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养廉银对反腐有作用吗 养廉银的利与弊

清朝养廉银对反腐有作用吗 养廉银的利与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057 更新时间:2024/1/27 3:59:02

康熙年间贪污腐败之十分严重,员中饱私囊,私征加派大大加重了百姓负担。朝廷所征派的正额在考虑到百姓的负担以后,其实并不算很重,但是除了这些之外,官府另外还加了许多征派,由于切身关系到地方官自身的利益,按照他们贪婪程度,自然是没有定额的,这是下层官员的贪污,中上层官员由于不直对百姓征派,所以他们只有下层官员勒索,以求分一杯羹。上层官员收到贿赂之后,形成了一条利益链,自然会对下层官员有所包庇。

在所以征派中,以“火耗”最为严苛。火耗从明朝时期就存在了,所谓火耗,是指在将碎银熔铸成银锭时所产生的损耗,清朝政府一开始并不承认这种征收名目,但是屡禁不止,只默认。

火耗地方官的一个要经济来源,每年所征火耗远远超过他们自身的俸禄,更可怕的是,火耗的征收每年有增无减,官府与百姓之间的冲突日益加剧,甚至造成了武装反抗之事。火耗之征收虽然一直没有废除,但是在雍正朝时却进行了限制,火耗原本是一种潜规则,把握的度都在地方官手中,但是雍正时期将火耗规定为一种制度,并且对其进行了限制。

首先,征收火耗是上交给朝廷,而不是归地方官所有,隔断了火耗与地方官直接的利益联系,接,火耗征收额度有一定的限制,只许少不许多,就算地方官多征收,那也落不到地方官自己的口袋,属于费力不讨好,这样可以有效减轻百姓的负担。

但是问题是,地方官每年的年薪是很低的,上下打赏再加上要养活一家,现在断了财源,他们肯定要另想办法捞钱,因此雍正又设置了养廉银,用来专门提高地方官员的待遇。比如雍正元年,山西省征收耗银四十三万多两银,其中弥补亏空用去了二十万两,发给各级官员的养廉银有十一万两。不是地方官待遇得到提升,京官待遇也有提升,比如地方官员来京时,都会献上为数不的银子给京官,美名其曰“礼金”,希望他们在皇上面前多多美言,最不济也不要说自己的坏话。

在养廉银制度下,京官也受到优惠,他们的俸禄加倍,这些银子一部分是从地方上的养廉银中抽取,一部分是从户部抽调。而各级武官的养廉银到乾隆时期也成为一种定额。但是也可以看到,这其中受益最多的还是地方官,地方官的俸禄以数十倍地增,而京官却只翻了两倍,差距十分明显,这是在迁就原有利益之上的一种利益再分配。

火耗归与养廉银制度,实际上是将官员无节制的搜刮变为政府有节制的收取,官员增薪实际上还是建立在百姓的负担至上,但是这两项政策在雍乾之时都发了积极作用,国库已经补足亏空,变得充盈起来,而且各省的火耗率也都有所减轻,以往官员借薪资低廉行贪污腐败事也都没有了借口,而且国库的充盈使得朝廷对民间赋税的征收也放宽了条件,减缓了社会矛盾。

但是,这种制度的弊端到后期就慢慢显现出来,原因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州县官每年上缴火耗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克扣了一部分,火耗银两到了布政之后,上级以各种各样的理由将一半养廉银扣下,所以地方官员拿到手中的实则只有一半。而且地方官与京官俸禄差过大,导致主次颠倒,有喧宾夺主的效果。同品级的地方官员的俸禄比京官要高几倍或者几十倍,而地方大官就更高了,至少高出20倍以上,所以利益驱使之下,人们都不愿意做京官,对地方官趋之若鹜。

而且到清朝中后期,养廉银其实已经起不到养廉的效果了,因为通货膨胀,同样的银子购买力降低,而上下打点的开销并没有减少,为了搜刮银子,官员们又想出各种各样贪污的办法,贪污屡禁不止。在人治的社会中,想要避免人想出各种投机取巧的办法是很难的,唯有建立一个法治社会,增强监管力度才是一个比较好的解决办法。

标签: 养廉银

更多文章

  • 北魏三长制的产生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三长制

    三长制的施行背景是什么?三长制有什么意义?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三长制简介北魏孝文帝接受汉族地主李冲的建议,于太和十年废除宗主督护制,创立三长制,以抑制豪强隐匿户口和逃避租调徭役,并直接控制基层政权组织。三长制即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其职责是检查户口,

  • 春秋战国时期为何流行宗室子弟做质子的情况?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质子

    战国时期,列国频繁互质,发动长平之战的秦昭襄王、策动五国伐齐的燕昭王、乃至于一扫六合的秦始皇都曾做过人质。那么为何战国时期这些诸侯国的儿子们都要去别国做人质呢?他们的母国都如此羸弱,需要用公族质子换取两国盟好吗?其实两方互质,在很早的时候中原就已经存在了,但大多存在东夷和荆蛮部族之间,影响并不大。进

  • 东汉末军阀荆州刺史刘表的实力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刘表

    刘表年轻的时候很厉害,他早早就成了名,是所谓世人的八俊之一、八顾之一,名气很大。大将军何进就把刘表招到身边来,让他担任北军中候。东汉的中央军分北军南军,北军有五支人马,刘表这个职务呢相当于北军的联席参谋长。到董卓当权时候,荆州刺史王睿被孙坚所杀,董卓就派刘表到荆州去上任。但是董卓呢给了刘表一张委任状

  • 袁绍为什么会失败?曹操是如何评价袁绍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袁绍

    袁绍手下大将袁绍能够拿下冀州、青州、幽州和并州四大州的广袤土地,自然是他麾下有着一帮能征善战的骁勇将军了。不过袁绍手下的将军,基本上都是能打,但是性子比较急,没有多少智谋的人,荀彧就评价多为匹夫之勇。文丑袁绍的大将最有名的自然是被时常并提的颜良、文丑。在后来的演义小说《三国演义》里,二人都是被关羽斩

  • 宋朝清官制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宋朝

    如今社会主义大环境下,人们大力倡导廉洁新风,主张在生活中力行节俭。政府相关部门也加大廉洁文化建设,力图在有序的思想组织文化下,形成良好正直的官场新风,从而促进官员政治职能的有效履行。追溯历史上的廉洁文化建设,我们就一定要提到宋朝,宋朝的清官文化,一度成为后世争相效仿称赞的典型案例。今天我们就来具体和

  • 清朝一共出现多少个权臣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权臣

    陈廷敬、张廷玉、刘统勋、阿桂、曾国藩、左宗棠等,这些都是清代历史上耳熟能详的名臣、重臣。可这些人无一例外都不是权臣,有清一代,可以称得上权臣的为数不多。清代是皇权高度集中的王朝,其政治土壤不适合权臣的生存。只有在皇帝年幼、昏聩,或是无主见的时候,权臣才会出现。清代为数不多的几个权臣,就是在这种历史条

  • 《北齐律》的内容及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北齐

    北齐律简述《北齐律》是北齐的主要法律。北齐的高氏兄弟在东魏职掌国政时,主持了《麟趾格》的修撰。550年,高洋称帝,以《麟趾格》为“未精”,始命群臣议造齐律,直到武成帝河清三年(564年)完成,史称《北齐律》。其编撰的实际主持者是出身于渤海著名律学世家封氏家族的封述,参议的还有

  • 清朝为什么要设立军机处?军机处主要职能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军机处

    军机处是什么机构军机处是清朝官署名,也称“军机房”、“总理处”。是清朝时期的中枢权力机关,于雍正七年(1729年)因用兵西北而设立。雍正帝以内阁在太和门外,恐漏泄机密,始于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选内阁中谨密者入值缮写,以为处理紧急军务之用,辅佐皇帝处理政

  •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央集权

    中央集权制度简介中央集权制度是一种国家政权的制度,以国家职权统一于中央政府,削弱地方政府力量为标志的政治制度。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以后就着手建立和健全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以巩固其对全国的统治,此后,这种政治体制在中国延续了2000多年。封建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

  • 东汉光武中兴历史事件介绍 汉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光武中兴

    光武中兴简介光武中兴或称建武盛世,指的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光武帝以“柔道”治天下,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发展社会生产,缓和西汉末年以来的社会危机。光武帝在位三十三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恢复和发展经济: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对功臣赐优厚的爵禄,但禁止他们干政。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