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亲王就藩流程介绍

明朝亲王就藩流程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633 更新时间:2024/2/28 10:31:14

前言: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对于儿子们的安排基本上还是沿用元朝的那一套:

“各有爵封,分镇诸国。”

期望皇子们长大之后能够

中国历史朝代表

“上卫国家,下安生民。”

在册立朱允炆为皇太孙之后,朱元璋对勋贵武将实施了大清洗。而在这种形势下,明军依然在北方保持对北元政权巨大的压力,底气就在于分散在北部边境线上的诸位掌握军政大权的亲王们。

可惜在朱元璋死后,继位的皇太孙朱允炆被文官集团给忽悠瘸了,对自己的叔叔们举起了残酷削藩的屠刀。最终镇守北平的燕王朱棣被逼反,朱允炆也受到了身死国灭的报应。

在之前的文章中笔者曾经说过,朱棣在篡位之后同样也进行了削藩,只不过手段更为巧妙。通过朱棣、朱高炽、朱瞻基三代君王的努力,明朝藩王的军事实力被彻底剥离,完完全全地成为了朝廷的吉祥物。

当然任何事情都是有代价的,亲王们既然无法觊觎皇位,朝廷就得相应地予以物质上的弥补。今天笔者就以明世宗嘉靖皇帝的亲爹兴献王朱祐杬的就藩过程为例,看看普罗群众为这样一位亲王的就藩,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陈宝国老师扮演的明世宗嘉靖皇帝

兴献王朱祐杬的背景

朱祐杬,明宪宗朱见深第四子(伦序为第二子),生母宸妃邵氏,生于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七月二日。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七月,自知身体已经不行的宪宗下旨将所有皇子全部册封为亲王(长子朱祐樘先以受封皇太子),于是年仅12岁的朱祐杬被册为兴王。

一个月后宪宗驾崩,皇太子朱祐樘继位,是为孝宗。作为皇帝所有兄弟之中年纪最大的那个弟弟,兴王朱祐杬所受到的任何待遇,都会被视为其他亲王的标杆。弘治元年,兴王等五王将出阁读书,孝宗安排进士马政等人作为教读官。弘治三年,15岁的兴王朱祐杬开始做就藩准备,孝宗将其教读官马政、刘良升为兴府左、右长史。弘治四年,孝宗下旨在湖广德安府安陆州为朱祐杬修建王府。

兴王成婚

婚礼流程

在就藩之前,首先要做的一件重要的事就是成婚。虽然明朝已经经历了无数次的亲王婚礼,算得上是经验丰富。但是由于历朝历代皇帝、后宫和亲王之间的关系不同,每次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亲王婚礼流程做出微调。比如这次兴王成婚,就不能直接套用成化元年德王朱见潾的婚礼流程。虽然德王和当时的皇帝宪宗的关系,和兴王和现任皇帝孝宗一样都是兄弟。但是当年德王成婚的时候后宫只有皇太后,而现在后宫之中既有皇太后,又有太皇太后。

(弘治四年十一月)辛卯,礼部进兴王婚礼仪注:一钦天监选本年十二月十六日尚冠。二十一日纳徵发册。弘治五年正月二十日亲迎。(《明孝宗实录卷五十七》)

十二月二十一日,孝宗派太师兼太子太师、英国公张懋为正使,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刘吉充副使,捧持节册,为兴王妃行纳徵等礼。这两个人,一个是世袭勋贵的老大,另一个则是内阁首辅,可见皇帝对兴王婚礼的重视程度。兴王妃是中兵马指挥司指挥蒋敩长女,这位蒋氏日后在嘉靖帝“大礼议”事件中还有突出表现,此是后话。

支盐风波

当然举办婚礼,钱是最重要的。在早前的弘治四年三月,孝宗下令赐兴王淮安仪真盐一万引,以助婚礼之用。在明朝如果想要合法贩盐,首先必须先向政府取得“盐引”。凭“盐引”到盐场支盐,再到指定销盐区卖盐。笔者对“盐引”这一块不太熟,大致看了下每引折盐300斤,一万引那绝对是天文数字了。此事还引起了不小的风波。

前面说到这一万引盐是要派人去盐场自己运的,当时朝廷一共派出两名内使(内监),兴王本人也赏赐了这两位支盐内使路费和口粮。但问题在于这二位视这趟差使为发财的好机会(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不但带了四、五个家人同行,还带了二十多名军校随同保护。按理这也不算特别过分,关键是连这二十多名军校也带了家人随行,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事情被礼科左给事中韩鼎捅到御前之后,孝宗亲自作了批示:

上命原差内使二人许带家人、军校共八人。其盐令巡按御史同内使就彼鬻之,解银来京,毋致迟误。(《明孝宗实录卷五十》)

修建王府

弘治五年,巡抚湖广都御史谢绶上奏朝廷,表示由于修建王府事务繁多,请求免去湖广德安府知府朝觐。要知道天下官员到京城朝觐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朝廷要对朝觐官员进行考评打分以决定升迁还是降级。

弘治七年,新任巡抚湖广都御史韩文又称湖广修建王府费用浩大,想留用荆州府木植料商税的70%作为工费开销。工部表示商税是用来造漕运船的,不能挪用。最后皇帝和稀泥之后双方达成协议,造船剩余费用可以挪用来修建王府。

(弘治七年二月)庚午,巡抚湖广都御史韩文奏:今湖广方营建兴、岐二王府第,又重修吉府。三役并举,木石瓦甓之费难以预计。其官匠人等饩廪,计岁用银四万三千二百两。今工未及半,不知将来所需其多几何。乞以荆州府抽分木植料价十之七,以佐其费。(《明孝宗实录卷八十五》)

安陆兴王府遗址

对于孝宗朝王府修建时的奢侈浪费、工役浩大,礼部尚书倪岳为此请求朝廷查永乐、宣德年间王府规制,务求节约。

(弘治八年十月)庚申,礼部尚书倪岳等言:永乐、宣德间造各王府规制俭约,近来务极宏丽,伤财害民。乞敕内官监今后凡造王府,悉遵永乐、宣德间式样画图,务从俭约,以恤民困。上曰:既永乐、宣德间王府规制皆祖宗所定,诚宜遵奉,所司其备查以闻。(《明孝宗实录卷一百五》)

兴王之国

弘治七年九月八日,兴王朱祐杬到天寿山祭拜列祖列宗陵寝(包括其父宪宗朱见深所在的茂陵,祖父英宗朱祁镇所在的裕陵,曾祖父宣宗朱瞻基所在的景陵,高祖父仁宗朱高炽所在的献陵,以及他们这一支的始祖太宗朱棣所在的长陵。)此后终其一身,都不会再有回京的机会了。

九月十七日,朱祐杬诣奉先殿行礼,百官诣北京兴王府行礼。

九月十八日,朱祐杬在孝宗早朝之后,冕服至御前行五拜礼。孝宗赐果酒,朱祐杬喝完之后磕头告别。出奉天殿后在东阶上及丹陛下及午门外,再磕头三次。孝宗目送弟弟出午门之后才回宫,从此兄弟二人此生再未重逢。当然孝宗也绝不会想到二十年后,这位弟弟的儿子会重新回到这紫禁城中,成为大明王朝的新主人。

王府护卫

随同亲王之国的王府护卫惯例于后府锦衣卫并在京卫分拨,合计1700人。弘治六年由兵部尚书马文升的建议,改为在京锦衣卫拨校尉300人,其余京卫拨军士600人,剩余800人由王国所在地附近卫所拨补。这样一来不但可以避免过多的京军被调遣到地方,还可以节约亲王之国路上的钱粮消耗,可谓一举两得。

之国礼议

根据弘治七年八月礼部所上的兴王之国礼仪,兴王到达安陆州城外时,本处文武官员要率领当地耆老出城迎接。王府内露台之下要陈设仪仗,承运门外要陈设金鼓旗,军职官员负责守卫王府各门及各殿。大殿丹墀前设文武官员拜位,文东武西。等兴王冕服升殿之后,所有文武官员行跪拜礼。

引礼引班首升自东阶,由殿东门入至殿中。赞跪,外赞同赞跪,班首众官皆跪。班首致词云:“某官某等,敬惟殿下钦承上命。至国之初,礼当庆贺。”如系王府官,则称臣某等。(《明孝宗实录卷九十一》)

沿途骚扰不尽,百姓苦不堪言

兴王之国之时,共用船九百余艘,军校二人用车一辆。一路之上

“官校暴横甚于狼虎,虽方面官亦被凌轹。”

而之所以用那么多船和车,就是为了装载私盐,勒索银两。经过地方之时,盐法惨遭破坏,百姓求生无门。

当年仁宗朱高炽诸子郑王、襄王等在宣德年间之国之时,用船不过二、三百艘,而军校俱无车辆。英宗朱祁镇诸子德王、崇王等在成化年间之国时

“船亦多不过七百余艘,军校无车辆,宫人无廪给。”

虽说比起宣宗朝时已多了数倍,但和现在的兴王比起来还只是小巫见大巫。

结语:兴王作为孝宗长弟,其从婚礼流程、王府规制一直到之国礼仪,都对孝宗朝其他亲王有着标杆效应。而在兴王之后,还有岐王、益王、衡王、雍王、寿王、汝王、泾王、荣王和申王九位亲王在等着全套流程再走一遍,这对于大明王朝的财政,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因此在弘治十一年十一月,以英国公张懋为首的文武百官借着清宁宫火灾的由头,向皇帝做出了大声疾呼:

今后亲王之国,车船数目兵部俱照成化年旧例拨送,不许求讨过多。旗校人等宜从户部查照支给行粮,免行应付口粮。钦差太监一员总理其事,不必多差。其承奉、长史令钤束下人,不许纵容附撘客商买载私盐等货。(《明孝宗实录卷一百四十三》)

标签: 亲王

更多文章

  • 库页岛是如何从中国脱离逐步成为俄国领土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库页岛

    库页岛,我国古代称之为苦叶、苦兀、骨嵬或黑龙屿,俄译名“萨哈林岛”(Sakhalin,这个名称来自于满语,意即是“黑河口岛”),日本称为“北虾夷地”(指北海道以北)或“桦太”。“萨哈林&rdq

  • 中国古代嫡庶之分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古代

    古代除了讲究男女之别,还强调了嫡庶之分,一般来说,古代的富一一点的家庭,男主人大多有一妻多妾,子女们也有嫡子、庶子之分,嫡子乃男主人的正妻所生,尤其是嫡长子,在继承爵位、家产等方面,都会比其他子女要优先,所享受的权利,也不是一般人所能比,而庶子则落魄的多,他们的生母基本是妾、女婢、以及外面的情人所生

  • 中国古代巡抚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巡抚

    受文学作品及影视剧的影响,大多数人似乎认为“巡抚”这一官职是明清时代的产物。其实不然,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有“巡抚”之名,北魏延和元年(公元432年),太武帝拓跋焘率名将来大千北伐,大败柔然之后,太武帝以来大千勇猛、多有战功且熟悉北境险要,遂诏其&ldqu

  • 录尚书事是什么官?魏晋时期录尚书事发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录尚书事

    录尚书事在魏晋时期扮演着重要角色,历代重臣,必加录尚书事的头衔。录尚书事不是单独授予的官衔,而是一种加官,即朝廷不会单独任命某大臣为录尚书事,而是和其他官衔一起授予。曹魏后期权臣司马昭,曾被朝廷任命为大都督、录尚书事;西晋开国功臣贾充曾被朝廷任命为太尉、太子太保、录尚书事;东晋后期重臣谢安,曾被朝廷

  • 王莽改制失败的主要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王莽

    公元8年,王莽废刘婴,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新”。建国后的王莽为了解决自西汉后期就存在的民穷国虚、土地兼并、奴隶和流民数量增多、各地起义不断等日益严峻的社会问题,开始大力推行土地、币制、商业等全国性的改革行动,王莽希望借助这些改革来缓和新朝的社会矛盾,并从根本上解决现有的社会

  • 唐朝藩镇割据过程及影响 唐朝是怎么被藩镇灭掉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藩镇割据

    唐朝藩镇势力是怎么一步步变强的?朝廷为什么不想办法压制?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众所周知,唐朝政权实亡于藩镇割据,中央及地方矛盾尖锐,各地节度使独揽军、政、财权,职位又由其子弟或部将承袭,不受中央政令管辖。随着时间推移,唐朝统治者无力镇压已成尾大不掉之势的藩镇节度使,各地藩镇却有实力攻打京城,逼迫

  • 汉武帝的酎金夺爵事件的背景与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汉武帝,酎金夺爵

    酎金夺爵是汉武帝采取的一项打击王侯势力的措施。后座酎金失侯的意思是跟酎金夺爵是一样的:犯了酎金的罪,而失去了爵位。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势力。推恩令下达后,诸侯王的子孙多得以受封为列侯,不少王国从此以后分为若干侯国。按照汉制,侯国隶属于郡,地位相当于县,因此王国为

  • 中国历史上代国这个封国出现过多少次?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代国

    历史上除了西汉时期的代国外,还有三个代国,分别是春秋列国代国,战国后期代国,魏晋时期代国。一、春秋列国代国故地在今河北蔚县,始封之君不详,为商汤所封,战国时期被赵国所灭。国小民贫,一直没有发生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不过它的末代国王却是死得极其悲催,史载:赵襄子使人请代王。使厨人操铜枓以食代王及从者,

  • 汉末三国时期汉室宗亲都占据哪些地盘?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汉室宗亲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提起汉末三国的皇室宗亲,大家第一反应就是刘备“刘皇叔”。其实在汉末刘备未崛起之前,有五位皇室宗亲担任刺史、州牧,然而尽管如此他们却无力回天,没能拯救大汉王朝。1、刘焉益州刘焉为西汉鲁恭王刘馀之后裔,建议汉灵帝设立州牧的就是他,其实他是有私心的。中平五年(

  • 汉朝皇帝庙号的追加和删减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汉朝

    在隋唐之前,庙号是对一个帝王功绩的肯定,“有德者有庙号”,不是每个皇帝都能获得庙号的,所以帝王都以获得庙号为荣。汉朝对于追加庙号一事极为慎重,对于礼制十分严格,不少皇帝因此都没有庙号。两汉皇帝人人都有谥号,但有庙号者极少,尤其是西汉,非有大功大德者不能拥有。西汉王朝15位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