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白马之盟”和“杯酒释兵权”的异同点比较

“白马之盟”和“杯酒释兵权”的异同点比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104 更新时间:2024/1/19 19:02:03

历代君王登基后,他们对待开国功臣的态度都有所不同。刘邦是与群臣订立的白马之盟,而赵匡胤则是杯酒释兵权,他们二者之间有什么异同呢?下面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古代的开国皇帝,在为人处事方面,其实都有着不少的相同之处。比如说每个开国皇帝,都会对跟随自己打天下的功臣很头疼。毕竟功绩太高,赏赐的奖励越多,那很有可能就会出现拥兵自重的情况,但是不给奖励的话,那也没有办法服众。

所以历朝历代的君主,对这些开国功臣们,都是非常头疼的。所以《史记》记载,刘邦在开国初期,就斩了不少异姓王,在自己死前还定下了白马之盟,宣布非刘氏不准称王,否则天下群起而攻之。

宋太祖在称帝之后,面对这些和自己打天下的老兄弟们,则要比刘邦好一点,没有直接动武,而是给了他们一个选择的余地:喝完酒交出兵权,大家快乐享受后半生。而这两个行为,是一样的么?笔者认为,其实是相同的。

一、他们的手段和态度不同,但是目的相同

刘邦在对待功臣的态度上,其实和赵匡胤是有着很大的不同。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出在他们两个人的经历上。刘邦我们都知道,一开始就是作为一个领导者的身份,将这些异姓王功臣们收入旗下。

所以在对待他们的时候,很大程度上,关系都是作为上下级的关系。再加上他们当时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势力,而这些势力又不受刘邦的控制,那刘邦为了避免日后被他们控制自己的子孙,那肯定就是选择杀之而后快了。

但是赵匡胤不同,根据《宋史》的记载,他本身在还没有黄袍加身之前,就是一路打上来的禁军统帅。而在陈桥兵变之后,支持他的人都是谁呢?当然就是他在军中那些老下属老伙伴们。在这里,就和刘邦出现了差异了。

刘邦杀的,几乎都是异姓王,但是对待老乡和那些一开始就跟着他的人,他还是很宽容的。而在赵匡胤这边,一开始跟着他的人,就是帮助他称帝的人。所以在感情上,他虽然担心这些老朋友拥兵自重,但是又不好意思先下手动武,不然在外界看来,就是你老赵对不起帮你的兄弟,让天下人耻笑。

所以他们对待开国功臣的态度,就决定了他们使用的手段。刘邦是要将那些异姓王斩了,彻底为自己的子孙后代消除隐患。然后将那些老实忠诚的老乡们,选为大臣安心辅佐自己的孩子们。而宋太祖虽然目的和刘邦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自己的子孙安稳。

但是因为他们都是自己的老友的原因,所以他没有选择直接动武,而是选择用较为缓和的方式,让他们半自愿地交出兵权。他们的后代,还是可以在北宋担任比较重要的职位。可是他们最后的目的,都是为了保证自己的子孙们,能够将自己的天下延续下去。

二、两者的性质相同

白马之盟的盟约,其实是一种半永久性的威胁。我们都知道,内容上,刘邦规定除了刘家人,其他人都不准称帝,不然天下人都要共同攻打他。本质上这是什么?是一种对那些异姓的人的威胁,是带有一种强制性的逼迫。而此后违背了这个誓约的吕后,哪怕利用自己是刘邦的妻子的身份,都还是被陈平周勃起兵消灭了。可见这个盟约的约束性,是很强的。

但是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性质虽然看起来很柔和,但是背后的也是一样强硬的。他用的,是用一种朋友之间比较交好的方式聚会喝酒,并且在宴会上,借一种比较缓和的氛围,来和自己的老朋友们说这种比较严肃的问题。

本质上,还是比较柔性的解决方法。或者说,在他处理这种事的方法上,并不像刘邦那样,没有事前准备就直接动手了。当然,在场的武将在听见赵匡胤的提议之后,都选择了接受建议,乖乖将自己手中的权力交出来,让自己的孩子入朝,而自己在家中安度晚年。所以我们也没能知道,要是不接受赵匡胤的建议的话,会是什么样?

但是我们可以知道的是,赵匡胤是武将出身,可以说杀伐果断,对这种事是轻车熟路。而在《宋史》中记载,当场的老朋友们,更是听到之后直接跪下。这两点一结合起来,其实赵匡胤背后的手段就很明显了。如果不答应,也不是问题,但是他背后的安排,很有可能就会让老朋友的家族就此消失。从在场武将的反应来看,他们不可能不知道,这个相处了几十年的朋友,会做出什么事。

所以说,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性质,其实和刘邦是一样的,只不过一个表现的不是那么明显,另外一个是直接把不准两个字,贴在了你眼前而已。

标签: 白马之盟

更多文章

  • 战国时期秦国“渭水大刑”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渭水大刑

    很多人都知道,秦朝之所以能兼并六国建立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全是因为商鞅变法和秦国六代国君的辛勤努力。那么你知道商鞅变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深入人心的,是从什么开始彻底改变秦国的呢?下面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秦国的变法精神难道不是从徙木立信开始的吗?诚然,徙木立信确实是一个被大家都

  • 战国时期燕国“乐毅伐齐”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燕国

    公元前314年,燕国爆发子之之乱,太子平与将军市被起兵讨伐子之,燕国于是陷入内乱之中,而与此同时,齐宣王亦决定出兵助太子平夺回君位。然而齐国集“五都之兵,北地之众”浩浩荡荡进入燕国,名义上是帮助太子平即位,实则行灭燕之举。齐军入蓟,攻城略地,不久燕王哙、子之、太子平均死于齐军

  • 刘备称帝后攻打东吴的目的:为关羽报仇还是夺地盘?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备

    关于刘备到底是一个无情无义两面派虚伪之人,还是一个仁德兼备的君主?这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了!为什么世人会对刘备的人品这么感兴趣呢?其主要原因还是来自于《三国演义》的罗贯中!这位老先生在他写的小说中,过于捧刘备、贬低曹操了,以至于捧刘备的力度有些过头了,在小说中很多场景都把刘备描绘成一个哭哭啼啼且整日

  • 唐朝宦官为什么能弑君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宦官

    说到唐朝的宦官,大家应该都知道,从古至今,宦官横行的朝代比比皆是,虽然宦官只是太监,但是却能够在朝政上气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是能够掌管朝政。最重要的是,唐朝的宦官为什么能弑君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说到古代的封建社会,大家应该都知道,社会等级分的非常明白,而且帝王统治的过程中,臣子是必须服从

  • 明朝的权力构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朝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今天历史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相较于此前朝代,明朝的权利架构和朝廷运作可谓别具一格,且实际效果极为明显,即使皇帝不理朝政,凭借成熟的运作体系,朝廷仍能持续良好运作。弊端则是皇帝一定程度上被架空,这也

  • 秦二世胡亥登基3年都做了哪些荒唐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胡亥

    胡亥秦始皇第十八子,公子扶苏之弟,秦朝第二位皇帝,即秦二世,亦称二世皇帝,公元前210年―公元前207年在位。以上问题历史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于沙丘病逝,胡亥继承帝位,是为秦二世。此时的秦国其实并算不上一手好牌,秦国的内部矛盾仍然极为严重,统治其实并不稳固

  • 美国废除奴隶制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奴隶制

    美国人的“废奴主义”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这估计是很多人都无法理解的一种思想。用为像美国这种种族歧视最严重的地方,怎么就会出现有人会主张废除奴隶制呢?同一时期,一边在肆无忌惮的血腥屠杀印第安人,一边却有人在主张着人人平等,两个完全互相矛盾的事情同时出现了,简直是难以理解这样

  • 战国时期“徐州相王”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徐州相王

    战国时期,齐魏马陵之战,魏国大败,为对付秦国,魏惠王与齐威王于公元前334年在徐州相会,互称为王,史称“徐州相王”。下面由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为何这个历史事件如此重要呢?有种说法是春秋、战国这两个时代真正的划分,就是以这一历史事件作为标志。

  • 连坐制的历史由来 秦国连坐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连坐制

    连坐制度不同状态下的起伏,实际上源自以君主为首的封建统治阶级的为政变化。这实际上是法制和君权的动态博弈。连坐作为法家重刑思想与其他治国思想交锋的前沿阵地,一旦有变则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意味着既要保证其稳定性,也要顺应潮流与时则俱进。一种法律制度的优劣,要看它是否符合预期、是否完成了历史赋予它的任务。历

  • 西汉为何多次出现外戚专权的现象?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外戚

    西汉是我国古代封建历史上第二个大一统的国家,占据重要的历史地位。在西汉的历史上,外戚专权的现象一直屡禁不止,下面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西汉历经初期的“文景之治”后,在汉武帝执政时期发展到巅峰,史称“汉武之治”。后来又经历了&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