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尊师重道第一人燕伋典故 燕伋望鲁台的故事

尊师重道第一人燕伋典故 燕伋望鲁台的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964 更新时间:2024/2/3 12:26:26

燕伋典故

燕伋受父亲之命,前去鲁国拜孔子为师。孔子是春秋鲁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知识渊博、教学有道,是一个人人都想拜他为师的大教育家。他有三千弟子,七十二个贤人,燕伋就是他其中一个贤人弟子。下面来看看燕伋典故。

燕伋石像

燕伋为了去鲁国拜孔子为师,在去之前,特地拿了“秦酒”作为拜师的见面礼。孔子有“酒圣”之称,看见燕伋拿了好酒来拜师,非常高兴,于是就收他做学生。后来,孔子和他的弟子见到老子的时候,便将“秦酒”作为珍品送给他,老子也同样对此酒赞不绝口。在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又将“秦酒”作为礼品给各国的君和大臣品尝,他们赞赏不已。从这里可以看出“秦酒”的尊贵之处。也可以看出燕伋对老师的尊敬之情。

燕伋求学归来后,他在渔阳授教18年,将孔子学说发扬光大,他也因为思念恩师,常常独自一人饮“秦酒”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后来更是每天东望鲁国,形成了今天的燕伋望鲁台。

在燕伋去鲁国求学期间,他的父亲亲手为他做了一根扁担用来挑他的书籍和行。因为求学路途遥远,长途跋涉,燕伋磨皮了他的鞋子,摔破了他的衣服,但他的扁担丝毫没有损失,这根扁担也成了他支撑下去的力量。在遇到豺狼劫匪时,这根扁担也成了燕伋的护身武器,帮他赶走猎物,打跑匪徒。燕伋在鲁求学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时,也是这根扁担为孔子挑起了行李。在燕伋求学回去时,孔子在他的扁担上题上“铁扁担”三个字,以此来激励他。这就是燕伋典故。

燕伋望鲁台

望鲁台是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的学生燕伋建造的台。燕伋每天在学堂后面的黄土边上,瞭望远方的鲁国,为了能站的更高,看的更远,燕伋用土一点点垫高,久而久之,那堆土就变成了一个土台。后人为了纪念燕伋,就将这堆土台称为燕伋望鲁台。所以燕伋望鲁台就是这样得来的。

燕伋望鲁台

燕伋望鲁台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古迹,它观赏的时间固定了。望鲁台是一个底径35米,高11米,整体占地面积约8000多平方米的一个台。这个台经历了数千年,经过历史的演变,但它还能保存的完好,依然屹立在那边。它不仅仅是燕伋用心血和日久生情的具体行动积累而成的真情台,而且还是燕伋为了思念老师、感激老师的高尚品德的尊师台。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这个台深厚的历史蕴含所在。

燕伋望鲁台内设有很多景观,如坛、思师亭、尊师祠、燕居宇等,这些景点设计独特,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可以激励后人,是一个我们值得一去的好地方。燕伋望鲁台已经成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具有丰富的文化蕴含和重大的价值意义。

燕伋,春秋战国时期秦地千阳燕家山人,是孔子七十二贤中的其中一个。燕伋的一生中三次前往鲁国拜访孔子,吸取了孔子的很多学说,后在渔阳办教学18年。这18年中,燕伋积极传授孔子的学说,为弘扬民族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望鲁台也是他为思念恩师而每天登高瞭望鲁国,从而形成的一个台。

更多文章

  • 揭秘洛神甄宓的传奇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揭秘,洛神,甄宓,传奇,一生,洛神,甄宓,美的,代表,伏羲

    洛神甄宓洛神是贤和美的代表,是伏羲的女儿,有关她的传说是广为流传的,但是三国中有位女子甄宓据说是洛神的转世,从此也被人们称之为“洛神”。那么洛神甄宓有着怎么样的传奇呢?洛神甄宓剧照洛神传说是比较美丽的,因为洛神迷恋洛河周围的美丽景色就留在了人间,之后教会周围的人们生活的技巧,但是河伯贪恋洛神的美丽,

  • 甄宓怎么读及其含义解释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甄宓,怎么,及其,含义,解释,甄宓,怎么,很多,朋友,对于

    甄宓怎么读很多朋友对于甄宓这个人物比较有兴趣,但是我们在研究历史人物的时候,有时候会遇到字词的问题,就拿甄宓怎么读来说,很多人都存在一定的歧义。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甄宓怎么读这个问题吧!甄宓剧照有些人认为甄宓的宓是读(fú)的,但是也有些朋友认为应该读宓(mì),但是这个字到底应该读什么呢?这成了大

  • 晚清著名人物刘熙载书法品鉴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晚清,著名,人物,刘熙载,书法,品鉴,刘熙载,书法,晚清,思

    刘熙载书法刘熙载晚清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刘熙载早年在官场为官就开始研究文学,写了很多的文学札记,晚年辞官在学院授课著书。他的学说总自认为最满意的就是艺概,因为这汇集了他毕生对古代各领域文学作品的论述。刘熙载本人同样具有躬身亲为的实践精神,刘熙载书法也真正体现了他对古书法的审美观点。刘熙载书法刘熙

  • 清人刘熙载基本资料 号称东方黑格尔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清人,刘熙载,基本资料,号称,东方,黑格尔,清人,刘熙载,指

    清人刘熙载清人刘熙载指的即是清代文学家刘熙载。刘熙载生于一八一三年,是江苏泰州人,是著名的艺术评论家,被世人誉为“东方黑格尔”。他最有名的作品是《艺概》,详细讲述中国诗赋文词书法以及八股文的转变发展。刘熙载雕像清人刘熙载出生在一个清寒的知识分子家庭之中,父亲宋龄是一名闲居乡里的隐君子。刘熙载在他十岁

  • 古代文学家刘熙载墓葬在何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古代,文学家,刘熙载,墓葬,在何处,刘熙载,清朝,著名,文学

    刘熙载墓刘熙载,清朝著名文学家,被世人赞誉为“东方黑格尔”。刘熙载因为著作《艺概》而成为著名的艺术评论家。对于如此杰出的文学史家,人们对他的遗留墓地也深感兴趣,刘熙载墓究竟葬在何处。刘熙载墓元朝末年以前,刘熙载的先祖们世代居住在苏州。在后来张士诚打战失败后,原本居住在苏州一带的百姓因战事被迫向北乔迁

  • 高适除夜描写什么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高适,描写,什么,事件,高适,就是,中国,传统,节日,除夕

    除夜高适除夜就是中国传统的节日除夕,除夕是每年一家人团圆的日子,那天家里会做很多好吃的东西,一起吃着晚餐,聊着天,辞别旧的一年,迎接新的一年。除夜配图高适写除夜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日子里,但是他却没有和家人在一起,而是独自离家在外,没有亲人在身边,想到往年这一天和家人团聚的欢乐时光心里不免感慨万千。《

  • 九品中正制是什么意思 九品中正制的影响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九品中正,是什么,意思,影响,如何,九品中正,什么,意思,别

    九品中正制什么意思九品中正制,别名九品官人法。从字面上我们可以理解为:设立中正官,官员分九个品级。开创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统治者建立这种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拉拢那些世代作官的名门望族,并不是唯才是举。官服花纹图片此制度到西晋时期逐渐完善,南北朝时又有所变动,在古代社会存在了400年左右。上承察举制下启科举

  • 一代名将关羽祠建造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一代,名将,关羽,建造,在哪里,关羽,明朝,开始,最初,几年

    关羽祠在明朝开始最初的几年,荆州的老百姓为了纪念关云长,于是就修筑了关羽祠,也就是在卸甲山。并且弘扬了关羽做人忠诚、大义、仁厚、勇猛的品质,用来教育后代子孙阅读好的书籍、说正确的话、要做善事、做一个好人。关羽祠图片有传言说,明朝有一个宰相张居正,他家中排名第三的儿子张懋修,就曾经卸甲山这个地方读书并

  • 清初大画家髡残的书法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清初,画家,髡残,书法,怎么样,髡残,书法,是个,和尚,画家

    髡残书法髡残是个和尚,是个画家,也是清初的四大有文化的僧人之一。他本名是刘武陵,小的时候住在南京,母亲早逝。为了活下去,所以出了家。在43岁左右就四处云游,倒也结识了不少文人,画作书法风格也从朋友那边学到不少。髡残本人没有什么传奇之处,体弱多病,性格寡默,又生活在佛门清静之地,所以心境是相当适合研究

  • 九品中正制选官方式是什么 九品中正制有什么优点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九品中正,制选,方式,是什么,什么,优点,九品中正,制选,方

    九品中正制选官方式是什么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对朝廷官吏的挑选有很大的影响。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大的地主贵族和官僚阶级,扮演者不可或缺的角色,他们总是能轻易干扰我国古代官僚的选拔。为了防止这种垄断,九品中正制产生。九品官服图片我国古代的寒门学子没有家世背景,没有钱财珠宝,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