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司马昭掌权为何实行先灭蜀汉后攻东吴的国策?

司马昭掌权为何实行先灭蜀汉后攻东吴的国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091 更新时间:2024/2/9 15:31:29

公元255年,司马师去世后,司马昭晋位为大将军,加侍中。甘露三年(258年)五月,曹髦下诏封司马昭为晋公,加九锡,设立晋国。甘露五年(260年),魏帝曹髦被弑杀,司马昭立曹奂为帝。在弑杀曹魏皇帝曹髦后,司马昭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曹魏的权势,更是扫清了支持曹氏的力量。当然,在完全掌握曹魏大权后,司马昭希望通过建功立业,以此为取代曹魏奠定良好的基础。

于是,在公元263年的时候,司马昭征调18万左右的兵力,正式发动了魏灭蜀之战。在魏灭蜀之战中,邓艾偷渡阴平,兵临成都,迫使后主刘禅放弃了抵抗,从而成功消灭了蜀汉。那么,问题来了,司马昭掌权曹魏的时候,为何选择先灭蜀汉,而不是东吴呢?也即司马昭决定先灭蜀国的理由是什么呢?

对此,在笔者看来,司马昭之所以先消灭蜀汉,而不是东吴,原因主要有三个。就第一个原因来说,是因为攻打蜀汉的成本较低,而想要消灭东吴的话,需要付出的成本相对较高。

《晋书》中记载:“夏,帝将伐蜀,乃谋众曰:“自定寿春已来,息役六年,治兵缮甲,以拟二虏。略计取吴,作战船,通水道,当用千余万功,此十万人百数十日事也。”

在正式进攻蜀汉之前,司马昭就和曹魏的文臣武将商议,认为自平定淮南三叛之后,曹魏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进行大规模的作战了。现在,曹魏已经休养生息好了,可以进行结束三国时代的计划了。对此,司马昭认为,如果灭吴,大略计算一下,造战船,开水道,需要征调10万人,经过数个月的工作,才可以完成进攻东吴的准备工作。而在这一过程中,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也和东吴调兵遣将,做好防御的时间。

与此相对应的是,进攻蜀汉的话,不需要造战船,更不需要开通水道,只需要调集骑兵和步兵,就可以进攻蜀国。并且,因为诸葛亮姜维多次北伐中原,曹魏已经在雍凉二州驻扎了越来越多的兵马了,这些大军可以直接参与到魏灭蜀之战中。

就第二个原因来说,在公元263年的时候,姜维因为担心被黄皓所害,只能屯兵沓中,这导致蜀汉在汉中的防御非常空虚,再加上后主刘禅昏庸,更容易拿下蜀汉。

《晋书》中记载:“今绊姜维于沓中,使不得东顾,直指骆谷,出其空虚之地,以袭汉中。彼若婴城守险,兵势必散,首尾离绝。以刘禅之暗,而边城外破,士女内震,其亡可知也。”

公元262年,姜维请求将黄皓斩杀,但后主刘禅不肯,姜维不敢回成都,在沓中种麦。彼时,作为蜀汉大将军,姜维掌握了数万精兵。因此,远在沓中的姜维,很那及时支援到蜀汉的门户汉中。在司马昭看来,这显然是一个进攻蜀汉的良好机会。况且,后主刘禅是一个比较平庸的皇帝,一旦曹魏大军攻入蜀地的话,他一定不会坚持抵抗到底的。至于后主刘禅最后的表现,确实和司马昭之前预料的情况比较一致。与此相对应的是,当时东吴在位的君主孙休,则比较有能力。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孙休在位期间,颁布良制,嘉惠百姓,促进了东吴的繁荣,也即孙休的能力和水平,显然是高于后主刘禅的。

就第三个原因来说,则是先消灭蜀汉,方便接下来进攻东吴。反之,先消灭东吴的话,虽然也有助于消灭蜀汉,却不如前者那么明显。

《晋书》中记载:“今宜先取蜀,三年之后,在巴蜀顺流之势,水陆并进,此灭虞定虢,吞韩并魏之势也。计蜀战士九万,居守成都及备他郡不下四万,然则余众不过五万。”

在司马昭看来,先派遣大军消灭蜀汉的话,可以从巴蜀之地顺流而下,直接水陆并进进攻东吴。从地理位置上来看,蜀汉处在东吴的上游,确实拥有顺流而下的客观条件。并且,蜀汉的兵力只有9万多人,守卫都城成都以及南中等地就有4万,所以,蜀汉能够抵挡曹魏的兵力,只有5万左右。在此基础上,蜀汉的兵力相对较少,自然也是司马昭优先消灭蜀国的原因。

最后,如果先消灭东吴的话,司马昭执掌的曹魏可能要动用更多的兵力,也即远远不止18万大军。更为关键的是,即便成功消灭东吴,也不会对进攻蜀汉有多大帮助。在夷陵之战后,刘备只要镇守住永安白帝城,东吴的大军就很难突破这道防线,进入到巴蜀之地。因为四川盆地的地理环境,不管从哪个方向进攻蜀汉,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即便先消灭了东吴,也不会明显降低消灭蜀汉的难度。既然如此,司马昭还是决定先进攻蜀汉,而不是东吴。

标签: 司马昭

更多文章

  • 晋成帝司马衍在位期间有哪些为政举措?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晋成帝

    司马衍,即晋成帝,晋明帝司马绍长子,晋康帝司马岳同母兄,生母是明穆皇后庾文君,西晋第三位皇帝,在位共18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晋成帝于325年即位,因其年幼故由母亲庾太后辅政;庾太后死后由王导与庾亮辅政。司马衍在位期间,任用外戚庾亮执政,试图排斥王导势力,振作东晋王室。咸康

  • 宋朝谁都打不过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宋朝

    大一统的中原王朝,除了宋朝,其他朝代面对外敌从来是毫不畏惧的,但是宋朝面对辽、金、夏、蒙古等过,从来都未占优势,你要说实在穷那也算了,但是无论北宋南宋,都是一片祥和景象,长安,洛阳,开封,南京都是世界级大都市,但就是谁也打不过,面对其他国家又是进贡,又是和亲的,实在是丢尽颜面。看看大秦,大汉,大唐,

  • 宋朝被蒙古人灭掉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宋朝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宋朝能抵抗辽国和金朝这么多年,却始终过不了蒙古人这一关,最终被蒙古人灭国,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蒙古人比金朝和辽国的战斗力都要强,还是说宋朝自己到了后期汉奸太多,导致军队的战斗力发挥不出来,最后被灭掉似乎也是大势所趋。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为什么宋朝最后被蒙古人灭掉。辽金两个少

  • 金朝没有灭掉南宋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金朝

    宋朝从王安石变法以后就逐渐走向了政局混乱。新党旧党互相攻伐,新政和旧政交替进行,没人能说得清楚到底谁是对的谁是错的。但无论是朝臣还是百姓,都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之处。有时候甚至连皇帝个人的喜好对国家的政治影响也不小。宋徽宗爱好艺术,不思治国,最后使得天下在他手里崩坏,迫使汉文化又再次上演了一次南渡。在

  • 南宋打不过蒙古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南宋

    在很多人印象中,南宋军事实力羸弱,所以最终被蒙古人灭国实属理所当然的事情。然而事实真相却并没有那么简单。蒙古帝国的实力在当时虽然如日中天,但也不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比如在征服高丽的过程中,蒙古人前后花了数十年时间,最后才勉强迫使高丽国王接受了蒙古帝国的宗主国地位。另一方面,南宋也并非弱不禁风,一座

  • 魏晋清谈之风具体表现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魏晋,清谈,之风,具体,表现,魏晋,时期,社会上,盛行,清谈

    魏晋时期,社会上盛行“清谈”之风。“清谈”是相对于俗事之谈而言的,亦谓之“清言”。士族名流相遇,不谈国事,不言民生,谁要谈及如何治理国家,如何强兵裕民,何人政绩显著等,就被贬讥为专谈俗事,遭到讽刺。因此,不谈俗事,专谈老庄、周易

  • 伐齐建梁后梁武帝萧衍做了哪些事?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梁武帝

    萧衍,即梁武帝,兰陵萧氏的世家子弟,为汉朝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齐高帝族弟萧顺之之子,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开国皇帝,在位共47年,是南朝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南齐时,萧衍累官雍州刺史,颇受齐明帝宠待。502年,接受萧宝融“禅位”,建立

  • 秦始皇改革的措施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秦始皇

    秦始皇登基后,统一了六国,创建了秦王朝,此后秦始皇采取了一些列的政治举措来实施改革,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等都是秦始皇的改革措施,下面来罗列下秦始皇各个措施,秦始皇改革主要从6个方面进行。1、建立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将权利都独揽在自己的手中,设置了一系列的权利机构组织,设立了三公九卿(三公为丞相,

  • 孙权将都城迁到南京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孙权

    吴国(222年5月23日280年5月1日),三国之一,国号为“吴”,史学界称之为孙吴。由于与曹魏、蜀汉呈鼎立之势,所在地区又居于三国之东,故亦称东吴。对于东吴的建立者孙权,称帝时间相对较晚。比如曹丕是公元220年称帝的,刘备是公元221年称帝的,而孙权直到公元229年,才正式

  • 陈文帝陈蒨在位期间有哪些为政举措?陈文帝有哪些轶事典故?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陈文帝

    陈蒨,即陈文帝,又名昙蒨、荃菺,陈武帝陈霸先之侄,始兴昭烈王陈道谭长子,陈宣帝陈顼长兄,南北朝时期陈朝第二位皇帝,在位共7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陈蒨早年深受叔父陈霸先的赏识与栽培,更令其总理军政。太平二年(557年),封为临川郡王。永定三年(559年8月17日),即位为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