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楼兰国是怎么消失的?汉唐时期的人为什么仇恨楼兰?

楼兰国是怎么消失的?汉唐时期的人为什么仇恨楼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811 更新时间:2024/1/28 3:28:34

楼兰古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曾经因丝绸之路而繁华一时,却只存在了800多年,悄然的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时至今日,楼兰古国依然保留她神秘的面纱。令人望而退步的,不是古国骇人听闻的传说,而是遗址上写着高达3500元的门票价。

如果外国游客想要一睹其芳容,还需要缴纳30万元的定金。所以,楼兰古国的遗址,至今世界上不超过5万人看过。

楼兰是汉朝时期西域的一个小国,到底有多小呢?据史记记载,在西汉时期,楼兰国共有居民14000多人,士兵将近3000人。可能相当于如今的一个镇那么大。

在很多的诗中,曾这样的描述过楼兰: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是唐朝大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诗中描写着无数边关将士顶着大漠的黄沙,誓要攻破楼兰。

唐朝诗仙李白曾写过:愿将腰下剑,只为斩楼兰。

诗圣杜甫也写道: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

从诗中,可以看出三位大诗人如此憎恶的楼兰,非要“不破楼兰终不还”,其实这三位大诗人代表了当时中原所有人的心声,那么楼兰究竟做了什么?

1、楼兰国的历史

楼兰古国建于公元前3世纪左右,虽然是个小国,但当时西域三十六国中,最繁华的当属楼兰古国。为何?因为她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西汉通往西域的枢纽。丝绸之路在这里分为南北两道,玉石之美由此显赫四方。

在西汉之前,中原根本不知道西域有这样一个神秘的古国。汉武帝继位后,派使者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历经数十年返回中原后,将西域的盛景详细报告给了汉武帝,汉武帝得知西域的繁华后,更加坚定了他征服天下的雄心壮志。

然而,此时的汉武帝面临最大的敌人是匈奴。早在秦朝时期,匈奴便是头等大患,经常骚扰秦国边境。公元前215年,秦王派大将军蒙恬将匈奴族群驱逐,收复河套。后又修建秦长城,以备后患。但秦朝只是将匈奴赶走,并没有灭掉匈奴。

在西汉初期,刘邦刚一统天下,中原根基不稳,继续休养生息。这时匈奴大肆骚扰边关,大汉只能通过和亲等方式求得暂时的安宁。在吕后得势时,匈奴的首领更是提出娶吕后为妃,可见当时的匈奴气焰十分嚣张。

汉武帝继位后,国力强盛,对匈奴也忍无可忍,欲西征拿下匈奴,以绝后患。

最著名的两次大战由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军,指挥河西之战与漠北之战。河西之战,歼灭和招降河西匈奴近10万人,漠北之战消灭匈奴左部主力7万余人。只可惜,霍去病英年早逝,未能带领汉朝军队给予匈奴更多的打击。

在这场持久战中,楼兰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因为楼兰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谁先占领楼兰,对整个大局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为那时的楼兰乃丝绸之路要道,经济繁华,号称“西域中的乐土,沙漠中的天堂”。是兵家必争之地。

西汉与匈奴想控制楼兰,楼兰夹在两位大哥之间,左右为难。帮大哥呢,得罪了二哥。帮二哥呢,大哥又来打他。

因此,楼兰既不敢得罪汉人,也不敢得罪匈奴人,他们往往得把一个儿子送到长安做人质,一个送到匈奴,冒着儿子被杀掉的危险,在汉和匈奴两大势力之间,艰难的存活着。

楼兰国王只能当起了墙头草,随风倒。谁打了胜仗,就帮谁。

当西域处于匈奴人的势力范围之中时,楼兰便倒向了匈奴。楼兰国曾几次秘密杀死汉使,掠夺财物,为了震慑楼兰,汉武帝直接派军队进攻楼兰。但汉武帝并没有强攻,而是智取。

于是大将军霍光派属下傅介子刺杀楼兰王。一日,傅介子带着一箱子的金银珠宝,前往楼兰国拜见国王安归,并奉上宝物。国王安归大喜,好酒好菜招待傅介子,傅介子趁国王喝醉,将其刺杀。

随后,傅介子召集楼兰国的满朝文武于大堂,说道:国王安归因有负于大汉,已被处死。我大汉大兵压境,归降者一律免死,反抗者格杀勿论。另立曾在汉朝做侍子的尉屠焉为新王,并改楼兰国名为鄯善,尉屠焉继位后,楼兰又开始亲附大汉。

尉屠焉为躲避匈奴人的报复,便开始举国南迁,并改国名为鄯善。从此,曾经创造过辉煌文明的楼兰古国从历史上消失了,但曾经繁华的城市,仍然留存下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西汉王朝慢慢的没落,中原开始群雄割据,从此与西域断了联系。

公元400年,高僧法显西行取经,途经此地时,楼兰已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及望目,唯以死人枯骨为标志耳”。

公元448年,北魏派大军灭掉了楼兰,楼兰古国就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如今的楼兰古城,历经千年的风沙吹蚀,早已埋没于地下。遗址位于若羌县境内,罗布泊以西,孔雀河道南岸7公里处,整个遗址散布在罗布泊西岸的雅丹地形之中。

那么汉唐时期的中原人为何恨楼兰呢?

因为在汉代丝绸之路开通后,楼兰曾经屡屡抢劫商客、谋财害命的行为,中原人深恶痛绝,楼兰的墙头草行为,实在令当时的中原人憎恨。

其实,这也不失为夹缝之中小国的生存之道。仔细想来,也是人之常情。

标签: 楼兰

更多文章

  • 楼兰古国的祖先根源是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楼兰

    北大考古系教授林海村说:“楼兰人使用中亚去卢文作为官方文字,而楼兰本族语言却是一种印欧语系的语言,学术界称作‘吐火罗语。”“楼兰人类学研究的结论和楼兰语言学研究结果再一次提醒我们,在遥远的古代,有一支印欧人部落生活在远离欧洲的楼兰。”因而,

  • 为什么客家女人都围着围裙?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客家

    客家妇女的围裙又叫围兜、围身裙,呈古钟形,上罩胸,下掩腹,宽至身侧,一般为蓝布,用鲜艳的花布镶边或绣边,有的还在围裙上端绣花绣图案,围裙上端两角连缀布带,用于套挂颈上。围裙两侧缝有两指宽的花布带,穿戴的时候在背后打一个大蝴蝶结,并垂下两条飘带,围裙紧紧捆在腰间,显得俏丽好看。任何一种习俗都有一段悲壮

  • 中国古代民族之:鲜卑族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鲜卑族

    东胡鲜卑族显于史书者,共五部:乞伏氏、秃发氏、宇文氏、慕容氏和拓跋氏。在魏晋南北朝时代,它们先后在我国华北、西北地区建立多个割据政权,其中以拓跋氏建立的北魏,版图最大,历时最久。当刘裕在长江流域代晋建宋时,就意味着黄河流域的五胡十六国行将谢幕,而以狂风扫落叶之势最后戛然收尾的胜利者,即为鲜卑族之拓跋

  • 匈奴人是什么人种?匈奴人讲什么语言?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匈奴

    匈奴人是什么人种?匈奴人讲什么语言?匈奴是个历史悠久的北方民族,祖居在欧亚大陆的西伯利亚地区,他们披发左衽。中国古籍中的匈奴是秦汉时称雄中原以北的强大游牧民族,前215年被逐出黄河河套地区,历经东汉时分裂,南匈奴进入中原内附,北匈奴在西迁后消失在中国的古籍中。匈奴影响了当时的中国和欧亚大陆的历史进程

  • 中国少数民族历史之:柯尔克孜族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族是中国的古老民族之一。汉文史籍首先著录柯尔克孜先民的是《史记》,称之为“鬲昆”。后来的史书又作“隔昆”。东西汉时期多称“坚昆”,魏晋至隋朝称“结骨”、“契骨”、&ldqu

  • 中国少数民族历史之:布朗族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布朗族

    大约于公元前300余年,在中国云南西南部兴起、而于公元一世纪末期衰亡的哀牢国,是一个神秘的古国。南朝时期范晔撰《后汉书.西南夷列传》载述哀牢说:“其称王者七十七人,户五万一千八百九十,口五十五万三千七百一十一。”“土地沃美,宜五谷、蚕桑,知染采文秀,兰干细布,织成

  • 中国少数民族历史之:毛南族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毛南族

    毛南族使用毛南语,一般认为属汉藏语系(一说属于“澳斯特罗尼西亚语系”或“台卡岱语系”)侗台语族侗水语支。传统上毛南族没有文字书写系统,而是用汉字音义拼记或以汉字为基础创造新字来记录毛南语的民歌和宗教诵本等,这些“土俗字”只有师公

  • 中国少数民族历史之:塔塔尔族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塔塔尔族

    “奔涌的河流两岸被鲜花缀满,碧草如茵,煞是好看。阿合买提的羊群,像白云片片绕青山……”在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大泉塔塔尔民族乡,面对着绵延苍莽的群山,吐尔地老人弹奏着曼陀铃,用悠扬的歌声,歌唱着自己脚下这片美丽而宁静的土地。我国的塔塔尔族是一个有

  • 九品中正制的主要内容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是魏文帝曹丕为了拉拢士族而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意见,于黄初元年(220年)由命其制定的制度。此制至西晋渐趋完备,南北朝时又有所变化。它上承两汉察举制,下启隋唐之科举,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乃中国封建社会三大选官制度之一,从

  • 西晋太康之治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太康之治

    太康盛世是指晋武帝统一全国,经济繁荣,在西晋初期出现的太平盛世。西晋占田制的实行,使农民依法占有了一定的土地,从而调动了农民辟田开荒,从事生产的热情。再加上晋武帝注重招抚流民,兴修水利,所以,西晋初年的社会经济得到了较快的恢复和发展,出现了短暂的繁荣局面。因为晋武帝此时的年号叫“太康&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