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后为什么要解散湘军?

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后为什么要解散湘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360 更新时间:2024/1/24 9:41:56

说到清朝国藩的实力,大家应该都是知道的,他所带领的湘军可是击败了太平天国运动,而且当时的湘军可是数量庞大,就连清朝政府都会忌惮。但是为什么曾国藩最后却把湘军给解散了呢?下面就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864年6月,湘军攻破天京城,太平天国灭亡,一个月后,也就是1864年7月,曾国藩下令,将12万湘军全行解散,仅有湘军水师少部分,经朝廷商议后,改为长江经制水师,巡防长江,解散之迅速果断,不脱离带水,究其原因是两点,一是制度所在,必须解散,二是湘军势大必遭朝廷猜忌。

先说满清的兵制,分为世兵制和募兵制,世兵制指兵民合一,八旗就是典型世兵制,国家中央军,绿营开始是募兵制,后来定额兵籍,绿营也成为世兵制,八旗和绿营均为满清经制之师,也就是正规军队。有时候国家遇到重大战事了,官兵不足时,需要从各地临时招募乡兵协助作战,这就是募兵制。

勇营即是募兵制的一种,勇营军制为将必亲选,兵必自募,但有一条铁律“旋募旋散,初非经制之师”,意思是,勇营不是国家正规部队,只是临时需要了,就地招募,完事后就地解散,好,问题来了,曾国藩的湘军,后来的淮军、防军、练军等都属于勇营军制,在平定太平军后,按惯例,湘军必须就地解散,前面讲了,为了巡防长江,仅有少量湘军水师编为经制之师,也就是正规部队。

所以,在当时,摆在曾国藩面前的是这条雷打不动的铁律,没有朝廷发话,必须立即解散,另外湘军已经完全取代了八旗和绿营的战略地位,成为清廷最精锐的一支战斗力,但这支最强部队不是朝廷建立的,而是汉人曾国藩编练的,尽管清廷数旨建议保留湘军,但做法是全部打乱剥离,其目的很明显了。

曾国藩如果遵朝廷想法,虽可保留湘军,但会被打乱分拆,面目全非,可能仍有人认为这是一支随时能聚拢的曾家军,时间久了必遭清廷畏忌,为了避权势,立撤湘军,自解兵权,这是种未雨绸缪的做法。与湘军不同的是,淮军和各地防军没有裁撤,主要原因是战乱又开始,捻军、中法战争等,淮军和各地防军成了当时主要国防力量。

标签: 曾国藩湘军

更多文章

  • 畲族历史由来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畲族

    在我国的南方各地都居住着畲族人,人数很少,他们刀耕火种过着游耕生活,到一处,烧一处,烧毁了森林的地方种植粮食,产量低,人口发展不起来。畲族语言单调,自已没有文字,结绳记事,而且互相争斗。社会原始,属于原始部落奴隶制社会结构,黑暗,野蛮。汉族人称这个族群为南蛮。随着大量汉人的南下,这个族群进入了深山之

  • 唐朝“会昌中兴”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会昌中兴

    唐武宗李炎是唐朝第十五位皇帝,性情沉毅,雄谋勇断。在位期间,对内打击藩镇和毁佛运动,对外击败回鹘,加强了中央集权,一度呈现中兴局面,史称“会昌中兴”。幸福来得有点儿突然,作为唐穆宗的第五个儿子,唐敬宗和唐文宗的弟弟,王爷李炎眼看着大唐皇帝宝座在哥哥们的屁股下面挪来挪去,原想着

  • 秦朝与隋朝的区别 为何两朝都是短命而亡?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秦朝

    秦始皇嬴政横扫八荒六合,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可惜的是,繁荣强盛的秦国,却仅仅只存活了15年便二世而亡。和秦朝相似的是隋朝,隋朝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却也只能二世而亡。秦朝和隋朝都是在乱世中建立的王朝,为何最后却都二世而亡?历史往往存在着惊人的相似,秦朝和

  • 周朝赏赐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赏赐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无疑是不可忽视的部分。虽然自从平王动迁洛邑后,周王朝的局势发生巨变,但它仍是天下共主,对当时的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在许多人的印象里,宗周灭亡以后似乎周王朝也不复存在了,因此论著中总是较少提及周王室。随着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渐渐兴盛,周王室走向衰微。在周王室衰败的过程中,赏

  • 春秋战国时期“客卿”的历史由来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客卿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社会到春秋战国进入了大变革时期。周天子的政权不断衰落,各诸侯国渐渐脱离掌控。春秋战国强者称霸的时代,大诸侯国想称霸一方,小诸侯国想安身立命,各自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四处网罗人才以求治国良方。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士”阶层崛起,周游列国,成为其他诸侯国的客卿,为

  • 春秋时期晋国为何经常出现国君被弑杀的现象?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晋国

    春秋战国时期,弑君现象频繁发生,我们可以从这一社会现象中窥见春秋时期历史发展的倾向和趋势。晋、齐、郑、鲁、曹、魏、陈、蔡等许多诸侯国中都有弑君的情况发生,其中晋国的弑君现象非常突出。通过分析晋国的弑君现象,能够帮助我们更全方位地认识到晋国的军事、政治格局,解读历史事件,也能加深对春秋时期中国古代社会

  •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都是怎么选拔人才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楚国

    春秋战国时期,风云争霸,诸侯并起。为了能在动荡之中立于不败之地,许多诸侯国相继进行改革,招揽天下人才,希望能在纷乱的春秋时期脱颖而出,成为一方霸主。楚国作为春秋时期的大国之一,也同样怀有勃勃野心,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发展国力,人才制度便是其中之一。立于国际局势阴晴不定的春秋战国,楚国如何选拔人才?制定了

  • 义和团运动爆发起因 义和团运动失败缘由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义和团运动

    19世纪末,在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主要针对西方侵略者及其在华附庸,是具有强烈的朴素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完全由民间自发的暴力运动。这一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

  • 十六国时期南燕历史介绍 AD398-AD410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南燕

    南燕(398年-410年)是中国历史上五胡十六国时期,由鲜卑慕容部的慕容德所建立的国家,是慕容氏诸燕之一。国号燕,“南燕”之别称,始于当时人张诠所写《南燕书》(已佚),因相对于北燕位于南方故名[1]。。南燕所统领土地今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及江苏省。沿革南燕朝廷人物主要来自后

  • 徐达北伐路线介绍 徐达北伐过程与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徐达

    公元1367年,朱元璋派遣大将军徐达、副将军常遇春北伐元朝,打算结束元朝对中国北方的统治。在过去5年,朱元璋先后兼并了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的枭雄,只有扫平北方,朱元璋才能放心称帝。徐达率领20万大军一路北征,用了大半年的时间,赶走了元顺帝,占领了北京(时称大都)。等徐达归来时,他给朱元璋讲了一个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