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辽东都司军屯有什么作用?明朝军事屯田为什么迅速发展了起来?

明朝辽东都司军屯有什么作用?明朝军事屯田为什么迅速发展了起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741 更新时间:2023/12/5 19:27:41

明朝辽东都司军屯有什么作用?明朝军事屯田为什么迅速发展了起来?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章供大家参考。

自洪武七年(1374年),明朝在辽东都司辖境内开始实行军屯。朱元璋对此极为重视,经常告诫臣下必须做好辽东等地的军屯工作。即使在晚年,他还敕令肃、晋王等辽东藩王,及时督率兵士屯种,并令一年当中要三次他汇报军屯情况:“五月,一报禾苗长养如;七月,再报结实何如;十月,又报所收籽粒若干?”。以期“一岁三报,不惟使朕知边储虚实,而屯军亦不至懈力矣。”

一、辽东都司军屯的情况

辽东都司军屯的成员,主要是朱元璋征发的应征士兵。其次是因罪充军的犯人,以及少数民族的归化部落人员。

在辽东都司军屯中,又以卫所正军屯田为主。但正军有耕、战双重任务,安排好耕、戍卫的比例,才能很好地完成这个双重任务。关于耕守比例,大体上是因时、因地进行调整。特别是因时不同的差异较大。

明初,辽东都司军士的守屯比例,一般规定是二分守城,八分屯种;到了明末这种比例则直接倒转了过来。不过,即使同时期,规定的比例也不尽相同。有的卫所是八分守城,二分屯种,有的卫所是二分守城,八分屯种。

甚至有的卫所,如广宁等五卫,洪武初年,因为须供给辽府,“全伍屯田”。所以说起来,此时的卫所士兵屯守分数并不具有十分严格的标准。会因时因地因事而有着不同的比例。

到了洪武十一年,才命五军都督府更定屯田法,主要原则是“凡卫所系冲要都卫及王府护卫军士,以十之五屯田;卫所以十之五和五之四。即在冲要卫所处,屯守中半;在非冲要地区的卫所,则是二八守屯,二分守城,八分屯种”。

规定虽然是如此,但往往还是有例外,就辽东都司而言,为了省海运民粮转输供给艰难的困扰,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朱元璋下令,辽东定辽等二十一卫军士,自二十八年起“俱令屯田自食”。

就当时辽东都司的情况说,二十一卫的军士都从事屯田是极有可能的。

第一,当时边境安谧无事,明军还处于攻势;

第二,辽东都司以北还有奴儿干都司所属卫所作为辽东的外围防线;

第三,辽东土地基本为军屯。不像山西、陕西边民杂处那么复杂,军田民田犬牙交错。

军屯的管理也有一定的规定。一般来说,卫所屯田的管理和卫的组织相同。卫指挥使设指挥一人,指挥同知二人,指挥佥事四人,分理卫所诸事。

其中主要的项目是屯种。管屯田的也叫佥事。佥事以下管理屯田的,是千户、百户等。这是一般正常的编制。辽东都司的编制除此之外,还专门设置了“管屯把总”以加强对辽东地区屯田的管理。

辽东都司军屯的生产组织,是以屯为基本单位。屯,有时就是所。一屯有若干人或若干户。屯的基层组织就是“屯所”,及“屯田百户所”。屯田百户之上有千户所,再往上则是卫。为了防御敌人的骚扰,有时数“屯”合为一“堡”,泛称为“屯堡”。

屯堡所属屯数也大多因地制宜。万历年间所刊发《开原图说》,所记录的二十堡的绝大多数,都标有屯数和屯名。图说中虽标记为“民屯”,但实际上都为军屯。这些屯数目很多,如辽东都司三万卫所在地开原城,有威远堡、靖安堡、松山堡。

而辽东都司军屯用的耕牛、农具和种粮,大多由明朝户部提供。永乐二年,“调耕牛万头,至辽东”,分给屯田军士使用。宣德七年,辽东都司诸卫屯种耕牛大缺,明朝再次输送一万头牛补给辽东不足。同年五月,还下达敕令要求广宁、开原马市所买牛畜,给宁远诸位所屯重用,成化12年,给辽阳东州等五堡军士田五十亩,并牛价银一两,据《万历会典》记载洪武二十六年全国屯牛的总数,二十五万五千六百六十四只,辽东都司屯牛就占一万三千八百七十八只。

而对于新开垦军屯的屯粮征收,明朝往往会给予一定的延缓,如洪武二十七年九月,朱元璋命辽王府校尉军事屯田自食,与定辽等卫屯卒十年后始收其租,并由官方解决农具耕牛问题,同时规定晚征屯赋,这样就有利的调动了辽东都司下各卫军屯的积极性,军事屯田因而迅速发展起来。

二、辽东都司军屯的作用

辽东都司军屯,对明朝历史的发展,特别是对东北政治、经济的发展都起过重大作用。

首先,通过军屯,“强兵足食”。

辽东都司自推广屯种以来,解决了很大一部分粮饷问题,当时,卫所管理的俸禄是:指挥使一员,正三品,岁给禄米六百石;指挥同知二员,从三品,岁给禄米五百石;指挥佥事四员,正四品,岁给禄米四百石;卫镇抚二员,从五品,岁给禄米一百五十石;所正户一员,正千户一员,正五品,岁给禄米二百二十石。这些官员的禄米和士卒的食用,基本有卫军屯粮攻击。卫所兵士屯田自给,既锻炼了士兵,又充实了粮饷。王圻的《续文献通考》记载“屯田乃足食足兵之要道”,“所以边围富强,不烦转运”。

其次,恢复和发展了辽东的社会经济。

通过军屯,连续开垦了许多荒地,扩大了东北的耕地面积。辽东屯田,从洪武年间开始到永乐年间,为二万五千三百顷,粮七十一万六千石有奇,这是户部郎中泰在一道奏疏中说到的辽东军屯情况。永乐十七年时,“原额屯两万一千一百七十一顷五十亩,该粮六十三五五千一百四十五石”。宣德年间,据毛泰所奏,屯军有四万五千四百。辽东都司屯田制,每兵士屯田五十亩。应有屯地二万二千七百顷。

正统初年,屯田数量上升到三万一千六百二十顷。其中海州卫、盖州卫和金州卫军屯面积最多。当时辽东都司辖境内的军屯土地比比皆是。特别是辽东都司治所的辽阳城附近,更是“岁有羡余,数千里阡陌纵横相连,屯堡相望”。屯种的农产品极为丰富,主要的农产品有黍、稷、稻、粱、麋、粟、豆等。由于军屯增加了粮食,根据《明史》记载辽东都司已达到“各卫禀充实,红腐相因”的程度,这虽然有些夸张,但也多少反映出当时社会财富增加的事实。

再次,辽东都司军屯稳定了明朝对辽东地区的统治。

由于军屯的推广,使得兵农结合,守战有备,并促进了辽东地区经济的发展。不仅如此,由于辽东军屯在供给官军俸粮方面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军士屯田自给的模式,即减轻了农民对军需的负担,也减少了内地向辽东地区转运物资的损耗,极大的缓解了这一地区的百姓负担,极大的提高了明朝对辽东地区统治的巩固与加强。

最后,辽东军屯增加生产,也支援了北边奴儿干都司的费用。奴儿干都司在当时大多数地区是不产粮食的。都司各级官员的俸禄,有很大一部分是辽东都司协助支付的。而部分奴儿干都司归化的游牧民族被迁往辽东都司后,其吃住供给大多也由辽东都司负责,而这些物资的供给则主要还是依靠辽东军屯的产出来供应。

不仅如此,明朝还经常选派辽东官员去奴儿干都司开展边民的归化安抚工作。每次安抚,都会从辽东带去大量的谷物、布帛等物资,输送给女真野人、吉列迷、苦夷等部落。还有去奴儿干地区的工匠、艺人,以及去奴儿干地区的护卫士兵,他们所需的粮饷以及物资,也基本都由辽东都司给予提供。

如宣德二年辽东都司一次就支付了“差往奴儿干官兵三千人,人给行粮七石,总为二万一千石”,这个数字极为可观,除了小部分为关内提供,其余大部分都由辽东都司负责供给。明朝对奴儿干都司地区的统治断断续续持续了近两百年,与辽东都司的军屯支援密不可分。

结语

辽东都司军屯的建设,对加强及巩固明朝在东北地区的统治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它在明朝建国初期的出现,即减轻了饱经战乱后百姓的负担,也在政策层面上促进了明朝对东北地区的开发与建设。虽然在明朝中后期,军屯制度逐渐为统治集团内部的利益既得者所侵蚀,沦为利益腐朽官僚的私人财产,违背了朱元璋原有的以耕养战的政策初衷。但不可否认的是,正是辽东军屯的推广,有力的促进了辽东及辽东所辐射的奴儿干地区与内地的紧密联系,为东北地区成为中国的一部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标签: 军屯

更多文章

  • 明朝的“海禁”和清朝的“闭关锁国”一样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海禁

    明朝的“海禁”和清朝的“闭关锁国”一样吗?“海禁”是怎么样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在谈论起中国在近代史上落后于西方的现状时,几乎都是众口一词,追责于清廷「闭关锁国」的政策,就连明朝的「海禁」,也不能落得一个清白之

  • 汉族是如何发展壮大的?汉族三大特点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汉族

    汉族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历史上汉族人曾经历了两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期,这才使得人口有了持续增长,其中人口扩张是主要原因。当然,严格来说经过千年的时间,汉族也包含了其他同化的民族,但民族同化并不是让汉族人变多的主因。北宋年间,汉族人口便已破亿,清朝道光年间达到四亿以上,那汉族究竟是如何发展壮大起来

  • 春秋后期铁器是怎么普及的?“国人”社会地位为什么下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国人

    春秋后期铁器是怎么普及的?“国人”社会地位为什么下降?。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小编一起看下去。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传统意义上是指从平王东迁之后,直至秦灭六国为止。在这段大分裂时期,“春秋”和“战国”同样具

  • 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了什么影响? 安史之乱能怪杨贵妃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

  • 春秋时期“曲沃代翼”是什么事件?为什么说这是晋国历史的转折点?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曲沃代翼

    “曲沃代翼”是什么事件?为什么说这是晋国历史的转折点?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说起晋国,我们总是悲叹如若晋国没有走向分裂,又何至于会让地处西陲的秦国崛起,随即东出。或许,我们还会想到血洗桓庄之族的那个夜晚,还会想到晋文公重耳流亡国外十余年,初心不变,最终登上了晋国君

  • 唐朝除了首都长安还有哪些陪都?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陪都

    大唐都城长安,陪都有哪些?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小编一起看下去。唐朝都城在哪?答案是明摆着的,当然是长安(陕西西安)了。但是长安只是唐朝最主要的都城,而唐朝的都城实际上并不止长安一个,还有很多。先说长安。隋朝末年,炀帝无道,天下大乱。公元617年,晋阳(山西太原)留守李渊趁天下大乱,出兵沿汾水谷地西

  • 明朝的内阁首辅是什么官?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内阁

    明朝的内阁首辅是什么官?想当首辅有多难?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内阁首辅是明朝内阁中权利最高的辅臣,其实明朝并没有明文规定内阁首辅到底是一个什么官职,但在当时的情况下,首辅拥有主持内阁的大权,而且掌握最重要的票拟权。抛开内阁,首辅也是众文臣之首,有时还能控制六部。后来通过张居正改革,内阁首

  • 唐朝的婚姻制度是怎么样的?需要遵守哪些条件?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朝

    唐朝的婚姻制度是怎么样的?需要遵守哪些条件?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各个朝代的婚姻制度都会有些许不同,今天就为大家讲讲唐朝时期的婚俗。唐朝被称为是“开放性”社会,女性地位有了明显的提升,而且贞洁观念也有了转变,所以在婚姻上也会比较开放。例如男女可以自由选择结婚对象,

  • 唐太宗为什么打不下高句丽?高句丽有哪些优势?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高句丽

    唐太宗为什么打不下高句丽?高句丽有哪些优势?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在唐朝李世民掌权期间,当时唐朝周边大部分的少数民族地区已经收服,但是辽东地区的高句丽、百济、新罗这三个地区却一直处于一种战争的状态,这严重的影响力唐朝边境地区的稳定,因此李世民在进行调和失败之后,就开始主动的向高句丽进行进攻,但是

  • 五卌惨案的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五卌惨案

    五卅惨案因为发生于5月30日而得名,也称为五卅血案,或写作“五·卅”惨案、五·卅惨案,是反帝爱国运动五卅运动的导火索。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后,群众运动蓬勃发展,2月至4月,上海、青岛的日本纱厂工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先后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