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朝户籍制度历史介绍

秦朝户籍制度历史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251 更新时间:2024/1/19 6:25:28

秦朝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今天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秦朝的户籍制度乃是商鞅变法以来的延续,而商鞅变法时所制定的户籍制度,则是为了便于朝廷对百姓加强管理,其核心仍然是为“耕战”服务,且与连坐制度息息相关。秦朝的户籍制度,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较为详细的户籍管理模式,在当时来说,无疑极为先进。

秦国户籍制度特点

根据《史记·秦本纪》的记载,早在秦献公十年时,便建立了“为户籍相伍”的户籍管理制度,也就是说以五家为“伍”来进行编制户口,这时期“伍”便是户口编制的基本单位。

特点一:以“伍、什”为基本单位。根据《史记·商君列传》的记载,到了秦孝公时期,孝公以商鞅实行变法,于是“令民为什伍,而想收司连坐”,《索隐》中则有“五家为保,十家相连”的记载,此时开始确立了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的户籍制度,而与这种制度相伴随的,便是严苛的连坐制度,“伍什”的编制便是为了邻里之间相互监督。1975年,湖北省出土的云梦秦简,这为我们揭开了《秦律》的面纱。所谓的“伍什连坐”,便是说“伍什”之中一家犯法,十家连坐的制度,如果主动举报则可以免除刑罚,如果隐瞒包庇则会加重刑罚。因此,商鞅变法之后的秦国,建立起了一套以“伍、什”为基本单位的户籍制度,有了相互之间的连坐监督,极大方便了朝廷对百姓的管理,且可以直接深入到每一户人家。

特点二:小家庭管理模式。在商鞅变法之前,秦国一家之人不论有多少口,都通常居住在一起。而商鞅则制定了一夫一妇的小家庭管理模式,为了强制推行这一政策,更是制定了“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的惩罚机制,也就是说,如果一家有两个男人,便必须分家,如果不分,便以增加其赋税为惩罚。这种制度主要是为了取缔大家族制下的大家庭,鼓励小家庭的建立,从而推动小农经济,也可以将其看作是一种彻底释放劳动力的手段。

特点三:登记极为细致。根据史料来看,在秦始皇之前,秦朝的户籍制度主要登记有人口所在地、家庭身份、出生地区、爵位、姓名、家庭财产和类别等。而一个家庭内部,则按照以户主为首,男性、成年人、直系亲属、女性、未成年人、旁系亲属的顺序,登记着其家庭成员,还有其祖宗三代的出身情况。此后,一直到秦始皇十六年(前231年)规定,男子不论成丁与否,一律登记年龄,甚至有可能登记着户内成员的身高记录。

如此详细的户籍制度,在古代来说无疑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为了维持户籍制度的运转,当然要要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那么它又是如何运转的呢?

1、户籍核对的周期和方式。现在一般认为,秦朝的户籍为三年一造(另说年年更造),县、郡官员负责户口的查验和登记,这被称为“案户比民”,或称“案比”。“案比”的时间为在当年的八月,到时老百姓需要全家出动前往县府,聚集廷中,接受主吏的比对。而为了避免百姓有所隐瞒,当时还制定了一些临时性的监察措施。

秦国户籍和律法大多落入了萧何手中

2、户籍的登记、消除和迁移。《商君书·境内》有载“四境之地,丈夫子女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消。”而根据《傅律》的规定,户口的登记、消除主要由百姓自报,而为了避免百姓以小报老或以壮报残从而逃脱劳役,同样有着相应的处罚规定。而一旦百姓需要迁移,则必须在官府办理“更籍”手续,否则不可迁移,如果擅自迁移,是要遭到惩处的。同样的,如果官吏故意刁难百姓,从而导致百姓遭到惩处,官吏同样要接受处罚。

3、立户的要求。在秦国或者秦朝,并不是说你想要立户便能立户的,而是有着一定的要求,一般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一是不能是商人、开客店者、赘婿、后父。二是必须是土地拥有者或是官府授田的对象。

综上所述,户籍制度在秦国和秦朝乃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政策,他可以保证国君对国内人力情况了如指掌,更方便了朝廷派遣劳役、收取赋税,可以说是大大提高了国家行政效率。

标签: 秦朝

更多文章

  • 为什么古代得四川得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四川

    四川简称“蜀”,但是在叫四川省之前,蜀就是正式的称呼了,包括了四川大部分地区。自秦人李冰父子治水之后,蜀地就一跃成为了天下粮仓,这里的粮食物产非常的丰富,几乎是历史上每个王朝的粮食原地,被称之为“天府之国”。在以往的乱世时期,基本上是谁占据着蜀地,谁就

  •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为何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诸葛亮

    公元228年的春天,蜀汉大军已经准备发北伐曹魏。在大军出发之前,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魏延提出子午谷之计,魏延建议由其率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进军至长安。但是,丞相诸葛亮认为此计不可控的因素太多,未必能如此顺利,一旦失利将陷于进退维谷之地,最终诸葛亮

  • 关羽在荆州有多少兵力 留守荆州时实力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关羽

    从刘备在当阳兵败时的几千人人马开始,到赤壁之战后的巧夺荆州,获得了刘琦所率领的人马。之后又以刘琦的名义夺取了荆南的长沙、武陵、零陵、贵阳四郡。这些城池的人马在战后基本上全部都归属了蜀汉刘备。在荆州站稳了脚跟之后,其人马大约有6-7万,可以说还算不错的了。这个时候的刘备已经经过了短暂时间的修正,在军事

  • 中国古代保甲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保甲制度

    最近很多人在说这个保甲制度,说实话小编反正是第一次听说了,所以不了解,那么这个保甲制度到底是什么制度呢?保甲制度的优缺点又是什么呢?感兴趣的跟随小编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吧,期待大家的加入。1、什么叫保甲制度保甲制度其实就是一种军事管辖制度和户籍管理制度,这种制度在宋朝时期开始流行起来,而且延续了

  • 唐朝胡人是哪个民族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朝

    从广义上来讲,华夏(汉族)以外的民族,全部称“胡人”,但是很多情况下,唐代人所说的“胡人”又专指粟特人。粟特人是居于中国新疆和中亚的少数民族,在中国古籍中被称为“昭武九姓”和“九姓胡”,或者直接简称为&l

  • 战国时期“徐州相王”历史事件介绍 徐州相王的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徐州相王

    战国时期齐魏马陵之战,魏国大败,魏惠王与齐威王为对付秦国于公元前334年在徐州相会,互称为王,史称“徐州相王”。接下来听听历史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公元前334年,惠王率领韩国和一些小国到徐州(今山东滕县东南)朝见齐威王,尊齐威王为王,齐威王不敢独自称王,于是也承认魏的王号

  • 中国古代“父妻子继”习俗历史由来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父妻子继

    在小说或影视作品当中,我们经常听到或见到这种父亲去世,妻妾嫁给儿子的现象。这种“父妻子继”的婚俗,又被称为收继婚、转房婚,西方则称为利未婚,一般指丈夫去世之后,其妻妾改嫁给亡夫的叔、伯、儿子(亲生子除外)、侄、甥等婚俗形式。按照传统伦理道德来讲,这自然是违背伦理道德的,不过这

  • 春秋时期诸侯国:滑国历史介绍 滑国是被谁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滑国

    春秋时代,通常用来指东周前半期历史阶段,即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这段历史时期,史称“春秋时期”。春秋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战国前夕,总共295年。一说止于公元前453年,韩、赵、魏灭智氏

  • 春秋时期吴国称霸过程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吴国

    吴国是周朝时期,存在于江南地区的一个诸侯小国,姬姓,与周王室是同宗。吴国在西周时期一直默默无闻,不显山不露水,但是在东周时的春秋晚期突然崛起而称霸诸侯,这到底是怎么个回事呢?这事还得从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历史说起,周平王东迁以后,王室衰微,诸侯纷纷争霸。春秋初期,齐桓公首先开始称霸,齐桓公死后,晋文公

  • 先秦时期不同诸侯国纛旗、服饰的颜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诸侯国

    看过《大秦帝国》的朋友或许注意过这样一段描写:魏惠王联合其他五个国家商议分秦的会盟之日站在高处远眺,当有车马来的时候,他瞥一眼就知道是哪个国家的仪仗队,他是有千里眼吗?肯定不是。那么他是如何做到一眼就知道是哪个国家呢?其实魏惠王是根据不同国家的仪仗队所持大纛旗的颜色以及将士的服饰颜色来判断的。在先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