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甘肃“冒赈案”历史事件介绍

清朝甘肃“冒赈案”历史事件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371 更新时间:2024/1/23 13:40:41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有着清朝第一大贪污案的“甘肃冒赈案”爆发,此案先后牵涉总督、布政使及以下道、州、府、县各级官员113人,各级吏员共170余人,追缴赃银281余万两,波及直隶、盛京、江苏、浙江、云南等多省,就连乾隆皇帝也惊呼此案“为从来未有之奇贪异事”。

乾隆帝给甘肃的特批,却成为了贪腐的温床

甘肃曾经有过一项被称为“捐监”的特权,即商人、百姓捐出一定粮食给官府,从而换取监生的身份。这是由于甘肃自然条件较差,常有灾害发生,此举便可以免去了朝廷调拨救济粮的麻烦,不过虽说是利国利民之举,但因容易滋生贪腐,因而一度曾予以取消。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陕甘总督勒尔谨上书请求在甘肃重开捐监,乾隆帝予以批准,但只允许以粮豆收捐,而不得折收银两,并以能吏亶望为甘肃布政使,负责此事。然而,王亶望的确“能力”出色,不过却是捞钱的能力非常出色,他根本没有按照要求收取粮食,而是全部折收了银两。

结果,仅仅用了三年时间,王亶望给乾隆上报的账面上便多了监粮600多万石,并有15万商民纳粮而成为监生,乾隆对于王亶望的成果十分满意。按理来说,账面上亏空这么多粮食,很容易就会被查出来,但王亶望却很聪明,他通过虚报灾情、上下勾结的方式,朝廷表示这些粮食被用于赈灾了。

然而,实际上他收来的钱财,全部被甘肃上下官员装进了私人腰包,于是大家都成了一根绳上的蚂蚱。因此,当朝廷派人下来检查存粮时,各级官员则通过粮仓下面铺架木板,木板上面撒上谷物的方式蒙混过关,倒也始终未能被人发现。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5月,王亶望升任浙江巡抚,宁夏道台王廷赞继任甘肃布政使。

王廷赞本是个能吏,其从兰州府经历这样的微末小吏,一路升任县、州、道行政长官,可以说在平反冤狱、振兴教、兴修水制、剿匪安民、集军饷等方面都留下了不错的政绩。然而,升任布政使之后的他,面对如此大的一块蛋糕,很快也就加入了贪腐的行列,他不但没有革除弊端,反而向每个捐监的人又加收白银五两。

由于利益共享,甘肃上下官员早已是铁板一块,自然也就没人揭穿这其中的猫腻,于是这种贪腐方式,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一直持续到了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始终没有露馅,直到一场反叛的爆发。

甘肃苏四十三谋反事件,揭开了惊天贪腐大案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三月,甘肃河州循化厅(今青海循化县)撒拉族中爆发新、旧教派之争,清朝政府则站在了旧教一方。于是,撒拉族人苏四十三便率领撒拉人、回民起事,迅速进逼兰州,乾隆帝急派阿桂、和坤赴甘督办,并令连城、凉州、陕西等地援军进剿。

然而,由于粮饷问题,援军虽然迅速抵达,却未能取得速胜,乾隆一怒之下撤掉了陕甘总督勒尔谨的职,时任甘肃布政使的王廷赞连忙表忠心,上奏折表示自己愿意捐献廉俸银四万两作为军饷,然而乾隆帝看了奏折后却对其家产产生了怀疑。与此同时,浙江地区的贪腐案件同样牵扯到了前任甘肃布政使王亶望,而和珅、阿桂在奏折中多次提到因甘肃阴雨天气导致用兵困难,王亶望任职期间却连年奏报地方干旱,这不得不让人浮想联翩。

于是,乾隆帝一面集结重兵平叛,一面谕令闽浙总督陈辉祖查讯王亶望,又令王廷赞呈报监粮私收实情。六月初,王廷赞上疏辩称,自己到任后,本已经停止了折收现银,但此后却再也无人报捐,无奈之下这才照章办理,又担心粮价不一,各州县有故意刁难之事,所以统一规定,报捐者以五十五两的数额为准。

六月初十,乾隆帝指出,甘肃开捐本是为收粮济赈,岂能擅自折收现银,而如此重大之事,为何甘肃各级官员无一人对朝廷提及?况且,所定五十五两银子的价格,表明该省的粮价并不算高,粮源充足,又何必赈济!

六月十三日,闽浙总督陈辉祖的奏折送抵京师,表示王亶望承认了折收现银之事,但并不承认是自己主使,且不乏狡辩之词。乾隆帝对王亶望、王廷赞的狡辩并不相信,认为“此事积弊已久,通省大小官员无不染指有罪”,于是令阿桂等人严厉追查到底,务必水落石出。

案件后续还有案件,六十余位大臣脑袋搬家

七月初,阿桂经过缜密调查,王亶望等人在甘肃省折收捐纳、冒销赈粮等违法乱纪行为被基本查明,并迅速具折上奏。乾隆帝则于七月三十日下达上谕,“王亶望上下其手,公然征收折色;勒尔谨竟如木偶,毫无见闻”,勒令王亶望立即正法,勒尔谨自尽,王廷赞绞监侯。

八月十八日,乾隆帝又对其他贪腐官员进行了处理,直到当年十月份,陆续被押赴刑场正法的,已经多达五十六人,而此后又陆续免死流放的,也有四十六人,以致甘肃省的官员几乎“为之一空”。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王亶望被抄家,先后查获赃银300余万两,然而当其家产被运解京城后,却没想到又牵出一起案件。原来,前一年王亶望曾向乾隆进献过玉瓶、玉山子等珍贵器物,后来乾隆帝将这些东西全部退回,而这次查抄出的物品中,这些东西却全都不翼而飞。

九月初七,乾隆又派大学士阿桂和户部右侍郎福长安前往清查,同时令闽浙总督陈辉祖参与调查,在乾隆看来,陈辉祖无论如何是值得信赖的。十月下旬,阿桂等人通过调查,却查明正是陈辉祖偷换了玉器字画,且还兑换了黄金800两。不久,河东河道总督何裕成也上报,陈辉祖曾给其妻舅送银3万两和杂色金子1000余两。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十二月初二,乾隆帝公布了对陈辉祖等人的处理决定,结果又于次日查明陈辉祖亏空仓谷银钱多达130余万,并且武备废弛,贻误地方,乾隆帝下旨“令其自尽”。至此,十年之前开始的甘肃捐监冒赈案才最终宣告结束。

经查,至乾隆四十六年初,甘肃省共有274450名报捐监生,收银15094750两,合计侵贪赈银2915600两,所谓监粮有名无实。在甘肃官僚谎报灾情、冒领赈粮一案中,查实在案中侵吞白银一千两以下者102人,一千两至一万两以下者30人,一万两至两万两以下者11人,两万两至十万两以下者20人,十万两以上者10人,甘肃全省官吏无不染指,堪称清朝第一贪腐大案。

标签: 冒赈案

更多文章

  • 西汉“酎金夺爵”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酎金夺爵

    西汉元鼎五年,也就是公元前112年,发生了一件轰动天下的大事!汉武帝刘彻下旨,将一百多位侯削去爵位,同时丞相赵周还被逮捕入狱,最终自杀身亡。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酎金夺爵”事件,也被称为“酎金失侯”。这些侯爵大多是西汉的功臣及其后裔,他们为什么会被汉武帝

  • 春秋晚期越王勾践灭吴国后越国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勾践

    公元前465年,勾践病死,他的儿子鹿郢即位。在鹿郢之后,越国的君主是不寿、朱勾、翳、诸咎、错枝、无余、无颛、无强。特别是在越王朱勾统治时期,越国国力强盛,完全可以与齐国、晋国、楚国并称,连墨子都认为“今天下好战之国,齐、晋、楚、越···&midd

  • 唐朝AD705-AD713 8年之间发生了哪些政变?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朝

    一、神龙政变。705年正月,女皇武则天患病,长期不接见朝臣,引发政局的动荡。以宰相张柬之为首的大臣趁机发动政变,他们先杀死了张易之、张宗昌兄弟,然后带着太子李显进入宫中。在朝臣的逼迫下,武则天被迫下诏,将皇位位传给了太子李显。同年十一月,八十二岁的武则天病死,但她仍然影响着唐朝的局势。二、景龙政变。

  • 战国时期都有哪些诸侯国?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诸侯国

    东周时期,周王室名义上是天下共主,但是已经名存实亡,以往依附周王室的一百多位诸侯互相攻伐,战争不断,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战争,周王朝名义下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到了战国时期,只剩下二十几个诸侯国。其中就以秦、楚、齐、燕、赵、魏、韩七国最为强大,被统称为“战国七雄”。相比于战

  • 唐朝中后期皇室统治工具:神策军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神策军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一个朝代,这是因为,这个朝代无论是在文治,还是在武功上,都完全是一个彪炳史册的存在。文化上,唐朝孕育出了此前未有过的璀璨文明,而在武功上,唐朝不仅辐射整个东亚地区,其影响力甚至远播中亚地区。以至于,现在我们细数东亚各国的文化时,依然能够看到唐代文化的影子。但是,如此这般的盛

  • 刘邦为什么定立白马之盟?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刘邦

    白马之盟是刘邦登基后与群臣以杀白马方式定立的盟约,作为古代盟誓的方式之一,它有什么深层含义呢?下面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有些人活一辈还只是一个孩子,因为这些人眼里只有好坏之分,而忽视了人类在利益面前的妥协和贪婪。学习历史的好处是什么?就是通过历史让我们像帝王一样地去思考问题,

  • “白马之盟”和“杯酒释兵权”的异同点比较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白马之盟

    历代君王登基后,他们对待开国功臣的态度都有所不同。刘邦是与群臣订立的白马之盟,而赵匡胤则是杯酒释兵权,他们二者之间有什么异同呢?下面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古代的开国皇帝,在为人处事方面,其实都有着不少的相同之处。比如说每个开国皇帝,都会对跟随自己打天下的功臣很头疼。毕竟功绩太

  • 战国时期秦国“渭水大刑”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渭水大刑

    很多人都知道,秦朝之所以能兼并六国建立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全是因为商鞅变法和秦国六代国君的辛勤努力。那么你知道商鞅变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深入人心的,是从什么开始彻底改变秦国的呢?下面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秦国的变法精神难道不是从徙木立信开始的吗?诚然,徙木立信确实是一个被大家都

  • 战国时期燕国“乐毅伐齐”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燕国

    公元前314年,燕国爆发子之之乱,太子平与将军市被起兵讨伐子之,燕国于是陷入内乱之中,而与此同时,齐宣王亦决定出兵助太子平夺回君位。然而齐国集“五都之兵,北地之众”浩浩荡荡进入燕国,名义上是帮助太子平即位,实则行灭燕之举。齐军入蓟,攻城略地,不久燕王哙、子之、太子平均死于齐军

  • 刘备称帝后攻打东吴的目的:为关羽报仇还是夺地盘?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备

    关于刘备到底是一个无情无义两面派虚伪之人,还是一个仁德兼备的君主?这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了!为什么世人会对刘备的人品这么感兴趣呢?其主要原因还是来自于《三国演义》的罗贯中!这位老先生在他写的小说中,过于捧刘备、贬低曹操了,以至于捧刘备的力度有些过头了,在小说中很多场景都把刘备描绘成一个哭哭啼啼且整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