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南明重臣史可法为什么不能长期守住扬州城?

南明重臣史可法为什么不能长期守住扬州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763 更新时间:2023/12/26 14:27:59

扬州从隋唐两朝开始,就是江淮流域非重要的城市之一。如果占领了扬州,就可以威胁从江南北方输送粮食税赋的大运河。因而没有朝代会不重视对这座城市的保护。然而,在1645年的清军南下攻势中,扬州城以非常不可思议的速度被攻陷。

为什么一心挽救大明朝的忠臣史可法,就没有办法在扬州坚守更长时间呢?

扬州城的防御设施其实并不算强

扬州城的迅速陷落,既是因为在史可法原本的战略布局中,就没有将扬州作为主要防御支点。更重要的是,明朝军队的武器技术已经大大落后于同时代的清军。

历史上,扬州从汉朝开始就是江北地区最重要的城市。到了隋唐时期,更是成为了中原政权控制江南的必要基地。但随着江南经济的崛起与北方经济的衰退,长江两岸的资源已经不可救药的向着南面倾斜。扬州因为大运河的存在而继续成为一个交通要道,却已经不再是重要的设防城市。

扬州在明朝的江南城市群中并不突出

明朝建立后,江南地区最重要的城市是南京。那里是朱元璋到建帝时代的首都,也是后来明朝的留都。朱元璋从南京发家,所以一直将大量的资源堆砌到这里。明朝全国最重要的城市防御建设之一,就是南京的城墙工程。类似的事情在后来的北京和西安也有重现。

扬州则因为已经失去了往日的江都地位,所以不再被要求建立强大的城防。东亚集权帝国体制下的防御规划,往往是在几个大型城市上不惜巨资,而小城市则没有多少额可供支配。扬州虽然要紧,但绝对比不上那些边境线上的要塞城市,自然不可能建立完善的城防。只要能够抵御一般的盗匪即可。

扬州城防设施的水平可以从这段残存的城墙中看出

标签: 史可法

更多文章

  • 为什么明朝不出兵西域截断蒙古和中亚的联系?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明朝

    明朝时的蒙古势力,屡屡从北方南下,成为当时主要的边患。明军虽有主动反击,但大部分时候都只能被动防御。为什么明朝不效仿汉唐时期的策略,进军西域,截断蒙古人从中亚获得各类物资的通道?西域并不是草原帝国的必备通道却是中原王朝经常所必须的事实上,西域对于任何蒙古高原霸权的意义,并不是联通中亚的渠道。所以明朝

  • 明朝末年为何没能建立起汉族政权?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明朝

    南明政权的内部纷争一直伴随着各南明政权的始终。弘光政权从其成立之始,就一直被内部官僚的严重冲突所困扰。朝廷内部异常腐败。皇帝“深居禁中,惟渔幼女,饮火酒,杂伶官演劝为乐。”马士英当国结党营私,浊乱国是。弘光小朝廷不仅没有实行减轻赋税的诺言,反而勒派军饷,增国盐、酒等税,加重人

  • 蜀汉灭亡后东吴靠什么支撑17年之久?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东吴

    在三国这一历史阶段,魏蜀吴三国争霸,最先灭亡的是刘备建立的蜀汉。公元263年,姜维等人无力回天,邓艾等人率领魏国将士兵临成都。对于蜀汉后主刘禅来说,选择了开门投降。在蜀汉灭亡之后,公元266年,司马炎建立的西晋正式取代曹魏,促使魏蜀吴三国只剩下东吴了。不过,虽然在实力上明显弱小西晋,但是,东吴直到公

  • 秦朝灭亡之际岭南的数十万大军为什么没有回援?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秦朝

    秦国原为周朝的一个诸侯国,到秦始皇嬴政继位后,于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先后攻灭关东六国,之后正式建立秦朝。在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北击匈奴、南并百越,奠定了中原王朝版图的雏形。不过,在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与赵高胡作非为,最终导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促使秦朝于公元前207年走向灭亡。值得注意的是,在秦

  • 明朝军器制造归哪个衙门管理?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朝

    《明会典》中有记载“军器造于工部而散则兵部掌行,禁卫营操、内外官军,莫不有定数”。也就是说,明朝的军器制造的衙门是工部。根据李伯重先生的研究,明朝的军器制造分为中央和地方两个部分。中央的军器制造占据了中心地位。靖难之役后,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所以,明朝的中央又分为南京和北京两

  • 孙恩起义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孙恩

    孙恩是东晋末年的一位著名起义军领袖,他曾经发动了一场规模庞大的起义,试图推翻东晋政府。那么,孙恩为什么起义呢?本文将根据真实资料,探讨这个问题。一、背景介绍孙恩出生在南朝梁时期,他的父亲是一名官员。孙恩年轻时曾经在官场上任职,但是因为不满当时的政治腐败和不公,他开始怀疑社会的正义和公正性。后来,他又

  • 东晋孙恩卢循起义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孙恩

    孙恩和卢循是东晋末年的两位著名起义军领袖,他们曾经联合发动了一场规模庞大的起义,试图推翻东晋政府。然而,这场起义最终以失败告终。那么,孙恩卢循起义为什么失败了呢?本文将根据真实资料,探讨这个问题。一、背景介绍孙恩和卢循是东晋末年的两位著名起义军领袖,他们曾经联合发动了一场规模庞大的起义,试图推翻东晋

  • 湘军水师创始人彭玉麟,为什么能被称为中国现代海军的奠基人?

    历史人物编辑:蔡良安标签:彭玉麟

    彭玉麟,字雪琴,号退省庵主人,1816年生于安徽安庆。作为投笔从戎的湘军水师名将,由于其字,彭玉麟也被称为雪帅。晚清有“三杰”和“中兴四大名臣”之说,“三杰”分别是曾国藩、左宗棠和彭玉麟,而在一个版本的中兴四大名臣中,彭玉麟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并称。彭玉麟中国南方水系众多,因此水师成为南方战争中

  • 冯子材屡败于太平军,为何却能战胜法军?彭玉麟:七点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方轩标签:彭玉麟

    在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长达一年半的中法战争中,法军在海陆两个战场上多数战役占了上风,清军节节败退,嚣张的法军在攻占广西西南军事重镇镇南关后,更是炸毁关门,并在关前废墟上得意地用汉字写了“广西的门户已不再存在了”。尽管清廷对指挥作战失败负有责任的两广总督、广西巡抚和广西提督等地方大员及高级

  • 曾国藩第一次见到彭玉麟后,为何决定用二十两银子考验他的诚信?

    历史人物编辑:观心铭史标签:彭玉麟

    《采访曾国藩》系列之十四(原创稿件,拒绝转载)曾国藩读书很杂,除了四书五经外,还喜欢研究一些冷门书籍,如古玩鉴定以及麻衣神相等书籍,随着知识不断丰富,他在选人用人上也能融会贯通,慧眼识珠。其中,在他出差去四川主持乡试的途中,在河南开封一条卖杂货的街道上,就意外遇到了一位个子高大、浓眉大眼的大汉。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