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朝与隋朝的区别 为何两朝都是短命而亡?

秦朝与隋朝的区别 为何两朝都是短命而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512 更新时间:2024/1/2 15:20:12

秦始皇嬴政横扫八荒六合,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可惜的是,繁荣强盛的秦国,却仅仅只存活了15年便二世而亡。和秦朝相似的是隋朝,隋朝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却也只能二世而亡。秦朝和隋朝都是在乱世中建立的王朝,为何最后却都二世而亡?

历史往往存在着惊人的相似,秦朝和隋朝就有着惊人的相似,都完成了大一统,都属于短命王朝,都是二世而亡,虽然都亡国了,但是这两个朝代都对后面的朝代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秦朝和隋朝都是结束了此前的诸侯混战或动荡社会:秦朝结束春秋战国500多年的纷争纷争,统一中国,使中国进入了大一统的时代;隋朝则结束了南北朝160余年的混战,使中国再次完成统一。而且两个朝代都是短命王朝,秦自秦始皇公元前221年统一全国开始,到公元前206年最后一个皇帝子婴投降农民军为止,共存在16年时间;隋从公元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隋称帝开始,至618年李渊建唐,取隋而代之为止,共存在了38年。

秦朝建立了规范,统一汉字,统一度量衡,设立郡县制,施行察举制,建立三公九卿的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推翻秦朝的汉朝完整的继承了秦朝的各种政治经济军事制度。隋设立三省六部制、初步建立了官制、法制,并且施行科举制,为以后的历朝历代做出了贡献,而隋后的唐朝也完整的继承了隋朝的各种治国政策方针,汉唐都吸取了秦隋灭亡的教训,改革了制度,采取修养生息的策略,成为了历史上两个传世久远的国家,两汉传世四百多年,而唐朝传世二百八十九年,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都修建了大型的工程,留下了文化遗产,但是也成为了灭亡的标志,提到秦朝可能第一个想到的是秦朝修的万里长城;而隋修筑了大运河。但是长城和大运河都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财富,而且好处明显,但是对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来说就意味着劳民伤财,最后的结果就是大规模农民大起义,是逼反民众的很大因素。

秦隋两朝都不是长子继承,而且长子都被害,我们都知道,古代的帝王基本上都是嫡长子继承制,虽然存在很多的弊端,比如嫡长子是否贤良等,有可能遇到个昏庸的继承人,但是却能保证皇位平稳的传承,虽然很多皇帝都知道这个制度的弊端,但是为了皇位传承也不得已而为之。前朝二世胡亥在秦始皇驾崩后,和赵高伪造皇命杀害了长子扶苏,而隋朝二世杨广不仅杀了自己的哥哥,还把自己的老爹也杀了。

可是就是这样两个有着强悍武力为后盾的朝代,最后却都二世而亡,这又是为什么呢?

第一点:两朝的二世继承人都有问题

秦始皇和隋文帝毫无疑问都是中国历史上大有作为,英明神武的皇帝,都是从乱世之中建立起了大一统王朝,所以无论是军事方面还是政治方面威信都极高。

可是他们的继任者却和他们两人的威信有着天壤之差,秦二世胡亥得位不正是公认的事实,本来应该是他的哥哥扶苏继承皇位,最后莫名其妙的变成了胡亥继位,所以无论是朝堂之上还是军队之中支持他的人就不多,再加上威信不够,根本就压制不了六国残存贵族。至于隋炀帝,起初的隋朝太子也不是他,而是他哥哥杨勇,杨勇也一直是被当作帝国继承人来培养,对待。因此很多朝廷官员,军中大佬都是依附着杨勇,如此一来,隋炀帝的支持者,相对来说不算多,这也为后来的叛乱埋下祸根。

秦二世胡亥继位之前只不过是秦始皇宠爱的小儿子,所以根本就没有受过正规的帝国继承者教育,再加上他本人也是昏庸无能,沉迷酒色,以至于最后国家大权都落入佞臣赵高之手,弄得民不聊生。隋炀帝虽然并非传说中的那么昏庸,但是好大喜功,沉迷酒色却是不争的事实。所以秦二世和隋炀帝都不是合格的帝国继承人。

第二点:过于透支国力,天下百姓不堪重负

秦朝和隋朝都是通过连年征战才得以统一全国,国力消耗就比较严重,天下百姓的负担也较为沉重。按理说统一之后应该休养生息,发展国力,可是秦朝并没有,秦始皇不但没有停下征战的脚步,而且还开始了大规模的修建工程,比如说修建秦始皇陵。这就导致了统一之后,百姓的负担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加重了。秦始皇在的时候,威信如烈日当空,天下百姓只能是哑巴吃黄连,可是秦二世不够格,所以就有了后来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反秦潮流。

隋朝虽说隋文帝是休养生息了,还创立了赫赫有名的盛世:开皇之治。可是隋炀帝却是个败家子,继位以后,开凿京杭大运河,又三征高句丽,每次都动用数十万大军,消耗的人力物力都是天文数字,百姓的负担也一日重过一日。最关键的是次次失败,没有收益,这谁受得了,于是就有了后来的隋末十八路反王。

第三点:无论是秦朝还是隋朝,都损害了当时的权贵利益

秦朝以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收天下土地为国有,然后再将土地以军功为标准分给百姓,秦朝统一天下之后,大力推行秦制。如此一来,可以说是大大的损害了原六国的贵族利益,这些贵族自然对秦朝恨之入骨,后来的反秦潮流基本上都和这些贵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隋朝的门阀势力非常强大,对中央皇权有着极大的威胁,所以隋朝两代皇帝都致力于削弱门阀势力。隋文帝比较温和,采取的是科举制,希望以寒门子弟来制衡门阀势力,然后慢慢削弱门阀势力,可惜收效甚微。于是隋炀帝采取了更为暴躁的手段:战争。他希望通过远征高句丽,通过战争将门阀势力消耗殆尽,结果适得其反,杀敌八百,自损一千。最后不但没有实现削弱门阀势力的目的,反而引起了门阀势力的反弹,不但自己被手下杀害,隋朝也就此被推翻。

同样是“短命”王朝,为何秦朝家喻户晓,隋朝却默默无闻呢?

这就要从当时的社会环境说起了。秦朝虽然仅仅存活了15年,秦始皇却开设了中国历史上多个“第一”,这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一样的意义,后来的陈胜吴广等起义军的故事也对后世产生了积极影响。因此,知道秦朝的人比较多,几乎是家喻户晓。

隋朝虽然也开创了很多先河,但是在当时并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反倒是唐朝时期充分把隋朝的“发明”给普及了,所以,人们更长用“隋唐时期”来形容当时的盛世,反倒是忽略了贡献更大的隋朝,以至于隋朝变为唐朝的陪衬,默默无闻了。俗话说“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对于繁荣昌盛的唐朝来说,隋朝大概就是这种存在吧。

标签: 秦朝

更多文章

  • 周朝赏赐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赏赐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无疑是不可忽视的部分。虽然自从平王动迁洛邑后,周王朝的局势发生巨变,但它仍是天下共主,对当时的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在许多人的印象里,宗周灭亡以后似乎周王朝也不复存在了,因此论著中总是较少提及周王室。随着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渐渐兴盛,周王室走向衰微。在周王室衰败的过程中,赏

  • 春秋战国时期“客卿”的历史由来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客卿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社会到春秋战国进入了大变革时期。周天子的政权不断衰落,各诸侯国渐渐脱离掌控。春秋战国强者称霸的时代,大诸侯国想称霸一方,小诸侯国想安身立命,各自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四处网罗人才以求治国良方。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士”阶层崛起,周游列国,成为其他诸侯国的客卿,为

  • 春秋时期晋国为何经常出现国君被弑杀的现象?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晋国

    春秋战国时期,弑君现象频繁发生,我们可以从这一社会现象中窥见春秋时期历史发展的倾向和趋势。晋、齐、郑、鲁、曹、魏、陈、蔡等许多诸侯国中都有弑君的情况发生,其中晋国的弑君现象非常突出。通过分析晋国的弑君现象,能够帮助我们更全方位地认识到晋国的军事、政治格局,解读历史事件,也能加深对春秋时期中国古代社会

  •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都是怎么选拔人才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楚国

    春秋战国时期,风云争霸,诸侯并起。为了能在动荡之中立于不败之地,许多诸侯国相继进行改革,招揽天下人才,希望能在纷乱的春秋时期脱颖而出,成为一方霸主。楚国作为春秋时期的大国之一,也同样怀有勃勃野心,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发展国力,人才制度便是其中之一。立于国际局势阴晴不定的春秋战国,楚国如何选拔人才?制定了

  • 义和团运动爆发起因 义和团运动失败缘由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义和团运动

    19世纪末,在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主要针对西方侵略者及其在华附庸,是具有强烈的朴素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完全由民间自发的暴力运动。这一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

  • 十六国时期南燕历史介绍 AD398-AD410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南燕

    南燕(398年-410年)是中国历史上五胡十六国时期,由鲜卑慕容部的慕容德所建立的国家,是慕容氏诸燕之一。国号燕,“南燕”之别称,始于当时人张诠所写《南燕书》(已佚),因相对于北燕位于南方故名[1]。。南燕所统领土地今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及江苏省。沿革南燕朝廷人物主要来自后

  • 徐达北伐路线介绍 徐达北伐过程与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徐达

    公元1367年,朱元璋派遣大将军徐达、副将军常遇春北伐元朝,打算结束元朝对中国北方的统治。在过去5年,朱元璋先后兼并了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的枭雄,只有扫平北方,朱元璋才能放心称帝。徐达率领20万大军一路北征,用了大半年的时间,赶走了元顺帝,占领了北京(时称大都)。等徐达归来时,他给朱元璋讲了一个故

  • 秦朝末到汉初的分封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分封

    秦帝国实行郡县制,这是国家管理体制的一大进步。而接下来的汉帝国,却实行郡国制,即郡县制和分封制并存,在齐楚等边远地区分封了诸侯王,这是不是“开历史的倒车”?要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对秦末至汉初有关分封的历史进行梳理。一、秦帝国摒弃封建制,全面实行郡县制秦始皇消灭六国,建立起中央

  • 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三朝是怎么处理诸侯王分封问题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汉文帝

    西汉政权建立之后,汉高祖刘邦把分封同姓诸侯王作为巩固皇权的政治支柱。但是随着诸侯王实力的增长,他们逐渐产生了同汉帝国分庭抗礼的野心。如何解决诸侯王问题,从文帝、景帝到武帝,三位皇帝先后采用了众建诸侯、削藩入郡和推恩分封的策略,最终彻底了这一棘手问题。一、汉文帝众建诸侯众建诸侯,就是将一个大的诸侯王国

  • 在古代以“石”划分官员俸禄的原因 封地又为何会以“户”为单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俸禄

    在影视剧和文学作品当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形容官吏时,有时会出现“两千石”、“一千石”这样的词语,而在加封某个官员或宗亲时,又会出现食邑“两千户”、“三千户”这样的定语。那么,古代官员的俸禄为何会会&l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