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朝的契约分为哪三种?汉朝契约制度历史介绍

汉朝的契约分为哪三种?汉朝契约制度历史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4495 更新时间:2023/12/11 23:50:01

契约,古代又称为劵书,即现代的合同,是当事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契约自我国古代起便已有之,从西周中期的铜器铭是有文字可证、有实物可考大的最早的契约。

直至汉朝时期随着商品经济和小农经济的发展,契约发展的已是相当规范,这些规范涉及了百姓在交往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各个领域,而且他的保证制度也随之发展。

汉朝是我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时期,因此随之而来的民间的借贷行为也越发多样,同时也由于在汉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所以儒家学说中关于礼学的思想也越来越占据主流。

因此,在这一情况下,随着汉朝民间借贷情况的增加,当朝百姓约定俗成的产生了一些适用于此种情况的规范,逐渐正式形成习俗。

一、汉朝的契约多样制度

早在先秦时期,中国便存在了一些契约行为。时至汉朝时期,随着统一的中央朝重新建立,中央集权开始高度集中,且百姓安居乐业,经济开始再次蓬勃发展起来,经济秩序开始恢复。

随着而来的则是借贷行为也越发普遍。在这种普遍化的行为中,逐渐形成了一些比较通俗的习惯做法,也就是借贷习俗。这些习俗中有的一直保留至今,不如一分钱一分货,银货两讫等等。

可以说,中国的契约精神便发源于这个时候。在逐渐形成得规范中有些已经是借贷制度的雏形,但由于只是民间习俗,百姓承诺得效力并不高,汉朝再此背景下颁布了一系列符合借贷行为的制度规范,让百姓能够遵守。

随着当时各种贸易和经济交易活动的频繁进行,各种契约的发展形式也逐渐丰富多样,促使汉朝的契约制度朝着细致化、系统化和严格化的方发展。

汉朝契约主要可以分为是三种,分别是买卖契约、借贷契约和租赁契约。因为商品经济快速发展,买卖契约是当时较为见的一种契约。居延汉简保留下来《汉乐奴卖田契》。

可以是说保存较早的汉代土地买卖契约:“置长乐里乐奴田卅五畞,价钱共九百,目前钱财已经结算完毕。如果田地不够,就根据田的面积来算钱还款。旁人淳于次孺、王充、郑少卿,古(酤)酒旁二斗,皆饮之。”

从这份契约中可以知道,汉代的土地买卖契约包括目的,价格和证人,但是契约中并没有写明具体的时间。此外,当时此种文书类的契约在汉朝是具有诉讼书证的作用。

二、借贷契约

借贷契约在汉代时期并不常见,因为当时百姓中还是不愿意去借贷还款的,所以当时的借贷案例比较少,但是从史料中可知,借贷也可分为私人借贷和公共借贷两种。

因为私人借贷是要收取当事人的利息的,而公共借贷一般是以借贷物品为主所以对于利息的收取要求并不严格,有时并不需要收取利息。但是由于需要上缴各种赋税,百姓手中的货币不足的时候也会产生借贷的需求。

有史料记载了一项早期的借贷案例:“女子贺山向何敬君等人借钱叁仟陆佰元,存于文君处明白。”因此当人们走投无路时,借贷也是唯一一条出路,因此这种契约才能够一直存在。

租赁契约,是汉朝时期出现的一种新型契约形式,较为少见,但是充分体现了汉代在礼制影响下的契约制度是有什么样的特点的。因为小农经济为主,所以当时租赁的事物主要为土地。

但是当时的土地都是归国家和封建地主所有,因此必须在政府的官方主持下才可进行租赁手续。但由于租赁土地的程序过于繁杂,所以这种契约就更加少见。

三、汉朝契约制度影响深远

汉朝的契约制度制定了详细而又全面的规范,从而保证契约制度的有效实施,例如对当事人的资格进行限制,成为契约成立的第一要素,当事人必须能是承载契约条款。承担汉朝法律责任的百姓。

而且只有签约才能合法,如果缺乏有力的身份担保证明就会失去签约权,还有关于借贷契约中的偿债保证书制度,既保证自己何时才能偿还债务以及还清的日期,再交由“保人”。

因为汉朝是皇权高度集中的朝代,新儒家思想在这一时期成为主流,所以这时形成的契约制度也潜移默化的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对于后世而言,更加带有传统礼制的影响。

所谓契约精神,是指存在于商品经济社会,而由此派生的契约关系与内在的原则。汉朝社会虽然与近代以来的商品经济社会环境固然不同,但是在汉朝民间的借贷习以及官方制度中国,同样体现了现在的“契约精神”的一些内涵。汉朝契约制度所体现出的契约自由、平等等观念,对私人财产的“权利意识”都一直延续到后世,并逐渐成为现如今的企业家或者摊贩经营自己生意的一条原则。

此外,自汉代开始也已经出现了让人信服,规范度较高的成熟契约,这种格式经魏晋至隋唐不断完善并最终定型,自此以后,我国的契约文书制度便趋于成熟,这有效的促进了百姓在契约交易时的规范性,保证了汉朝的小农经济能够顺利的得到发展,汉朝契约精神与如今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标签: 汉朝

更多文章

  • 唐末五代200多年的河北河朔三镇为何压而不灭?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河朔三镇

    河朔三镇,又称河北三镇,唐朝末年它一直是历任皇帝的心头刺。下面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唐朝历任皇帝都想灭掉河北三镇,但是真正行动起来却又发现困难重重。例如唐宪宗在位时期也进行了削藩,藩镇势力得到了暂时削弱;但最后他却被宦官陈弘志所杀。后来唐穆宗即位,他沉于酒色,对朝廷疏于管理,

  • 三国东吴“两宫之争”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东吴

    赤乌十三年(250年),吴大帝孙权突然下令废黜孙和的太子位,并赐死自己的四儿子孙霸,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东吴两宫之争”的结局。下面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所谓两宫之争,是指孙权晚年的时候,立三子孙和为太子。但是,他的四儿子孙霸,却同样对太子位虎视眈眈。于

  • 在古代为何会允许三妻四妾制度的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三妻四妾

    华夏文明上下五千年,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近代社会,历朝历代对男女联姻的规定大同小异。但古代与近现代最大的区别是,封建社会是允许一夫多妻的,换句话说,中国古代是一夫一妻多妾制。都说爱情是自私的,那么,对于这种“一夫一妻多妾”制来说,“妻子”是如何能

  • 东汉中后期宦官专权的现象有多严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东汉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东汉、晚唐和明代是宦官专权较严重的三个朝代。究其主要原因是朝廷内部出现了严重的管理缺陷,让宦官在政治管理的中枢肆意妄为,导致了各自王朝的覆灭。《三国演义》大家都很熟悉,东汉末期皇帝都是幼主,皇室的权力大都落在宦官与外戚之手,宦官与外戚交替把持朝政,而外戚又极力想独揽大权。士大夫阶层

  • 中国历朝盛世有哪些 中国历代盛世一览表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盛世

    最近很多人都在问这个中国历史上的盛世有哪些,其实也真的是挺多的,很多人也估计只知道4大盛世,什么文景之治,什么贞观之治,还有什么康熙盛世等等,但是话说也不仅仅如此了,中国历史上这个盛世还是很多很多的,下面给大家带来这个中国历代盛世一览表了,感兴趣的可以一起来看看。成康之治;宣王中兴;文景之治;昭宣中

  • 宋朝疆域地图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宋朝

    南北宋疆域图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时代,根据首都及疆域的变迁,可再分为北宋与南宋,合称两宋。宋朝开国时为了避免唐代末朝以来藩镇割据和宦官乱政的现象,采取重文轻武的施政方针,一方面虽在军事上积贫积弱不敌北方邻国,先于1127年使徽、钦二宗受金人掳去,迫使宋室南迁。

  • 东汉后期军阀幽州刺史公孙瓒实力强大为何败亡迅速?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公孙瓒

    在东汉末年的诸侯中,公孙瓒是早期最具实力的北方诸侯之一,巅峰时期完全碾压袁绍与曹操等人,只不过公孙瓒缺乏战略眼光,最后迅速败亡了。公孙瓒出身比较低,不像袁绍四世三公的背景,也不像曹操上面有人罩着,公孙瓒原来就是一个小吏,因为样貌好,声音好,辽西郡太守就把女儿嫁给了他,说来还颇有点倒插门女婿的味道。当

  • 三国姜维北伐的重心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姜维

    姜维北伐,文学作品中称为九伐中原,是指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军姜维北伐曹魏的战争。公元234年(蜀汉建兴十二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在五丈原病逝后,蜀国后主刘禅加封姜维右监军、辅汉将军,统率诸军,进封平襄侯。随后,姜维历任司马、镇西大将军,兼任凉州刺史、卫将军、大将军

  • 明成祖朱棣迁都的意义 朱棣迁都北京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棣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古代迁都这个事情,那可是相当大的问题,而且也是一个非常艰难的事情,毕竟迁都这种事情劳命伤财,不管是对老百姓还是对当地都是没多少好处的。但是朱棣为什么最后还是迁都了呢?朱棣迁都的原因是什么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明朝建立之后,一开始的都城是定在的南京,

  • 中国古代“子贵母死”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子贵母死

    其实关于这个“子贵母死制”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是什么意思。这个制度是出现在北魏时期,当时的北魏可以说是非常的残忍了,为了维护统治的秩序,所以如果自己的儿子变的尊贵的话,那么就要处死自己的母亲,对于这个制度真的是惨绝人寰啊!到底为什么会这样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其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