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隋朝的军事区域划分介绍

隋朝的军事区域划分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935 更新时间:2024/2/13 13:22:25

帝将全国各地区划划分为若干军事区域,设总管负责该地区军事,平时备边防患,战时奉命出征。总管下设总管府,分上中下三等。另外尚有四大总管:晋杨广镇并州、秦王杨俊镇扬州、蜀王杨秀镇益州、韦世康镇荆州。

隋朝共设有三十至五十多个总管,以长安为中心分为东西南北四大军区,驻守天下诸州以抵御外患。并且以北部边疆地区为重点,镇守要害。军区共有:北及西北八府,主要防御突厥汗国;东北七府,防御突厥汗国和契丹;中西部八府,拱卫畿辅,扼守江源;东南九府,守南方形胜险固之地;另有防御吐谷浑的叠州,镇爨族之南宁;之后又增加遂、泸二府以防备当时的西南各部落。后来唐朝也继承这种作法,并且发展成“道”的军区或监察。

总管府

北周开始设置的区域性军事管理机构。魏晋以来,逐渐形成一些军事指挥区域,即都督区。至隋唐,总管府逐渐由纯军事性质转向兼管军民两政的职能,并且成为普遍的地方常设权力机关。

隋代总管府是地方上最高统治机关,但其本身又有等第之差。一般分作上、中、下三等;若是亲王出任某府总管,则该总管府被列为“大”等府,这仅是少数特例。开皇末年,大总管府有四:益、荆、扬、并。关于总管的品秩,则根据总管府的等次而有所差别。上等府的总管,为视从二品;中等府的总管,为视正三品;下等府的总管,为视从三品。

品秩不同,其俸禄待遇、车骑服饰自有差别。总管府与诸州的上下隶属关系既已明确,其等第品秩地位也已清楚,则其兼管军、民两政的职能昭然若揭。关于总管府治理民事,《隋书》记述颇多。譬如:韦世康任荆州总管,“为政简静,百姓爱悦,合境无讼”。尔朱敞就任徐州总管,“在职数年,号为严肃,民吏畏之”。

乞伏慧任荆、潭、桂三府总管期间,江湘之地“其俗轻剽,慧躬行朴素以矫之,风俗大洽”。而令孤熙在桂州总管府任内,“为建城邑,开设学校,华夷感敬,称为大化”,可见深得民心。这充分表明:总管府是隋朝地方行政体制的最高层级。

至于总管府的军事职能,主要是指镇抚一方,特别是在北方边地最为突出;其次是训教管内府兵,管理军坊。

按照常例,凡任总管之职者,必定兼任驻在州的刺史二级行政区的行政长官,且以驻在州的全名作为本总管府的专名,合称“囗州总管府”。这是隋唐时代总管府、都督府的显著特征。

隋代总管府建制已经由纯军事性质转向兼管军民两政的职能,并且成为普遍的地方常设权力机关,但尚未完全蜕掉其母体的胎记。据此,总管府管区至少已是高于州级区域的“准行政区”。隋文帝时期,地方行政体制呈现出五个层级,即:总管府州县乡里。

乡、里乃基层行政组织。唐代初年重建这种地方行政建制时,虽然仍沿用“囗囗囗囗囗州诸军事”传统措词,但性质已变,总管府遂以正规行政管理体制的面目存在于封建国家的版图上。

标签: 隋朝

更多文章

  • 隋朝的军事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隋朝

    隋朝是中国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重新建立、各民族进一步融合、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的时期,也是府兵制进一步完备并走向败坏,军事制度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部队建制军事制度方面,隋朝分置诸卫,统率军府宿卫的制度源自西魏北周时的十二大将军制,设置司卫、司武官,统率府兵宿卫宫禁;又有武侯府统率府兵巡警京城

  • 九品中正制的由来和内容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是曹丕采纳尚书令陈群的意见(此项制度是由何夔发起),后来各参与方基本遵从这种不成文规定。曹丕于黄初元年(220年)命陈制定的具有法律意义的制度。此制至西晋渐趋完备,南北朝时又有所变化。从曹魏始至隋唐科举的确立,这期间约存在了四百年之久。九品

  • 开元盛世衰败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开元盛世

    唐玄宗创立的开元盛世,是指唐朝在唐玄宗治理下出现的盛世。唐玄宗登基以后治国之道以道家清静无为思想为宗提倡文教。开元年间,经过唐玄宗的励精图治,唐朝国力达到鼎盛,形成了“三年一上计,万国趋河洛”的盛世局面。唐玄宗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加上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使得天下大治。&ld

  • 回纥汗国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回纥

    汉文史料中“回纥”一词来自古回纥文,回鹘之名来源于部落韦纥、乌护。788年,回纥改名回鹘,取义为“回旋轻捷如鹘”。回纥是铁勒诸部的一支,韦纥居住在土剌河北,乌护居住在天山一带。回鹘一度作为突厥汗国的臣属。突厥汗国强盛时,回纥部落臣服突厥。回纥汗国(74

  • 周朝为什么要分封诸侯?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周朝

    周朝为何要分封诸侯,自己统治不好吗?接下来历史小编为您讲解。直到春秋战国之时,礼崩乐坏,周天子的话没人听了,很多人才站出来指点江山,也就是中国文化达到鼎峰时期的百家争鸣。那时有个小故事挺有趣的,如今看来,其实是法家和儒家的第一次较量。郑国有个大夫,叫子产,郑国七穆之后。当时郑国处境堪忧,就如夹心饼干

  • 秦朝重农抑商的举措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秦朝

    秦“重农抑商”的观念由来已久,“重农”是没问题的,但“抑商”却值得商榷。人们通常认为自从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就一直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但这种观点并不客观,甚至带有对于秦的偏见。首先,所谓“抑商&

  • 明朝宦官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明朝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宦官专政的少数几个朝代之一,明朝的太监们上窃皇威,下侵曹全,几个太监把大明王朝搞得乌烟瘴气。然而明初时,太祖朱元璋是极力禁止宦官干政的,还曾制作一块铁牌挂在宫门前,上写“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太监作为一种政治势力登上历史舞台,要归功于明成祖朱棣。朱元璋在

  • 战国时期六国合纵之术失败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合纵

    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六国合纵的文章,欢迎阅读哦~秦国享国37君。早在春秋时期,便成为“货真价实”的春秋五霸,秦穆公时益国十二,拓地千里,何等威风?到了战国时期,尤是秦孝公商鞅变法后,更是成为战国诸国数一数二般的存在。因此东方诸国便发动了五次合纵抗秦,也有取得秦人不敢出

  • 明朝内阁和清朝的军机处有什么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军机处

    明朝内阁和清朝的军机处有什么不同?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翰林作为皇帝的顾问和秘书,来自唐高宗时期。明朝时,废除宰相制,朱棣以几名翰林入值文渊阁参预机务,内阁制度开始出现。内阁不同于宰相,既不统驭六部又受制于内监。对此,学者张飞燕在紫禁城杂志《明朝的内阁和清朝的军机处》

  • 明朝科举为什么要考八股文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科举

    八股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题目都来自四书五经中的原文,与如今阅读题的格式差不多。我国科举考试从隋朝开始,到清朝末年结束,共延续了一千多年时间。其中,明清两朝在科举考试中,采用了一种叫“八股文”的文体。所谓八股文简单的说就是要将文章分为八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