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民国时期女性旗袍服饰变迁历史

民国时期女性旗袍服饰变迁历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104 更新时间:2024/1/30 18:32:44

民国时期,随着中国政治、经济、思想、化等社会状况的变革,女性的思想观念、生活习俗也产生了重要的变化,特别是辛亥革命以后女性独立及解放运动的兴起,使传统妇女的参政意识、婚姻家庭、服饰形象、礼俗变革、职业选择等方面都在发生着全新的变化。

新的社会风尚为女性服饰的变迁创造了社会环境基础,因而,这一时期的女性服饰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服饰变化首先开始于身体的解放,废除缠足陋习,并在服装上不断进行改良完善,款式趋于多样化,并有意识地去表现女性人体特征这种变化不仅在于女性上衣下装的变化,还创造产生了中西合璧的典型服饰旗袍,为新式女装赋了新的结构和内涵。

旗袍的特点与变迁满足了女性追求个性与美感的强烈愿望,反映了女性在社会历史大潮中的发展与进步的历程,使女性真正成为自己的主宰,是女性解放的标志之一。

除服装外当时女性的化妆与发式也伴随着服装的变化而显得自由、清新、多变造成民国时期女性服饰变迁的主要因素是多方面的,通过中西方女性服饰变迁的比较也可以看出,由于受西方女权运动的影响,女性身着与传统服装式样截然不同的文明新装,可以随意自由地进行装扮而不必担心非议。

女性服饰的新颖、雅致、自然和清新的变化衬托出当时开朗、自信、活泼的新女性形象新的审美观念,使女性服装逐渐去除繁琐、矫饰、复杂的装饰,代以简洁、自然的服装风格,民族特色服饰旗袍由平直、宽大的袍服逐渐收身,以体现女性自然优美的身体曲线,总体风格也趋简洁、自然、清新,成为近代中西合璧的典型服饰。

民国时期不仅废除了女性的缠足陋习,女性服装样式开始多样化、个性化且符合女性参与社会工作等的特点和要求,出现了正式女裤、女式制服、运动服、工作服等,发型妆饰也去掉了繁杂的头饰,代之以简洁的发式。

电影中被时装包装的人物形象也逐渐走近大众,明星偶像美丽、自信、独特的女性形象自然引起观众的注意和喜爱,并成为广大女性崇拜和模仿的偶像,影星在影幕上及现实生活中的服饰打扮被普通女性纷纷效仿此外,国内的新文化运动、民国政府的有关制度,甚至社会生活中所发生的大事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到服饰的变迁。

总之,中西方文化及服饰风格相互碰撞,相互融合,促进了民国女性服饰的不断发展与创新,而且在发型、化妆等方面也进一步自由、多样,从而推动了女性自身的进步与解放。

在民国时期的不同历史阶段,中西方女性服饰分别表现了其不同的服饰特点,展现了服饰变迁的历史过程,中西方文化及服饰风格相互融合,相互影响。

从20世纪前半期的发展来看,民国建立之前和建立初期中国大部分女性的思想变化及服饰变革均处于萌芽状态二十年代女性服饰走向男性化。

新的审美观念确立,旗袍得以普及三十年代多种服装样式并行不悖,旗袍大行其道,不断改良,逐渐平民化、大众化;四十年代旗袍又趋于简化,受战争影响,服装及化妆品市场遭受沉重打击。

女性在传统生活中的历史地位、传统价值观念发生了改变,从现实的情景来看,民国时期女性服饰的变迁对现代女性审美观念、现代传统特色服饰的流行、现代服饰流行的多元化与个性化,和中西方女性服饰流行都产生了一定影响,而且为现代女性服饰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因此,民国时期的女性服饰变迁具有特殊的社会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标签: 旗袍

更多文章

  • 七七卢沟桥事变历史经过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卢沟桥事变

    日军挑衅1937年7月7日下午,日本华北驻屯军第1联队第3大队第8中队由大队长清水节郎率领,荷枪实弹开往紧靠卢沟桥中国守军驻地的回龙庙到大瓦窑之间的地区。晚7时30分,日军开始演习。22时40分,日军声称演习地带传来枪声,并有一士兵(志村菊次郎)“失踪”,立即强行要求进入中国

  • 七七卢沟桥事变历史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卢沟桥事变

    政治背景日本早在明治维新时期,在确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时,迅速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并制定了以中国、朝鲜为主要攻击对象的“大陆政策”。20世纪初期,日本于日俄战争后取代沙皇俄国,在中国东北扩大殖民势力,屯驻关东军,设立殖民机构“南满铁路公司”,把东北作为对中

  • 朱元璋为什么要建明中都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明中都

    中都宫殿,是明朝政府尝试的第一座宫殿的设计规划。有学者评价:李善长、汤和是了不起的人物,他们吸收了以前历代宫殿的精华,建成的中都的规模和艺术造诣都是前所未有的。与历史上着名的宫殿相比,例如秦阿房宫、汉未央宫、唐大明宫、宋东京宫殿、元大都宫殿,中都宫殿可谓是集大成者,为后来的南京故宫和北京故宫提供了最

  • 唐朝三征高句丽的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高句丽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问这个唐朝三征高句丽的整个战争事件的经过,而且还要这个详细的过程,今天小编就简单的给大家说说,其实唐朝三征高句丽的详细过程还是比较简单的,因为不像这个隋朝一样极其的复杂,其实唐朝征服过程还算轻松的,具体详细的情况继续往下看。隋朝经过三次征高句丽不但没有将高句丽征服,反而因穷兵黩武,导

  • 南朝为何出现“寒人掌机要”的历史现象?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寒人

    “寒人掌机要”是刘宋时开始产生的政治局面,由宋武帝刘裕开创,到宋孝武帝刘骏时全面完善而形成的一种政治局面,并被此后的南朝各代所延续。不仅贯穿整个南朝,也被汉化改革后的北朝所借鉴以对冲门阀贵族对皇权的威胁,进而影响了整个南北朝历史的政局走向,并延续至隋唐。“寒人掌机

  • 南朝“典签”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典签

    典签,南朝地方长官之下典掌机要的官。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制度。典签又称主帅﹑典签帅或签帅。当时府州部内论事,皆用签。前叙所论事,后书某官某签,府州皆置典签掌管。本为处理文书的小吏,权力不大。刘宋中叶以后,多以幼小皇子出任方镇,君主用寒人出身的亲近左右充当典签,代替诸王批阅公事,甚至

  • 南朝刘宋分割荆州的措施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荆州

    在南朝历史上,门阀政治与荆扬之争,是两个无法绕过去的话题。其中的后者,主要是指分属长江中游的荆州与下游扬州之间的百年政治斗争。尽管两者都栖身于南朝政治框架之下,却经常会为了地区利益而相互攻击。这场斗争不仅左右了南朝历史发展,也最后决定了南北朝的最终结局。荆州所以强大,就在于其兵力强盛。荆州地方军也长

  • 中国古代贵妃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贵妃

    提起贵妃,那位“三千宠爱在一身”的杨贵妃可谓家喻户晓,与之相比,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贵妃却鲜为人知。贵妃一词最早出现于《宋书》。据《宋书·后妃传》记载,“世祖孝建三年,省夫人、修华、修容,置贵妃,位比相国;进贵嫔,位比丞相;贵人,位比三司,以为三夫人。&

  • 中国古代土断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土断

    土断政策是东晋和南朝为解决侨置问题而推行的整理户籍及调整地方行政区划的政策。其主要内容是划定州、郡、县领域,居民按实际居住地编定户籍,故称土断,即以土著为断。其旨意、方法因时而有差异。西晋武帝太康五年(284),汝南王司马亮、司空卫瓘上疏,咸用土断,使举善进才,各由乡论,以纠九品中正制之流弊,是为土

  • 中国古代检籍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检籍

    检籍是南朝宋、齐时期大规模的户籍清查。东晋南朝大量编户,平民不堪政府沉重的赋役剥削,被迫在户籍黄册上弄巧,或虚报年龄,假称疾病;或增损籍状,冒充士族,以获取士族才享有的政治经济特权。从宋孝建元年(公元454)开始,为了保证赋役对象,进行大规模的户籍清查。其原则是尊重真正符合规定条件的士族,清除在户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