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战国时期为何流行宗室子弟做质子的情况?

春秋战国时期为何流行宗室子弟做质子的情况?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612 更新时间:2024/2/10 14:29:01

战国时期,列国频繁互质,发动长平之战的秦昭襄王、策动五国伐齐的燕昭王、乃至于一扫六合的秦始皇都曾做过人质。那么为何战国时期这些诸侯国的儿子们都要去别国做人质呢?他们的母国都如此羸弱,需要用公族质子换取两国盟好吗?

其实两方互质,在很早的时候中原就已经存在了,但大多存在东夷和荆蛮部族之间,影响并不大。进入春秋时期,周室衰微,与新兴诸侯国郑国的关系日益恶化。为了平息郑庄公的猜忌,周平王同郑庄公交换人质以证明双方互信,史称“周郑交质”。

然而交换人质的行为并未解决双方之间的矛盾,周桓王为了挽回天子颜面,策动伐郑,双方在繻葛开战,此战中郑国将领祝聃射中周桓王肩膀,周天子的权威于是荡然无存。不过,虽然对周郑邦交并未产生助益,但质子邦交却被延续下来。

不过,春秋时代的天下纷争并不激烈,诸侯争霸也大多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并不是后来那般你死我活的局面。因此,纵观整个春秋时期,质子事例也只有寥寥数起,且大多发生于齐桓晋文之后,争霸格局逐渐频繁之后。

春秋战国之交,三家分晋、田氏代齐、越王灭吴,诸侯之间渐渐呈现出你死我活的情形,局势骤然紧张。以魏国为开端,列国纷纷变法图强,诸侯的对外战争也开始从争当中原霸主,转为兼并土地人口,乃至动辄灭国。

在春秋初年的三百多诸侯国,进入战国时期后骤减至十几国,列国之间的交伐战争愈加频繁,质子行为也越来越多了。

通常来说,列国派出去的做质子的都是地位不高、背景不雄厚的公子,如若发生意外也不会危及国内局势。但这并不代表质子在他国就一定会过得不好,反而可能会享有很高的待遇。这是因为质子通常是互求信任、罢兵议和、乞求援助、要挟土地等外交手段的辅助,因此天然的是作为某种信物存在的。互质之初,往往是两国关系趋于缓和的开端,但也有糟糕的情形出现。

战国时代,时局诡谲多变,前一刻还把酒言欢的两国君王,下一刻很有可能拔刀相向。因此交换到敌国的质子常常处于一种朝不保夕的局面,一旦双方真的打起来,质子是最有可能被祭旗的。正因如此,质子通常被安排居住在一国都城之内,以方便监督和看管。

当然,即便质子存在诸多风险,却还是有许多公子王孙们愿意担当。这是因为在战国时期,除了军功爵外,很少有其他的晋升通道。公子王孙们虽然因为有身世优势,但如若未建寸功也是难以服众的。更何况每个诸侯国中,都有大量庶出公子,他们要想出人头地,只能通过战场杀敌或通过邦交为国效力。

秦国雄霸如虎,战将如云,并不缺少精兵强将,虽然也有公子出任将军统帅的情形,但基本都是嫡出,与庶出公子无关。而战国中后期,山东列国的沙场将军,属于高危职业,尤其是同秦军对阵之时。因此作为质子建立功名,成为一条出人头地的捷径。

秦武王举鼎而亡之后,武王之母惠文后和武王后皆拥立公子赢壮为王,但因赢壮身居高位却功劳浅薄,并未掀起太大波澜。朝臣之中以魏冉为首的一派更青睐芈八子的儿子嬴稷为王。当时芈八子(宣太后)和嬴稷在燕国为质,后经赵国辗转,得到赵武灵王支持回归秦国。

当然,赵国的这次政治投资并未换来多少收益,嬴稷回国称王,是为秦昭襄王。正是在秦昭襄王(在位时间56年之久)时期,渑池之会、长平大战等战国后期的著名历史事件先后爆发。赵国在秦昭襄王时期,国力大损,长平之战后虽然赢得邯郸守卫战的胜利,但早已元气大伤。

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去世,秦国趁赵国政权交替之时,举兵攻赵,并连克三城。赵国主政的赵威后因此向齐国求援,却被齐国要求以赵威后的小儿子长安君前往齐国作为质子。赵威后溺爱幼子,执意不肯,被触龙劝谏,因此有《战国策》中的名篇《触龙说赵太后》。在触龙的言语中,有一句为“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出任质子,能够给予长安君在朝野极大的名望。

由此可见,到了战国后期,质子邦交已经变成了两国协议的信物和质子本身积累名望的途径。

标签: 质子

更多文章

  • 东汉末军阀荆州刺史刘表的实力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刘表

    刘表年轻的时候很厉害,他早早就成了名,是所谓世人的八俊之一、八顾之一,名气很大。大将军何进就把刘表招到身边来,让他担任北军中候。东汉的中央军分北军南军,北军有五支人马,刘表这个职务呢相当于北军的联席参谋长。到董卓当权时候,荆州刺史王睿被孙坚所杀,董卓就派刘表到荆州去上任。但是董卓呢给了刘表一张委任状

  • 袁绍为什么会失败?曹操是如何评价袁绍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袁绍

    袁绍手下大将袁绍能够拿下冀州、青州、幽州和并州四大州的广袤土地,自然是他麾下有着一帮能征善战的骁勇将军了。不过袁绍手下的将军,基本上都是能打,但是性子比较急,没有多少智谋的人,荀彧就评价多为匹夫之勇。文丑袁绍的大将最有名的自然是被时常并提的颜良、文丑。在后来的演义小说《三国演义》里,二人都是被关羽斩

  • 宋朝清官制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宋朝

    如今社会主义大环境下,人们大力倡导廉洁新风,主张在生活中力行节俭。政府相关部门也加大廉洁文化建设,力图在有序的思想组织文化下,形成良好正直的官场新风,从而促进官员政治职能的有效履行。追溯历史上的廉洁文化建设,我们就一定要提到宋朝,宋朝的清官文化,一度成为后世争相效仿称赞的典型案例。今天我们就来具体和

  • 清朝一共出现多少个权臣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权臣

    陈廷敬、张廷玉、刘统勋、阿桂、曾国藩、左宗棠等,这些都是清代历史上耳熟能详的名臣、重臣。可这些人无一例外都不是权臣,有清一代,可以称得上权臣的为数不多。清代是皇权高度集中的王朝,其政治土壤不适合权臣的生存。只有在皇帝年幼、昏聩,或是无主见的时候,权臣才会出现。清代为数不多的几个权臣,就是在这种历史条

  • 《北齐律》的内容及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北齐

    北齐律简述《北齐律》是北齐的主要法律。北齐的高氏兄弟在东魏职掌国政时,主持了《麟趾格》的修撰。550年,高洋称帝,以《麟趾格》为“未精”,始命群臣议造齐律,直到武成帝河清三年(564年)完成,史称《北齐律》。其编撰的实际主持者是出身于渤海著名律学世家封氏家族的封述,参议的还有

  • 清朝为什么要设立军机处?军机处主要职能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军机处

    军机处是什么机构军机处是清朝官署名,也称“军机房”、“总理处”。是清朝时期的中枢权力机关,于雍正七年(1729年)因用兵西北而设立。雍正帝以内阁在太和门外,恐漏泄机密,始于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选内阁中谨密者入值缮写,以为处理紧急军务之用,辅佐皇帝处理政

  •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央集权

    中央集权制度简介中央集权制度是一种国家政权的制度,以国家职权统一于中央政府,削弱地方政府力量为标志的政治制度。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以后就着手建立和健全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以巩固其对全国的统治,此后,这种政治体制在中国延续了2000多年。封建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

  • 东汉光武中兴历史事件介绍 汉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光武中兴

    光武中兴简介光武中兴或称建武盛世,指的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光武帝以“柔道”治天下,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发展社会生产,缓和西汉末年以来的社会危机。光武帝在位三十三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恢复和发展经济: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对功臣赐优厚的爵禄,但禁止他们干政。排斥

  • 王莽篡汉的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王莽

    王莽篡汉简介王莽篡汉指的是西汉末年王莽篡夺汉朝政权建立新朝的历史事件。西汉自汉武帝以后,皆以外戚辅政,汉元帝皇后王政君,六十余年为天下母,辅佐了四个皇帝。外戚王莽以姑母王政君为凭借,最初装出恭谨勤劳的样子,不知疲倦地工作。后来他广结名士和将相大臣,深得人心,凡是来投奔他的,不论地方远近,出身贵贱,他

  • 东周时期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的历史演变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春秋五霸

    春秋战国代表了整个东周时期,我们用春秋和战国把东周分成了上半场和下半场,那这两个时期的情况是完全不同的。春秋年间,周天子权势每况愈下,其他强大的诸侯国渐渐占据上风,已不把曾经的王放在眼里,所以才会诞生春秋五霸。晋国分裂后,春秋步入战国,战国七雄开始长达百年的角逐。那下面就和大家讲讲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