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台湾美丽岛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

台湾美丽岛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142 更新时间:2024/1/2 23:31:19

美丽岛事件(又叫高雄事件、高雄暴力事件叛乱案,当时国民党当局称其为“高雄暴力事件叛乱案”)发生于1979年12月10日的台湾。

《美丽岛》杂志社在高雄举行的一次争取民主示威的游行,有两万人庆祝联合国发表《世界人权宣言》一周年纪念会,最后演变成警民对峙,台湾当局出动镇暴部队、镇暴车与催泪瓦斯弹对付集会人群。本次事件对台湾民主化进程与“国家”认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发生背景

战后,国共内战激烈化,因战局失利,中华民国政府退守台湾,成为台湾当局。

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搬迁台湾之后,国民党长期一党专制,针对共产党“统战手段”,国民党政府实施诸多严厉手段限制人民言论、集会、结社自由,又实施戒严、党禁,即人民无组织政党之自由。

戒严令之下,好多持异议人士被政府以叛乱罪名收监,情节严重的持异议人士被处判死刑,不少都是冤枉错判。因为政府逼得人民太紧,民间开始兴起好多反对势力,众多的反对势力叫做「党外」,即系国民党以外。

党外人士争取人权保障、司法独立,同时反对戒严、争取集会同结社自由,那个时期好多人士以创办杂志做小众媒体来发表意见,1950年代出版的《自由中国》是这个势力争取言论自由的代表。1960年《自由中国》组织一个叫「中国民主党」的政党,但遭政府取缔,而《自由中国》也都被停刊。

一路到1970年,好多争取言论自由认同民主的新兴党外势力出现,其中以《台湾政论》、《八十年代》、《美丽岛》这三本杂志最有代表性,而政府亦常常针对这几本杂志,得闲无事就会查禁吓、打压吓阻。结果民间党外势力对开放党禁、报禁,同时废除戒严的要求越来越激烈,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终于触发“美丽岛事件”。

“美丽岛事件”是台湾现代史上的一件大事,双方均有备而来。党外人士希望借此国民党挑战,显示自己的实力,而国民党也将计就计,“引蛇出洞”。

美丽岛之前的党外运动

在国民党一党独大的统治时期,台湾社会没有组党的自由。所谓的“党外”,指的就是一群非属国民党、进行反独裁统治、争取民主、自由运动的政治组织或个人。在早期,党外人士主要是通过创办杂志来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如50年代雷震的《自由中国》以及60年代的《星》、《大学》等)。到70年代以后,开始透过选举的机制,进行进一步的串联和组织工作。

“党外”的第一次组织化尝试是在1978年中央民意代表增额选举时期,当时非国民党的候选人康宁祥、张春男、黄天福、姚嘉文以及吕秀莲等人,在选举期间以黄信介、林义雄和施明德为中心,成立“台湾党外人士助选团”,作为共同的选举后援组织。他们不但举办各种座谈会、记者招待会等,也正式发表共同政见。助选团的总干事由施明德担任。

文宣攻势

在助选团的协助下,党外人士发动了庞大的文宣攻势,印制自己的传单、海报进行散发,很快就获得了极大的回应。但是在1978年12月16日,美国政府突然告知台北,即将终止与台湾当局的外交关系。这个事件在政坛引发强烈的反应。台当局领导人蒋经国在获知消息后,行使“宪法临时条款”所赋予的紧急权力,宣布即日起停止一切选举活动。断交事件影响深远,一直到2007年,事母至孝的吕秀莲在第二个台湾当局副领导人任期内,都曾公开抱怨,如果不是断交,就不会有美丽岛事件,也不会连自己的母亲往生都不能奔丧。

党外人士国是声明

党外人士反对暂时停止选举的决定,许信良、登发等人在1978年12月25日发表《党外人士国是声明》,要求恢复选举,并主张“由台湾人民自己决定自己的前途和命运”。1979年1月21日,党外运动的重要领袖余登发因叛乱罪遭逮捕,当时任桃园县长的许信良于是在次日领导20多名党外人士发动要求释放余登发的桥头游行,这是国民党在台湾执政以来民间所发起的第一次集会游行事件。

余登发被逮捕后,在施明德等人的努力下,党外人士组成了一个60人的“人权保护委员会”,在3月9日开庭时,由姚嘉文担任余登发的辩护律师,委员会也与国际特赦组织合作为释放余登发而努力。此时施明德等人就已经开始筹划一份党外杂志。1979年4月20日,中华民国监察院通过了对许信良的弹劾案,委员会再度组织声援。随着事态的恶化,许信良被迫在1979年秋前往美国。

《美丽岛》杂志

1979年5月中,黄信介申请创办一个新的杂志,杂志名称之由来,为周清玉提议取双泽编曲、杨祖珺演唱的歌曲-《美丽岛》为名。6月2日,《美丽岛》杂志社在台北正式挂牌成立。在7月9日的会议上,该社正式确定许信良为社长,吕秀莲、黄天福担任副社长,张俊宏为总编辑,施明德为总经理。当时《美丽岛》旗下网罗了各派的党外人士,包括了当时倾向统一的社会主义团体“夏潮”以及以康宁祥为代表的稳健派,但是主要还是以施明德等激进派为骨干。

1979年9月8日,《美丽岛》杂志在中泰宾馆举行创刊酒会时,以《疾风》杂志社人员为首的群众(领头者为现任新党主席郁慕明,而里面有中兴中学的学生)在馆外聚众抗议,并向馆内正在进行酒会的人士投掷石块、电池等危险物品,此即所谓中泰宾馆事件。

施明德后来在监狱里表示,创办《美丽岛》的目的是“要形成没有党名的政党,主张实行‘国会全面改选与地方首长改选”。但是在同时,一批所谓的“反共义士”另外创办了《疾风》杂志,与《美丽岛》相抗衡,甚至不断用暴力袭击《美丽岛》的办公室。虽然“反共义士”自称为民间团体,但很有可能是受到当时执政的国民党当局政府指使。

施明德在1979年11月14日到梧栖参加一场联合祈祷会,在该会中他听从几位长老教会牧师的建议,决定在人权纪念日当天举办大规模纪念活动。在纪念活动举办之前,施明德与陈菊进一步筹组“人权纪念委员会”,打算在当天正式成立。

《美丽岛》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到1979年11月发行量已经超过8万册。11月20日,“美丽岛政团”在台中市太平国小举办“美丽岛之夜”,会中开始筹划在世界人权日当天在高雄举行游行。在11月及12月初,《美丽岛》杂志在高雄的服务处两次遭人砸毁,多地服务社遭破坏。11月29日,黄信介本人位于台北市的“立委”服务处和住宅遭到攻击,并被捣毁办公室设备,同日《美丽岛》杂志高雄市服务处也遭人持刀械破坏。虽然报警处理,治安当局一直未能查获;而12月28日,《美丽岛》杂志屏东服务处亦遭到袭击。

标签: 美丽岛事件

更多文章

  • 北魏拓跋珪政治上的贡献有哪些 拓跋珪为政举措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拓跋珪

    拓跋珪(公元371年8月4日公元409年11月6日),又名拓跋开、拓跋什翼圭、拓跋翼圭,字涉珪,鲜卑族,北魏开国皇帝。公元376年,拓跋珪被其母亲贺兰氏携走出逃。公元385年,15岁的拓跋珪趁乱重兴代国,在盛乐即位为王。又在次年即公元386年定国号“魏”,是为北魏,改元&ld

  • 中国古代的酒到底多少度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拓跋珪

    古人喝的酒跟现在喝的酒不一样,现在的酒大都是蒸馏酒或者是酒精勾兑的酒,但是在古代古人们喝的酒可都是纯手工酿造的酒,这种酒跟我们现在的黄酒差不多。它们这些酒度数一般只有七度或者八度,除非是烈酒,否则很难超过十度,这些酒大都入口甘甜解渴,并不是和现在的酒一样特别烧心,所以说古人们就算喝再多的酒也很难醉倒

  • 王安石推行青苗法到达哪三个要求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王安石

    王安石推行青苗法,从指导思想上来看是要达到三个要求:其一即细上已提及的,要使并之家不得乘农民之急大搞高利盘剥,这体现了他念念不忘的抑兼并、乏的思想。其二使农民“时趋事,发展农业生产,这体现了他的“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通过发展生产以增加社会财富的理财思楚。其三

  • 青苗法在实施过程有什么调整 调整的地方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青苗法

    青苗法目的改革之前的常平制度缺陷,希望抑制兼并之家盘剥农民同时,也期望通过该制度施行为政府“开源”,达到“民不加赋而国用足”,最终达到“强兵”与“富民”。制度设计青苗法又称常平新法,熙宁二年(1069年)

  • 蒙古灭大理之战过程及结局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大理

    战役过程进军大理1252年(蒙古宪宗二年、大理天定元年)九月,忽必烈奉命带领将领兀良合台等率军十万人,誓师启程。1253年(蒙古宪宗三年、大理天定二年)夏,忽必烈率大军出萧关(今宁夏同心南),经六盘山集结于临洮(今甘肃),练兵备战。同时,蒙哥命便宜都总帅汪德臣率军入蜀,抵嘉定(四川乐山),配合忽必烈

  • 南京南明弘光政权的覆灭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南明

    弘光帝朱由崧(1607年1646年),南明首位皇帝,是明季政治舞台上一位昙花一现的人物。明神宗朱翊钧之孙,明光宗朱常洛之侄,福忠王朱常洵庶长子。生母姚氏。1644年到1645年在位。1607年(万历三十五年)生于福王京邸,1620年(万历四十八年)七月,其父朱常洵封德昌王,朱由崧受封为福王世子,洛阳

  • 弘光政权是怎么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弘光政权

    防御崇祯十七年十月,满清以豫亲王多铎为定国大将军,率2万骑兵征讨南明。不久,因陕西李自成大顺军日炽,多铎奉命转兵西向(参见清灭大顺之战),从而给弘光政权以喘息之机。为抵御清军南下,弘光朝廷兵部尚书史可法部署兵力:以总兵刘泽清辖淮、海,驻淮安,经理山东一路招讨事;总兵高杰辖徐、泗,驻泗州,经理开、归一

  • 曹魏与高句丽发生过几次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曹魏

    东汉末年,公孙氏雄踞辽东,远近戎夷咸服。高句丽与公孙氏的关系初时较睦,还曾出兵帮助其剿灭山贼。但196年高句丽新大王初即位时,王兄拔奇曾得到公孙度之助,起兵争位,旋败死。从此高句丽与公孙氏就结下了梁子。公孙氏欲入中原争锋,必须要先解决高句丽这个后顾之忧;高句丽要想实现独霸辽东的预想,也必须要排除掉公

  • 庞勋起义:唐朝灭亡的真正导火线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庞勋起义

    桂林戍兵起义,又称庞勋起义。这次起义是唐朝灭亡的真正导火线,对于当时已经千疮百孔的唐王朝来说,这次起义要比裘甫起义的性质严重得多,因为裘甫起义属于民间起义,而这次起义则是爆发在军队中,说明了朝廷统治发生了严重的问题。咸通四年(863年),南诏国接连三次派兵进攻安南,攻陷了交趾。李漼虽然昏庸,却也知道

  • 庞勋起义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庞勋起义

    庞勋起义,唐咸通九年(868年)七月至十年十月,桂州(治始安,今广西桂林)戍兵发动的反唐农民起义。唐咸通六年(865年),唐懿宗派兵征南诏,下令在徐、泗地区(今江苏徐州、安徽泗县地区)募兵两千人,开赴邕州,其中分出八百人戍守桂林,约定三年期满后即调回原籍。徐泗观察使崔彦曾一再食言背约,戍兵在桂林防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