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高宗为什么要让参政的武则天单独摄政?

唐高宗为什么要让参政的武则天单独摄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351 更新时间:2023/12/27 15:08:22

参政与摄政虽然只差一字,但性质完全不同。参政是得到皇帝的允许,可以对政事公开发表自己的主张,最终决定权还在皇帝手中;而摄政是代替皇帝处理政事,可自行发布政令,决定权在自己手中。

武则天参政始于显庆五年(660),是她成为皇后的第六个年头。当时,李治严重的风疾首次发作,头疼眩晕,言语不利,甚至出现暂时失明,无法处理政事,而太子李弘只有九岁,李治便让最为信任的妻子武则天参预朝政。

虽是参政,但武则天处理政事能够切中时弊,工作能力很强,颇得李治的青睐。而且,她还是一个手腕高超、手段毒辣、权力欲很强的女人,耍了许多阴谋以巩固自己的地位。所以,从中外合称“二圣”,到与李治并称为“天皇、天后”,武则天的地位每次都前进一步。

到了上元三年(676)四月,李治再一次发生风疾,而这一次,李治竟然下诏要让武则天单独摄政。李治是病糊涂了吗,对于这样一个将权力视为生命的女人,让她摄政不是要将江山拱手相让吗!

有一种说法是,李治性格懦弱,是典型的妻管严,受到武则天的胁迫,被逼无奈才下达让武则天摄政的圣旨。但这种说法有些失之偏颇,只是从性格上做出了估计,显然没有联系当时的历史环境,透过现象看清事件背后的本质。我认为,李治让武则天摄政是心甘情愿,而非迫于无奈。

首先,李治所患的风疾十分严重,发病时非常痛苦,别说处理政事,就连生活都不能自理,这是武则天一个女人能够参政的先决条件。正史中,李治有多次令太子监国,自己养病的记录。

经历了长孙无忌集团专权跋扈这一风波之后,李治心有余悸,将权力交给大臣始终放不下心,担心出现第二个长孙无忌。在大臣与妻儿之间,李治会毫不犹豫地将权力交给妻儿。而且,在封建社会男权主导下,李治即便脑洞再开也想不到妻子能称为女皇,妻子能力出众,反而使他非常欣慰,可以很好的辅佐儿子,将来成为一个优秀的帝王。

其次,当时太子李弘病亡,李贤刚被立为太子半年左右,李治担心他驾驭不了众多大臣,处理不了棘手的政事,而且当时的国际局势非常复杂,出现了三件大事:

其一,被消灭的高丽境内造反不断,大唐战线太长,补给艰难,致使战事不利,大唐被迫将安东都护府从平壤撤到辽东;其二,南方边疆少数民族反叛,战事不断扩大;其三,当年三月,西边的吐蕃挑衅大唐权威,派大军进攻河西、陇右地区,李治派出禁卫军前去讨伐。

一些列大事使国家已经进入紧急状态,偏偏这时李治风疾发作,不能理政。面对如此复杂的形式,李治担心刚刚当了半年太子的李贤不能应付,是很有道理的。而相濡以沫多年的妻子武则天,则成为最佳人选。她不但能力过人,而且非法熟悉自己的施政风格,可以最大程度达到令他满意的效果。鉴于形势吃紧,李治便想直接让武则天摄政。

但是,李治的决定遭到朝中宰相们的一致反对。因为宰相们与武则天之间的权力斗争由来已久,对武则天的野心看得很清楚,如果武则天摄政,他们必将死无葬身之地。所以,以郝处俊为首的宰相们上奏天子:“天子理阳道,后理阴德”内外才能和睦,国家才能大治;况且太子已经成年,没有必要让皇后摄政。面对宰相的强大压力,李治选择了妥协,继续让武则天参政,辅佐太子。

武则天摄政一事,虽然没能实现,但结合历史背景与当时复杂的形势,李治显然是心甘情愿的,眼里尽是武则天的优点,他完全低估了武则天的野心与权力欲望。而此时武则天对朝廷的控制力也没有强大到为所欲为的程度,使摄政一事最终偃旗息鼓。

标签: 唐高宗

更多文章

  • 中国还有色目人吗?还有多少色目人后代?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色目人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色目人的事情,很多人也都在问,这个色目人到底是什么人,话说在明朝还有这个清朝事情,这个色目人也都被阉杀干净了,那么这个说法到底对不对呢?中国人还有色目人吗?或者说现在的中国还有多少色目人的后代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些问题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吧。中国现在肯定没色目人了啊,色目人是

  • 清朝入关后封了几个异姓藩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藩王

    清朝作为中国最后一个朝代,虽然是狼狈退出历史舞台,但清朝在统治期间也有骄傲的政绩。就拿削藩来说,那是多少个朝代都头疼的事情,而清朝康熙皇帝一鼓作气镇压三个藩王。皇太极入关之后,想要攻打明朝,苦于自己又要应付明朝的军队,又要镇压农民的起义分身乏术。不得不依靠明朝投降的官兵,从事招抚以及武力镇压,皇太极

  • 汉末三国时期有多少位诸侯?刘姓诸侯有哪些人?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诸侯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中原,展开了一番激烈的较量,并最终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格局。对于东汉末年的诸侯来说,可以分为两个类型,一是汉室后裔,或者可以说是刘姓诸侯,比如刘备、刘表、刘焉、刘璋等。二是非汉室后裔,比如曹操、袁绍、袁术、吕布、马超、韩遂、张绣、公孙瓒等。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汉室衰微,但是,在不少

  • 洋务运动为何没力挽狂澜反而导致清朝覆灭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洋务运动

    洋务派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主要宗旨,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原则,在中央的主要代表是以恭亲王奕訢、瓜尔佳·文祥为代表的满族宗亲贵族官员,在地方是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的汉族官员。这里,既然说到了洋务派,那么,我们就不得

  • 诸葛亮为何执意北伐而不向西南扩张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诸葛亮

    三国时期,蜀国的人口总数,其实才不过100万。国力甚微,甚至不如秦朝时的十分之一。常备军与后备军倾国10万,也就是说90余万人口要养活10万兵力与近万官吏,导致内部不稳需要借助战争来维稳。即使向着西南进军,蜀汉的国力无法支撑后期的管理支出,包括军队驻扎、官吏任命、帮助西南地区开发土地,其扩张最好的选

  • 如何客观评价南北朝时期的“清谈家”及玄学?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玄学

    所谓的“清谈”即魏晋时期崇尚虚无空谈名理的一种风气,其上承末年的清议,下启魏晋时期的玄学。其中最为知名的就是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等七人。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为何说活动于魏晋南北朝的清谈家,对西晋灭亡有重大责任?东汉末年时期,正值第二次党锢之祸

  • 古代荆州管辖的面积到底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荆州

    荆州,上古九州之一,上古九州之一。相传大禹成功治水后,把“天下”分为九州(也有黄帝始创“九州”之说),于是九州就成了古代汉地的代名词,分别为豫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冀州、兖州。三国时期的荆州是怎样的存在呢?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跟小编一起看

  • 五胡乱华的源头是秃发树机能起义?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秃发树机能

    说到秃发树机能这个人想必大家都清楚这个人吧,如果知道这个人的话你会发现这个人和五胡乱华有着非常大的关系,也可以是说是五胡乱华的前奏,那么如果不知道这个人的话,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揭秘看看吧,看看这个人到底是谁?他和五胡乱华又有什么样的联系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揭秘看看吧!秃发树机能听到这个名字就知

  • 东汉末南阳太守袁术的实力有多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袁术

    袁术字公路,汝南汝阳人,袁绍之弟。“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有句话叫“穿上龙袍也不像太子”,形容一个人徒有其表,毫无内涵,即便被强行推到高位,也坐不稳,更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三国时期著名的枭雄袁术就是如此,作为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代

  • 商朝国王祖乙在位期间有哪些为政举措?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祖乙

    祖乙,生卒年不详,子姓名滕,别称子胜、祖乙、且乙,商朝第十四任帝王。他是商王河亶甲之子,河亶甲死后,继任君主之位,在位19年,去世后葬于狄泉(今河南洛阳东北),其子祖辛继位。庙号商中宗。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祖乙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为政举措政治官职祖乙时期,商朝的职官有中朝任职的内服官和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