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末“白马驿之祸”事件发生的背景及结果介绍

唐朝末“白马驿之祸”事件发生的背景及结果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24 更新时间:2024/2/18 18:11:36

白马驿之祸(白马之祸),是唐朝末年朱温诛杀朝官的一次历史事件。

事件简介

事件发生在天祐二年(905年),朱温在李振的鼓动下,杀死了众多大臣,大约三十余人。杀死后并投尸于河。史称“白马驿之祸”。

事后两年的天祐四年(907年),朱温逼唐哀帝李柷禅位,改国号梁,是为梁太祖,改元开平,定都于开封。唐朝灭亡,立国共二百九十年。

白马之祸发起人朱温画像

事件背景

朱温打败李克用后。在篡唐的路上,已经不必再担心李克用与他角逐了。唐昭宗又封朱温为宣武、宣义、天平、护国(河中)四镇节度使。于是,自蒲、陕东到海滨,南起淮水直到黄河诸镇都为朱温所有。

当时凤翔、昭义节度使李茂贞也有“挟天子以令诸侯”之意。

朱温于天复三年(902年)引兵入关,并打败了李茂贞,抢到唐昭宗,迁都至洛阳。

前奏

天佑元年(904年),朱温秘密刺杀了唐昭宗。立昭宣帝,又称哀帝,并且控制了唐朝政权。自此后,唐室衰微,朝臣官僚仅仅备员而已。同时,一些旧臣百官见所倚之主倍受凌辱,因而阴私悲愤之志,又对那些新发迹的官僚看不起。朱温为了打击旧日的高门望族,扫清妨碍他篡唐称帝的社会势力,一方面培养自己的心腹,一方面也想清除朝内旧臣。

就是这样,这场“屠戮”开始了。

白马之祸

事件经过

永为浊流

李振在“咸通”(860年874年)、“乾符”(874年879年)二十年间(860年879年)屡次不第,由是痛恨士大夫,对朱温说:“这些官僚自命不凡,说自己是什么清流,现在将他们杀后投入黄河,让他们永远成为浊流。”朱温笑而从之。

缢杀王子

天佑二年(905年)二月,安南节度使、同平章事朱全昱为太师,之后退休。朱全昱是朱温之兄,憨厚朴实,没有能力,却统领着领安南,朱温亲自请求罢免他。

在同一天,朱温指使蒋玄晖邀请唐昭宗诸子:德王裕、棣王祤、虔王禊、沂王禋、遂王祎、景王祕、祁王祺、雅王禛、琼王祥,并在九曲池摆酒,待诸王子饮酒尽兴后,蒋将他们全部勒死,投尸池中。

罢免朝臣

三月戊寅,朱温任命门下侍郎、同平章事独孤损,充任静海节度使;任命礼部侍郎河间张文蔚为平章政事。甲申,任命门下侍郎、同平章政事裴枢为左仆射,崔远为右仆射,并同时罢免他们的政事。

当初,柳璨及第,不到四年为宰相,性情倾巧轻佻。当时天子左右的人都是朱温的亲信,柳璨委曲己意而奉承朱温。同裴枢、崔远、独孤损共事朝廷,他们都在朝廷有重望,但朱温不同意,柳璨以此为恨。王傅张廷范,本为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因被朱温所宠幸,朱温便奏请任命他为太常卿。

裴枢说:“张廷范成为朝廷勋臣,是得益于他拥有方镇,他凭什么能成为太常卿!恐怕这不是元帅的意思。”相持不下。朱温听后,对宾客们说:“我常常把裴十四才能真正纯,不入浮薄的党派,听此议论,你们本来的面目显露出来了。“柳璨借此把裴枢以及崔远、独孤损三人全部诬陷,所以三人都被罢免。

任命吏部侍郎杨涉为同平章事。杨涉,杨收之孙,为人谦和厚道恭敬谨慎,听闻要为相,便和家里人相对哭泣,并对他的儿子杨凝式说:“这是我们家的不幸,并且这一定是你的累赘。”并任命清海节度使刘隐为同平章事。

三月乙丑,彗星长竟天。

柳璨仗恃朱温的趋势,姿作威福。恰逢有星象变化,占卜的人说:“君臣都将会有大灾,应该以诛杀以响应上天。“柳璨因此对疏远自己并且平素不喜欢的人对朱温说:“这些人都聚集在一起抱怨、怨恨不满,应该把他们全都杀了以堵塞灾异。李振也对朱温说:“朝廷之所以不理,是由于这些轻浮浅薄的人紊乱法纪;况且大王想要图谋大事,这些人都是制造朝廷困难的人,不如把他们全都杀了。”朱温也是这样认为的。

癸酉,贬独孤损为棣州刺史,裴枢为登州刺史,崔远为莱州刺史。

乙亥,贬吏部尚书陆康为濮州司户,工部尚书王溥为淄州司户。

庚辰,被贬为太子太保退休的赵崇任曹州司户,兵部侍郎王赞为潍州司户。其余有的人门第高贵华丽,有的科举中第,在三省台阁,以名节自居,比较著名的人,都被说为浮薄之人,贬逐指日可待,士大夫这个职位为之一空。

辛巳,再贬裴枢为泷州司户,独孤损为琼州司户,崔远为白州司户。

杀尽臣子

天佑二年(905年)六月,戊子朔,敕令裴枢、独孤损、崔远、陆康、王溥、赵崇、王赞等自杀。

当时朱温又聚集了裴枢等被贬官的朝廷之士三十余人。之后朱温在亲信李振鼓动下,于滑州白马驿(今河南滑县境),一夕尽杀左仆射裴枢、新除清海军节度使独孤损、右仆射崔远、吏部尚书陆扆、工部尚书王溥、守太保致仕赵崇、兵部侍郎王赞等“衣冠清流”三十余人,投尸于河,史称“白马之祸”,又称“白马驿之祸”。

李振每次从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到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朝廷一定有被驱逐的人,当时人称他为猫头鹰。他接见朝士都颐指气使,旁若无人。

己丑,已退休的司空裴贽,被贬为青州司户,不久赐死。

柳璨将余怒所倾注进此次事件,他好像还没有杀够大臣,张文蔚便尽力劝阻他,他才停止了杀戮的念头。

当时士大夫避乱,大多都不入朝。壬辰,敕令所在州县督谴,不得延误。前司勋员外郎李延古,即李德裕孙子,离职在平泉庄,皇帝下诏未到。戊申,责令授予卫尉寺主簿。

秋,七月,癸亥,太子宾客退休的柳逊贬为曹州司马。后来又敕令密县令裴练贬为登州牟平尉,长水令崔仁略为淄州高苑尉,福昌主簿陆珣为沂州新泰尉,泥水令独孤韬为范县尉,同时将他们放置于外地。只是因为他们都是裴枢、崔远、陆扆宗党而已。七月,唐哀帝的使臣到来,赐给朱温“迎銮纪功碑”。并立于长安城内。

天祐二年(905年)十二月,朱全忠借故处死了枢密使蒋玄晖,又借口“玄晖私侍积善宫皇太后何氏,又与柳璨、张廷范为盟誓,求兴唐祚”,将哀帝母后何氏杀死,并废黜为庶人。不久,贬宰相柳璨为登州刺史,后被贬赐死,其弟兄也被全部处死。太常卿张廷范被五马分尸,其同伙被除名赐死者若干。朱温已是生杀予夺,大权在握了。

宜为车毂

朱温曾经和自己的幕僚及游客坐在大柳下,朱温自言自语地说:“这棵树应该做车毂。”大家都应。有几个游客起身回答说:“应该做车毂。”朱温勃然大怒,大声说:“书生们喜欢顺口玩弄别人,你们都是这一类的人!车毂必须用榆木制作,柳木岂能做!”他便对左右的人说:“还等什么!”左右数十人嚷嚷说“应该做车毂”的人,全部都被打死了。

白马之祸

事件结果

白马之祸后,唐朝政府的势力基本被扫除。唐哀帝以朱温为相国,总百揆。以宣武、宣义、天平、护国、天雄、武顺、佑国、河阳、义武、昭义、保义、戎昭、武定、泰宁、平卢、忠武、匡国、镇国、武宁、荆南等21道69州为魏国,进封朱温为魏王,加九锡。

两年以后的开平元年(907年),朱温废唐哀帝自立为皇帝,改国号“梁”,史称后梁,朱温也成为了梁太祖,唐朝正式灭亡。

哀帝先被降为济阴王,迁于开封以北的曹州(今山东菏泽),安置在朱温亲信氏叔琮的宅第。由于太原李克用、凤翔李茂贞、西川王建等仍然奉天祐正朔,不承认他的梁朝,朱全忠担心各地军阀的拥立会使废帝成为身边的定时炸弹,就一不做,二不休,于开平二年(908年)将年仅17岁的唐哀帝鸩杀。朱全忠为加谥曰“哀皇帝”,以王礼葬于济阴县定陶乡(今山东定陶县)。

事件评价

白马驿之祸是对唐朝旧臣的一次较彻底的清除,唐朝政府的势力基本被扫除。也因此结束了绵延多年的唐朝官僚集团的党争。这次事件实际上扫除了他篡位过程中的一大障碍。

当朝士们的尸体在浑浊的黄河水中随波浮沉的时候,帝国的一切道德准则、礼法规范也随之而被埋葬,帝国本身便再没有继续存在的理由了。

标签: 白马驿之祸

更多文章

  • 禅让制和世袭制的区别比较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禅让制

    你知道禅让制和世袭制哪个更先进吗?两者又有什么区别吗?下面小编就给你分开介绍。要想“家天下”,你得先有“家天下”的能力。要把整个天下变成自己的私产,光靠个人能力是不够的。独裁者要管理一村一县的地方,这很简单,所有事情都由他一个人处理就是了。但要是管理好

  • 五代十国时期前蜀历史介绍 前蜀历代皇帝列表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前蜀

    前蜀(907925),五代十国之一,由王建所建,定都于成都(今四川成都)。盛时疆域约为今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历二主,共十八年。历史立国前蜀为舞阳(今河南舞阳)人王建所建。王建出身于世代卖饼的饼师家庭,因家贫,生活一直很困顿,到唐末天下大乱,更加艰苦了,于是靠违法犯罪,贩卖私盐为

  • 中国古代第二次宦官时代是指什么时期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宦官

    第二次宦官时代,是指从唐朝天宝十四年(755年)发生安史之乱,太子李亨在马嵬驿(今陕西兴平西)夺权开始,到天复三年(903年)朱全忠发动宫廷政变结束。顺手把全国宦官,屠杀净光,史载:「冤号之声,彻於内外」,第二次宦官时代结束,历时149年。过程安史之乱与宦官得势唐朝初年不断的开疆拓土,漠北和西域相断

  • 中国古代宫市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宫市

    宫市,宫廷内所设的市肆,春秋时期的齐国(齐桓公)中,有宫中七市。其后,东汉(灵帝)、南朝齐(东昏侯)、唐(中宗)都曾在宫中设市。唐德宗到唐顺宗年间,出现了皇室派宦官到民间市场以低价强买货物的现象。宫市最终在顺宗年间被以王叔文为首的改革派废除。历史香港城市大学与复旦大学发表的研究显示:根据唐中宗的两部

  • 中国古代“两税法”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两税法

    两税法,是唐德宗时代的宰相杨炎所创立的税法。实施办法两税法其主要分四点:“户无土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分主户(本贯户)、客户(外来户),一律编入现居住州县户籍,就地纳税。可以避免一些官僚、富人为逃避租庸调,而到其他州县置产。取消租庸调及杂税。夏秋交税:夏税

  • 甘露之变的宦官头领是谁 甘露之变和哪个皇帝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甘露之变

    甘露之变是公元835年因皇帝不甘受宦官控制,而和外臣发动的一次诛杀宦官的历史事件简介公元835年(唐太和九年),27岁的唐文宗不甘为宦官控制,和李训、郑注策划诛杀宦官,以夺回皇帝丧失的权力。11月21日,唐文宗以观露为名,将宦官头目仇士良骗至禁卫军的后院欲斩杀,被仇士良发觉,双方激烈战斗,结果李训、

  • 唐朝晚期“会昌毁佛”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会昌毁佛

    会昌毁佛指唐武宗李炎在位期间(840年-846年),推行一系列“灭佛”政策,以会昌五年(845年)四月颁布的敕令为高峰,而会昌六年唐武宗逝世、唐宣宗即位又重新尊佛,灭佛才结束。历史唐武宗会昌年间的一次废佛运动。唐代后期,由于佛教寺院土地不输课税,僧侣免除赋役,佛教寺院经济过分

  • 唐朝武周“神龙政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神龙政变

    神龙政变(神龙革命、五王政变),是在神龙元年(705年),太子李显、宰相张柬之、崔玄暐等大臣在首都洛阳发动兵变,逼迫女皇帝武则天退位,复辟唐朝的一大历史事件。简介神龙元年正月二十二日癸卯(705年2月20日),凤阁侍郎张柬之等人力图拥立李显为君,诬称武则天男宠麟台监张易之、司仆卿张昌宗谋反,率领禁军

  • 唐隆之变是谁发起的 唐隆之变的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唐隆之变

    唐隆之变,又称唐隆政变,发生在公元710年7月21日(唐中宗景龙四年,唐少帝唐隆元年),当时皇叔相王李旦的第三子临淄王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在都城长安城一同发起的一场宫廷政变。唐隆政变事件内容背景李显以神龙革命复辟后,对与其共患难的妻子韦后十分纵容,导致朝政大权逐渐被韦后一族掌握,武三思在韦后和昭容上官婉

  • 唐朝“藩镇割据”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藩镇割据

    藩镇割据通常指的是某些藩镇的将领拥兵自重,在军事、财政、人事方面不受中央政府控制的局面。唐代藩镇割据主要表现在河朔,而河朔割据又集中在三镇。唐朝平定安史之乱后,留下了大量藩镇。起源唐代藩镇设立之前,唐朝政府在边地上设置有守捉、城、镇、军,总体称为道。711年,贺拔延嗣被任命为凉州(治今甘肃省武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