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朝被蒙古人灭掉的原因

宋朝被蒙古人灭掉的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681 更新时间:2024/1/18 22:41:57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宋朝能抵抗辽国和金朝这么多年,却始终过不了蒙古人这一关,最终被蒙古人灭国,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蒙古人比金朝和辽国的战斗力都要强,还是说宋朝自己到了后期汉奸太多,导致军队的战斗力发挥不出来,最后被灭掉似乎也是大势所趋。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为什么宋朝最后被蒙古人灭掉。

辽金两个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曾轮番冲击宋朝,试图把宋朝给灭掉,但是最终都没有成功,他们反而都消失在宋朝的前面。但是到了蒙古人建立的元朝,花费了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最终灭掉了宋朝,统一了天下。那么,为什么宋朝能熬过辽金,在蒙元面前再却也支撑不住呢?

因为忽必烈整合了北方汉人,在用汉军打南宋,稳如永动机辽金主力还是本族军队,精锐打完了就打不下去了。蒙古灭宋时宋朝皇帝都是孩子,朝中也没有绝对威望的权臣,事实证明宋朝的消极防御还是不行,最后肯定会被灭掉。当时的蒙古的战斗力非常强,一个小部落让成吉思汗统一了,然后子孙发扬光大,四处征伐,几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不过来的快消失也快,100多年,蒙古大帝国就瓦解了。

宋朝是吸取唐朝的教训,防止武将做大,维护中央朝廷的绝对领导地位。原则上是有利于帝国统治稳定的,但是做法过于极端,矫枉过正。宋朝的军事比较起来实际上并没有黑的那么弱,辽、金、夏、元一个赛一个吊,全不是省油灯。而且,金灭北宋,元灭南宋,无一例外是在他自己创业初期,势头正盛,而对面处于没落衰退,从而形成的反差过于强烈。

王朝后期就没有不乱的,看看汉末、唐末有多乱,看看明末叫人打的各官免送,看看清末那个丢人现眼的玩意儿。除了清末,谁也别笑话谁。

单纯的国力有差距而已。辽和刚崛起时的金的体量相比于宋还是太小了,可以打几次胜仗但是不可能灭宋。等到金的国力逐步成长,和宋五五开的时候,已经不打算再与宋战斗了。中国没有出现大一统王朝,如果出现像大唐那样的王朝,蒙古根本起不来,顶多像匈奴那样和汉朝打消耗战。大宋连一个小小的宁夏割据政权都打不下来,根本就不能算一个朝代。

辽金的实力并不比宋强多少,如果强行灭宋也许能成功但自己可能也就只有一口气了,到时候被别的割据势力〈西夏,大理,吐蕃〉黄雀在后就不好玩了。尔元朝经过勃尔只斤家祖孙三代的征战先后灭了西辽,西夏,金,吐蕃,大理。局势完全不一样,而且实力上远强于南宋。

对于宋朝这种体制而言,活两百年就是大限了,若不是频繁的战争导致民族矛盾盖过了阶级矛盾,怕是大宋还撑不了那么久。如果仅从军事上讲,南宋顶不住蒙古的原因很简单。

那就是时代已经变了,蒙古军的军工科技远远超过南宋,特别是西征得到中亚的工匠之后。要不是襄阳本身是战略要塞,蒙军不得不死磕,南宋怕是撑不过第一次蒙宋战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蒙古始终没有把南宋当盘菜,或者说总是被其他地方牵扯了精力,南宋又中了奖,例如第二次蒙宋战争,其实忽必烈都攻下长沙了,南宋的防线已经快崩溃了。可这时候大汗蒙哥突然死了(是被打死还是病死有争论,我偏向于打伤不治而死),于是蒙古爆发了激烈的内斗,足足给了南宋十年喘息的机会。

相比之下明朝的运气就不太行,我记得松山战役的时候,皇太极突然流鼻血,止都止不住,只能拿个碗接着,一边接鼻血一边指挥战斗,最终清军胜利,洪承畴也被俘。皇太极就是没流干血,你能怎么办?要是蒙哥汗不死,南宋第二次(1259年)就没了……任何一个政权都有寿命,对于宋朝这种北宋天生得国不正,南宋天生一身暮气的王朝来说,一百多年的国祚算不错了。要是北宋挺二百年再死,估计就没南宋了。前面刮得太狠,后面想重起灶炉也没柴了。

标签: 宋朝

更多文章

  • 金朝没有灭掉南宋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金朝

    宋朝从王安石变法以后就逐渐走向了政局混乱。新党旧党互相攻伐,新政和旧政交替进行,没人能说得清楚到底谁是对的谁是错的。但无论是朝臣还是百姓,都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之处。有时候甚至连皇帝个人的喜好对国家的政治影响也不小。宋徽宗爱好艺术,不思治国,最后使得天下在他手里崩坏,迫使汉文化又再次上演了一次南渡。在

  • 南宋打不过蒙古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南宋

    在很多人印象中,南宋军事实力羸弱,所以最终被蒙古人灭国实属理所当然的事情。然而事实真相却并没有那么简单。蒙古帝国的实力在当时虽然如日中天,但也不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比如在征服高丽的过程中,蒙古人前后花了数十年时间,最后才勉强迫使高丽国王接受了蒙古帝国的宗主国地位。另一方面,南宋也并非弱不禁风,一座

  • 魏晋清谈之风具体表现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魏晋,清谈,之风,具体,表现,魏晋,时期,社会上,盛行,清谈

    魏晋时期,社会上盛行“清谈”之风。“清谈”是相对于俗事之谈而言的,亦谓之“清言”。士族名流相遇,不谈国事,不言民生,谁要谈及如何治理国家,如何强兵裕民,何人政绩显著等,就被贬讥为专谈俗事,遭到讽刺。因此,不谈俗事,专谈老庄、周易

  • 伐齐建梁后梁武帝萧衍做了哪些事?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梁武帝

    萧衍,即梁武帝,兰陵萧氏的世家子弟,为汉朝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齐高帝族弟萧顺之之子,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开国皇帝,在位共47年,是南朝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南齐时,萧衍累官雍州刺史,颇受齐明帝宠待。502年,接受萧宝融“禅位”,建立

  • 秦始皇改革的措施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秦始皇

    秦始皇登基后,统一了六国,创建了秦王朝,此后秦始皇采取了一些列的政治举措来实施改革,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等都是秦始皇的改革措施,下面来罗列下秦始皇各个措施,秦始皇改革主要从6个方面进行。1、建立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将权利都独揽在自己的手中,设置了一系列的权利机构组织,设立了三公九卿(三公为丞相,

  • 孙权将都城迁到南京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孙权

    吴国(222年5月23日280年5月1日),三国之一,国号为“吴”,史学界称之为孙吴。由于与曹魏、蜀汉呈鼎立之势,所在地区又居于三国之东,故亦称东吴。对于东吴的建立者孙权,称帝时间相对较晚。比如曹丕是公元220年称帝的,刘备是公元221年称帝的,而孙权直到公元229年,才正式

  • 陈文帝陈蒨在位期间有哪些为政举措?陈文帝有哪些轶事典故?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陈文帝

    陈蒨,即陈文帝,又名昙蒨、荃菺,陈武帝陈霸先之侄,始兴昭烈王陈道谭长子,陈宣帝陈顼长兄,南北朝时期陈朝第二位皇帝,在位共7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陈蒨早年深受叔父陈霸先的赏识与栽培,更令其总理军政。太平二年(557年),封为临川郡王。永定三年(559年8月17日),即位为帝,

  • 刘秀称帝后为何定都洛阳而不选择旧都长安?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刘秀

    汉朝作为中国历史上实力最强大的一个王朝,有着四百年国祚的时间,在历史上的地位的非常高,一直和唐朝一起被称为是中国最繁荣昌盛的时代。可是实力在怎么强大的汉朝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西汉末年由于王莽的篡汉,汉朝因此不复存在,后来由于光武帝刘秀灭亡了新朝,使得大汉王朝由此重兴,史称“东汉&rdqu

  • 北魏宣武帝元恪登基后有哪些为政举措?元恪有哪些轶事典故?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元恪

    元恪,即北魏宣武帝,别名拓跋恪,孝文帝元宏次子,母为文昭皇后高照容,南北朝时期北魏第八位皇帝,在位共16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太和七年(483年),出生于平城宫。太和二十一年(497年),被立为皇太子。太和二十三年(499年),孝文帝去世,元恪即位。在位期间,北魏对南朝发动

  • 军事、外交与文化方面魏孝文帝拓跋宏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拓跋宏

    拓跋宏,即北魏孝文帝,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生母是李夫人,南北朝时期北魏第七位皇帝,在位共28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拓跋宏五岁即位,年号延兴,由明太后临朝执政。490年,孝文帝正式亲政后,进一步推行改革。他先整顿吏治,立三长制,实行均田制;494年,迁都洛阳,全面改革鲜卑旧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