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末年宦官集团与东林党党派之争到了怎样的地步?

明朝末年宦官集团与东林党党派之争到了怎样的地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304 更新时间:2024/2/9 11:44:19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明朝末年各种问题缠身,早就已经没救了,那么大家知道那个时候的宦官集团与东林党党派之争到了怎样的地步吗?下面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万历年间,任吏部郎中的顾宪成因得罪了皇帝被贬回家,他回家后在当地找了一个学院开始授课。除了正常讲课外,顾宪成还在学院里传播思想,提倡朝廷广开言路,改善一下现在国内民不聊生的情况。

吏部郎顾宪成讲学东林书院,海内士大夫多附之,“东林”之名自是始。

这样看来东林党的出发点是好的,而且此时的东林党只有学院老师和学生参与的活动,后来随着政治人员、巨富商人的不断加入,东林党的本质开始发生变化。

他们认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排斥除东林党以外的所有成员,开始和官员斗争、和别的党系斗争、和皇帝斗争,总的来说一切为了利益为目的。

长于内争,短于治国、治军。

宦官集团的领头人魏忠贤从以前的赌徒、混混一路爬升到权倾朝鲜的“九千岁”,心智手段样样不缺,一入宫就认了当时极受宠信的大太监魏朝为干爹,后又和天皇帝的奶妈客氏对食。

他利用客氏和天启皇帝的关系被委以重任,后来的魏忠贤手握东厂,拥有了朝堂上大部分的话语权。至此,魏忠贤大权在握,又因政见不同与以顾宪成为首的东林党开始了数十年的斗争。

初犹谬为小忠、小信以幸恩,继乃敢为大奸、大恶以乱政。

扎心的敛财原因

作为天启皇帝当政时势力最大的两个党派,宦官集团和东林党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开始时,魏忠贤还向东林党伸过橄榄枝,但是东林党瞧不上魏忠贤这样的宦官,断然拒绝了。

恼羞成怒的魏忠贤开始对东林党的主要人员大肆迫害,就这样宦官集团和东林党的斗争进入白热化阶段。

忠贤愤甚,欲尽杀异己者。

东林党的党羽大部分都是江南人士,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了江南工商业的保护伞,他们向皇帝提议说那些工人欺上瞒下,江南富商也是受害者不应该收他们的税。

天启皇帝采纳了他们的建议不向富商收税,然而国家的财政也需要钱,这些钱怎么来呢?只能增加普通百姓的税赋,但百姓辛苦种一年的地又能有多少钱。

魏忠贤作为一个宦官自然是不会有子嗣的,除了权利外只有金银财宝能引起他的兴趣,他曾经为了敛财卖官卖爵,可官员数量毕竟就是那些,卖完了也就没有了。

魏忠贤自己也是从底层爬上来的,知道寻常百姓身上根本榨不出什么油水,于是他将目光转向了江南富商的口袋里,江南人杰地灵经济发达,随便交点税就够他逍遥很久了。

当然,聪明的魏忠贤也不会傻到直接将钱财捞进自己的腰包,而是打着给边防军队送粮、发军饷的口号。

因为他深知明朝想要抵抗清军,必须有坚固的国防力量,必然要将边关军人的基本需求保障好。

从某个角度来说,魏忠贤虽然敛财的原因有些扎心,是为了填充自己的小金库,但他没有耽误给士兵发军饷、供粮草,实打实的为固守大明的江山贡献了一些力量。

魏忠贤执政期间,坚定万历矿监政策,向中上层收税。

天启皇帝虽然有心同意东林党人的建议,可魏忠贤却不答应,他恢复了工商业的税收加收海税,逼迫那些富商交钱,不交就是想造反、就是拖朝廷后腿,东林党背后站着的富商不得不交钱纳税。

在魏忠贤干预朝政时期,工商业和盐税一共收了七百多万两,这些钱财虽然一部分就进入了魏忠贤的私库,但更大一部分进入了国库,用于军队开支和国家运转。

魏忠贤的军事安排

宦官集团和东林党的第二个矛盾点在于对清兵的态度上,宦官集团虽然心狠手辣,但若是皇帝不存在他们的地位就没有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让他们秉承着“主战”的态度。

宦官集团认为清军的欲望根本不会满足,只有彻底吞没了大明王朝取而代之,他们才会善罢甘休。

魏忠贤自己就是个阉人,如同上述所言明朝存在时他是人人敬着的“九千九百岁”,一旦清兵入关他自己啥也不是,肯定不会落到什么好下场。

或许也是因为如此,魏忠贤虽然不得人心,与诸多的武将之间也存在矛盾,但袁崇焕、孙承宗吴三桂等大将皆受到了他间接的支持,最起码很少没有拖欠过军饷和粮草。

袁崇焕、孙承宗等人被分配在辽东地区,甚至于在大明朝每年几百万两的军费支持下,他们还不断完善历史上有名的关宁锦防线,确保清兵不敢来犯。

蓟辽提督阎鸣泰、巡抚袁崇焕疏颂魏忠贤功德,请于宁前建祠。

将吴三桂也被发安排在了山海关,万一辽东地区有战争他可以马上带兵增援,魏忠贤的指示和三位大将的配合下,至崇祯登基前期清兵不曾越过辽东地区一步。

反观东林党却只会窝里斗,面对清军他们频频当起了缩头乌龟,提议讲和、只会讲和。

另一点就是打仗就需要耗费钱财,这些钱财大多都来源于东林党背后的巨商,这是他们不愿意看到的。

明朝末期,天启皇帝英年早逝崇祯皇帝继位,为了彻底掌控皇权他将魏忠贤逼死,官宦集团和东林党的斗争才结束,但对于崇祯来说这是另一场巨大灾难的开始。

始盖逐忠贤党,东林诸人复进用。

魏忠贤在的时候利用残酷的手段压得东林党不敢猖獗,魏忠贤死后无人再限制他们,以至于朝堂上的话语权也落在了东林党手里,东林党是一群什么样的人想必大家都清楚,不忠不仁、重利轻义。

他们将百姓辛苦种植的粮食卖给敌人以赚取银两,还曾经为了钱财勾结倭寇将大明朝的武器走私到别的地方去,为了将自己的走私生意做大更是将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图都偷了出来。

可以说为了钱财什么坏事都做尽了,奈何这样一群巨富团体却是一群软骨头,每每清军来犯他们第一时间就会提出向清军求和,后来还设计将袁崇焕冤死导致朝纲大乱。

既而廷臣竞门户,兵败饷绌,不能赞一策

崇祯皇帝执政时期,东林党再度将“取消商税”的事情提出来,可笑的是,崇祯皇帝居然答应了,后来把这一部分税收分摊到天下的百姓身上。

朱由检继位以来,明朝大部分地区连年干旱、蝗灾,老百姓手里哪会有余钱,以至于明朝的财政收入入不敷出,辽东将士的军饷发不出来、粮草供给不足。

甚至于因没有军费的支持,纵横200里的关宁锦防线也是名存实亡,被皇太极一点点的蚕食。其实,天启皇帝临死之前就曾告诉崇祯皇帝,魏忠贤是忠心的可以重用,奈何崇祯皇帝不听。

从某个角度来说,魏忠贤死的时候就代表着明朝已经灭亡了。

亦或者说,崇祯皇帝杀了魏忠贤之后应该扶持另外一个“魏忠贤”,这才是皇帝制衡百官的一种手段,可惜崇祯皇帝却偏听偏信东林党,以至于最终吊死在煤山之上。

如此观之,魏忠贤虽然不是一个好人,用私行、仗杀无辜、残害忠良,更改税收政策的初衷也是为了方便自己敛财。

但不得不说边关的将士们也确实收到了好处,最起码不受冻、不挨饿,关宁锦防线也没有崩溃。

因此,以魏忠贤为首的宦官集团和他们斗是应该的,虽然说也是为了维持自己的权利和地位,但是却实打实的延续了大明王朝的统治。

可惜崇祯皇帝没有看到这一点,直至临死的时候才怒吼:

“百官误我”

但却为时晚矣,大明朝已经无药可救,李自成已经攻入北京城。对此,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标签: 东林党

更多文章

  • 丝绸之路诞生于哪个朝代?丝绸之路是西汉开始才有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丝绸之路

    众所周知“丝绸之路”一般是指以古代长安城(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那么丝绸之路诞生于哪个朝代?是西汉开始才有的吗?“丝绸之路”的概念是由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于1877年提出的,他在著作《中国》一书中将&l

  • 战国时期的实际战争规模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战国

    根据历史记载,战国时期的战争规模非常庞大,动不动就是数十万人开战。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战国时期的实际战争规模有多大?秦国真的杀了150万人吗?有一种观点认为,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实行的是全民皆兵的征兵制度,每次干仗都是全民总动员,战争规模自然很大。乍听这种说法挺有道理,可仔细分析却又不是这么一回事。大规

  • 唐朝后期的“牛李党争”到底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牛李党争

    唐朝后期的“牛李党争”到底是什么?缘何而起?答案可能出乎许多人的意料。这场历史上著名的党争起源竟然只是出于私人恩怨。今天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唐宪宗元和三年春,朝廷举行贤良方正科考试。当时已获得进士功名的牛僧孺、李宗闵同时进京赴考。牛、李二人在自己的策

  • 盘点中国历史上的四次寒冷期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1、汉武帝时“大雨雪,民多冻死”学术界一般认为,在中国五千年气象史上,曾出现过四个寒冷期,对于从公元前1100年到公元前850年,即西周前期的第一个寒冷期,相关史料几乎没有。最早的一次记载并未直接说下雪,而是“雨雹”,见于《竹书纪年》,事发西周孝王七年

  • 在云南建立的八大古国盘点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云南

    在中国的历史上,云南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美丽的彩云之南,不仅风景迷人,而且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神秘多彩。其实,云南历史上暗藏八打神秘古国,随小编一起揭开八大古国的神秘面纱。1、古滇王国两千多年前,滇池沿岸有过一个古老的王国,司马迁在《史记》中称之为“滇”。然而,就在司马迁将它

  • 中国如何进入联合国且成为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常任理事国

    中国能够成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的原因:中国为二战的胜利做出了杰出的贡献。1972年,美国日本等企图通过“重要提案”,在联合国制造两个中国(迫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联的压力)。中华民国代表强烈反对任何形势的“两个中国”,于是宣布退出联合国。之后,联合

  • 纣王死后为什么再也没有出现人皇 后世帝王为什么改为天子?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人皇

    纣王十分的暴虐,死亡是属于自作自受,但在纣王死了之后,却没有任何的君主感,再自称人皇只能够称之为是天子,令人非常疑惑。纣王源于黄帝纣王虽然是人,但在他的心中自己是神,能够掌管着人世间的所有事物,从不会像在后世所出现的帝王一般会举行祭天大典,神也不需要去敬天。纣王有着上古神话的记载,先祖是玄嚣,是黄帝

  • 绣春刀长什么样 绣春刀是明朝锦衣卫专用刀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绣春刀

    绣春刀是明朝特务机关锦衣卫、御林军概念性质的佩刀。绣春刀外形综合了堪合时期日本输入中国的倭刀的特点,到中晚期更偏向于明代本土特殊定制的工部腰刀。张震主演的电影《绣春刀》让明代锦衣卫又红了一把,而电影中出现的锦衣卫的专用佩刀,和电影同名的绣春刀更是名声大噪。那么绣春刀是否真的是锦衣卫用刀呢?其实真正的

  • 为何清朝对边疆的控制范围和力度是古代王朝中最强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清朝

    都不是吃素的中央之国曾经有过“封狼居胥,勒石燕然”的赫赫武功,也曾有过“永嘉之乱”、“靖康之耻”、“崖山海战”的惨烈回忆。直到明朝,还爆发了“土木堡之变”,北虏与南倭并列,始终是威

  • 明朝与南洋地区有没有联系?有哪些具体表现?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朝

    我国在明清时期将东南亚一带称为“南洋”,其地理范围大致包括马来群岛、菲律宾群岛、印度尼西亚群岛,有些具体时候也包括中南半岛沿海、马来半岛等地。这一带与我国有着密切悠久的历史关系,接下来我们就对明代时期中国和南洋地区的交往做一个综述。明代南洋移民路线唐宋以后,随着相关技术的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