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的“海禁”和清朝的“闭关锁国”一样吗?

明朝的“海禁”和清朝的“闭关锁国”一样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767 更新时间:2024/1/22 18:53:12

明朝的“海禁”和清朝的“闭关锁国”一样吗?“海禁”是怎么样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在谈论起中国在近代史上落后于西方的现状时,几乎都是众口一词,追责于清廷「闭关锁国」的政策,就连明朝的「海禁」,也不能落得一个清白之身,而是时常都要遭遇众人的口诛笔伐。

细按起来,似乎是大可不必的。

因为明廷的「海禁」政策,实非我们想象中的那样简单,较之大清朝的「闭关锁国」,更是相去甚远了。

「海禁」有理

公元一三六八年,大明的太祖皇帝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终其一朝,也可称之为我们古代历史上的一个盛世,而且建国之初的国际环境,却是不容乐观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倭患异常猖獗;

在大明初建的洪武年间,日本则经历着,南北两个天皇,谁也不承认谁,谁也不服谁,而引发的旷日持久的械斗。在本土打了败仗的浪人,与大量由于战乱而流离失所的日本平民,逃亡到海上。这些亡命徒,勾结到一起,形成一股强大的武装力量,侵扰中国沿海地区,靠打秋风过活,便是我们所熟知的明朝的倭患。

据《明史》和《明实录》里的记载,从13681374年的七年间,颇具规模的,倭寇对大明沿海的侵扰,就有十二三次之多。

其二,内患尚未肃清。

当时的抗元义军中,张士诚方国珍的力量都不容小觑。后来,他们的割据政权虽给朱元璋荡平了,其残余的势力并未肃清,于是流亡海上,时有勾结日本浪人,侵扰沿海地区的祸患。

甚至有些闽浙的大族,也时有为了私利而通倭的事件发生。

由此看来,明初的「海禁」也是十分必要的,有利于明廷将内忧与外患分而治之。而不至于他们彼此勾结到一起,引发更大的祸端。当然,这还仅仅只是放到桌面上来讲的话儿。另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待笔者慢慢与大家揭晓。

以「海禁」诱使「万国」来贡

原来当「生于大元,长于大元的」的朱元璋,自草根举义,做了大明朝的皇帝以后,就又开始羡慕起昔日大元朝在国际上的地位来了。

只是大明的军队,却不能十分的给力。即不能肃清北元的残余势力;又做不得以武力去征服中亚、西亚。眼见着那些曾一直向大元进贡的,「天高皇帝远」的小国,与大明的交情淡了下来,不肯来进贡,才逼得朱元璋使出了杀手锏通过经济的手段,诱使「万国」来贡。

据《献通考》卷三十一·《市籴考》上讲,当时朝廷有明令,「今贡舶与市舶一事也,凡外夷贡者,皆设市舶司以领之,许带他物,官设牙行,与民贸易,谓之互市,是有贡舶即有互市,非入贡即不许其互市矣」。

也就是说,「要想跟我大明朝做生意,得首先向我进贡,承认我作为老大的国际地位!」

朝贡贸易

在起初的时候,朱元璋做得还是很敞亮的。外国的使团们千里来朝,「进贡」的物品不多,拿回去的「恩赐」从来不少。何况又有大明实行的「海禁」,使得他们带来的商品也总能销售一空,消息一传开,来大明进贡的使团,很快也就络绎不绝起来。

你当大明都是在赔本转吆喝么?

原来大明专门设有市舶司,接待外国使团,查验使团所携带的物品,随后报给京师知道,待上头给了回复,方可起运到京城,并安排使团住在京城的会同馆。待向皇帝进过贡,领了「恩赏」,其余的货物就可以到朝廷制定的地点,在指定的时间内,进行「互市」了。

日本著名的汉学家、历史学家滨下武志,在其《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朝贡贸易体系与近代亚洲经济圈》文中,详尽分析了各种相关史料,然后明确指出,大明的朝贡贸易,其贸易属性似乎是远远大过其政治属性的。

朝贡贸易的贸易属性

原来当外国使团来华「进贡」的时候,都会有大批商人随行,除贡品外,又携带着大量的货物。待使者进贡毕,则在朝廷的控制之下,首先由官府选购了其大宗商品,如香料等,尔后才准许其进行「互市」。

其中商人在港口附近贸易,使者则在会同馆进行交易。

由官府购买来的大宗商品,主要又有三种不同的用途:

其一,供皇室所用以及赏赐给官员;

其二,折抵一部分的俸禄,发放给官员;

其三,是以上两种用途剩余外的其他所有商品,由官府开“库市”,许商人来“博买”,最后再转卖到民间。

顾炎武在其《天下郡国利病书》中称,朝廷对于「互市」极为限制,进贡附进物(即在会同馆进行「互市」的商品)要抽取50%的货物税,商人在港口进行「互市」的商品要抽取20%的货物税。

正是这一政策的影响,致使使团带来的大部分商品都由官府收购,再经由商人转卖给民间,进而实现了朝廷对海外贸易的垄断。

结语

由此看来,明廷的「海禁」,其更深层次的动因,其实是明廷希望通过海禁打击民间贸易,将与他国的贸易权收归政府手中,实行垄断,将高额的利润直接收归中央财政,缓解中央财政的窘境。

而海禁一事本身,就不是闭关锁国那么简单,而是一场政府与民间(市场)的博弈,而隆庆开海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就是这场宏大博弈的最终结果。

标签: 海禁

更多文章

  • 汉族是如何发展壮大的?汉族三大特点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汉族

    汉族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历史上汉族人曾经历了两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期,这才使得人口有了持续增长,其中人口扩张是主要原因。当然,严格来说经过千年的时间,汉族也包含了其他同化的民族,但民族同化并不是让汉族人变多的主因。北宋年间,汉族人口便已破亿,清朝道光年间达到四亿以上,那汉族究竟是如何发展壮大起来

  • 春秋后期铁器是怎么普及的?“国人”社会地位为什么下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国人

    春秋后期铁器是怎么普及的?“国人”社会地位为什么下降?。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小编一起看下去。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传统意义上是指从平王东迁之后,直至秦灭六国为止。在这段大分裂时期,“春秋”和“战国”同样具

  • 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了什么影响? 安史之乱能怪杨贵妃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

  • 春秋时期“曲沃代翼”是什么事件?为什么说这是晋国历史的转折点?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曲沃代翼

    “曲沃代翼”是什么事件?为什么说这是晋国历史的转折点?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说起晋国,我们总是悲叹如若晋国没有走向分裂,又何至于会让地处西陲的秦国崛起,随即东出。或许,我们还会想到血洗桓庄之族的那个夜晚,还会想到晋文公重耳流亡国外十余年,初心不变,最终登上了晋国君

  • 唐朝除了首都长安还有哪些陪都?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陪都

    大唐都城长安,陪都有哪些?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小编一起看下去。唐朝都城在哪?答案是明摆着的,当然是长安(陕西西安)了。但是长安只是唐朝最主要的都城,而唐朝的都城实际上并不止长安一个,还有很多。先说长安。隋朝末年,炀帝无道,天下大乱。公元617年,晋阳(山西太原)留守李渊趁天下大乱,出兵沿汾水谷地西

  • 明朝的内阁首辅是什么官?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内阁

    明朝的内阁首辅是什么官?想当首辅有多难?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内阁首辅是明朝内阁中权利最高的辅臣,其实明朝并没有明文规定内阁首辅到底是一个什么官职,但在当时的情况下,首辅拥有主持内阁的大权,而且掌握最重要的票拟权。抛开内阁,首辅也是众文臣之首,有时还能控制六部。后来通过张居正改革,内阁首

  • 唐朝的婚姻制度是怎么样的?需要遵守哪些条件?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朝

    唐朝的婚姻制度是怎么样的?需要遵守哪些条件?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各个朝代的婚姻制度都会有些许不同,今天就为大家讲讲唐朝时期的婚俗。唐朝被称为是“开放性”社会,女性地位有了明显的提升,而且贞洁观念也有了转变,所以在婚姻上也会比较开放。例如男女可以自由选择结婚对象,

  • 唐太宗为什么打不下高句丽?高句丽有哪些优势?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高句丽

    唐太宗为什么打不下高句丽?高句丽有哪些优势?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在唐朝李世民掌权期间,当时唐朝周边大部分的少数民族地区已经收服,但是辽东地区的高句丽、百济、新罗这三个地区却一直处于一种战争的状态,这严重的影响力唐朝边境地区的稳定,因此李世民在进行调和失败之后,就开始主动的向高句丽进行进攻,但是

  • 五卌惨案的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五卌惨案

    五卅惨案因为发生于5月30日而得名,也称为五卅血案,或写作“五·卅”惨案、五·卅惨案,是反帝爱国运动五卅运动的导火索。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后,群众运动蓬勃发展,2月至4月,上海、青岛的日本纱厂工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先后组织

  • 吕雉为何能执掌汉朝的政权?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吕雉

    吕雉为何能执掌汉朝的政权?吕雉死后吕氏一族的结局是什么?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皇后",这一属于女性的普天之下最尊贵的宝座,始于吕后。"外戚干政",这个中国封建社会几乎从未断绝的局面,始于吕后。"人彘",这种印证了"最毒妇人心"的酷刑,始见于吕后……作为无数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