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家分晋之后赵国为什么要灭掉中山国?

三家分晋之后赵国为什么要灭掉中山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211 更新时间:2024/1/19 12:56:37

三家分晋之后赵国为什么要灭掉中山国?赵国是这么成功的?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历史界一直有这样的说法,即春秋无义战。春秋时期,中原大地割据势力纷纷崛起,先后出现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和战国七雄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

历史上由于晋国爆发震烁古今的“三家分晋”,士大夫阶层发动兵变将原本富庶强大的晋国一分为三。即晋静公二年(前376),由晋国三大家族赵敬侯魏武侯韩哀侯将晋国坐地分赃变成魏国、韩国、赵国。三家分晋的结果使得中原大地原本5大诸侯国此消彼长的局势,演变成7个国家之间相互攻伐。

三家分晋原本就是一场谋朝篡位的不臣行为,自然在分赃上就显得不那么公平,特别是在版图疆域上,三国之间出现极其尴尬的局面。一是魏国地盘最大,但是从西北到东南走向的疆域被韩国横腰切断;二是赵国的版图相对完整,但是被中山国卡住咽喉;三是韩国的有着一块中规中矩的疆域,但只有别人一半大。最先魏赵两国最先看到这种版图弊端的是赵武灵王,他认为中山国将成为赵国发展壮大入主中原大地的最大障碍。

地理分布,直卡咽喉

最初赵国的疆域包括现在河北、山西、陕西、内蒙四个省区以及河南部分地区,最为强盛的时期,一度将山东的西部和北部地区纳入其中。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赵国灭掉中山国之前,东边与燕国、中山国、齐国相接壤。中山国作为一个名不见传的小国,只能依附于三大政权之间生存。也正是由于中山国的存在,使得赵国与齐国接壤的区域几乎被阻断,这样的结果将会让赵国的邯郸地区失去与国都的交通联系,一旦发生战事,邯郸将处于孤立被动的位置,一代雄主赵武灵王洞悉局势的不稳定,开始谋划灭中山国的部署。

天赐良机,孤立中山

周安王二十二年(前381),中山桓公复国,重新建立父兄曾经一手建立的中山国基业,中山桓公是中山国第三代君主。此时的中山国经过第一次被晋国灭掉后,便开始一蹶不振,今昔不同往日,只能保持中立的态度,游走与各大诸侯国之间,看人脸色行事。

因为依靠低姿态的处事风格,使得中山国国力得到迅速提升。更是的马陵之战时,依靠齐国的支援,一举挫败强大的赵国,但此时的中山国已经开始有些骄傲自满。

燕易王哙在位期间,燕国发生子之之乱。齐宣王见到燕国大乱,赶紧联合中山国发兵攻打燕国,使得燕国彻底覆灭。虽然中山国在灭燕之战中取得丰硕的成果,但也使得中山国的名声彻底扫地,特别是之前保持中立低调的外衣被撕破。中原各国纷纷指责齐国的不义行为,逐渐地也就与中山国疏远起来。

房子战败,胡服骑射

赵武灵王十九年(前307),赵武灵王决定于信宫召集文武大臣,商量五日后,发动对中山国的进攻。等到赵国军队打到房子地时,被中山国的主力军队挫败,赵武灵王只好带兵撤回代国。这预示着赵国第一次伐中山以失败告终。

《史记·赵世家》记载,赵武灵王败退代国后,感慨说胡地中山,吾必有之,由此开始了历史著名的“胡服骑射”。

赵武灵王开始大规模推行改革,教导国民穿着胡服,练习骑射。虽然仅仅是不起眼的服装改革,却促进赵国经济和军事的极大增长。因为胡服是一种非常便利的服装,特别有利于在战场上拼杀。赵国的军队开始变成闲时为农,战时为兵的状态。

仅仅一年的时间,赵武灵王二十年(前306)。赵武灵王在军事上整顿胡服骑射后的赵国新型作战兵团,再次伐中山国。外交上为防其他国家干预,大量派遣使者到秦国、韩国、楚国、魏国、齐国进行广泛的外交活动,以安定周边邻国,为大举进攻中山国扫除外来障碍。

赵武灵王二十一年(前305),赵国开始大面积发动攻打中山国的战争,兵分南北二路,南路由赵武灵王带领赵袑、许钧、赵章统领,直击中山国中部地区;北路由牛翦统、赵希统领骑兵。北路两军会合曲阳,一连拿下丹丘、华阳、鸱之塞。南路军队一举得到鄗邑、石邑、封龙、东垣。顷刻之间,中山国失去30%的土地。

四邑求和,难逃灭国

赵国第二次伐中山国取得决定性胜利,中山国派人割让四邑之地求和,虽然赵国答应中山国的求和。但在赵武灵王二十三年(前303)、赵武灵王二十五年(前301)分别发动两次灭中山国的战争,终于在赵武灵王二十六年(前300),中山国彻底被赵国所灭,中山王奔走齐国,身死齐地。赵武灵王重新立一个中山国君作为傀儡,直到他的儿子赵惠文王登基后三年,彻底昭告天下,废除中山国君。享国255年的中山国从此在战国中除名。

清代学者王先谦评价中山国,这样写道:“晋屡伐而不服,魏灭之而复兴,厥后七雄并驱,五国相王,兵力抗燕而胜之,可谓能用兵矣。”这样一个顽强的小国能够在春秋战国当中存活255年实在是一个奇迹,虽然被赵国所灭,也非中山国无能臣无战将,实在是国力对比悬殊太大。

标签: 三家分晋

更多文章

  • 明朝辽东都司军屯有什么作用?明朝军事屯田为什么迅速发展了起来?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军屯

    明朝辽东都司军屯有什么作用?明朝军事屯田为什么迅速发展了起来?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自洪武七年(1374年),明朝在辽东都司辖境内开始实行军屯。朱元璋对此极为重视,经常告诫臣下必须做好辽东等地的军屯工作。即使在晚年,他还敕令肃王、晋王等辽东藩王,及时督率兵士屯种,并令一年当中要三次向他汇

  • 明朝的“海禁”和清朝的“闭关锁国”一样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海禁

    明朝的“海禁”和清朝的“闭关锁国”一样吗?“海禁”是怎么样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在谈论起中国在近代史上落后于西方的现状时,几乎都是众口一词,追责于清廷「闭关锁国」的政策,就连明朝的「海禁」,也不能落得一个清白之

  • 汉族是如何发展壮大的?汉族三大特点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汉族

    汉族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历史上汉族人曾经历了两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期,这才使得人口有了持续增长,其中人口扩张是主要原因。当然,严格来说经过千年的时间,汉族也包含了其他同化的民族,但民族同化并不是让汉族人变多的主因。北宋年间,汉族人口便已破亿,清朝道光年间达到四亿以上,那汉族究竟是如何发展壮大起来

  • 春秋后期铁器是怎么普及的?“国人”社会地位为什么下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国人

    春秋后期铁器是怎么普及的?“国人”社会地位为什么下降?。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小编一起看下去。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传统意义上是指从平王东迁之后,直至秦灭六国为止。在这段大分裂时期,“春秋”和“战国”同样具

  • 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了什么影响? 安史之乱能怪杨贵妃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

  • 春秋时期“曲沃代翼”是什么事件?为什么说这是晋国历史的转折点?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曲沃代翼

    “曲沃代翼”是什么事件?为什么说这是晋国历史的转折点?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说起晋国,我们总是悲叹如若晋国没有走向分裂,又何至于会让地处西陲的秦国崛起,随即东出。或许,我们还会想到血洗桓庄之族的那个夜晚,还会想到晋文公重耳流亡国外十余年,初心不变,最终登上了晋国君

  • 唐朝除了首都长安还有哪些陪都?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陪都

    大唐都城长安,陪都有哪些?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小编一起看下去。唐朝都城在哪?答案是明摆着的,当然是长安(陕西西安)了。但是长安只是唐朝最主要的都城,而唐朝的都城实际上并不止长安一个,还有很多。先说长安。隋朝末年,炀帝无道,天下大乱。公元617年,晋阳(山西太原)留守李渊趁天下大乱,出兵沿汾水谷地西

  • 明朝的内阁首辅是什么官?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内阁

    明朝的内阁首辅是什么官?想当首辅有多难?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内阁首辅是明朝内阁中权利最高的辅臣,其实明朝并没有明文规定内阁首辅到底是一个什么官职,但在当时的情况下,首辅拥有主持内阁的大权,而且掌握最重要的票拟权。抛开内阁,首辅也是众文臣之首,有时还能控制六部。后来通过张居正改革,内阁首

  • 唐朝的婚姻制度是怎么样的?需要遵守哪些条件?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朝

    唐朝的婚姻制度是怎么样的?需要遵守哪些条件?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各个朝代的婚姻制度都会有些许不同,今天就为大家讲讲唐朝时期的婚俗。唐朝被称为是“开放性”社会,女性地位有了明显的提升,而且贞洁观念也有了转变,所以在婚姻上也会比较开放。例如男女可以自由选择结婚对象,

  • 唐太宗为什么打不下高句丽?高句丽有哪些优势?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高句丽

    唐太宗为什么打不下高句丽?高句丽有哪些优势?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在唐朝李世民掌权期间,当时唐朝周边大部分的少数民族地区已经收服,但是辽东地区的高句丽、百济、新罗这三个地区却一直处于一种战争的状态,这严重的影响力唐朝边境地区的稳定,因此李世民在进行调和失败之后,就开始主动的向高句丽进行进攻,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