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黄花岗起义简介:黄花岗起义的背景是什么?黄花岗起义的过程是怎样的?黄花岗起义的意义是什么?

黄花岗起义简介:黄花岗起义的背景是什么?黄花岗起义的过程是怎样的?黄花岗起义的意义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036 更新时间:2024/1/26 9:39:56

黄花岗起义简介:黄花岗起义的背景是什么?黄花岗起义的过程是怎样的?黄花岗起义的意义是什么?本这就为你介绍:

黄花岗起义简介

1910年11月孙中山、黄兴、赵声等革命党人在马来半岛的槟榔屿召开庇能会议,决定再次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黄兴担任总指挥,在越华路小东营五号设立起义总指挥部。

1911年4月27日下午5时30分,黄兴率130余名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督署,发动了中国同盟会的第十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

敢死队突入总督署,总督张鸣岐逃走,起义军焚毁总督署后,在东辕门外与水师提督李准派来弹压起义的北洋军短兵相接。起义军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而不幸失败。

起义失败后,黄兴负伤撤回香港,喻培伦、方声洞,林觉民等革命志士牺牲,牺牲的中国同盟会会员有名可考者八十六人,其中七十二人的遗体由潘达微寻获安葬于广州红花岗。潘达微将红花岗改名为黄花岗,这次起义因此被称为黄花岗起义。

黄花岗起义的背景

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已面临着亡国灭种的现实威胁。为挽救民族危亡,以孙中山先生为杰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了历史舞台。

1905年8月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民主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成立。在中国同盟会的领导下,革命党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以推翻腐朽的清朝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武装起义,1911年4月爆发的黄花岗起义就是其中的一次。

这些起义在不同程度上打击了清朝统治,为后来武昌起义一举成功准备了条件。满清政府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完全成了帝国主义的走狗,成了“洋人的朝廷”。

中国近代社会两大主要矛盾(即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的焦点都集中在清政府身上,只有推翻清朝的反动统治才能拯救民族。

于是,从20世纪初年开始,革命就成了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不断利用会党和新军发动武装起义。1906年12月,中国同盟会推动和领导了规模巨大的萍浏醴起义。

1907年和1908年,中国同盟会又在西南边境地区发动了六次武装起义:潮州黄冈起义、惠州七女湖起义、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钦廉上思起义、河口起义。光复会也在1908年11月发动安庆新军马炮营起义。这些起义因准备不足,单纯冒险,结果都归于失败。

1910年2月,中国同盟会员倪映典率广州新军三人起义,又遭失败。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在失败面前不气馁,对革命成功充满信心。他们决心在广州发动一次更大的起义,以此推动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黄花岗起义的过程

一、准备起义

1910年11月,孙中山在马来亚槟榔屿召开庇能会议,商量卷土重来的计划。参加会议的有中国同盟会的重要骨干黄兴、赵声、胡汉民等人。会议决定再发动一次大规模的广州起义。

他们计划以广州新军为主干,另选革命党人500(后增至800)组成“先锋”(敢死队),首先占领广州,然后由黄兴率领一军入湖南,赵声率领一军出江西,谭人凤、焦达峰在长江流域举兵响应,然后会师南京,举行北伐,直捣北京。

中国同盟会吸取历次起义失败的教训,在起义发动前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准备,筹款购械、组织联络都有专人负责。

为了更好地领导起义,1911年1月中国同盟会在香港成立统筹部,以黄兴、赵声为正副部长,下设调度处、储备课、交通课、秘书课、编辑课、出纳课、总务课、调查课,具体领导这次起义,并陆续在广州设立秘密据点,作为办事和储藏军械的地点。革命党决心把这次起义组织好。

统筹部成立后,各课分别派人进入广州开始活动。4月8日,省城内外及各省革命力量大体联络就绪。统筹部决定发难日期定在4月13日,分10路进攻,黄兴为总司令,赵声为副。“先锋”之外,加设放火委员,预备临时放火,扰乱清军军心。

但是,就在统筹部开会这一天,发生了中国同盟会会员温生才暗杀署理广州将军孚琦事件,广州戒严。加上美洲的款项和由日本购买的军械也未到,因此,发难日期不得不推迟。

4月23日,黄兴由香港潜入广州,在两广总督衙门附近的小东营五号设立起义指挥部。当时,广州革命党人已决定于26日(三月二十八日)举义。

因日本、安南方面的枪械稍迟方能运到,而准备响应起义的新军第二标又有5月3日(四月初五)即将退伍的消息,这就使起义陷于既不能速发,又不能拖延的困难境地。

黄兴等人临时决定起义延缓一日,定在4月27日(三月二十九日),将原定十路进军计划改为四路:黄兴率一路攻总督衙门;姚雨平率军攻小北门,占飞来庙,迎接新军和防营入城;陈炯明带队攻巡警教练所;胡毅生带队守南大门。

但胡毅生、陈炯明等认为清军已有防范,提议改期。姚雨平反对改期,但要求发枪500枝以上。黄兴在喻培伦、林文(时爽)等人激励下,决定无论如何也要按期发难。

二、起义第一枪

1911年4月27日下午5时30分,黄兴带领“先锋”120余人,臂缠白巾,手执枪械炸弹,吹响海螺,直扑督署。督署卫兵进行顽抗,革命军枪弹齐发,击毙卫队管带,冲入督署。

两广总督张鸣岐逃往水师提督衙门。黄兴等找不到张鸣歧,便放火焚烧督署衙门,然后冲杀出来,正碰上水师提督李准的亲兵大队。

林文听说李部内有同志,便上前高呼:“我等皆汉人,当同心戮力,共除异族,恢复汉疆,不用打!不用打!”话未讲完,被敌人一枪击中,当场牺牲。刘元栋、林尹发等5人也相继中弹。

黄兴被打断右手中食二指第一节,便以断指继续射击。随后,黄兴将所部分为三路:川、闽及南洋党人往攻督练公所;徐维扬率花县党人40人攻小北门;黄兴自率方声洞、朱执信等出南大门,接应防营。

攻督练公所的一路途遇防勇,绕路攻龙庙。喻培伦胸前挂着满满一筐炸弹,左手执号筒,右手拿手枪,奋勇当先,投掷炸弹。战至半夜,终因众寡不敌,全身多处受伤,率众退至高阳里盟源米店,以米袋作垒,敌射击。后因敌放火,他们才被迫突围,喻培伦被俘遇害。

三、起义失败

往小北门的一路也很快遭遇清军。经过一夜作战,打死打伤敌人多名。最后,张鸣岐放火烧街,徐维扬率部突围,被敌逮捕。黄兴所率一部行至双门底后,与温带雄所率计划进攻水师行合的巡防营相遇。

温部为入城方便,没有缠带白巾,方声洞见无记号,便开枪射击,温带雄应声倒下。对方立即发枪还击,方声洞牺牲。战至最后,只剩黄兴一人,才避入一家小店改装出城。4月30日回到香港。

起义前夕,曾通知惠州等地会党于4月28日响应。届时,顺德会党数百人竖旗响应,夺占乐同团练分局。4月30日,在李准进逼下,会党解散。

这次起义,除黄兴一部及顺德会党按期发难外,其余各路均未行动。新军子弹被收,没有作战能力;胡毅生、陈炯明事先逃出了广州城;姚雨平因胡毅生刁难,未能及时领到枪械,起义爆发后藏匿不出。这样,起义成为黄兴一路的孤军作战。

起义不幸失败后,中国同盟会会员潘达微先生不顾满清当局禁令,以《平民日报》记者的公开身份,5月3日,组织了一百多人(收尸人),把散落并已腐烂的七十二位烈士的遗骨收殓安葬于广州郊外的红花岗,并将红花岗改为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这次起义因而也称为黄花岗起义。1932年,查得此次死难烈士陈文友等姓名共86人。由于习惯,人们仍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黄花岗起义的意义

这次起义意义重大,加快了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

孙中山先生在美国芝加哥得悉起义失败,认为此役义军的勇敢英烈,为世界各国所未曾有,革命之声威从此愈振,而人心更奋发矣。称这次起义虽然失败,“然其影响世界各国实非常之大,而我海内外之同胞,无不以此而大生奋感”。

1912年5月15日孙发表《祭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文》,说“寂寂黄花,离离宿草,出师未捷,埋恨千古”。1914年又说“第一次革命,虽由武昌起义,而实广东三月廿九之役为之先”。

在《建国方略》中写道:“是役也,集各省革命党之精英,与彼虏为最后之一搏。事虽不成,而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轰轰烈烈之概已震动全球,而国内革命之时势实以之造成矣。”

1921年12月在《<黄花岗烈士事略>序》中又说“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还为黄花岗纪功坊题写“浩气长存”四字。

1924年5月2日又发表《祭黄花岗烈士文》,应邀出席岭南大学举行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纪念大会,并发表演说,号召学习烈士的志气,“我国家,为人民,为社会,为世界来服务”。“这种替众人来服务的新道德,就是世界上道德的新潮流”。

为纪念此次起义,阳历3月29日后来被中华民国政府定为青年节。

标签: 黄花岗起义

更多文章

  • 秋收起义简介:秋收起义的过程是怎样的?秋收起义的意义是什么?秋收起义成功还是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秋收起义

    秋收起义简介:秋收起义的过程是怎样的?秋收起义的意义是什么?秋收起义成功还是失败?本文这就为你介绍:秋收起义简介秋收起义是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即红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控制下的武汉国民政府公开宣布“分共”,背叛了革命。中国

  • 明朝如何处理和鞑靼之间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朝

    鞑靼是明朝对东蒙古的统称,更准确一点是指成吉思汗嫡系政权以及东部蒙古部落的统称。洪武年间,明朝曾多次打击蒙古势力,将他们击退至漠南,消除了对明朝边界的威胁。此后明朝派出使节到鞑靼各部建立羁縻卫所,想用经济手段牵制他们。到了1410年,明成祖朱棣亲征北伐,击溃了鞑靼两个部落,算是完成了一场大胜。当时明

  • 历史上的三武一宗灭佛行动之唐武宗会昌灭佛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武宗,会昌灭佛

    会昌五年(845)七月,唐武宗下令灭佛,沙汰寺院僧尼。先是拆毁在山野中的寺院,随后下诏长安、洛阳的两街各留二寺,每寺留僧30人。全国节度使、观察使下的镇地和同、华、商、汝各州留一寺,上等寺留僧20人,中等寺留10人,下等寺留僧5人,其余被沙汰寺院的僧人全部勒令还俗。在沙汰之列的寺院,派御史前去督令限

  • 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后六国国君都是什么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秦始皇

    秦始皇曾统一六国横扫天下,而被统一的六国国君却下场又如何呢?秦始皇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少有的圣明君主,世人将其封为千古一帝,记载中秦始皇统一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但被统一的六国国君的结局却是意想不到的惨,究竟他们都是怎么死的呢?首先,在战国七雄中,韩国不仅实力弱小,而且就处在秦国的旁边。所以,在秦始皇统一

  • 清朝为什么放弃对火器的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清朝

    明朝曾有一段时间,将火器发展到了鼎盛期,各种火器不仅种类繁多,而且根据不同的环境还有相对应的火器。不过带了清朝,对火器的各种研发就慢了下来,我们都知道在战场上火器的威力要远大于传统冷兵器,清朝为什么要放弃对火器的发展呢?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技术受到了限制,也就是遇到了瓶颈没办法解决。再就是北方民

  • 秦始皇对匈奴的态度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秦始皇

    其实秦始皇为了打击北方匈奴制定了很多策略,修建长城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为了抵抗匈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在完成统一大业后就马上制定了北讨匈奴的战略方案,只不过秦始皇是把和越族的战役放在了前面。所以在3年后,秦始皇率先发动了征服越族的战役,直接派出了50万大军。直到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才第一次针对匈

  • 五四运动人物事迹有哪些?关于五四运动人物事迹你了解多少呢?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人物事迹有哪些?关于五四运动人物事迹你了解多少呢?本文来说说关于五四运动人物事迹。胡适(18911962):中国近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1920年代办《努力周报》,1930年代办《独立评论》,1940年代办"独立时论社"。1938~1942年出任中华民国驻美大使。1939

  • 一带一路简介 一带一路的路线和历史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一带一路

    什么是一带一路?一带一路的发展有多少年了?一带一路有哪些历史意义?本文来说说一带一路。一带一路简介“一带一路”(TheBeltandRoad,缩写B&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和10

  • 匈奴民族的由来和习性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匈奴

    匈奴是个历史悠久的北方游牧民族,祖居在欧亚大陆,他们披髮左衽,由古北亚人种和原始印欧人种的融合。按《史记》,匈奴人的先祖是夏王朝遗民,西迁过程中融合了月氏、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的白种人。匈奴影响了当时的中国政局,《史记》、《汉书》等留有些记载。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刘邦亲自率领3

  • 明朝是怎样削弱朝鲜的战略攻击性?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明朝

    1231年至1273年,蒙元前后九次征伐高丽。到了忽必烈时代,高丽国王王?向元朝投降,高丽王国从此成为元朝的藩属国。蒙古进军高丽图(台湾中国文化大学1980版《中国历史地图》)前往中国为质的高丽王子王倎使出浑身解数成为了忽必烈的宠臣,后来更是被忽必烈立为高丽国王。1274年,忽必烈又将女儿下嫁给高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