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强学会发展历史是怎样的?强学会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

强学会发展历史是怎样的?强学会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988 更新时间:2024/2/17 7:37:13

强学会简介:强学会发展历史是怎样的?强学会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本文这就为你介绍:

强学会简介

戊戌变法时期的政治团体。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中日甲午战争后后,民族危机严重,康有为等资产阶级改良派发动的“公车上书”不达,“日以开会之义号之于同志”,认为“思开风气﹑开知识,非合大群不可”,“合群非开会不可”,于是先办《万国公报》(非西人所办《万国公报》)。

1895年8月17日创刊,“遍送士夫党人”,使之“渐知新法之益”。11月中旬,强学会成立。又称译书局,或强学书局。列名会籍的有康有为、梁超、沈曾植、文廷式、陈炽、丁立钧、杨锐等,李鸿藻、翁同等也予支持,成为改良派和帝党相结合的政治团体。

成立后,“先以报事为主”,改《万国公报》为《中外纪闻》,于12月16日出版,双日刊,有阁抄﹑新闻及“译印西国格致有用之书”诸栏,译印后有附论,专论不多。

筹设之初,原定陈炽、文廷式、沈曾植、沈曾桐四人为总董,都是帝党,后为李鸿藻亲信张孝谦所把持,内部矛盾日增。

强学会甫有成议,康有为又南下南京游说两江总张之洞,拟在“南北之汇”的上海组织学会。11月,上海强学会成立,拟定章程,说明“专为中国自强而立”,以通声气,聚图书,讲专门,成人才,成“圣教”。

1896年1月12日刊《强学报》以孔子纪年,“托古以改今制”,倡导维新变法,提出开议院的政治主张。列名会籍的有康有为、梁鼎芬、汪康年、张謇、黄遵宪等。

1896年1月20日,后党御史杨崇伊上疏弹劾强学会,请饬严禁。该会遂被改为官书局,专欲“译刻各国书籍”,不准议论时政,不准臧否人物,分学务、选书、局务、报务四门。“专为中国自强而立”的强学会便违失原旨。北京强学会遭封禁,上海强学会也随之解散。

强学会发展历史

一、强学会创立背景

“公车上书”失败以后,康有为认识到,只有依靠官僚士大夫的支持,维新变法才能取得成功。于是,他决定从制造舆论,组织团体入手,希望能够引起官僚们的注意。

1895年7月,康有为在北京创办了《万国公报》,免费送给在京的官僚士大夫阅读,主要介绍西方国家各项使国家富强的变法措施,逐渐引起了官僚士大夫的注意。

与此同时,甲午中日战争失败以后《马关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的震惊很大。以光绪皇帝为首的“帝党”意识到,只有改革变法,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思想上和行动上逐渐接近维新派。

1895年8月,在光绪帝老师翁同龢的支持和资助下,强学会作为近代维新运动的第一个学会在北京成立。选举陈炽为会长,梁启超为书记员,推举康有为起草强学会序和章程。

在《强学会序》中,康有为描绘了当时中国所面临的危机局面,沉痛地诉说了顽固守旧必然会遭到亡国灭种的危险,号召爱国人士变法图强,实现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强盛。

二、强学会与《强学报》

当北京的顽固保守势力开始攻击维新派和《中外纪闻》的时候,有人劝康有为暂时走避。康有为考虑到京师强学会已粗具规模,而南方还有待宣传和发动,于是1895年10月17日便离开北京去南京,先说服了两江总督张之洞。

张之洞不但允许他在上海成立强学会,而且还捐银1500两作为活动经费。接着康有为又去上海,回互月下旬,他与梁鼎芬、黄遵宪、汪康年、张謇等人共同发起组建了上海强学会。

康有为起草的《上海强学会章程》宣称:“本会专门为中国自强而立。”提出该会应做的四件“事情”,其中一项就是刊布报刊。

经过短期紧张的筹备,上海强学会的机关报《强学报》便在1896年元月12日创刊,由康有为的学生徐勤、何树龄主编,该报是铅字印刷的5日刊,免费赠阅。《强学报》的政治色彩较《万国公报》、《中外纪闻》更浓。

首先,它采用孔子纪年而不用清朝的年号,以此“托古改制”;

其次,它旗帜鲜明地倡导变法维新,发出了“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不变则不能久矣”的警告;

第三,它明确提出“明定国是”、“开设议院”的政治主张;

第四,它在《开设报馆仪》一文中阐述了报纸在维新运动中的作用,那就是“广人才、保疆土、助变法、增学问、除舞弊、达民隐”。这也正是《强学报》的办报宗旨。

《强学报》第一期上发表了《京师强学会序》、《上海强学会序》,特别是《京师强学会序》,那就是一篇维新派的政治宣言。

文章一开头就指出中国是在俄、英、法、日四国的虎视眈眈之下,形势极为危险,接着又以印度、越南、缅甸、朝鲜、土耳其、阿富汗等国亡国为例,沉痛地描绘出中国一旦亡国的“惨烈之状”。

最后号召知识分子士大夫要以俄国、日本为榜样,成立“强学之会”,开展维新运动,拯救祖国危亡,文章激昂慷慨,爱国之情溢于言表,“读之者俱为之泪下”。另外一文也再次宣传了形势危急和变法自强。

就是这样一份宣传爱国要求改革的报刊,出版不久就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洋务派官僚张之洞本来就是“只有维新之貌而无维新之心”的两面派,这时怀疑康有为托古改制是图谋不轨,要求取消孔子纪年,并企图改组强学会。

康有为虽然坚决抵制,但元月20日北京强学会和《中外纪闻》遭查禁的消息很快传到上海,元月25日张之洞下令解散上海强学会,《强学报》第三期还未来得及发行就被迫停刊。

尽管京沪两地的强学会及其机关报《中外纪闻》和《强学报》被扼杀了,但其意义是重大的:

首先,强学会的成立,标志着从王韬就开始的变法维新宣传已经变为有组织的政治活动;

其次,维新派三家报刊的出版,冲破了封建统治的言禁,开创了民议朝政的局面,拉开了国人办报高潮的序幕;

第三,培养和锻炼了维新派骨干,为维新派以后的办报活动的全面展开打下了基础。

强学会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

强学会的成立,促进了维新思潮的发展传播。它的活动也引起了顽固势力的恐慌,1896年1月,御史杨崇伊弹劾强学会“私立会党”,要求取缔。

慈禧太后就以此为借口,查封了北京强学会。张之洞在这种情况下,也以康有为讲述《新学伪经考》的内容为理由,解散了上海强学会,《强学报》也随之停办。

标签: 强学会

更多文章

  • 称帝后的朱元璋清洗旧臣的次序盘点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朱元璋

    一、明初诸侯的派系分野洪武三年(1370)底,明朝封六公、二十八侯、二伯,公、伯数量较少,不足以言派系。二十八侯依次为汤和、唐胜宗、陆仲亨、周德兴、华云龙、顾时、耿炳文、陈德、郭子兴、王志、郑遇春、费聚、吴良、吴祯、赵庸、廖永忠、俞通源、华高、杨璟、康茂才之子、朱亮祖、傅友德、胡美、韩政、黄彬、曹良

  • 金世宗完颜雍为政举措有哪些 完颜雍首推的改革的内容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完颜雍

    金世宗完颜雍(1123年3月29日―1189年1月20日),原名完颜褎(yòu),字彦举,女真名完颜乌禄。金朝第五位皇帝(1161~1189年在位),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之孙,金睿宗完颜宗辅之子,母为贞懿皇后李氏。为政举措政治完颜雍的各项改革,首推吏治改革。他的吏治改革内容:一是任人唯贤唯

  • 新民学会简介:新民学会成员有哪些?新民学会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新民学会

    新民学会简介:新民学会成员有哪些?新民学会的历史意义是什么?本文这就为你介绍:新民学会简介新民学会(Xinminlnstitute),中国五四运动时期的革命团体。1918年4月毛泽东、蔡和森等人在长沙发起成立。初以“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为宗旨,后确定以&ldqu

  • 荣氏家族简介:荣氏家族族谱是怎样的?荣氏家族有哪些企业?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荣氏家族

    荣氏家族简介:荣氏家族族谱是怎样的?荣氏家族有哪些企业?本文这就为你介绍:荣氏家族简介荣氏家族,是以荣毅仁为代表的中国民族资本家族。他们靠实业兴国、护国、荣国,在中国乃至世界写下了一段辉煌的历史。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高德步评价说:“从近代开始,荣家三代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 五三惨案历史经过 五三惨案结果 五三惨案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五三惨案

    五三惨案济南惨案又称五三惨案。民国十七年(1928年),蒋介石领导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战争,日本军国主义担心中国一旦统一,就不能任日本肆意侵略,于是竭力阻挠北伐战争的进行。1928年5月,日本以保护侨民为名,派兵进驻济南、青岛及胶济铁路沿线,准备用武力阻止国民革命军的北伐。当国民革命军于五月一日克复济

  • 五代十国时南唐灭掉闽国后为什么泉州漳州没被吞并?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南唐

    唐朝末年,河南人王审知在福建建立了闽国,为十国之一。公元945年,闽国被南唐灭亡。南唐并没有完全吞并闽国,在闽国的东南角,还有一个名为清源军的割据势力。五代时期的行政区划,大致可分为:节镇、州、县。节镇(节度使)则相当于几十年前普遍存在的“地区”,称省也可以,只是比较小。州相

  •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郑和

    郑和为什么七次下西洋?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有哪些?教科书上给的答案是:“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派郑和下西洋的皇帝是明成祖朱棣,不过关于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一直以来众说纷纭。明成祖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夺取了自己的侄儿建文帝的皇位。但是朱棣在攻下南京之

  • 辛亥革命的意义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里程碑,有着伟大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清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

  • 明朝南北差距多大?明末北方六省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朝

    明朝全国经济呈南移趋势,到了明末时期,南方各省几乎已经完全超越北方。明末的北方只有六个省,并不包含东北、内蒙古等地区,但之前一北方为中心的作用已经渐渐被取代。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就是陕西人,当时陕西严重缺水,百姓连基本的温饱都解决不了,其他各地也因为粮食、战乱、天灾等问题导致民不聊生。下面就为大家

  • 蒙古帝国西征时三大军事统帅都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蒙古帝国

    在公元13世纪时期,蒙古族在各地区分散,当时他们在周围各国势力的眼中并不是很起眼。直到后来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部落,建立蒙古帝国之后,一切就开始发生变化了。蒙古帝国的军队不断对外扩张,纵横欧亚。在领土达到最大的时候,他们的领土甚至到达非洲北部,达到了欧洲多瑙个沿岸。整个征服过程中,西征是蒙古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