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东汉中后期宦官专权的现象有多严重?

东汉中后期宦官专权的现象有多严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177 更新时间:2023/12/29 17:06:43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东汉、晚唐和明代是宦官专权较严重的三个朝代。究其主要原因是朝廷内部出现了严重的管理缺陷,让宦官在政治管理的中枢肆意妄为,导致了各自王朝的覆灭。

《三国演义》大家都很熟悉,东汉末期皇帝都是幼主,皇室的权力大都落在宦官与外戚之手,宦官与外戚交替把持朝政,而外戚又极力想独揽大权。士大夫阶层又不能容忍皇权落入阉人之手,于是,便形成了十分复杂的矛盾冲突,最终,朝局的混乱和京城的混战断送了东汉王朝。虽然影视剧里有很多情节是虚构的,但剧本是建立在史实之上的。

先从一个历史事件说起。

中平六年四月,汉灵帝在弥留之际,将刘协托付给宦官蹇硕,要求其辅佐刘协继位。但汉灵帝驾崩后,刘协并未能顺利登基,当时围绕着继位人选问题,宦官与外戚展开了激烈的角逐。蹇硕想尽快扶持刘协登基,而外戚何进则想拥立自己外甥刘辩为帝。双方处于剑拔弩张的状态,蹇硕决定先下手为强,他计划除掉何进,以确保刘协顺利登基,但是,何进的行动更快,他联合众多反对宦官专权的官僚士大夫,抢在蹇硕行动之前拥立刘辩为帝。此时,蹇硕决定利用何进入宫之时除掉何进,可惜消息泄露了,何进杀了蹇硕并控制了朝廷的精锐之师西园军。士大夫代表袁绍见何进初步得手,便建议何进灭了整个宦官集团,以铲除东汉长期的政治恶瘤,何进便向何太后提出诛杀宦官的想法。

何太后认为她还需要宦官的协助,所以表示反对,何进想到了他和何太后都曾得到过宦官的帮助,于是,他也犹疑不决,在杀宦官的问题上没有决断。此时,袁绍又劝何进召集天下精兵进入洛阳,以武力威逼太后诛杀宦官。何进接受了建议,命令发布后,各地方武装陆续进军洛阳。宫中的宦官们得到消息,大为恐慌,感到局势十分严重。此时,武力逼迫太后下旨杀宦官的局势已经形成。

在各种力量的威迫下,何太后不得不罢免了大多数宦官,只留任少数宦官服侍内宫,何太后想以此平息风波。此时,何进再一次犹豫不决,他面对着不少到他府中来谢罪求饶的宦官心软了,何进失去了极好的诛杀宦官的机会。

袁绍见杀宦官的计划难以实施,便又心生毒计,他散布消息,谎称何进正命令各州郡立即逮捕宦官的家属。宦官们得到消息之后,感到外戚和官僚士大夫正联手要致他们于死地,他们没有任何的退路了。于是,宦官们急忙进后宫,哀求太后怜悯他们,最终说服了何太后恢复他们的官职,他们决定放手一搏。宦官们假传太后意旨,称何太后召见何进,何进信以为真,其属下劝他勿独自入宫,何进以为自己掌控着西园军,无所畏惧。何进固执地独自进宫,在宫内,宦官们乘其不备,一拥而上,将何进斩杀于嘉德殿前。这就是东汉末年的“十常侍之乱”。

不难看出,宦官专权对于朝廷专制政体的侵害是显而易见的,以至于成了毁灭东汉王朝的主要原因。那么,在东汉中后期,为什么宦官在朝中的地位会不断上升,为什么宦官能把持朝政?

首先,皇权高度集中,依附于皇权的宦官群体乘机崛起

东汉时期,为巩固中央集权,皇帝采取了种种强化皇权的政治措施,首先,不设丞相,并弱化“三公”(太尉、司徒、司空)的权力,史称刘秀“虽置三公,事归台阁”,自刘秀起,“三公之职,备员而已”。即太尉、司徒、司空原来皆是实权职务,而到了刘秀这里都成了虚职。其次,刘秀将“尚书”的职权范围和机构进一步扩大,“官小权大”政治机制抑制了相权,但这对于维护皇帝的专制统治是非常有利的。

但凡事看两面,缺少了相权,缺少了“三公”对于皇权的制衡,专制统治便走向了极端和反面,给了原本依附于皇权的宦官提供了专权的便利,皇权超强专制,朝廷官员缺少权力,而依附于皇权的宦官们便乘机揽权。发展到最后,宦官专权,连皇帝也被架空了,宦官成了朝中的第一大势力。

其次,皇帝年幼,外戚专权,而为了抵御外戚,皇后或皇帝纵容宦官揽权

东汉中后期,大都是幼主继位,这也许是东汉的大不幸。从和帝开始,多是幼小的皇帝登基,年轻的太后临朝。《后汉书》记载,东汉中后期的11个皇帝继位时,年龄都比较小:和帝10岁继位;殇帝,乃是百日的小儿便登基了;安帝13岁继位;顺帝11岁继位;冲帝2岁就当了皇帝;质帝8岁继位;桓帝15岁继位;灵帝12岁继位;少帝17岁继位;献帝9岁继位。

悲催的东汉王朝,皇帝大多不幸夭亡,太子多是年幼就继位了,小小年纪的新皇帝啥也不懂,自然就出现了母后临朝的局面,垂廉听政成了当时政坛的常态。

《后汉书·皇后纪》记载:“东京皇统屡绝,权归女主,外立者四帝,临朝者六后,莫不定策帷帟,委事父兄,贪孩童以久其政,抑明贤以专其威。”皇帝幼小,太后年轻,缺乏驾驭朝局的能力,只能依靠娘家的父兄来帮助处理朝政,于是,中央政府的政治权力便落入了外戚的手中,形成了外戚专权的局面。

而当皇帝长大之后,或者有些皇太后不甘于权力由外戚掌控,为了夺回政权,便依靠身边可以信任的人来辅佐,与外戚斗争,而宦官则成了皇室和后宫最值得信任的力量,如此一来,与皇帝、皇太后关系最密切的宦官便渐渐拥有了权力。对于皇帝和皇太后来说,“内外臣僚,莫由亲接,所与居者,唯阉宦而已。”所以,在同外戚集团的权力斗争中,宦官也就成为皇室的得力助手。

第三,宦官地位的逐步提升,除了谋求政治上的待遇,经济上也欲壑难填

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以来,功勋阶层都有食封制的待遇,但宦官是不能食封的,当时的宦官无法得到稳定的经济基础的支撑,在朝中的政治地位难以提升。而到了东汉时期,生产力得到一定发展,东汉中后期,帝幼后弱需要借助于宦官力量来削弱外戚力量,宦官的势力在政治上有了强势的表现,而且,他们也想在经济上提高地位。

汉章帝时,宦官郑众以小黄门迁中常侍,汉和帝时加位钩盾令,管理皇家花园,公元102年被封为郸乡侯,食邑一千五百户。和帝时郑众的这一封侯,它开了宦官封侯的先例,这让宦官有了经济基础的支撑。

先例一开,一发而不可收,到汉顺帝时,以孙程为代表的宦官集团的形成,开了宦官集团发展的重要阶段,宦官食封数量大大增加;到了桓帝时,侯览的宦官集团已不仅仅是食封了,他们直接掠夺土地,他们手握权柄,专权掌控重要部门,肆意利用手中职权,直接掠夺田宅。

东汉宦官获“食邑封侯”是非常可怕的事件,这表明宦官不仅有政治上的权力,而且也拥有稳定的经济收入,而且,经济基础的支撑又使他们竭力想在政治上有更大的诉求,原本宦官集团是依附于皇权的,而现在,他们却成了有爵位有封地的贵族阶层。

第四,皇权的至高无上,粉饰了宦官的揽权恶行,使宦官窃取皇权被严重忽视

东汉时,董仲舒改造先秦儒学创立的“新儒学”,成了倍受推崇的新的思想意识,尊卑有序、上下有别的主流观念强化了大一统皇权专制中央集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理论对于加强皇权的目的愈发明显。

标签: 东汉

更多文章

  • 中国历朝盛世有哪些 中国历代盛世一览表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盛世

    最近很多人都在问这个中国历史上的盛世有哪些,其实也真的是挺多的,很多人也估计只知道4大盛世,什么文景之治,什么贞观之治,还有什么康熙盛世等等,但是话说也不仅仅如此了,中国历史上这个盛世还是很多很多的,下面给大家带来这个中国历代盛世一览表了,感兴趣的可以一起来看看。成康之治;宣王中兴;文景之治;昭宣中

  • 宋朝疆域地图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宋朝

    南北宋疆域图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时代,根据首都及疆域的变迁,可再分为北宋与南宋,合称两宋。宋朝开国时为了避免唐代末朝以来藩镇割据和宦官乱政的现象,采取重文轻武的施政方针,一方面虽在军事上积贫积弱不敌北方邻国,先于1127年使徽、钦二宗受金人掳去,迫使宋室南迁。

  • 东汉后期军阀幽州刺史公孙瓒实力强大为何败亡迅速?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公孙瓒

    在东汉末年的诸侯中,公孙瓒是早期最具实力的北方诸侯之一,巅峰时期完全碾压袁绍与曹操等人,只不过公孙瓒缺乏战略眼光,最后迅速败亡了。公孙瓒出身比较低,不像袁绍四世三公的背景,也不像曹操上面有人罩着,公孙瓒原来就是一个小吏,因为样貌好,声音好,辽西郡太守就把女儿嫁给了他,说来还颇有点倒插门女婿的味道。当

  • 三国姜维北伐的重心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姜维

    姜维北伐,文学作品中称为九伐中原,是指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军姜维北伐曹魏的战争。公元234年(蜀汉建兴十二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在五丈原病逝后,蜀国后主刘禅加封姜维右监军、辅汉将军,统率诸军,进封平襄侯。随后,姜维历任司马、镇西大将军,兼任凉州刺史、卫将军、大将军

  • 明成祖朱棣迁都的意义 朱棣迁都北京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棣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古代迁都这个事情,那可是相当大的问题,而且也是一个非常艰难的事情,毕竟迁都这种事情劳命伤财,不管是对老百姓还是对当地都是没多少好处的。但是朱棣为什么最后还是迁都了呢?朱棣迁都的原因是什么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明朝建立之后,一开始的都城是定在的南京,

  • 中国古代“子贵母死”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子贵母死

    其实关于这个“子贵母死制”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是什么意思。这个制度是出现在北魏时期,当时的北魏可以说是非常的残忍了,为了维护统治的秩序,所以如果自己的儿子变的尊贵的话,那么就要处死自己的母亲,对于这个制度真的是惨绝人寰啊!到底为什么会这样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其实说

  • 宋朝“地方公务宴会”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宋朝

    宴会是地方公务活动的组成活动,到了宋朝时期,地方公务宴会更是成了一种制度形态。下面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宋代地方公务宴会制度是继承前朝旧制的基础上日益发展和完善起来的,也显现出一些与前代不同的特点,对当时地方公务运转、社会管控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而当地方官员违反法律规

  • 元朝创设局盐法的目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元朝

    盐在封建时期是非常重要的存在,不同朝代都会对食盐进行严格管理,元代则是创设了局盐法。下面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民以食为天,国以民为天,而历代封建王朝统治者的本质都是剥削民力而敛财为用,一旦暴虐无制便是水覆龙舟。那么,元代与其他王朝一样,对于财政收入的来源,主要依靠粮食,其次也

  • 唐朝“质子”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朝

    质子外交指的是皇帝、军阀将自己的子女、妻子等亲近家属送到他国,在战略上形成外交妥协,是古代一种重要的外交策略。下面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质子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项重要制度有着很深的渊源。质子们是存在于特殊条件下的一个特殊群体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他们逐渐成

  • 东汉中后期出现外戚和宦官轮流专权局面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外戚

    宦官外戚,中国历史上最为特殊的存在,互不相干的两个群体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东汉,是一个特殊的朝代,东汉初期还好,但到了中后期,由于皇帝年幼,再则皇帝又更换频繁,就出现了外戚和宦官轮流专权的局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情呢!这里就简单的说下。东汉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