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国为何要统一巴蜀地区?巴蜀对于秦国有多重要?

秦国为何要统一巴蜀地区?巴蜀对于秦国有多重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561 更新时间:2023/12/23 12:01:00

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值得注意的是,除战国七雄外,还有越国、巴国、蜀国、宋国、中山国、鲁国等大国。小国尚有郑国、卫国、滕国、邹国、费国等。而对于战国七雄之外的诸侯国,基本上都被战国七雄给消灭了。比如韩国吞并了郑国,赵国消灭了中山国,齐国消灭了宋国,楚国消灭了鲁国等。

与此相对应的是,就秦国来说,除了在战国末期吞并山东六国之外,还在战国中期吞并了巴国和蜀国。巴国和蜀国,主要位于今四川省、重庆市一带,这也是该地区被称之为巴蜀之地的重要原因。就秦灭巴蜀之战,是指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秦国张仪、司马错等率军攻灭巴(今四川东部)、蜀(今四川西部)的战争。就秦灭巴蜀之战来说,可谓秦国一统天下的重要一步。

首先,战国中期,秦惠文王在位时,准备对外开疆扩土。对此,张仪认为应当先进攻韩国,进而一统天下。与此相对应的是,司马错则主张先消灭巴蜀。在一番激烈的讨论之后,秦惠文王采纳了司马错的主张,命张仪、司马错、都尉墨等人率军经金牛道(自今陕西勉县向西南,越棋盘关进四川,经朝天驿往剑门关)攻打蜀国。在秦灭巴蜀之战中,王亲自率军至葭萌(今四川剑阁东北)抵御,兵败遁逃,被秦军杀死,蜀国灭亡。

随后,张仪、司马错等人又率军消灭了巴国,俘虏巴王。秦惠文王贬蜀王子弟为侯,以陈庄为蜀相,张若为蜀国守。并设立巴郡,郡治江州(今四川重庆北)。由此,对于秦灭巴蜀之战,可谓非常顺利,也即秦军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激烈的抵抗,就成功吞并了巴国和蜀国这两个大国。那么,问题来了,从长远来看,秦灭巴蜀之战,对于秦灭六国有什么帮助呢?

一方面,在秦灭巴蜀之战之前,秦国的疆域并不辽阔,而通过吞并巴国和蜀国,秦国的疆域获得明显的增加,从而跻身战国七雄的第一阵营。在秦灭巴蜀之战前,秦国的疆域主要集中在今甘肃省、陕西省一带,并包含了今山西省一带的部分地区。在整体面积上,秦国远远不如当时的楚国,对比赵国、魏国、齐国等诸侯国,也没有多大的优势。

众所周知,在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频繁用兵,目的就是争夺地盘,而地盘的扩大,意味着人口和耕地的增加,这直接关系到各个诸侯国的综合实力。从这一角度来看,秦国消灭巴国和蜀国之后,不仅疆域扩张,还拥有了更多的人口和耕地,比如大家熟悉的成都平原,就是沃野千里之地,这带来的粮食自然有助于秦军的对外作战。

另一方面,秦惠文王在位时,山东六国已经形成了针对秦国的合纵联盟。因此,对于秦惠文王来说,如果继续对韩国等山东六国用兵,势必遭到诸侯国的联合攻击。周显王四十七年(前322年),秦国发兵攻打魏国河内,占领曲沃(今山西闻喜东北)、平周(今山西介休西);不久又攻占韩国之鄢陵(今河南鄢陵西北)及义渠国之郁郅(今甘肃庆阳)。周慎靓王三年(前318年),魏相公孙衍发动魏、赵、韩、燕、楚五国合纵攻秦。

由此,在公元前318年,秦国遭到了魏国、赵国、韩国、燕国、楚国这五个诸侯国的联合进攻。因此,到了公元前316年,秦国如果继续攻打韩国,很可能会遭到更大的反击。所以,秦国调整方向,先攻灭巴国和蜀国,不仅增强了自己的实力,也有助于避免山东六国针对秦国的联合进攻。而暂时放缓对山东六国的扩张步伐,也会让山东六国之间互相攻伐,从而给秦国带来坐收渔翁之利的机会。

最后,在秦灭六国中,楚国可以说是最强的对手。而通过占据巴蜀之地,客观上有利于压制楚国。

司马迁在《史记·张仪列传》中记载:秦西有巴蜀,大船积粟,起於汶山,浮江已下,至楚三千馀里。舫船载卒,一舫载五十人与三月之食,下水而浮,一日行三百馀里,里数虽多,然而不费牛马之力,不至十日而距扞关。扞关惊,则从境以东尽城守矣,黔中、巫郡非王之有。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巴蜀之地处在楚国的上游。在获得巴蜀之地后,秦国大军可以乘船攻打楚国,这降低了讨伐楚国的成本,增加了攻打楚国的途径。因此,对于楚国来说,在汉中之地和巴蜀之地相继被秦国占据的背景下,其都城郢已经是岌岌可危了。在秦国消灭巴国和蜀国之后,名将白起在秦昭襄王时期发起了鄢郢之战,成功攻破了楚国都城郢,为之后消灭楚国奠定良好的基础。

综上,秦灭巴蜀之战,无疑是秦国一统天下的重要一步。在坐拥巴蜀之地后,秦国的人口和耕地明显增加,这支撑秦国发动了长平之战等战役。比如在长平之战中,粮草匮乏成为赵国失败的重要原因。反之,秦国则拥有相对充足的粮草支持。并且,正如司马错所言,巴蜀可从水道通楚,“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华阳国志·蜀志》)。基于此,秦国消灭巴国和蜀国,不仅是开疆扩土,也为秦朝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标签: 秦国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有哪些政权是有契丹人建立的?契丹族的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契丹

    一说起契丹人,估计大家马上会想到电视剧《天龙八部》里面武功盖世的乔峰!其实,契丹族是中国古代游牧民族,在唐朝灭亡后,中亚、西亚与东欧许多国家更是将契丹人建立的辽朝视为中国的代表称谓,所以直到现在俄语、希腊语和中古英语中把中国称为契丹,由此可见,契丹族在中国历史上还是颇有影响的!所以今天我就给大家梳理

  • 为何古代四川有很多割据政权却没有统一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四川

    我们知道,在古代四川地区,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很多次的割据政权在这里建都,比如公孙述、刘备等等,很多人都在这里建立了割据政权,但其实除了刘邦之外,其他人几乎都没有成功完成统一大业,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为何四川这里频繁出现割据政权,却很难出现一个能够统一全国的政权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1、割据

  • 安史之乱后唐朝朝廷为何解决不了藩镇割据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安史之乱

    藩镇不得不说对于晚唐来说是个巨大的隐患。本来大唐维护国防以及边疆安全采取的是府兵制,可到了唐玄宗时期改变了,这是因为唐朝面临着频繁的对外战争,很多都是在边疆地区,这样一来,舟车劳顿,还有后勤的保证都是问题。所以唐玄宗采取了募兵制。其实这个制度使得防戍军镇扩充,藩镇节度使掌握地方兵权。对于当时的局势来

  • 春秋后期越国衰亡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越国

    卧薪尝胆,这是一个妇孺皆知的成语典故,意思是形容一个人忍辱负重,发愤图强。对于卧薪尝胆这一故事的主角,就是春秋末期的霸主越王勾践。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打得大败,阖闾也受了重伤,临死前,嘱咐儿子夫差要替他报仇。夫差牢记父亲的话,日夜加紧练兵,准备攻打越国。过了两年,夫差率兵

  • 战国时期中山国是怎么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山国

    在战国这一历史阶段,虽然齐国、燕国、楚国、三晋、秦国这战国七雄吸引了大家的主要注意力,但是,实际上,战国七雄之外的诸侯国,也对当时的历史发展起到了重要影响。比如宋国的灭亡,就成为五国伐齐的重要原因。而就笔者今天要说的中山国,和宋国一样,都是非常强大的诸侯国。中山国(公元前414年前296年),建立者

  • 唐朝300年为什么会出现天子九逃首都六失的局面?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朝

    如果说李世民开了唐朝政变夺位的先例,那么李隆基则开了唐朝皇帝逃跑的先例。先例一开,追随者纷至沓来。安史之乱让盛唐的荣光化为泡影,从此唐朝迎来了“国都六陷、天子九迁”悲痛史。唐玄宗李隆基:李隆基的前半生是英明神武的,他把大唐从近十年的内乱泥潭中脱离出来,让大唐达到了史无前例的辉

  • 于阗国被哪个国家所灭 于阗国为何能存在上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于阗国

    于阗国是一个古代西域佛教王国,在唐朝时期是安西都护府安西四镇之一。令人惊讶的是,于阗国总共存在了一千两百多年,而有关于阗国灭国的时间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记载,根据推测是在993-1009年之间,也就是北宋时期。那今天就准备借此机会跟大家介绍下于阗国,看看这个政权为何能延续千年之久,以及他的大致发展历程。

  • 北宋蔡京新政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蔡京

    北宋徽宗年间,由于前代积弊未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尤其是三冗问题更为突出,北宋国家财政年年赤字濒临崩溃,心急如焚的宋徽宗决心像他的前辈们一样以改革来挽救危局,由此便揭开了北宋末年蔡京改革的序幕。宋徽宗选用蔡京搞新政也非偶然,一来是蔡京四度为相德高望重且官场经验老练,二来是他凭借着左右逢源之术深得皇帝的

  • 称帝后的李世民为什么要整修洛阳宫?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世民

    李世民非常留恋江都的繁华,自武德初打下洛阳时就被其豪华的宫殿所震撼,贞观一朝有十多次巡幸江都;贞观末年备受李世民信赖的李大亮死前进谏,劝其以关中为意,以宗庙为重,不要效仿隋炀帝南巡。贞观四年,有关部门在没有巡幸计划的情况下征集百姓修缮洛阳宫,给事中张玄素以当前朝廷所急不在宫殿为由劝李世民停止征役,又

  • 诸葛亮为什么要坚持北伐?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诸葛亮

    毛阶给曹操的:(奉天子而令不臣)是三国史上最高的策略。诸葛亮给刘备的:(取荆、益,三分天下)是当时最强的军事策略,魏吴假如一方取下荆州益州,将平天下。诸葛亮是被刘备三兄弟给坑死的,说好的《隆中对》每人去执行,取益州刘备害死庞统,取完益州关二哥又玩没了荆州,再加上法正去世,使整个蜀汉没有了战略部署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