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世民击败王世充统一中原的原因

李世民击败王世充统一中原的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910 更新时间:2024/1/30 10:45:22

王世充本不姓王,他是西域胡人,只因爷爷死得早,奶奶带着他爹改嫁到王家。这并不能改变他的血统,所以尽管他爹给他找了个汉人妈,但他还是长了一头卷发。不过,作为胡人的后代,王世充没有继承祖上的文盲传统与率真性格,而是自幼熟读经史、兵法、律令,而且性格狡诈,口齿伶俐。长大后,因为他爹对朝廷做出了重大贡献,所以他爹一死,他便凭官荫入朝做了官。有了诸多先天后天的条件,再加上隋末这个乱世,王世充可谓生逢其时。

反败为胜,开国称帝

常胜将军之所以常胜,是因为没有碰到更厉害的对手。大业十三年,李密率领瓦岗军多次击败洛阳守军,隋炀帝的求救文书雪片般飞向江都。王世充等各路援军齐聚洛阳,却三战三败,加上狼狈撤退时掉下桥淹死的和被大雪冻死的,最初的十余万大军只剩1000来人。三次连败,且损失惨重,王世充自知死罪难逃,便上书请统帅越王处分自己。越王派使者前去安慰,并赐给他金银美女,他这才敢回到洛阳,勉强苦守孤城。

<>大业十四年五月,隋炀帝驾崩,越王被拥立为帝,史称皇泰主,王世充被封为郑国公。六月,宇文化及的叛军就打到了洛阳郊外。皇泰主派使者前去招安李密,并许以高官厚禄,以共同对抗宇文化及,坐收渔翁之利。李密正担心受到内外夹攻,便欢天喜地地接受了,还自动请缨,要去消灭宇文化及以赎罪。

七月,宇文化及兵败撤退。消息传来,举朝欢庆,王世充却声称一定要除掉李密这个心腹大患。其他人很不满,打算在王世充第二天上朝的路上做掉他。幸好有人告密,王世充当夜发动兵变,控制了军政大权,与李密重新开战。?眼看粮食所剩无几,王世充一方面让人散播“周公必将保护洛阳”的谣言,另一方面谎称已经捉到了李密,一时士气大增。加上此前李密因攻打字文化及损失严重,瓦岗军的战斗力大不如从前,李密又轻敌,所以瓦岗军很快彻底瓦解,李密手下的大将纷纷率部投降了王世充。

与唐交战,联手夏军

王世充大权在手,逼迫皇泰主让位,改国号为郑,这一年是武德二年(619年)。他对内采纳群臣谏言,安抚百姓,对外进行扩张。他趁唐军主力无暇顾及自己之时,在半年内基本消灭了大唐在河南的势力。?有哪个帝王会容许他人在自己的地盘上胡作非为呢?

武德三年,当时还是皇子的李世民终于腾出手来,奉命率军大举进攻洛阳。虽然王世充早已料到此结果,且做好了准备,又觉得是在本土作战战果不应太惨。不料,才一开战,各地守将大多本就是唐将,此刻不战而降。不到三个月,洛阳就成了一座孤城。见局势不利,王世充主动求和,不成,只好派使者向窦建德求援。窦建德回信表示同意,但一直隔岸观火。

不久,粮食又快吃完了,城内尸体相枕于道。王世充决定全力一搏,希望能重现之前击败李密的奇迹。但唐军不是瓦岗军,李世民也不是李密,王世充在战死7000人后不得不撤回洛阳。他一边咬牙死撑,一边望眼欲穿地盼望援军。可城内的形势一天比一天严峻,密谋开城投降的数不胜数,只是由于王世充小心防范,都没有成功。?李世民也不轻松。洛阳久攻不下,将士疲惫思归,李渊也发来密信,要他撤兵。但他认为如此一来则前功尽弃,因此抗命不撤。

李世民围城打援,奠定胜局

就在双方互拼耐力之时,武德四年三月,窦建德率领30万大军浩浩荡荡到达虎牢关。唐军将领大为恐慌,纷纷请求李世民暂时撤兵。李世民却认为这正是各个击破的好时机,于是留一半兵力继续围城,自己率另一半兵力赶去虎牢关迎敌。王世充明知援军已到,却没有能力出城接应,而是梦想着援军能顺利为他解围。但两个月后,当站在城头上看到被俘的窦建德时,他彻底绝望了,只好开城投降。受降仪式上,李世民嘲弄王世充:“想当初,你认为我不过是个毛头小子,成不了大器,现在为啥对我这么恭敬呢?”王世充无言可对,只有磕头如捣蒜,求李世民放过他的家人。

武德四年七月,李世民带着两大俘虏王世充、窦建德凯旋。窦建德被处斩,王世充则因主动投降,逃过一劫,被贬为庶民,全家发配四川。由于押运人员还没准备好,王世充一家暂时被关押在长安附近的雍州。某日,忽然有几人声称奉旨而来,王世充急忙出迎,不料被乱刀砍死,一代名将的人生就此落幕。

标签: 李世民

更多文章

  • 隋朝的军事区域划分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隋朝

    隋文帝将全国各地区划划分为若干军事区域,设总管负责该地区军事,平时备边防患,战时奉命出征。总管下设总管府,分上中下三等。另外尚有四大总管:晋王杨广镇并州、秦王杨俊镇扬州、蜀王杨秀镇益州、韦世康镇荆州。隋朝共设有三十至五十多个总管,以长安为中心分为东西南北四大军区,驻守天下诸州以抵御外患。并且以北部边

  • 隋朝的军事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隋朝

    隋朝是中国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重新建立、各民族进一步融合、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的时期,也是府兵制进一步完备并走向败坏,军事制度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部队建制军事制度方面,隋朝分置诸卫,统率军府宿卫的制度源自西魏北周时的十二大将军制,设置司卫、司武官,统率府兵宿卫宫禁;又有武侯府统率府兵巡警京城

  • 九品中正制的由来和内容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是曹丕采纳尚书令陈群的意见(此项制度是由何夔发起),后来各参与方基本遵从这种不成文规定。曹丕于黄初元年(220年)命陈制定的具有法律意义的制度。此制至西晋渐趋完备,南北朝时又有所变化。从曹魏始至隋唐科举的确立,这期间约存在了四百年之久。九品

  • 开元盛世衰败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开元盛世

    唐玄宗创立的开元盛世,是指唐朝在唐玄宗治理下出现的盛世。唐玄宗登基以后治国之道以道家清静无为思想为宗提倡文教。开元年间,经过唐玄宗的励精图治,唐朝国力达到鼎盛,形成了“三年一上计,万国趋河洛”的盛世局面。唐玄宗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加上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使得天下大治。&ld

  • 回纥汗国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回纥

    汉文史料中“回纥”一词来自古回纥文,回鹘之名来源于部落韦纥、乌护。788年,回纥改名回鹘,取义为“回旋轻捷如鹘”。回纥是铁勒诸部的一支,韦纥居住在土剌河北,乌护居住在天山一带。回鹘一度作为突厥汗国的臣属。突厥汗国强盛时,回纥部落臣服突厥。回纥汗国(74

  • 周朝为什么要分封诸侯?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周朝

    周朝为何要分封诸侯,自己统治不好吗?接下来历史小编为您讲解。直到春秋战国之时,礼崩乐坏,周天子的话没人听了,很多人才站出来指点江山,也就是中国文化达到鼎峰时期的百家争鸣。那时有个小故事挺有趣的,如今看来,其实是法家和儒家的第一次较量。郑国有个大夫,叫子产,郑国七穆之后。当时郑国处境堪忧,就如夹心饼干

  • 秦朝重农抑商的举措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秦朝

    秦“重农抑商”的观念由来已久,“重农”是没问题的,但“抑商”却值得商榷。人们通常认为自从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就一直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但这种观点并不客观,甚至带有对于秦的偏见。首先,所谓“抑商&

  • 明朝宦官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明朝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宦官专政的少数几个朝代之一,明朝的太监们上窃皇威,下侵曹全,几个太监把大明王朝搞得乌烟瘴气。然而明初时,太祖朱元璋是极力禁止宦官干政的,还曾制作一块铁牌挂在宫门前,上写“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太监作为一种政治势力登上历史舞台,要归功于明成祖朱棣。朱元璋在

  • 战国时期六国合纵之术失败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合纵

    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六国合纵的文章,欢迎阅读哦~秦国享国37君。早在春秋时期,便成为“货真价实”的春秋五霸,秦穆公时益国十二,拓地千里,何等威风?到了战国时期,尤是秦孝公商鞅变法后,更是成为战国诸国数一数二般的存在。因此东方诸国便发动了五次合纵抗秦,也有取得秦人不敢出

  • 明朝内阁和清朝的军机处有什么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军机处

    明朝内阁和清朝的军机处有什么不同?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翰林作为皇帝的顾问和秘书,来自唐高宗时期。明朝时,废除宰相制,朱棣以几名翰林入值文渊阁参预机务,内阁制度开始出现。内阁不同于宰相,既不统驭六部又受制于内监。对此,学者张飞燕在紫禁城杂志《明朝的内阁和清朝的军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