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东汉中后期出现外戚和宦官轮流专权局面的原因

东汉中后期出现外戚和宦官轮流专权局面的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424 更新时间:2024/1/29 1:29:34

宦官外戚,中国历史上最为特殊的存在,互不相干的两个群体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东汉,是一个特殊的朝代,东汉初期还好,但到了中后期,由于皇帝年幼,再则皇帝又更换频繁,就出现了外戚和宦官轮流专权的局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情呢!

这里就简单的说下。

东汉后来,由于皇帝继位时年幼,不能理政,所以太后就得以听政掌权。而太后掌权后,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自然要重用自己娘家人,也就是外戚。

外戚得到太后重用,权利越来越大,渐渐的就有了专权的趋势。皇帝驾崩后,继位的又是一个小皇帝,掌权的自然还是外戚家族,皇帝不过就是一个傀儡皇帝。

等皇帝长大后,自然不甘心,想夺回大权。但满朝文武都是外戚的人,朝中无可信任之人。没有办法,只得信任身边的宦官。

最后,皇帝和宦官联手,打败外戚,皇帝取得权利后,自然要封赏帮他夺权的宦官,所以就重用、重赏宦官。

但时间久了,由于宦官权利过大,到新皇继位后,又出现宦官专政的局面。

皇帝无奈,为了从宦官手中取得权利,就只得依靠太后外戚势力。成功后,外戚得到重用,又出现外戚专权,皇帝又只得依靠宦官。成功后,宦官又开始专权。

就这样,朝政局势,就出现了外戚、宦官轮流专权的局面。

后来皇帝实在没有办法,想摆脱外戚、宦官专权的局面,想到自己没有兵,就把自己信任的大臣外放出去做刺史、州牧,希望将来他们能勤王救驾。但可惜的是,后来这些刺史、州牧坐大后,也不怎么听皇帝的,反而演变成一方诸侯,形成了东汉末年时期诸侯林立的局面。

在东汉外戚、宦官专权时,出现了不少权势滔天、残暴不仁的人物,其中外戚之中就有一个叫梁冀的。

那梁冀到底权势滔天到什么地步呢?

梁冀,字伯卓,他是大将军梁商之子、顺烈皇后梁妠的哥哥。梁商死后,梁冀承袭爵位、并接任大将军。

梁妠13岁进宫。初为汉顺帝贵人,后被封为皇后。公元144年汉顺帝驾崩后,汉冲帝继位,梁妠为太后,她以太后之尊临朝听政。

但到145年时,汉冲帝就驾崩了。

之后梁妠就和梁冀立汉质帝为帝,朝政自然还掌握在梁妠、梁冀兄妹手中。

梁冀把持朝政二十多年,他权势滔天、罪大恶极,他残暴不仁、胡作非为,后来还胆大到将皇帝毒死。

汉质帝做上皇帝后,虽然年幼,但他心里明白,知道梁冀专权,所以就在朝上望着梁冀说:“这是专横跋扈的将军。”可惜的是,汉质帝也是一个短命的皇帝,

汉质帝说的这话,被梁冀听到了,心里非常生气。公元146年7月,梁冀就把汉质帝毒死了。

敢毒杀皇帝,可见梁冀的飞扬跋扈。

汉质帝驾崩后,梁冀又劝说妹妹梁妠立刘志为帝。刘志继位后,是为汉桓帝。不过朝政大权同样还是掌握在梁家姐妹手中。

直到公元150年,梁妠虽然还政于汉桓帝(同年梁妠去世),但梁冀还是把持着朝政。

总的来说,梁冀一家前后有三人做了皇后,六人做了贵人,九人被封为侯,两人做了大将军。三人娶了公主,夫人、女儿有食邑者七人,至于官至卿将尹校者达五十七人。

如此庞大的梁冀家族,朝堂、后宫身居高位者众多,也足以反映出梁冀家族在当时的权势是多么的大。

在梁冀掌权专政的二十多年里,其飞扬跋扈程度可谓到了鼎点,他不仅在内宫横行。而且在朝廷上,大臣也都不敢正视他。

对于梁冀的飞扬跋扈和专政,汉桓帝刘志心中非常不满,但朝中大臣多为梁冀的人,汉桓帝没有可信任、倚重之人。为了从梁冀手中夺回权利,汉桓帝只得和宦官联手。

后来,汉桓帝和宦官单超、具瑗、唐衡、左悺、徐璜等五人定下诛杀梁冀计划。

公元159年,汉桓帝依靠单超、徐璜等五人,一举将梁冀家族铲除。

梁冀掌权权势熏天,他敢毒杀皇帝、这弑杀君父之实,足可体现出他的权势和残暴。

标签: 外戚

更多文章

  • 楚汉争霸时期项羽的战败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项羽

    彭城之战后,刘邦惨败之下心灰意冷,张良则向刘邦提出了一个利用矛盾、联兵破楚的计策,“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郄;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而事实证明,项羽之败的确与这三人密切相关。韩信:攻占魏

  • 春秋战国秦汉时期为何盛行“侠客”文化?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侠客

    少年鲜衣怒马,执剑走天涯,嫉恶如仇,潇洒又自在。这大概是很多人对侠客的印象吧。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侠客是很多中国人心中的理想化身,不管是在古时候还是在现在,侠客一词都是很多人心里的“白月光。”我想这大概是很多人迷恋金庸的一个原因吧。那为什么偏偏是在这纷乱不堪的

  • 关羽留守荆州时实力有多少 关羽手下有多少军队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关羽

    想要了解关羽手中有多少人马,我们要先看看当时蜀国的情况。平常在小说或者演义中大家看到的都是数十万的规模,比如说单单就看这个夷陵之战中,刘备方的兵力就被夸张的描写到有七十多万人。但是在实际的夷陵之战中,刘备真实的兵力其实也就十万左右。如果当时刘备的总兵力有十万人的话,那么能留给关羽的差不多也就是三四万

  • 北魏三长制与均田制的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三长制

    北魏时期,统治者在适应和改造中原传统文化的双向互动中,实施了三长制与均田制两种制度,对社会尤其是下层阶级进行了重新整个。这两种制度作为硬性控制手段,为北魏政权的稳固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下面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尽管豪强对依附客横征暴敛比国家的赋税高出几倍,之所以大量人口依附

  • 辛丑条约是谁签字的 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辛丑条约

    说到辛丑条约,大家肯定都知道,这个是我们中国近代史上最严重的一个不平等条约,因为这个合约的签订,让各种帝国主义和其他的侵占国家都开始纷纷掠夺。清朝的政府甚至都成了帝国主义的统治的工具!那么这个辛丑条约是谁签字的呢?里面的内容大概是什么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辛丑条约是谁签字的关于这个辛丑条

  • 三国孙权最想攻占的地方除了荆州还有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孙权

    在汉末三国时期,存在众多兵家之地,促使各个诸侯反复争夺。比如东汉末年的徐州,就被刘备、吕布、曹操等诸侯所争夺。围绕着徐州这一兵家必争之地,吕布最终付出了性命的代价。在此之后,曹操和刘备曾围绕着汉中之地,爆发了汉中之战。汉中之战是汉末三国时期,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的战争。此战由刘备从建安二十二年(217

  • 明朝藩王子朱厚熜为何能继承皇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厚熜

    明朝时期,按照祖制,皇帝驾崩之后,必须按照嫡长子继承制迎立新皇,要是皇帝没有子嗣的话,就会按照兄终弟及的原则,选择血缘关系上比较近的藩王立为皇帝。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明武宗朱厚照没有子嗣继位,内阁为何要选朱厚熜继承大统?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还得从朱厚熜父亲朱祐杬的身份说起。朱祐杬是明宪宗朱见深

  • 东汉末“十常侍之乱”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十常侍之乱

    说到这个东汉末年的时候,当时的情况并不是很好,外戚专权,政治腐败。何太后临朝听政。对于十常侍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是谁,何太后的哥哥想要铲除这些宦官,结果何太后还不同意。结果最后还闹出了十常侍之乱事件,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1、十常侍分别是谁在历史上,这个“十常侍&rdquo

  • 西汉吴楚七国之乱历史事件介绍 七国之乱的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七国之乱

    七国之乱是发生在中国西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汉景帝即位后,御史大夫晁错提议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景帝三年(前154),汉景帝采用晁错的《削藩策》,先后下诏削夺楚、赵等诸侯国的封地。这时吴王刘濞就联合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等刘姓宗室诸侯王,

  • 诸葛亮6次讨伐魏国为何都失败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诸葛亮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作为千古名相,诸葛亮无疑是后汉三国时期最杰出的宰辅之一。就连跟诸葛亮有仇的陈寿,在写《三国志》的时候,也不得不表示由衷的敬佩:“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