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末为何要设立咨议局和资政院?咨议局和资政院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清末为何要设立咨议局和资政院?咨议局和资政院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820 更新时间:2024/1/23 0:12:08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并宣布准备实施宪政。在此背景下,1909年全国绝大多数省份都成立了具有省议会性质的咨议局,1910年又在北京成立了具有国家议会性质的资政院。

山东咨议局

清朝的最后十年,除了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外,立宪成为朝野多数人的共识。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日本战胜俄国更被国人看作宪政国家战胜了专制国家,日本、英国等君主立宪制国家学习实行宪政,成为清政府变法图强所追求的目标。1906年,清政府开始“预备立宪”,民间士绅参政的热情空前高涨。1907年,清政府下令在各省设立咨议局,但仅将咨议局作为咨询顾问机构。1908年,清政府为咨议局颁布的具体章程则扩大了咨议局的权力,咨议局事实上成为了省议会,咨议局可以监督本省的行政、财政大事,但是其议决的议案并没有强制的法律效力,受到地方督抚的限制较多。1909年全国除新疆省外相继设立了咨议局,一些士绅借助咨议局积极参政。咨议局成立后,与地方督抚不时因权力问题产生冲突。

资政院

1907年和1909年,清政府又先后下令设立资政院和颁布相关章程。按照清政府的构想,资政院是议会的过度和准备机关,由公大臣担任资政院的总裁(总裁有2位),高级官员担任副总裁(副总裁有2到4位),相当于议会中的议长和副议长,议员共有200人,一半由官方指定,一半从各省咨议局议员中选出。资政院有权审议国家行政、财政、法律等大事,但资政院的决议同样没有强制约束力。1910年,资政院在北京成立。资政院成立后也时与清政府的中央机构发生矛盾。

尽管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资格的人数很少,选民主要集中于地方士绅,但咨议局和资政院的设立,使得中国近代以来首次出现了民意代表机构,在我国议会史上具有重要的开创性意义。同时,由于清政府始终未能赋予咨议局和资政院正式的立法权力,使得清政府“立宪”的诚意受到立宪派士绅的怀疑,加上“皇族内阁”的出现,使得立宪派士绅逐渐产生对清政府的离心力,加速了辛亥革命的到来。

资政院议场座位图

参考献:

1.马小泉:《国家与社会:清末地方自治与宪政改革》,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

年版;

2.耿云志等:《西方民主在近代中国》,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年版。

3.细珠:《地方督抚与清末新政晚清权力格局再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

标签: 咨议局资政院

更多文章

  • 清末东北地区面临什么样的困局?是怎样建省改制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东北

    以山海关为界的关外地区,幅员辽阔,物产丰饶,通常被称为“东北地区”。东北地区在清朝的地位十分特殊。作为龙兴之地,清朝对东北地区给予了格外的重视,不仅长期实行封禁政策,以保护龙脉不被破坏,而且还推行了不同于内地的管理政策,即设立东北三将军(盛京将军、吉林将军、黑龙江将军)。然而

  • 唐朝改革家杨炎两税法介绍 杨炎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杨炎,两税法

    杨炎担任过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左仆射、中书舍人、宰相等职,开创了世界各国预算制度的先河,于公元781年被陷害,贬为崖州司马,不久后被赐死。杨炎两税法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宰相杨炎建议颁行“两税法”。两税法是以原有的地税和户税为主,统一各项税收而制定的新税法。由于分夏、秋

  • 新中国成立后如何改造外国妓女?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妓女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催生了一场中国社会的大变革。新生的人民政权向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吹响了进攻的号角,建国不到两个月,人民政府就果断地关闭了各地的妓院,解救和改造了大批妓女。鲜为人知的是,在这些获得解放的受害女性中,有许多是金发碧眼的外国姐妹。“西域葡萄”进入中国在旧中国,外

  • 周平王东迁是西周与东周的分界线 为何没让周朝变强反而走向衰落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周平王,西周,东周

    历史上将周平王东迁视作是西周与东周的分界线,也是开启春秋战国诸侯纷争时代的标志事件。那么,一次迁都行为何以能有如此重大的意义呢?实际上在这次迁都行为的背后所蕴藏着的,是周王室与其分封的诸侯势力间的一次大洗牌。周代迁都图_图西周灭亡公元前775年,西周末代君主周幽王因自己的一时喜恶决定废掉原立的申王后

  • 国民党败退台湾后中统的情况如何 从反共到反独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统

    众所周知,中统是国民党蒋介石控制下用以监视镇压共产党员的一个组织机构,这一机构在国民党败退台湾之后工作内容就发生了变化:由之前的反共变成反独,这里的反独就是反对台独。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1960年代的台独势力,其实力固不足以动摇蒋氏父子在台湾的统治基础,而两蒋仍倾力反独,虽然也有某种“反

  • 清朝时期设立的引见制度是什么?引见制度具体又包括哪些内容?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清朝,引见制度

    引见制度是指清朝皇帝引见官员、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对官员的任免的制度,它是加强皇帝人事权的重要制度。清朝引见制度发端于顺治时期,当时顺治皇帝下发谕旨,要求吏部将全国各地官员分为三等并参加考试,考试成绩为上等者可被列名引见,皇帝面见官员根据其表现任职。此后,随着皇权的加强,引见制度也趋于成熟,引见范围也日

  • 郑成功为什么要收复台湾?郑成功是怎么收复台湾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郑成功

    公元1661年3月,中国明末清初的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兵25000人、战舰近500艘,从金门料罗湾出发,经澎湖直抵台湾西海岸,在台湾人民的支持下,经过九个月激战,击败荷兰殖民者,迫使荷兰侵略者挂起了白旗投降,被侵占了三十八年之久的台湾,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郑成功发兵收复台湾,是被动的。因为,在清军的重

  • 汉和帝如何创建“永元之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汉和帝

    汉和帝刘肇,东汉第四位皇帝。生于建初四年(公元79年),汉章帝刘炟的第四子,生母为梁贵人,后来过继给皇后窦氏为继子。建初七年(公元82年),汉章帝废太子刘庆,立刘肇为皇太子。章和二年(公元88年),汉章帝逝世,刘肇即位,是为汉和帝。养母窦太后临朝称制。永元四年(公元92年),刘肇联合宦官扫灭窦氏外戚

  • 宋庆龄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从抗日反蒋民主运动到国共二次合作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宋庆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宋庆龄在第二次国共合作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仅仅从这一方面来认识她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作用是不够全面的。本文将从一个更加全面的角度去分析宋庆龄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往在述及宋庆龄对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贡献,往往只关注她在推动国共第二次合作中的作用,而忽略了她从

  • 第二次国共合作发展轨迹:从“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和“联蒋抗日”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国共合作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经历过一个相当曲折的过程,当时国共两党的党际环境经过从“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和“联蒋抗日”这样一个演变过程,由此我们可以发现这次合作形成的发展轨迹。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