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为什么要实行屯田制度?屯田制度有哪些好处?

诸葛亮为什么要实行屯田制度?屯田制度有哪些好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541 更新时间:2023/12/22 15:44:44

很多人都不了解屯田制度有哪些好处?接下来跟着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行军打仗过程中,军粮总是最关键的一个因素。粮草充足,将士无后顾之忧;粮草不足,则全军上下军心难免动摇。因此,曹操在粮草不足时,才会多次向下属隐瞒实情,为的就是让将士们安心打仗,不要为粮草操心。

魏蜀吴三国一方面要防卫本土,一方面又想扩张势力,因此都在一定程度上做好了战斗准备,其中屯田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三国之间屯田制度又各有不同。蜀汉屯田从规模上和时间上虽然不能同吴、魏相比,但我们不能就此忽视或否认蜀汉屯田的作用。

诸葛亮屯田促进了蜀汉农业生产的发展。为了开发汉中,诸葛亮首先想到的是充实汉中人口,建兴五年(227年)北驻汉中时,移民两万为居民,又招募五千人屯田;第一次北伐失利之后,诸葛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这样便为汉中屯田带来了较多的劳动力。随着移民的增多并展开屯田,农业生产得到了恢复。

为加强对农业生产和屯田的管理,诸葛亮设置了“督农”等管理机构和农官,负责军屯等事宜。汉中许多土地被开垦,随着诸葛亮“休士劝农”政策的推行,除无主田地得到耕种外,另外也开拓了一些新的田地,其中包括占一定比例的汉江谷地丘陵地带的荒地。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载:“黄沙屯,诸葛亮所开也。”黄沙在今勉县东25里的汉江北岸,南北两岸均为丘陵地带,当为开垦的范畴。为了提高产量,诸葛亮十分重视兴修水利。

从考古发掘出资料看,三国时的古堰渠、陂池和陶治陂池遍布汉中盆地,其中规模比较大的水利工程是诸葛亮对西汉时萧何修筑的山河堰进行了“踵迹增筑”。这些大大小小的水利工程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总之,劳动力的增多,水利的兴修和“督农”官有效的管理,军屯与民屯的开展,都大大促进了汉中农业生产的发展。

诸葛亮屯田较好地解决了军粮供应,有力地支持了诸葛亮北伐。众所周知,战胜攻取,离不开粮草供应。诸葛亮长期在外北伐征战,最令他头痛的莫过于军粮供应了,前四次出兵屡屡因粮食问题而撤退。后总结经验教训,诸葛亮暂停军事行动,用近三年的时间,在黄沙进行大规模屯田,成效卓著,生产出的粮食至少在三百万斛以上,一举解决了最为棘手的问题,加以屯田方式的改革,较为先进运粮工具的使用,诸葛亮大军的后勤供应大为改善。

蜀军后勤供应的改善,从两个方面可以得到验证,一是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敢于长时间与强敌对峙,达半年之久,而且还没有撤退的迹象。如果不是诸葛亮的去世,恐慌怕还能持续更长的时间,这生动说明了诸葛亮军粮保障已经无了;二是从敌方所缴获的物资中也可看出,如诸葛亮逝世后,蜀军后撤,魏军“获其图书、粮谷甚众”。说明到建兴十二年北伐时,诸葛亮已经能够比较成功地解决北伐的军粮问题了。这一切得归功于诸葛亮军事屯田。

诸葛亮屯田大大推动了战略后勤基地的建设。可以说,益州、南中等是北伐的总后方,汉中是北伐的大本营。诸葛亮进驻汉中,就准备将汉中建设成为北定中原的战略后勤基地。其中,军屯是战略后勤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已为诸葛亮五次北伐的军事实践所证实,什么时候重视了屯田作用,什么时候出兵就能长驱直入;反之,不是失败就是无奈撤兵。由于诸葛亮采取了许多措施发展汉中农业生产,所以,屯田效果也非常显著,不仅为汉中军民提供了粮食安全保证,而且对稳定整个汉中政治局势也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由于军事屯田的实行,军队生产的粮食完全供自己食用,军队粮食的自给率大为提高,省却了军队可能对百姓的盘剥与索取,无形之中就减轻了汉中百姓的赋役和劳役负担,军民之间矛盾大为缓和,甚至出现安然相处的局面。

史载:“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这生动地反映了诸葛亮屯田所带来的战略利益,既减轻了百姓负担,又保证了军队粮食的自给,使社会生活并没有因战争环境存在而受到巨大影响,进而确保了战略后勤基地的政治稳定。

标签: 屯田

更多文章

  • 中国朝代顺序年表带图片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朝代顺序

    中国朝代顺序年表从三皇五帝夏商周到清朝历代图表

  • 五代十国时期南楚灭亡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南楚

    五代十国后期,马楚开运四年至保大九年(947─951年),楚王马殷死后,马楚(即南楚)连续发生内乱,几个儿子为争夺王位而爆发的战乱,史称“众驹争槽”。马殷有五子,临终时遗命“兄弟继位”。临终前遗命诸子要兄终弟及,并放置一把宝剑在祠堂内,说:&ldquo

  • 五代十国历史事件之刘䶮称帝南汉建国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南汉

    南汉(917971),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割据政权之一。位于现今天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及越南北部,面积约40多万平方公里。唐朝末年,刘谦任封州(今广东封开)刺史,拥兵过万,战舰百余。刘谦死后,刘隐继承父职,逐步统一岭南,进位清海节度使。公元907年,刘隐受后梁封为大彭郡王,公元909年改封为南平王,次

  • 五代十国历史事件之王审知封王闽国建国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王审知

    闽(909年945年),五代十国之一,先后定都于长乐府(今福建福州)、建州(今福建建瓯)。统治区域与今福建省大致相当。909年,王审知被后梁封为闽王。后唐同光三年(925年),王审知去世,其长子王延翰继位。后唐天成二年(927年),王审知次子王延钧杀死王延翰夺位,并于长兴四年(933年)称帝,建都长

  • 五代十国历史事件之钱镠封王吴越建国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钱镠

    吴越(907年-978年),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之一,由钱镠在唐天祐四年(907年)所建,定都杭州。吴越先后尊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和北宋等中原王朝为正朔,并且接受其册封。在唐亡之前,钱镠忠于唐朝;在朱温篡唐建梁以后,他又向后梁称臣,由是亦从后梁得到了吴越王、诸道兵马都元帅的头衔。后唐灭梁以后

  • 五代十国历史事件之南吴的建立和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南吴

    吴国(902年-937年)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政权之一。为杨行密所建,又称“杨吴”,亦称“南吴,弘农,淮南”。919年(唐天祐十六年),独立建国,改元建制,但统治者并未称帝,仅称吴王。927年(吴顺义七年),杨溥称帝。937年(吴天祚三年),吴帝杨溥禅

  • 南唐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南唐

    升元七年(943年),烈祖李昪驾崩,子李景继位,改名李璟(916-961)即南唐元宗,有保大、中兴、交泰三个年号。这段时期南唐与吴越间战火频发,而吴越国的军事行动往往与中原政权互相呼应。此时南唐的邻国闽也正在内战。保大二年(944年)二月,闽将连重遇、朱文进弑杀其君王延羲,朱文进自立为帝。李璟乘乱派

  • 五代十国的政治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的政治制度大体沿用唐朝制度,但是各朝变化很多,官职时常废置不常,其制度比较混乱。朝廷设有主管行政的三省六部、主管财政的三司与主管军事的枢密院。由于五代十国战乱不断,枢密院的权力往往比三省来得大,所以时常以宰相兼领枢密使。五代十国以“使”名官者很多,据《五代会要》记载有

  • 岳飞岳家军12支大军详细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岳家军

    岳家军的十多万大军又由12支大军组成:1、背嵬军:背嵬军是岳家军主力中的主力。在南宋初年的各路驻屯大军中,唯有岳家军和韩家军有背嵬军的编制。“背嵬军”这个名称最先被韩家军使用。韩世忠在绍兴二年(1132)设立背嵬军作为自己的亲军。岳家军背嵬军的编制是仿照韩家军编制而来。&ld

  • 郡县制起源于什么时候?郡县制有哪些特点和内容?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郡县制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郡县制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郡县制是中国历史上运行时间最久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中国两千余年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模式的基础。这是一种以郡统县的两级管理体制,对加强基层管理,加强中央集权,维持全国的网状政治结构,完成国家大一统的格局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