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与南洋地区有没有联系?有哪些具体表现?

明朝与南洋地区有没有联系?有哪些具体表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703 更新时间:2024/2/9 11:43:52

我国在明清时期将东南亚一带称为“南洋”,其地理范围大致包括马来群岛、菲律宾群岛、印度尼西亚群岛,有些具体时候也包括中南半岛沿海、马来半岛等地。这一带与我国有着密切悠久的历史关系,接下来我们就对明代时期中国南洋地区的交往做一个综述。

明代南洋移民路线

以后,随着相关技术的进一步的发展,尤其是罗盘针的发明、造船技法的提高、气象的侦测、地图的绘制、航路的勘探以及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手工业和商业的日益繁荣,这些进步与演变均为海外贸易事业的深化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另外,明代浙闽广地区的土地兼并十分激烈,尤其福建地区可谓是“三山六海,田居其一”,浙南广大地区也是“山多田少”,可供开垦的荒地不多山,失掉土地的农民经流离失所,外出经商或务工是一条较好的谋生道路。而在这些外出谋生者中,又有不少具备资本的人积极参与到了海外生活和海洋贸易。福建、广东成为前往南洋移民的主要输出省份。

明代南洋地图

中国历代不断有移民走海外,出海谋生的人到南洋去的最多。尤其有明一代,大量汉族移民涌入该区域谋生、定居,历史上称之为“下南洋”。明朝初年,在旧港地居留的中国人约有数千人,在爪哇的杜板、苏鲁马益和新村等地也有中国人教千家。除去旧港、爪哇等地外,在美洛居、勃泥、吕宋等地,都有大批的中国人定居。到了明朝中叶,在南洋的中国人更为增多其中吕宋已多至数万人。其中有不少娶妻生子繁衍后代,世代在南洋地区居住生活。远道而来的中国人,把来自中国大陆的耕作技术、史书典籍、礼仪伦理带到南洋,极大地促进了南洋地区的发展与化物质交流。汉族还在南洋地区建立过一系列的政权。

南洋进口硬木所制明式家具

明朝的商人把瓷器、丝绸、铁器和金属货币带到了南洋同时收买当地的胡椒、谷米和棉花,发展了中国和南洋的商业关系。留居南洋的中国人,从中国带去了铁锄、铁犁、制糖和采矿的工具,带去了茶种和培植胡椒的方法,还和南洋的居民共同开发了大量的农田和矿场。纵观明清时期,虽然朝廷屡有海禁政策,但中国百姓前往南洋定居谋生的浪潮始终未曾断绝,直至清代末期,仍有大量移民前往东南亚各国。迁移到南洋的中国人对南洋的开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些同胞中也有不少心系祖国,后来以华侨的身份支持国内革命与反侵略战争,毁家纾难在所不惜,成为近代中国历史上不可忽视的一笔。

标签: 明朝

更多文章

  • 南明重臣史可法为什么不能长期守住扬州城?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史可法

    扬州从隋唐两朝开始,就是江淮流域非常重要的城市之一。如果占领了扬州,就可以威胁从江南向北方输送粮食税赋的大运河。因而没有朝代会不重视对这座城市的保护。然而,在1645年的清军南下攻势中,扬州城以非常不可思议的速度被攻陷。为什么一心挽救大明朝的忠臣史可法,就没有办法在扬州坚守更长时间呢?扬州城的防御设

  • 为什么明朝不出兵西域截断蒙古和中亚的联系?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明朝

    明朝时的蒙古势力,屡屡从北方南下,成为当时主要的边患。明军虽有主动反击,但大部分时候都只能被动防御。为什么明朝不效仿汉唐时期的策略,进军西域,截断蒙古人从中亚获得各类物资的通道?西域并不是草原帝国的必备通道却是中原王朝经常所必须的事实上,西域对于任何蒙古高原霸权的意义,并不是联通中亚的渠道。所以明朝

  • 明朝末年为何没能建立起汉族政权?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明朝

    南明政权的内部纷争一直伴随着各南明政权的始终。弘光政权从其成立之始,就一直被内部官僚的严重冲突所困扰。朝廷内部异常腐败。皇帝“深居禁中,惟渔幼女,饮火酒,杂伶官演劝为乐。”马士英当国结党营私,浊乱国是。弘光小朝廷不仅没有实行减轻赋税的诺言,反而勒派军饷,增国盐、酒等税,加重人

  • 蜀汉灭亡后东吴靠什么支撑17年之久?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东吴

    在三国这一历史阶段,魏蜀吴三国争霸,最先灭亡的是刘备建立的蜀汉。公元263年,姜维等人无力回天,邓艾等人率领魏国将士兵临成都。对于蜀汉后主刘禅来说,选择了开门投降。在蜀汉灭亡之后,公元266年,司马炎建立的西晋正式取代曹魏,促使魏蜀吴三国只剩下东吴了。不过,虽然在实力上明显弱小西晋,但是,东吴直到公

  • 秦朝灭亡之际岭南的数十万大军为什么没有回援?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秦朝

    秦国原为周朝的一个诸侯国,到秦始皇嬴政继位后,于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先后攻灭关东六国,之后正式建立秦朝。在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北击匈奴、南并百越,奠定了中原王朝版图的雏形。不过,在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与赵高胡作非为,最终导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促使秦朝于公元前207年走向灭亡。值得注意的是,在秦

  • 明朝军器制造归哪个衙门管理?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朝

    《明会典》中有记载“军器造于工部而散则兵部掌行,禁卫营操、内外官军,莫不有定数”。也就是说,明朝的军器制造的衙门是工部。根据李伯重先生的研究,明朝的军器制造分为中央和地方两个部分。中央的军器制造占据了中心地位。靖难之役后,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所以,明朝的中央又分为南京和北京两

  • 孙恩起义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孙恩

    孙恩是东晋末年的一位著名起义军领袖,他曾经发动了一场规模庞大的起义,试图推翻东晋政府。那么,孙恩为什么起义呢?本文将根据真实资料,探讨这个问题。一、背景介绍孙恩出生在南朝梁时期,他的父亲是一名官员。孙恩年轻时曾经在官场上任职,但是因为不满当时的政治腐败和不公,他开始怀疑社会的正义和公正性。后来,他又

  • 东晋孙恩卢循起义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孙恩

    孙恩和卢循是东晋末年的两位著名起义军领袖,他们曾经联合发动了一场规模庞大的起义,试图推翻东晋政府。然而,这场起义最终以失败告终。那么,孙恩卢循起义为什么失败了呢?本文将根据真实资料,探讨这个问题。一、背景介绍孙恩和卢循是东晋末年的两位著名起义军领袖,他们曾经联合发动了一场规模庞大的起义,试图推翻东晋

  • 湘军水师创始人彭玉麟,为什么能被称为中国现代海军的奠基人?

    历史人物编辑:蔡良安标签:彭玉麟

    彭玉麟,字雪琴,号退省庵主人,1816年生于安徽安庆。作为投笔从戎的湘军水师名将,由于其字,彭玉麟也被称为雪帅。晚清有“三杰”和“中兴四大名臣”之说,“三杰”分别是曾国藩、左宗棠和彭玉麟,而在一个版本的中兴四大名臣中,彭玉麟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并称。彭玉麟中国南方水系众多,因此水师成为南方战争中

  • 冯子材屡败于太平军,为何却能战胜法军?彭玉麟:七点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方轩标签:彭玉麟

    在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长达一年半的中法战争中,法军在海陆两个战场上多数战役占了上风,清军节节败退,嚣张的法军在攻占广西西南军事重镇镇南关后,更是炸毁关门,并在关前废墟上得意地用汉字写了“广西的门户已不再存在了”。尽管清廷对指挥作战失败负有责任的两广总督、广西巡抚和广西提督等地方大员及高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