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国同盟会成立时间及性质介绍

中国同盟会成立时间及性质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001 更新时间:2024/4/18 3:09:30

中国同盟会,亦为中国革命同盟会,是中国清朝末年,由孙中山领导和组织的一个统一的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主要由孙中山、教仁、黄兴、黄元秀、蔡元培等人领导,由于其成员其包罗之众,自1906年以后就不断发生内争,包括个人的冲突、理论的不同与革命方略的歧见,特别是由于一连串武装起义的失败,更增加了内争的激烈性。辛亥革命后,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成为之后中华革命党与中国国民党之前身。

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在东京召开成立大会,到会者约有100人,除甘肃尚未派留日学生外,其关内17省均有人参加。大会通过孙中山起草的《同盟会宣言》和《同盟会对外宣言》以及黄兴起草的会章。经大会讨论通过的章程规定,以东京为本部所在地,总理以下分设执行、评议、司法3部;在国内外分设9个支部(国内有东、西、南、北、中5个支部,国外有南洋、欧洲、美洲、檀香山4个支部),并在各省区成立分会。会上推举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长,协助总理主持本部工作。大会又通过以《二十一世纪之支那》杂志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后改名为《民报》。

中国同盟会在推翻清政府、结束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中起到重要作用,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

标签: 同盟会

更多文章

  •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爆发于哪一年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一场全国性革命。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广义上辛亥革命指自十九世

  • 武昌起义爆发的历史背景及时间过程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又称辛亥首义、武汉首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关于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的人,或许大家都知道是熊秉坤,因此还有了“熊一枪”的说法。因为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之一》中指出:&ldqu

  • 保路运动历史事件介绍 保路运动与辛亥革命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保路运动

    保路运动又称保路风潮,为清朝末期四川、湖北、湖南、广东等省反对清朝政府将地方准备兴建的川汉铁路、粤汉铁路进行国有化而发生的运动。其中四川省的运动最为激烈。四川保路运动是由立宪派发动和领导的。他们力图把运动控制在文明争路的范围内,要求人们只求争路,不反官府,不打教堂,更不得聚众暴动。同盟会虽然没有掌握

  • 南北议和历史事件介绍 南北议和发生的背景及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南北议和

    南北议和是指辛亥革命时期,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南方革命政府和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方清政府势力,在上海举行的和谈。事件简介1911年10月10日革命军在武昌打响第一枪,在之后的时间里南方各省纷纷宣布独立,清朝统治呈土崩瓦解的状态,截止11月末清政府所控区域只有东三省、直隶、河南,清朝政权已是名存实亡,清政府

  • 天津教案历史事件介绍 天津教案发生的背景及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天津教案

    天津教案是1870年(同治九年)在天津发生的一场震惊中外的教案。简介天津民众为反对天主教会在保教国(法国)武力的庇护下的肆行宣教活动,攻击天主教教会机构而造成数十人被谋杀。天津教案画像教案发生后,法、英、美、俄、普、比、西7国联衔向清政府提出"抗议",并调集军舰至大沽口进行威胁。而清政府事后的对外妥

  • 洋务派主要代表人物 洋务派和维新派的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洋务派

    洋务派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是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壮大的统治阶级内部的一个政治派别。简介洋务派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主要宗旨,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原则。洋务派在中央的主要代表是以恭亲王奕訢、瓜尔佳·文祥为代表的满族宗

  • 瓜分中国狂潮的开端是什么 瓜分中国狂潮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瓜分,中国,狂潮,开端,是什么,影响,瓜分,中国,狂潮,是指

    瓜分中国狂潮是指19世纪末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简介1896年时沙俄以迫日归还辽东半岛有功,诱迫清政府签《中俄密约》,内有将东三省的铁路(东清铁路中东线)修筑和经营权给俄国、战时开放使用港口等条件,在此之后引发列强争相迫使清朝划出势力范围、租界与

  • 马关条约内容及历史背景 马关条约签订时间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是中国清朝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在日本马关签订的割地赔款不平等条约,标志着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束。一、《马关条约》签署的背景《马关条约》签字场景日本在明治时期进行现代化改革后,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需要拓展市场,日本国内市场的狭小,使得它把眼光放大到朝鲜与中国。日本在1876年

  • 清朝后期“公车上书”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是指清朝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康有为率同梁启超等一千两百名举人于北京联名上书清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反对在甲午战争中败于日本的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事件简介公车上书被认为是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也被认为是中国群众的政治运动的开端。词语解释公车上书拼音:

  • 司马懿为何会发动高平陵之变?有哪些人在支持司马懿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司马懿

    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魏帝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扫墓,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自此曹魏军权政权落入司马氏手中,史称高平陵事件。在大家印象中,高平陵政变就是司马懿父子在和曹爽斗,其实司马懿有许多盟友,很多文武大臣都支持司马懿。司马懿“倒爽联盟”的战友们正始十年正月(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