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后期越国衰亡历史介绍

春秋后期越国衰亡历史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908 更新时间:2024/3/14 11:35:54

卧薪尝胆,这是一个妇孺皆知的成语典故,意思是形容一个人忍辱负重,发愤图强。对于卧薪尝胆这一故事的主角,就是春秋末期的霸主越王勾践。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打得大败,阖闾也受了重伤,临死前,嘱咐儿子夫差要替他报仇。夫差牢记父亲的话,日夜加紧练兵,准备攻打越国。过了两年,夫差率兵把勾践打得大败,勾践被包围,无路可走,准备自杀。不过,在放低姿态之后,越王勾践保全了性命。虽然备受屈辱,但是,这位一国之君选择卧薪尝胆,只为等到东山再起的机会。

公元前482年,夫差亲自带领大军北上,与晋国争夺诸侯盟主,越王勾践趁吴国精兵在外,突然袭击,一举打败吴兵,杀了太子友。夫差听到这个消息后,急忙带兵回国,并派人向勾践求和。这时的吴国已经是强弩之末,根本抵挡不住越国军队的强势猛攻,屡战屡败。最终,夫差后悔没有听伍子胥的忠告,非常羞愧,就拔剑自杀了,这促使越王勾践成功消灭了吴国。那么,问题来了,勾践灭吴后,盛极一时的越国,为何逐渐衰落了?

首先,越国封地处欧余山之南(阳)面,国君为姒姓。越国主要以绍兴禹王陵为中心。春秋末期,允常时与吴国发生了矛盾,并相互攻伐。公元前496年,允常死后,勾践即位,公元前473年,勾践消灭吴国,出兵向北渡过淮河,在徐州与齐、晋诸侯会合,向周王室进献贡品。势力范围一度北达齐鲁,东濒东海,西达今皖淮、赣鄱,雄踞东南。不过,在越王勾践去世后,越国从巅峰走向了衰落,并在战国中期被楚国所吞并。所以,在战国七雄中,并没有越国的一席之地。对此,在笔者看来,越国的衰落和灭亡,主要分为以下几点原因。

一方面,人才的流失,促使越国走向了衰落。在春秋末期,越王勾践之所以能卧薪尝胆,离不开文种和范蠡这两位人才。其中,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字少伯,华夏族,楚国宛地三户(今南阳淅川县滔河乡)人。春秋后期,范蠡投奔越国,之后被拜为上大夫,辅佐越国勾践。他帮助勾践兴越国,灭吴国,一雪会稽之耻,成就霸业,又被封为上将军。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化名姓为鸱夷子皮,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后定居于宋国陶丘(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南),自号“陶朱公”。

对于范蠡这位人才,之所以离开越国,是因为他看出了勾践只能“共患难,不能同富贵”。并且,范蠡在隐退之前,也曾告诫文种飞鸟尽、良弓藏的道理。不过,非常可惜的是,文种并没有听进去。在吴国灭亡后,文种自恃功高,不听从范蠡功成身退的劝告,后为勾践所不容,最后被勾践赐死。对此,在笔者看来,在春秋战国时期,越国本身的地理位置,就比较偏离中原之地。彼时,江浙一带还是比较偏僻的地方,人口相对稀少,科技文化水平也无法和河南、山东、陕西等中原之地相提并论。因此,越国的人才自然需要吸引周边地区,特别是中原之地。

但是,越王勾践对待文种等人才的态度,无疑是让人心寒的,这会导致之后的人才,都更加不愿意投奔本就比较偏远的越国。于是,缺乏人才自然让越国从盛极一时开始走向衰落。到了战国时期,人才的重要性得到进一步提升。比如秦国同样地处偏远之地,但是,因为秦孝公求贤若渴的态度,从而获得了商鞅这样的天纵奇才。在商鞅变法之后,秦国逐渐崛起,最终一统六国,结束了战国时代。

另一方面,虽然越王勾践只能“共患难,不能同富贵”。不过,从整体能力上来看,越王勾践还是一位当之无愧的春秋霸主。不过,在越王勾践之后,越国内乱频繁发生,君主的整体水平更是日益下降,这同样让越国只能盛极一时,不能持续下去。勾践之后,越国连续发生了弑君的事件,所谓“越人三弑其君”。对于越王朱勾弑父篡位的过程,《竹书纪年》中的记载较为简略,"不寿立十年见杀,是为盲姑,次朱勾立",并没有前因后果。但是这一事件显然引发了严重后果,不仅仅为后来战国中期越国不断出现的弑君现象埋下了伏笔,也直接预示了不久后发生的楚越战争中越国的惨败与越国霸主地位的结束。

根据史料的记载,越王无余十年(前363年),寺区的弟弟思又弑杀了之侯,拥立无颛为越王。从“诸咎之乱”后,越国宫廷中不断发生弑君弑父的悲剧。对此,在笔者看来,越国贵族间的互相残杀,造成越国内部十分混乱,越王勾践开创的霸业也走向衰落。值得注意的是,和越国比较相似的是,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的秦国,战国初期的赵国等诸侯国,也都发生了比较激烈和长时间的内乱。不过,不管是秦国还是赵国,都因为比较有作为君主的即位,得以结束内乱,比如秦献公、秦孝公,赵肃侯赵武灵王等。

最后,与此相对应的是,越国自越王勾践之后,并没有出现一位力挽狂澜的君主。除此之外,越国在战国中期的对外策略摇摆不定,或者说是主动树敌,同样加快了越国的灭亡。无彊(?―公元前333年),亦作无强,越王无余之子,越王无颛之弟,战国时期越国最后一位君主。越王无彊即位后,派兵北伐齐国。齐国国君齐威王派使者游说越王无彊说:“越国如果不攻打楚国,大则不能称王,小则不能称霸。”在齐国使者的游说,或者说是忽悠之下,越王无彊就放弃进攻齐国,转而进攻楚国。

对此,楚国国君楚威王出兵迎击越军,大败越军,杀死越王无彊,全部占取越国及其越国据有的吴国故地一直到浙江沿岸,楚军继而向北在徐州大败齐军。越国从此分崩离析,越国王族子弟们竞争权位,有的称王,有的称君,居住在长江以南的沿海,臣服朝拜楚国。在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的较量,显然需要合纵连横的手腕,不过,本就衰落的越国,却偏偏要招惹强大的楚国,从而自取灭亡。对此,在笔者看来,正是因为在战国中期就告别了历史的大舞台。所以,越国盛极一时,甚至超过了战国七雄之一的韩国,不过,其依然没能在战国七雄中拥有一席之地。对此,你怎么看呢?

标签: 越国

更多文章

  • 战国时期中山国是怎么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山国

    在战国这一历史阶段,虽然齐国、燕国、楚国、三晋、秦国这战国七雄吸引了大家的主要注意力,但是,实际上,战国七雄之外的诸侯国,也对当时的历史发展起到了重要影响。比如宋国的灭亡,就成为五国伐齐的重要原因。而就笔者今天要说的中山国,和宋国一样,都是非常强大的诸侯国。中山国(公元前414年前296年),建立者

  • 唐朝300年为什么会出现天子九逃首都六失的局面?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朝

    如果说李世民开了唐朝政变夺位的先例,那么李隆基则开了唐朝皇帝逃跑的先例。先例一开,追随者纷至沓来。安史之乱让盛唐的荣光化为泡影,从此唐朝迎来了“国都六陷、天子九迁”悲痛史。唐玄宗李隆基:李隆基的前半生是英明神武的,他把大唐从近十年的内乱泥潭中脱离出来,让大唐达到了史无前例的辉

  • 于阗国被哪个国家所灭 于阗国为何能存在上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于阗国

    于阗国是一个古代西域佛教王国,在唐朝时期是安西都护府安西四镇之一。令人惊讶的是,于阗国总共存在了一千两百多年,而有关于阗国灭国的时间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记载,根据推测是在993-1009年之间,也就是北宋时期。那今天就准备借此机会跟大家介绍下于阗国,看看这个政权为何能延续千年之久,以及他的大致发展历程。

  • 北宋蔡京新政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蔡京

    北宋徽宗年间,由于前代积弊未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尤其是三冗问题更为突出,北宋国家财政年年赤字濒临崩溃,心急如焚的宋徽宗决心像他的前辈们一样以改革来挽救危局,由此便揭开了北宋末年蔡京改革的序幕。宋徽宗选用蔡京搞新政也非偶然,一来是蔡京四度为相德高望重且官场经验老练,二来是他凭借着左右逢源之术深得皇帝的

  • 称帝后的李世民为什么要整修洛阳宫?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世民

    李世民非常留恋江都的繁华,自武德初打下洛阳时就被其豪华的宫殿所震撼,贞观一朝有十多次巡幸江都;贞观末年备受李世民信赖的李大亮死前进谏,劝其以关中为意,以宗庙为重,不要效仿隋炀帝南巡。贞观四年,有关部门在没有巡幸计划的情况下征集百姓修缮洛阳宫,给事中张玄素以当前朝廷所急不在宫殿为由劝李世民停止征役,又

  • 诸葛亮为什么要坚持北伐?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诸葛亮

    毛阶给曹操的:(奉天子而令不臣)是三国史上最高的策略。诸葛亮给刘备的:(取荆、益,三分天下)是当时最强的军事策略,魏吴假如一方取下荆州益州,将平天下。诸葛亮是被刘备三兄弟给坑死的,说好的《隆中对》每人去执行,取益州刘备害死庞统,取完益州关二哥又玩没了荆州,再加上法正去世,使整个蜀汉没有了战略部署和战

  • “捐监冒赈”案牵扯出了别的什么案子?乾隆是怎么处理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捐监冒赈

    乾隆四十六年六月,清廷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捐监冒赈”案,甘肃布政使王亶望伙同各级官员贪污国帑数百万两,百余名官员非死即戍。这起大案如同一场惊雷,深深地触动了陶醉在盛世之中的乾隆帝,他意识到腐败问题已经十分严重了。然而,就在不久,又一起大案浮出水面,而且和捐监冒赈案有着直接的

  • 导致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明朝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每当说起明朝,史学界总是争议不断。276年的国祚,既有铮铮铁骨的不屈不挠,也有昏暗不堪的昏君昏臣。相比较与其他朝代,它与众不同。没有像纣王那样的暴君,也缺乏秦桧那样的佞臣。但是恰恰就是这样的"三无朝代",却延续了276年之久,直到在崇祯十七年出现压弯它的最后一根稻草来临。烽火

  • 秦末“怀王之约”具体内容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怀王之约

    秦朝末年,一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打响了武装反抗秦朝统治的“第一枪”。章邯用骊山囚徒打败了喊出口号的陈胜,但死了一个陈胜,还有千千万个陈胜。刘邦在在沛起兵,项梁在吴起兵,田儋在齐国旧地起兵。不过,当时秦军还是占有很大优势的。义军中强大的项梁号召各路

  • 汉桓帝刘志如何铲除权臣梁冀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汉桓帝

    汉桓帝刘志,汉章帝刘炟曾孙,蠡吾侯刘翼之子,生母匽明。本初元年(146年),汉质帝病逝,大将军梁冀迎立刘志为皇帝。汉桓帝刘志当时才十五岁,由大将军梁冀的妹妹梁太后垂帘听政,朝局实际上掌控在梁冀手中,汉桓帝成了摆设。官员升迁,可以不去拜见皇帝,但必须拜见梁冀,汉桓帝的日常活动受到监控和限制。汉桓帝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