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如何评价宋朝“杯酒释兵权”收权策略?

如何评价宋朝“杯酒释兵权”收权策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265 更新时间:2024/2/17 15:36:09

“杯酒释兵权”,是指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通过酒宴方式,威胁利诱,要求高级将领交出兵权的历史事件。

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在当时确实是明智之举,但这一事件却给后期宋朝留下了隐患。

杯酒释兵权

下面就来论述上面的论点。

一。“杯酒释兵权”事件的源头与背景

其实“杯酒释兵权”这一方式,并不是赵匡胤首创的,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才是发明者。汉光武帝在东汉建立后,为巩固中央集权,且实施“柔道治国”的策略,独创了大封功臣、妥善安排他们退休的方法。

这一具体方法,便是“高秩厚礼,允荅元功”,即用优厚的俸禄和隆重的礼仪来回报功臣,并削夺其权力。在建武十三年,当吴汉征蜀凯旋时,刘秀设宴犒赏将士,并开始大封功臣。

这次受封者多达365人,其中较大的功臣邓禹为高密侯,食邑四县;李通为固始侯,贾复为胶东侯,食邑六县。东汉的开国功臣皆非不明事理之人,在得知刘秀有意收缴权利后,他们纷纷主动交出兵权。

刘秀画像

这样,汉光武帝就兵不血刃的成功收缴兵权,从而开创了“杯酒释兵权”的先河。

宋朝的建立虽然结束了五代十国时代,君王频繁更换、朝代经常更替的混乱局面。但摆在宋太祖面前的问题是,如何重建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避免唐末以来长期存在的藩镇局面再次出现;以及如何巩固新生王朝,使之不再成为五代之后的第六个短命王朝。

在丞相赵普的提醒下,赵匡胤认识到,当时问题的关键在于藩镇权力太重,君弱臣强,治理的办法也无奇巧可施,只要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然安定。

于是,他们为了防止自己所经历过的,陈桥兵变的事件重演。决定果然采取措施,首先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并采用前辈汉光武帝的成功方式:“杯酒释兵权”。

二。事件的过程及成效

建隆二年(公元961年)七月初九日。晚朝时,宋太祖把石守信等禁军高级将领留下喝酒,当酒兴正浓时,宋太祖突然屏退侍从。他叹了一口气,口吐苦衷,说:“我若不是靠你们出力,是到不了这个地位的,为此我从内心里一直念及你们的功德。然而,当天子太过艰难,还不如做节度使快乐,我整个夜晚都不敢安枕而卧啊!”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剧照

石守信等人惊慌地忙问其原因,宋太祖继续说:“这不难知道,我这个皇帝位谁不想要呢?”石守信等人听了,知道这话中有话,连忙叩头说:“陛下何出此言,天命已定,谁还敢有异心呢?”宋太祖说:“不对,你们虽然无异心,然而你们部下如果想要富贵,把黄袍加在你的身上,你即使不想当皇帝,到时候恐怕也是身不由己了。”

这些将领知道已经受到猜疑,弄不好还会引来杀身之祸,一时都惊恐地哭了起来,纷纷恳请宋太祖给他们指明一条可生之途。宋太祖缓缓说道:“人生苦短,犹如白驹过隙,不如多累积一些金钱,买一些房产,传给后代子孙,家中多置歌妓舞伶,日夜饮酒相欢以终天年,君臣之间没有猜疑,上下相安,这样不是很好吗?”

石守信等人见宋太祖已把话讲得很明白,而且当时宋太祖已牢牢控制着中央禁军,于是,他们只得俯首听命,表示感谢太祖恩德。次日,诸将称病请求辞职,赵匡胤一一敕准,并给予优厚的赏赐。

杯酒释兵权图

此后,宋太祖还兑现了与禁军高级将领联姻的诺言,把守寡的妹妹嫁给高怀德,后来又把女儿嫁给石守信和王审琦的儿子,把张令铎的女儿嫁给太祖三弟赵光美。

还有第二次“释兵权”,是在开宝二年(969年)。当时赵匡胤召诸镇节度使同时入朝,在后苑设宴。席间,赵匡胤如法炮制说出了同样的话,各镇节度使们马上领会了赵匡胤的意图,当即离席跪请辞官告老。次日便收回众人兵权,改授闲散官衔。

就这样宋太祖经过前后两次“杯酒释兵权”,使用和平的手段,不伤及君臣和气,从而轻而易举地就解除了功臣们的权力威胁,成功地防止了军变。这不仅达到了中央集权的目的,而且避免了动乱发生,保障了当时社会的安定,人民的安康。

三。“杯酒释兵权”给宋朝留下的隐患

杯酒释兵权是宋太祖为加强皇权,巩固统治所采取的一系列政治军事改革措施的开始。之后,宋朝逐步确立了文人治军的军事制度,其目的是为了彻底消除造成强唐灭亡的藩镇军制,它的出发点是好的,其结果是富有成效的、思想也是先进的。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但是,“杯酒释兵权”却给宋朝留下了隐患,因为宋太祖专力巩固中央政权,“杯酒释兵权”含有对内严防的性质,它直接造成内政与官员的腐朽。

在外患强烈的背景下,这种方式带来的后果是,削夺大将兵权也削弱了部队的作战能力,原因是由皇帝直接掌握兵权,让不懂军事的文官控制军队,武将又频繁调动,致使后来宋朝与辽、西夏、金的战争连连败北,从而无力解决边境隐患。军事积弱的现象,还使两宋亡于社会制度,并且落后于自己的游牧民族。

总之,宋太祖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在当时确实是明智之举,但这一事件却给后期宋朝留下了隐患。我们在称赞这一做法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它所带来的后患,从而引以为戒。

标签: 杯酒释兵权

更多文章

  • 齐桓公和晋文公能迅速称霸中原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齐桓公

    关于“春秋五霸”史上出现过多种说法,其中,就《史记索隐》和《荀子》的版本,应该获得了相对较高的认同度。《史记索隐》的说法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荀子·王霸》的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在这两个版

  • 什么是“九品中正制”?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九品中正制

    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九品中正制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选官措施,但是对于这个具体的措施是什么样的,很少有人知道,而且这个最开始还是由三国时期魏国的陈群提出来的。这个制度一直用到了隋朝,那么这个九品中正制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九品中正制,严格来说是九品官人法,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

  • 唐朝五代藩镇之定难军及定难节度使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定难节度使

    定难节度使,又称夏绥节度使,是唐朝在今中国西北地区设置的节度使。唐德宗贞元中(785805年)置夏州节度使,治夏州(今陕西靖边白城子),为朔方节度使辖地所分的京西北八镇之一。881年,党项首领拓跋思恭在此据地自立,成为西夏的渊源。历任节度使韩潭(787-798年)韩全义(798-805年)杨惠琳(8

  • 唐朝五代藩镇之安西四镇及安西节度使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安西节度使

    安西节度使,又称安西四镇节度使、四镇节度使,是唐朝在西域地区为防御天山南路安西四镇设置的节度使,天宝十节度使之一。712年九月安西都护领四镇经略大使,驻安西都护府(龟兹,今新疆库车县)。718年,副都护领碛西节度使,驻西州。727年,改为伊西节度使,731年与北庭节度使合并为安西四镇北庭节度使。74

  • 唐朝五代藩镇之北庭节度使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北庭节度使

    北庭节度使,是唐朝在西域地区为防御天山北路部设置的节度使,天宝十节度使之一。712年九月北庭都护领节度,727年,分为伊西北庭节度使,731年合并为安西四镇北庭节度使。741年,再次分为北庭节度使和安西四镇节度使。北庭节度使防御突骑施、坚昆,下辖瀚海军、天山军、伊吾军、西州和伊州,领两万人。790年

  • 唐朝五代藩镇之河西节度使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河西节度使

    河西节度使,唐朝在凉州设置的节度使。唐玄宗时天宝十大节度使之一。晚唐以后复置的河西军,是作为唐末五代时凉州一带的官军残a余势力。盛唐时历史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年)四月以贺拔延嗣为凉州都督充河西节度使,河西节度使负责断隔吐蕃、突厥,治凉州(武威郡,今甘肃武威),统辖凉州、甘州、肃州、瓜州、沙州、伊州

  • 唐朝五代藩镇之陇右节度使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陇右节度使

    陇右节度使,是唐朝在西北地区为防御吐蕃部设置的节度使,天宝十节度使之一。714年出现,717年,正式设立,驻鄯州。陇右节度使领75000人,下辖临洮、河源、积石、莫门、白水、安人、振武、威武、宁塞、镇西、宁边、威胜(宛秀)、金天、曜武、武宁、天成、振威等军和绥和、平夷、合川守捉。763年,被吐蕃吞并

  • 唐朝五代藩镇之朔方节度使历史介绍 历代朔方节度使名单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朔方节度使

    朔方节度使,又称灵武节度使、灵州节度使,是唐朝在今西北地区为防御后突厥汗国等游牧民族所设置的节度使,治所在灵州(今宁夏吴忠西北古城镇),天宝十节度使之一。属于唐朝关内道,南部辖区与关中接壤,北部辖区尽唐之北境。朔方节度使是唐朝中期管辖面积最大军镇,辖地民族众多,统兵6.4万,管辖范围包括今宁夏全境、

  • 唐朝五代藩镇之河东节度使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河东节度使

    河东节度使是唐朝时的一个节度使。开元十一年之前称天兵军节度,同年三月四日改为太原以北诸军节度。唐玄宗开元十八年(730年),更太原府以北诸军州节度为河东节度。自后节度使领大同军使,副使以代州刺史领之,复领仪、石二州。开元二十一年,分天下为十五道,又于边境设置十节度使,三经略守捉使,以遏制四夷。河东节

  • 唐朝五代藩镇之幽州(范阳)节度使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幽州节度使

    幽州节度使,又称幽蓟节度使、燕蓟节度使、范阳节度使、卢龙节度使,是唐朝在燕蓟(今北京、河北地区)设置的节度使,天宝十节度之一。安史之乱的根据地,后直到五代割据河北,为河北三镇之一。历史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年)设置幽州节度使,幽州节度使负责防御奚族、契丹,治幽州(又称“燕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