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玄武门之变李建成失败的原因

玄武门之变李建成失败的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300 更新时间:2024/2/16 11:28:37

玄武门之变是唐朝初期的转折点,面对皇族之间的政治斗争,由于李世民更改历史造成了李建成的黑化,使得李世民发动政变看似不得已而为之,但实际究竟如何?首先看看两人的实力对比:

军事上,秦王李世民手下战将智囊自不必多说,关键是李建成当时的实力究竟如何?答案是比李世民强很多,因为太子府本身就有士兵数千加上齐王的府兵和京城以外可由太子调用的军队比李世民强很多,军事将领也不必秦王少。李建成的军工也被李世民抹去,实际上李建成辅佐李渊一直打到长安,在唐刚刚建立的时候多次击退突厥的入侵,要知道唐朝刚刚建立时突厥实力强劲,为消弥兵戈唐朝还曾短时间内对其称臣,如此战功一笔带过只详细记载了李世民对内战争的功绩也着实不公平。

政治上,李渊很明显是站在李建成一边,在玄武门之变前一直打压李世民。这对于李世民来讲压力很大,如果没有野心恐怕只有交出兵权一条路可走了。另外李建成是太子,作为正统的嫡长子太子,李建成的地位在朝堂上是毫无争议的。李渊前有隋朝的教训并不会对于太子人选有丝毫动摇。

性格上,李世民胆略野心都不是李建成可比的,面对强大的太子实力,秦王没有一丝的畏惧发动政变时指挥得当临危不惧,展露了出色的指挥才能。而李建成生性宽厚,不忍对弟弟下手恐怕是失败的重要原因。在包括弟弟李元吉等人的杀掉李世民的计划都不被李建成采纳,仁慈是历史人物政治生涯死亡的杀手。

还有就是在政变的当时当地,由于处处占上风,玄武门守将又是太子府的人,这一切使得李建成放松了警惕。在得知弟弟真的发动政变之时,心里防线崩溃连射三箭接不中,一切的一切都已李建成的失败而告终。由于自己的麻痹大意与自身对于政治斗争看法与李世民相差一定距离,李建成的失败不是力量实力上的,而是个人素质上的。

其实对于李世民来说,本身的为政得失其实不必在利用修改历史来粉饰。但历史的记录如果就是这样记载的话,虽然对于当世没有任何影响,但后世的议论恐怕就是李世民执意修改历史的原因。对于来路不正的皇位,后世的评价谁有经受的住呢?

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当时高祖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太极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政变。在起兵反隋的过程中,李氏兄弟二人配合仍算默契,直到建立唐朝。

唐高祖李渊即位后,李建成为太子,常驻宫内处理事务,为文官集团代表。李世民为秦王,继续率领武将集团带兵出征,功劳也最大。太子自知战功与威信皆不及世民,心有忌惮,就和弟弟齐王李元吉联合,一起排挤和陷害李世民;同时李世民集团亦不服太子,双方持续明争暗斗。

经过长期的斗争,在李渊的偏袒下,李建成集团逐步占上风,控制了局面,为了挽回局面,最终李世民搏命一击,在玄武门杀死了自己的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李世民逼迫唐高祖李渊立自己为新任皇太子,并继承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标签: 玄武门之变李建成

更多文章

  •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了多少人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玄武门之变,李世民

    中国古代科技不发达,节气、历法之事多依赖于观察天象,依据天象还衍生出了推断事物发展的玄学,历代封建王朝都有专门负责观察天象的机构,比如秦汉时期有太史令、唐朝有太史局、明清有钦天监等等。据史料记载,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一,太白金星出现在正南方,六月初三,太白金星又在正南方出现,按照古代天象玄学解释,这

  • 西汉“诸吕之乱”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诸吕之乱

    汉高后七年(前180年)八月,一代权后吕雉去世,随后西汉国都长安便爆发了一场血腥的权力斗争,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等人以吕氏诸人谋反为名,彻底铲除吕氏集团,史称“诸吕之乱”。那么,“诸吕之乱”的原因真的是诸吕谋反吗?周勃、陈平杀了汉少帝和汉惠帝刘盈的其他儿

  • 北宋为何选择开封为都城?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开封

    北宋都城易攻难守是没错,毕竟开封地区地处平原,无险可依,不然的话,当年金人也不可能那么容易就攻破汴京,导致三千大宋皇族被一锅端。但是各位需要知道的是,一个国家定都的选择,其实是多方面因素所决定的,安全性是方面,但更多的是要看这个都城对于天下的作用。所谓国都,作为国家之中心,其一定要起到一个能够连接、

  • 北宋重文抑武的目的及措施内容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北宋

    重文抑武、国家贫弱,一谈论起宋朝,大家对它的第一印象往往就是这样。确实,自从唐朝时期的蕃镇割据引起的国家灭亡,再经过五代十国时的分裂与战乱之后,宋王朝的开创者赵匡胤本身又是在军士拥戴下成为皇帝的,由史、由己让赵匡胤以及后来的继承者都时刻警惕军队这把双刃剑,甚至在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直接将&l

  • 北宋和吐蕃的关系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北宋

    《天龙八部》中,说北宋时天下五分,有辽、宋、金、西夏、吐蕃五国,吐蕃国师鸠摩智,亦是书中的重要角色。而真实历史中,北宋时,在青海东部和甘肃南部的河湟地区,确实兴起了一个吐蕃人建立的强大政权:青唐吐蕃。其首领”唃厮啰“,是唐朝时吐蕃王朝的王室后裔。他向宋朝称臣进贡,受封为河西节

  • 北宋大事年表介绍 北宋发生了哪些历史大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北宋

    北宋(960年2月4日1127年3月20日)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以其建都于北方汴梁(今河南开封市),为别于南宋而史称北宋。北宋乃由后周末帝禅让赵匡胤开始,统治了以黄河中下游流域以南一带的以汉族人为主体的生活地区。北宋政权先后与辽、金及西夏对峙

  • 宋朝幕职与诸曹官的特点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宋朝

    宋代州郡行政属官的设置及其职能看,宋代幕职、诸曹官的特点有以下三点:一、与唐朝州官相比,宋代地方行政属官人员有所减少。如幕职诸官由数十人、十数人减为不超过五人,诸曹官由六曹参军且每曹不止一员减为五员以下,一般各在四员以下。因为宋代州级官员的职能有了专项分类,幕职诸曹官以与百姓接触较多的税籍、狱讼、赈

  • 宋朝诸曹官及其职能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诸曹

    宋代州级行政属官由幕职官和诛曹官两部分组成,诛曹官有录事参军、司理参军、司法参军和司户参军。在官阶体系中,录事参军与县令并称令录;司理、司法、司户三参军称“判司”,与县主簿、县尉并称判司簿尉,系选人最低阶层。在职事官体系中,作为州郡属官,诸曹官分掌户籍、赋税、仓库出纳、议法断

  • 宋朝州级幕职官的主要职能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宋朝

    宋代州政丛杂,军政、民政、财政、刑狱、上下文移、赈恤灾伤、布宣教化、察举官员,无所不与,“以一守令之身而下兼众曹之事,非材闳力钜,谁与共此凛凛哉。”特别是刑狱繁多、财税任务重的州郡,知州、通判不能事必躬亲,必须借助属官才能有所作为。(一)幕职诸官及其职能总体上,宋代幕职官&l

  • 宋朝州级属官体制情况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宋朝

    宋代州级政府是地方行政体制的重要一环,而州级行政属官是佐助正副长官贯彻中央政令,处理日常政务,保证完纳税粮,尤其是办理日常司法政务的主要官员。宋代州级属官体制承袭于唐末五代,但又有较大的改组,呈现出人员减少,司法政务繁重等时代特点,在化解民间纠纷,缓和阶级矛盾、巩固和加强宋朝的中央集权统治过程中,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