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时期的实际战争规模有多大?

战国时期的实际战争规模有多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1456 更新时间:2024/2/3 0:42:58

根据历史记载,战国时期的战争规模非庞大,动不动就是数十万人开战。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战国时期的实际战争规模有多大?秦国真的杀了150万人吗?

有一种观点认为,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实行的是全民皆兵的征兵制度,每次干仗都是全民总动员,战争规模自然很大。乍听这种说法挺有道理,可仔细分析却又不是这么一回事。

大规模战争的前提是国内必须要有足够人数的成年男子。根据一些史料中所提供不太确切的数字,战国中期齐国人口约500万,秦国人口约600至700万,赵国人口将近300万……所有诸侯国加起来总人口约2500万至3000万左右。按照这些数字再结合全民征兵制度,各国拥有数十万人的军队似乎也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可问题是,当时这些诸侯国有没有这么多人呢?

以齐国为例,《战国策》中提到齐国国都临淄有七万户,以至于临淄的人们“摩肩接踵”、“挥汗如雨”。按照一户五人的算法,临淄总人口约为35万。这个人数对现代城市来说毫不起眼,可在战国时期却是难以想象的数字。以当时的生产力、运输条件,要长期供养一个拥有35万人口规模的城市是一件难度很高的事情。要知道即便到了将近一千年后的唐朝极盛时期,唐长安城人口也只有100余万。而且由于长安人口承载过重,唐朝皇帝不得不在长安洛阳之间来回奔波,以减轻长安的粮食供给压力(也有一部分是出于政治原因)。唐长安城是整个帝国的国都,而战国时期的临淄仅仅是诸侯国的国都,不断面临战争压力的齐国临淄人口规模能达到极盛时期唐长安城的三分之一?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由此可见,战国时期的人口数据存在很大水分,实际人口应远低于2500万至3000万这个数字。

退一步说,即便战国时期人口真有那么多,各国能出动那么庞大的军队吗?答案是也不可能。

以秦国为例。假设秦国总人口为650万,男女比例1:1,男性人数就是325万。如果十五岁到六十岁之间的男性占当时男性总人数的75%,那符合参军年龄的还有227.5万。宗室、官吏、里正、伍老、特殊工种、残疾人(战争时期残疾人数较多)等群体无需服兵役,扣除掉这些人之后,剩下符合标准的顶多180万。但这些人并非一股脑儿全部要被征召去打仗,古代也没那么不人道。一般情况下,每家每户只需要一名成年男性去服役,其余的在家乡从事生产。因此,这180万人中需服役的最多三分之一,也就是60万。

如果秦国常备军为60万,那么“长平之战”中秦国出动60万人可能吗?所有士兵都派上一线,地方上难道不需要军队镇守吗?更况60万大军在前线对粮食、物资的消耗根本不是区区几百万人能供养起的。所以即便是粗略计算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战国时期的战争规模被严重夸大了。

事实上,夸大人数的情况在当时的历史资料中随处可见。比如根据《史记》中的数据,秦国从公元前364年至公元前234年期间,共参加大型战役15次,其中有14次杀敌数超过2万,有4次超过10万,最多的是“长平之战”坑杀40万赵军。按照这些数字统计,秦国在长达130年的时间里共杀伤敌人将近150万。那么秦国自己在这130年里又该损失多少人呢?“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就算秦军特别能打,伤亡100万怎么都得要。可是越到后期,秦国出动的军队人数就越多,这显然不符合人口规律。

类似情况还有西汉初年的“白登之围”。根据《史记》记载:“冒顿纵精兵四十万骑围高帝於白登,七日,汉兵中外不得相救饷。”这段是说匈奴冒顿单于率40万精兵将汉高祖刘邦围困在白登山。可问题是,以当时北方地区的生产力和生存环境,匈奴可能凑出40万大军吗?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不信。

“读史可以明智”,但并非史书中所写材料都是金科玉律。受政治环境以及史官个人好恶等因素影响,即便正史也会出现一些偏坡之处,所以我们读历史不是毫无辨别地全盘接受,而是要加以分析辨别。历史是前人智慧的结晶,历史上出现过的各类场景很多时候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还会重现。从历史事件中寻找答案,“以史为鉴”往往能让我们的人生受益无穷。

标签: 战国

更多文章

  • 唐朝后期的“牛李党争”到底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牛李党争

    唐朝后期的“牛李党争”到底是什么?缘何而起?答案可能出乎许多人的意料。这场历史上著名的党争起源竟然只是出于私人恩怨。今天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唐宪宗元和三年春,朝廷举行贤良方正科考试。当时已获得进士功名的牛僧孺、李宗闵同时进京赴考。牛、李二人在自己的策

  • 盘点中国历史上的四次寒冷期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1、汉武帝时“大雨雪,民多冻死”学术界一般认为,在中国五千年气象史上,曾出现过四个寒冷期,对于从公元前1100年到公元前850年,即西周前期的第一个寒冷期,相关史料几乎没有。最早的一次记载并未直接说下雪,而是“雨雹”,见于《竹书纪年》,事发西周孝王七年

  • 在云南建立的八大古国盘点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云南

    在中国的历史上,云南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美丽的彩云之南,不仅风景迷人,而且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神秘多彩。其实,云南历史上暗藏八打神秘古国,随小编一起揭开八大古国的神秘面纱。1、古滇王国两千多年前,滇池沿岸有过一个古老的王国,司马迁在《史记》中称之为“滇”。然而,就在司马迁将它

  • 中国如何进入联合国且成为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常任理事国

    中国能够成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的原因:中国为二战的胜利做出了杰出的贡献。1972年,美国日本等企图通过“重要提案”,在联合国制造两个中国(迫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联的压力)。中华民国代表强烈反对任何形势的“两个中国”,于是宣布退出联合国。之后,联合

  • 纣王死后为什么再也没有出现人皇 后世帝王为什么改为天子?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人皇

    纣王十分的暴虐,死亡是属于自作自受,但在纣王死了之后,却没有任何的君主感,再自称人皇只能够称之为是天子,令人非常疑惑。纣王源于黄帝纣王虽然是人,但在他的心中自己是神,能够掌管着人世间的所有事物,从不会像在后世所出现的帝王一般会举行祭天大典,神也不需要去敬天。纣王有着上古神话的记载,先祖是玄嚣,是黄帝

  • 绣春刀长什么样 绣春刀是明朝锦衣卫专用刀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绣春刀

    绣春刀是明朝特务机关锦衣卫、御林军概念性质的佩刀。绣春刀外形综合了堪合时期日本输入中国的倭刀的特点,到中晚期更偏向于明代本土特殊定制的工部腰刀。张震主演的电影《绣春刀》让明代锦衣卫又红了一把,而电影中出现的锦衣卫的专用佩刀,和电影同名的绣春刀更是名声大噪。那么绣春刀是否真的是锦衣卫用刀呢?其实真正的

  • 为何清朝对边疆的控制范围和力度是古代王朝中最强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清朝

    都不是吃素的中央之国曾经有过“封狼居胥,勒石燕然”的赫赫武功,也曾有过“永嘉之乱”、“靖康之耻”、“崖山海战”的惨烈回忆。直到明朝,还爆发了“土木堡之变”,北虏与南倭并列,始终是威

  • 明朝与南洋地区有没有联系?有哪些具体表现?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朝

    我国在明清时期将东南亚一带称为“南洋”,其地理范围大致包括马来群岛、菲律宾群岛、印度尼西亚群岛,有些具体时候也包括中南半岛沿海、马来半岛等地。这一带与我国有着密切悠久的历史关系,接下来我们就对明代时期中国和南洋地区的交往做一个综述。明代南洋移民路线唐宋以后,随着相关技术的进一

  • 南明重臣史可法为什么不能长期守住扬州城?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史可法

    扬州从隋唐两朝开始,就是江淮流域非常重要的城市之一。如果占领了扬州,就可以威胁从江南向北方输送粮食税赋的大运河。因而没有朝代会不重视对这座城市的保护。然而,在1645年的清军南下攻势中,扬州城以非常不可思议的速度被攻陷。为什么一心挽救大明朝的忠臣史可法,就没有办法在扬州坚守更长时间呢?扬州城的防御设

  • 为什么明朝不出兵西域截断蒙古和中亚的联系?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明朝

    明朝时的蒙古势力,屡屡从北方南下,成为当时主要的边患。明军虽有主动反击,但大部分时候都只能被动防御。为什么明朝不效仿汉唐时期的策略,进军西域,截断蒙古人从中亚获得各类物资的通道?西域并不是草原帝国的必备通道却是中原王朝经常所必须的事实上,西域对于任何蒙古高原霸权的意义,并不是联通中亚的渠道。所以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