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五代十国后蜀历史介绍 AD934-AD965

五代十国后蜀历史介绍 AD934-AD965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113 更新时间:2024/2/17 15:29:40

后蜀(934年-965年,又称孟蜀)是中国历史上的十国之一,其疆域较前蜀而言要小,其中后蜀的疆域东线和北线最为显著。东由襄阳退至重庆一带,北也由甘陕退到广元。后因中原变乱得到一些中原节度使的归附,鼎盛时期达到前蜀的疆域。

建国

同光三年(925年)后唐灭前蜀,孟知祥(874年-934年)被任为西川节度使,次年入成都,平定叛将李绍琛,整顿吏治,成都始安。长兴二年(931年),杀后唐派来的监军李严,与东川节度使董璋起兵叛乱,并击退唐明宗派来的军队。次年(932年),孟知祥与后唐朝廷和解,董璋不满,兴兵来攻,孟知祥反而败杀董璋,取得东川。

后唐闵帝应顺元年(934年),孟知祥在成都建都称帝,年号明德,国号蜀,史称“后蜀”,以别于王建的前蜀。同年,后唐凤翔节度使李从珂起兵推翻闵帝,后唐武定军节度使孙汉韶、山南西道节度使张虔钊因曾讨伐李从珂而不安,以本镇归后蜀。但孟知祥在位仅7个月后便卒。

二世即灭

其子孟昶嗣位,沿用明德年号,明德五年(938年)后改元广政,颇能励精图治,境内很少发生战争,是五代时期经济文化较发达的地区,后蜀维持近三十年和平。辽朝灭后晋时,晋雄武军节度使何重建不附辽,以辖区归附后蜀,后蜀又迫降凤州防御使石奉𫖳,达到之前前蜀的疆域。但后蜀随即被新建立的后汉所败,本已降蜀的凤翔节度使侯益亦因而投靠后汉;后来后汉叛将河中李守贞、长安赵思绾、凤翔王景崇也求援于后蜀,孟昶不顾劝阻出兵,但此次出师仍无功,三将叛乱被后汉平定。

晚年,孟昶生活日渐荒淫。广政十八年(955年),秦、阶、成、凤四州为后周攻占。

北宋乾德二年(964年)十一月宋太祖发兵攻蜀,次年(965年)正月孟昶向宋朝投降,同年去世。后蜀前后历二帝,共33年。

欧阳修《新五代史》中对此有“尽力不过二袋(代)”的典故。

君主

君主列表

年号及使用时间

楚恭孝王

(宋太祖赵匡胤谥)

孟昶

(原名仁赞)

(北宋降封秦国公,追封楚王)

919年-965年

934年-965年

五代十国·十国·后蜀·君主与年号编辑

肖像

庙号

谥号

名讳

在世时间

在位时间

陵寝

太祖

(高祖孟知祥追尊)

孝元皇帝

(高祖孟知祥追谥)

孟佚

世祖

(高祖孟知祥追尊)

孝景皇帝

(高祖孟知祥追谥)

孟察

显祖

(高祖孟知祥追尊)

孝武皇帝

(高祖孟知祥追谥)

孟道

高祖

文武圣德英烈明孝皇帝

孟知祥

874年-934年

934年

明德

934年

和陵

明德

934年-937年

广政

938年-965年

标签: 后蜀

更多文章

  • 明朝的巡抚制度与唐朝节度使制度的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巡抚

    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处,承袭元代制度,在朝廷设中书省统领六部,主管全国政务,职权甚重。在地方设行中书省掌管各地的军、政事务。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谋反之罪杀了时任中书省左丞相的胡惟庸后,乘机废掉了中书省,将中书省之权分到六部。随后,在各地又建立了承宣布政使司(掌政务)、按察使司(掌刑狱)、都

  • 如何评价宋朝“杯酒释兵权”收权策略?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杯酒释兵权

    “杯酒释兵权”,是指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通过酒宴方式,威胁利诱,要求高级将领交出兵权的历史事件。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在当时确实是明智之举,但这一事件却给后期宋朝留下了隐患。杯酒释兵权下面就来论述上面的论点。一。“杯酒释兵权&r

  • 齐桓公和晋文公能迅速称霸中原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齐桓公

    关于“春秋五霸”史上出现过多种说法,其中,就《史记索隐》和《荀子》的版本,应该获得了相对较高的认同度。《史记索隐》的说法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荀子·王霸》的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在这两个版

  • 什么是“九品中正制”?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九品中正制

    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九品中正制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选官措施,但是对于这个具体的措施是什么样的,很少有人知道,而且这个最开始还是由三国时期魏国的陈群提出来的。这个制度一直用到了隋朝,那么这个九品中正制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九品中正制,严格来说是九品官人法,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

  • 唐朝五代藩镇之定难军及定难节度使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定难节度使

    定难节度使,又称夏绥节度使,是唐朝在今中国西北地区设置的节度使。唐德宗贞元中(785805年)置夏州节度使,治夏州(今陕西靖边白城子),为朔方节度使辖地所分的京西北八镇之一。881年,党项首领拓跋思恭在此据地自立,成为西夏的渊源。历任节度使韩潭(787-798年)韩全义(798-805年)杨惠琳(8

  • 唐朝五代藩镇之安西四镇及安西节度使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安西节度使

    安西节度使,又称安西四镇节度使、四镇节度使,是唐朝在西域地区为防御天山南路安西四镇设置的节度使,天宝十节度使之一。712年九月安西都护领四镇经略大使,驻安西都护府(龟兹,今新疆库车县)。718年,副都护领碛西节度使,驻西州。727年,改为伊西节度使,731年与北庭节度使合并为安西四镇北庭节度使。74

  • 唐朝五代藩镇之北庭节度使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北庭节度使

    北庭节度使,是唐朝在西域地区为防御天山北路部设置的节度使,天宝十节度使之一。712年九月北庭都护领节度,727年,分为伊西北庭节度使,731年合并为安西四镇北庭节度使。741年,再次分为北庭节度使和安西四镇节度使。北庭节度使防御突骑施、坚昆,下辖瀚海军、天山军、伊吾军、西州和伊州,领两万人。790年

  • 唐朝五代藩镇之河西节度使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河西节度使

    河西节度使,唐朝在凉州设置的节度使。唐玄宗时天宝十大节度使之一。晚唐以后复置的河西军,是作为唐末五代时凉州一带的官军残a余势力。盛唐时历史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年)四月以贺拔延嗣为凉州都督充河西节度使,河西节度使负责断隔吐蕃、突厥,治凉州(武威郡,今甘肃武威),统辖凉州、甘州、肃州、瓜州、沙州、伊州

  • 唐朝五代藩镇之陇右节度使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陇右节度使

    陇右节度使,是唐朝在西北地区为防御吐蕃部设置的节度使,天宝十节度使之一。714年出现,717年,正式设立,驻鄯州。陇右节度使领75000人,下辖临洮、河源、积石、莫门、白水、安人、振武、威武、宁塞、镇西、宁边、威胜(宛秀)、金天、曜武、武宁、天成、振威等军和绥和、平夷、合川守捉。763年,被吐蕃吞并

  • 唐朝五代藩镇之朔方节度使历史介绍 历代朔方节度使名单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朔方节度使

    朔方节度使,又称灵武节度使、灵州节度使,是唐朝在今西北地区为防御后突厥汗国等游牧民族所设置的节度使,治所在灵州(今宁夏吴忠西北古城镇),天宝十节度使之一。属于唐朝关内道,南部辖区与关中接壤,北部辖区尽唐之北境。朔方节度使是唐朝中期管辖面积最大军镇,辖地民族众多,统兵6.4万,管辖范围包括今宁夏全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