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甲申事变”历史事件介绍

明朝“甲申事变”历史事件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164 更新时间:2024/1/16 13:15:53

甲申事变是指1644年李自成灭亡明朝,随后清兵南下入关作战的历史事件。

明朝末年,社会矛盾尖锐,朝政涣散,官员腐败,民不聊生。内忧外患接踵而至,大明江山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农民起义军李自成在众多农民百姓的支持下,相继攻克了襄阳、汝州并顺利占领西安。而日渐壮大的义军,目标远不如此,明天子所在的北京,才是他们的最终目标。

闯王李自成于崇祯十七年(1644)称帝,定都西安,国号为“大顺”,年号“永昌”。其后李自成继续率军攻城略地,一路过关斩将,兵锋直指明朝京师。

李自成像

对此危急形势,崇祯帝派出了大学士李建泰前去抗压李自成。然而李建泰非但握兵不发,反倒捣毁自己的城池,作乱其中而后投降李自成。

抵抗不成,崇祯帝又从各地抽兵前来勤王。可勤王之兵亦多数对明廷失去信心,要么半路投降,要么推诿不前。明朝政权早已腐烂不堪,朝臣大员都揣度圣意,伴君如伴虎,君臣隔阂,良策不行,迁都之议也难以推进。更不免朝臣渐生二心,明廷此时可谓忠良尽失,无官可任。最后,崇祯帝无奈之下,派遣太监作为监军,前往督战。由内而外腐烂的明朝政权此时已是摇摇欲坠,朝中无可用之臣,城下无可战之师,京师一旦受击,恐难自保。

崇祯帝像

崇祯十七年(1644年)二月,李自成渡过黄河,攻占太原。其后,连克宁武关,并下令屠城。大同总兵姜瓖投降,李自成占领大同。十八日,进攻畿(jī)南。二十五日,至彰德,赵王朱常㳛(yú)投降。

三月,李自成进军北京。先入居庸关,监军杜之秩、总兵唐通缴械投降。十六日,轻而易举拿下昌平,焚毁明十二陵享殿。十七日,到达北京。炮轰阜成门、广安门、西直门,守卫官兵不战自降。面对“天下苦秦久矣”的心理状态,李自成一路征战,所到之处大多将士不战而降,明朝迅速土崩瓦解。十八日,此时,李自成驻军门外,遣降臣太监杜勋入城与崇祯秘密谈判,意在使崇祯帝禅位。崇祯大怒,决定亲自讨伐李自成,谈然破裂。

崇祯帝未及动身,明廷内部官宦早已暗议“开门迎贼”。而李自成之前提出的“均田赋”口号,早已笼络了备受明朝压迫的民心,有歌谣流传:“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于是百姓争相迎接。此外,李自成占领北京后,他已做好准备顺理成章登上皇位,所以他下令入城官兵必须秋毫无犯,违者立斩。上有朝中官员暗中相助,下有京师百姓作为群众基础,李自成毫无阻拦地踏进广宁门,北京外城沦陷。

十九日,崇祯皇帝闻讯,诏臣议策,然文武官员,一无所至。崇祯知道败局已定,明已无翻身之力。于是前往坤宁宫,逼死皇后、亲刃子女。最后与太监王承恩来到煤山,悲愤自缢,时年三十四岁。维持了两百多年的明朝政权就此灭亡,农民起义军建立起来的大顺朝取而代之。

李自成顺利攻占北京城。然自己毕竟只是一介布衣,能力通识终究有限。夺取政权后,李自成开始盘剥旧臣,掳掠百姓,不问民生,行事荒唐,民心尽失。之后在山海关被清军重挫,回京仓促登基,而后逃离北京,辛苦建立的大顺政权,最终不过是昙花一现。

标签: 甲申事变

更多文章

  • 隆庆新政历史背景 隆庆新政的内容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隆庆新政

    隆庆新政是明朝明穆宗朱载垕统治时期出现的承平时期。简介明穆宗统治期间以隆庆作为年号,明穆宗因为即位前一直生活在宫外藩邸,所以较为体查民情,《明史》说他“端拱寡营,躬行俭约”。明穆宗比较宽容,用人不疑,文有徐阶、高拱、张居正、杨博,武有谭纶、王崇古、戚继光、李成梁。因此果断地清

  • 隆庆开关的历史背景介绍 隆庆开关的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隆庆开关

    隆庆开关是指隆庆元年(1567年),隆庆皇帝(明穆宗)宣布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明洪武年间,为维护政权,隔绝海上反明势力和倭寇的袭扰。明太祖朱元璋颁布了禁海令,宣布“濒海民不得私自出海”;洪武十四年,又下令“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r

  • 明朝俺答封贡的历史背景及历史影响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俺答封贡

    俺答封贡,是隆庆五年年(1571年),明朝少数以非军事手段解决与外族敌对关系的事件。简介明朝中央内阁大臣张居正和高拱,以及地方上的宣大总督王崇古及大同巡抚方逢时,趁把汉那吉与其祖父、鞑靼首领俺答因家事争执而降明的机会,与鞑靼达成了封贡及互市的协议,结束了近二百年的敌对状态。明朝又借机铲除赵全等汉奸,

  • 明朝张居正改革之:考成法内容介绍及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考成法

    考成法,是明代万历时期中确立的的官员考核制度,由张居正在万历元年(1573)提出,后来推广到全国。简介新法规定:六部和都察院把所属官员应办的事情定立期限分别登记在三本账簿上,由六部和都察院按账簿登记,逐月进行检查。这样就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官员考评机制,有效实现了考评与纠偏相结合,改变以往仅仅主要靠吏部

  • 夺门之变爆发的原因介绍 夺门之变为什么能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夺门之变

    夺门之变(又称南宫复辟)是景泰八年(1457年)被代宗囚禁在南宫的明英宗朱祁镇复位的历史事件。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定下一条规定,自他开始,以后的国君在位期间,只采用一个年号。区别过往,这也是为何后世在谈论明清两朝的帝王时,用年号即可指代相应之君主。但明朝却有一个皇帝例外,明英宗朱祁镇在位期间,就用过

  • 明朝“仁宣之治”出现的原因 仁宣之治表现哪些方面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仁宣之治

    仁宣之治又称仁宣盛世、仁宣致治,明仁宗朱高炽和明宣宗朱瞻基采取的宽松治国和息兵养民等一系列政策使得国家出现盛世的局面,是明初三大盛世之一,后人将永乐盛世和宣德时的太平合称为"永宣盛世"。明代仁宣时期是指明仁宗朱高炽和明宣宗朱瞻基在位统治时期,前后历时不足11年,却被誉为有明一代的“黄金时

  • 王振擅政时间 王振擅政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王振

    王振擅政,又叫王振用事、王振专权,是明朝正统年间(1436年~1449年)王振专权时期的一系列事件。简介王振擅政使得仁宣之治在明英宗时期没有得到延续,后来明英宗在王振的唆使下,亲征蒙古,不幸在土木堡之变中被俘。王振专权是明朝第一次内官摄政,对明朝历史有着深远的影响。明朝中叶的汪直擅政与刘瑾擅政、明朝

  • 土木堡之变死了哪些名将 土木堡之变对明朝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土木堡之变

    土木堡之变,发生于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北征瓦剌的兵败事变。它是明朝中央军队第一次发生的一场失败战役。土木堡之变是明朝立国以来,最可怕的一场灾难,二十万明军死伤过半,面对瓦剌铁骑,败得是一塌糊涂。跟随朱祁镇亲征的明军都是精锐之师,战败后京城防卫空虚,而且皇帝朱祁镇被俘,事态迫在眉睫

  • 明朝“北京保卫战”发生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北京保卫战

    北京保卫战或称京师保卫战、明京师保卫战、北京之战、明保卫京师之战,是指1449年瓦剌首领也先攻打明朝首都北京,明朝在兵部尚书于谦领导下开始的一场首都保卫战。背景及起因瓦剌是当时漠北蒙古三部之一,另外两部是鞑靼和兀良哈。明初,脱欢统治瓦剌。明英宗正统四年(1439年),脱欢死。其子也先继父位,自称淮王

  • 明朝初年中书省左丞相权责介绍 明朝中书省相当于什么部门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左丞相

    明朝中书省,为明朝初期至洪武十三年(1380年)期间的行政中枢。左右丞相为明朝中书省的最高长官,负责统领六部,总理天下政务。结构中书省结构中有:左丞相,正一品。右丞相,正一品。平章政事,从一品。左丞,正二品。右丞,正二品。参知政事,从二品。直省舍人,后改为中书舍人,从七品。中书省属官左、右司中:左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