刘焉,字君郎,东汉末年的宗室子弟,是西汉鲁恭王刘馀的后裔。刘馀于公元前128年去世,到群雄并起的东汉末年,已经过去了

  • 明朝建文帝为何要实行削藩?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建文帝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明朝绝对是一个十分神奇的朝代,而且皇帝一个比一个有特色。开国皇帝朱元璋目不识丁,在群雄并起的元末竟然笑到了最后,还站稳了脚跟;万历皇帝几十年不上朝,国家居然仍旧有条不紊的运行;最神奇的要数永乐皇帝朱棣,一个谋朝串位的藩王,居然没有得到天下的讨伐,还坐稳了皇位,可惜了建文帝朱允炆,明

  • 北宋雍熙北伐爆发的背景原因及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雍熙北伐

    自从北宋建立以来,一直受到北方辽与西夏的武力威胁。其中辽对宋的威胁最大,为此宋太宗在位期间多次发动北伐,希望能够解决北方的祸患。但是随着高粱河之战的失败,宋朝实力受损,但是宋太宗很不甘心,下定决心还要北伐燕云,用武力收复燕云十六州。他在寻找合适的时机,辽圣宗以幼小即皇帝位,他认为最好的时机来到了,其

  • 三家归晋之后魏蜀吴三国末代皇帝的待遇为何区别大?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三家归晋

    《三国演义》开篇就说:“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意思是人或者事物变化无常,分合无定。公元263年,实力最强的魏国灭掉蜀国,司马家族在公元265年篡魏立晋,公元280年魏国灭掉吴,晋国完成统一而宣告三国时代彻底的结束。魏国灭掉蜀国以后,蜀后主刘禅投降,被迫迁往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