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黄池之会;标志着吴国霸业的终结

春秋黄池之会;标志着吴国霸业的终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295 更新时间:2024/1/19 6:12:11

《左传》有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指国家的公祭仪式,"戎"是国家的军事行动。检阅自己的武装力量目的在于誓师(比如二战期间苏德战争时,苏联检阅检阅后,部队就直接开往前线)和示威(我们的隔壁邻居深谙此道)我国古代有几次比较有名的检阅:盟津誓师(武王伐纣),践土之盟(晋楚争霸)和黄池耀武(吴晋争霸),今天要说说的就是黄池耀武。

春秋末期,吴国和晋国是当时最强大的两个诸侯国。吴王夫差伍子胥的辅佐下,前494年败越王勾践,让勾践做了自己几年的马夫;前486年,在邗(今江苏扬州附近)筑城,又开凿邗沟,连结了长江、淮河;前484艾陵之战中全歼10万齐军,通过一连串的胜利和国内实力的增长,吴国迅速崛起一跃成为新兴的诸侯强国。晋国是老牌强国,实力一直位居各诸侯国前列,手下有一帮小弟(小国)。

一山不容二虎,为争夺霸主地位,公元前482年,两国召集了一些诸侯小国来到黄池会盟,同时请了周王室来做裁判。

就在晋国和吴国之间明争暗斗争执不下的时候,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实力恢复得很快,他一心想找夫差找回场子,于是趁夫差北上中原会盟的时机出兵偷袭吴国并且包围了吴国首都,夫差急于回归救援,又担心走得匆忙晋国会在背后偷袭而使自己腹背受敌,于是在隐瞒消息的同时想展示下肌肉吓唬吓唬晋国取得霸主称号,使自己可以及时回援国内。

于是,吴王夫差亲自布置,吴国3万人的精锐部队在晋军大营前列阵,请晋国国君阅兵。按照记载,当时的场景是这样的:“(中军)万人以为方阵,皆白裳、白旂、素甲、白羽之矰,望之如荼。王亲秉钺,载白旗以中阵而立。左军亦如之,皆赤裳,赤旂、丹甲、朱羽之矰,望之如火。右军亦如之,皆玄裳、玄旗、黑甲、乌羽之矰,望之如墨。昧明,王乃秉枹,亲就鸣钟鼓,三军皆哗扣以振旅,其声动天地。”这就是成语”如火如荼“的来历

吴王夫差这一手玩得漂亮,成功的吓住了晋国和各小诸侯国(晋国此时在位的国君是晋定公,他早已没有了祖宗的血性和魄力,想想晋文公晋襄公晋厉公晋悼公哪个不是威名赫赫),晋定公要么是真的被吓住了,要么是觉得现在不是翻脸的时候,总之,他和他的那些小弟们不得不承认了吴国的霸主地位。

黄池会盟没有给吴国带来实际利益,反而加速了吴国的灭亡。它达到了目的却输掉了整个吴国。不久,吴越争霸,勾践把夫差围在了姑苏山,吴国灭亡。

标签: 黄池之会

更多文章

  • 吴王夫差失败得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吴王

    吴王夫差,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人物。他是姬姓,大家应该都熟悉,就是西周王室的后裔。因为是吴氏,继承了祖宗的产业,也就成了吴王了。他生活在春秋的时候,也是末期了,阴差阳错下就成了亡国之君。本来不该的,但是命运造化弄人。吴国在他的手中强大,也在他手中灭国了。他的父亲叫做阖闾,大家应该也熟悉的,毕竟五霸之一嘛

  • 抗日战争中国取得胜利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抗日战争,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是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最终,中华民族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领土。抗日战争中国胜利的原因首先,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之一在于它集中了全中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有了人力和物质的保障,才能确保抗日

  • 七七事变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下午,日本华北驻屯军第1联队第3大队第8中队由大队长清水节郎率领,荷枪实弹开往紧靠卢沟桥中国守军驻地的回龙庙到大瓦窑之间的地区。晚7时30分,日军开始演习。22时40分,日军声称演习地带传来枪声,并有一士兵(志村菊次郎)“失踪”,立即强行要求进入中国守军驻地

  • 李世民击败王世充统一中原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世民

    王世充本不姓王,他是西域胡人,只因爷爷死得早,奶奶带着他爹改嫁到王家。这并不能改变他的血统,所以尽管他爹给他找了个汉人妈,但他还是长了一头卷发。不过,作为胡人的后代,王世充没有继承祖上的文盲传统与率真性格,而是自幼熟读经史、兵法、律令,而且性格狡诈,口齿伶俐。长大后,因为他爹对朝廷做出了重大贡献,所

  • 隋朝的军事区域划分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隋朝

    隋文帝将全国各地区划划分为若干军事区域,设总管负责该地区军事,平时备边防患,战时奉命出征。总管下设总管府,分上中下三等。另外尚有四大总管:晋王杨广镇并州、秦王杨俊镇扬州、蜀王杨秀镇益州、韦世康镇荆州。隋朝共设有三十至五十多个总管,以长安为中心分为东西南北四大军区,驻守天下诸州以抵御外患。并且以北部边

  • 隋朝的军事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隋朝

    隋朝是中国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重新建立、各民族进一步融合、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的时期,也是府兵制进一步完备并走向败坏,军事制度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部队建制军事制度方面,隋朝分置诸卫,统率军府宿卫的制度源自西魏北周时的十二大将军制,设置司卫、司武官,统率府兵宿卫宫禁;又有武侯府统率府兵巡警京城

  • 九品中正制的由来和内容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是曹丕采纳尚书令陈群的意见(此项制度是由何夔发起),后来各参与方基本遵从这种不成文规定。曹丕于黄初元年(220年)命陈制定的具有法律意义的制度。此制至西晋渐趋完备,南北朝时又有所变化。从曹魏始至隋唐科举的确立,这期间约存在了四百年之久。九品

  • 开元盛世衰败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开元盛世

    唐玄宗创立的开元盛世,是指唐朝在唐玄宗治理下出现的盛世。唐玄宗登基以后治国之道以道家清静无为思想为宗提倡文教。开元年间,经过唐玄宗的励精图治,唐朝国力达到鼎盛,形成了“三年一上计,万国趋河洛”的盛世局面。唐玄宗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加上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使得天下大治。&ld

  • 回纥汗国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回纥

    汉文史料中“回纥”一词来自古回纥文,回鹘之名来源于部落韦纥、乌护。788年,回纥改名回鹘,取义为“回旋轻捷如鹘”。回纥是铁勒诸部的一支,韦纥居住在土剌河北,乌护居住在天山一带。回鹘一度作为突厥汗国的臣属。突厥汗国强盛时,回纥部落臣服突厥。回纥汗国(74

  • 周朝为什么要分封诸侯?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周朝

    周朝为何要分封诸侯,自己统治不好吗?接下来历史小编为您讲解。直到春秋战国之时,礼崩乐坏,周天子的话没人听了,很多人才站出来指点江山,也就是中国文化达到鼎峰时期的百家争鸣。那时有个小故事挺有趣的,如今看来,其实是法家和儒家的第一次较量。郑国有个大夫,叫子产,郑国七穆之后。当时郑国处境堪忧,就如夹心饼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