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西汉历史介绍 西汉历代帝王世袭表 BC202-AD8

西汉历史介绍 西汉历代帝王世袭表 BC202-AD8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433 更新时间:2024/1/15 12:02:54

西汉王朝是今江苏省徐州市沛县人刘邦建立的刘汉王朝,是中国第一个典型的封建王朝。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又称前汉,与东汉(后汉)合称汉朝。是中国古代秦朝之后的大一统封建王朝。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刘邦称皇帝,国号汉,史称西汉,刘邦即汉太祖高皇帝。公元9年1月10日,王莽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西汉共有十四帝,历经211年。西汉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发展,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西汉定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陵寝遍布关中,文物遗存十分丰富,显示出“汉并天下”、多姿多彩的时代风貌。

西汉时期疆域全图

刘邦,原名季,就是老三的意思,做皇帝后,改名邦。公元前256年出生在沛郡丰邑中阳里(今江苏徐州丰县)的一个小康之家,排行第三。

刘邦小时侯读过一些书,但并不是一个本份的读书人,他性情豁达,粗犷,待人宽厚,平时很少参加家庭农业生产,父亲曾为此多次责备他。到青年时代,秦始皇已经统一了全国,他通过考试当上了一个主管治安、诉讼的泗水(今江苏沛县)亭长(秦朝建制,十里一亭)。

在任期间,刘邦与郡县的小官吏关系处的很好,但他也是一个酒色之徒,后来被他封为齐王的大儿子刘肥的母亲曹氏当时就是他的外妇。后来,刘邦结了婚,妻子是单父人(今山东单县)吕公的女儿吕雉、字娥如。

吕公原不住沛县,因为和沛县县令关系好,为躲避仇家搬到沛县。吕公刚到沛县时,县里的大小官吏和富家大户听说他是县另的贵客,都带礼物来拜贺。当时,主办宴会的萧何向来客宣布:凡贺礼不满一千钱的都坐在堂下。刘邦也是贺客之一,他根本就没带钱来,但他却大咧咧地对传达门客说:“我奉贺礼一万!”传达去告诉吕公,吕公急忙亲自下堂迎接。吕公看到刘邦后,觉得他气度不凡,对他十分敬重,就拉他入席就坐。酒后,示意刘邦留下,提出愿把女儿嫁给他,这对刘邦来说当然求之不得,当即就答应下来。吕公的这个女儿就是后来历史上著名的吕后。吕后为刘邦生下一儿一女,女儿是后来的鲁元公主,儿子就是汉惠帝。

那时,秦始皇为修骊山陵墓,需要大批劳力,刘邦奉命押送刑徒去骊山,大家都知道去骊山服役,劳动强度大,生活艰苦,十去九不回,所以,谁也不愿去送死,在路上不断寻找机会逃跑,刘邦无法阻止他们。但他估计到了骊山这些刑徒也就跑光了,自己无法交差。于是,当刑徒们走到丰邑停下来休息时,他就把刑徒身上的绳索解开,对他们说:“去骊山服役,有去无回,现在很多人都跑了,到了骊山我也交不了差,干脆你们也各奔东西吧,我从此也开始逃亡了”。当时,有十几个刑徒不知道逃到什么地方去,愿意跟着刘邦走。于是,刘邦就连夜带着他们逃到芒砀山中(今河南永城)。后来,一些不满秦朝统治和无法生活的人也都纷纷加入了刘邦的队伍。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攻下陈县并建立了张楚政权的消息传到沛县,刘邦的好友,沛县主吏萧何、狱吏曹参带领百姓杀了县令,让吕雉的妹夫樊哙到芒砀山接回刘邦,让他带领沛县百姓反抗秦朝,大家称刘邦为“沛公”。

随后,萧何、曹参等人又为刘邦招收了三千沛县子弟。刘邦首先带领他们攻占了自己的家乡丰邑(今江苏丰县),接着又去攻打别的县城,在留城(今江苏沛县)刘邦遇到了当年用铁锥刺杀秦始皇的韩国丞相之子张良,张良这时也有一百多人,准备投奔起义军。刘邦、张良一见如故,谈话很投机,他们觉得附近的反秦队伍中,项梁叔侄的声势最大,决定一起投奔项梁。从此,刘、张二人成了项梁的部下。

公元前208年农历12月,陈胜被叛徒庄贾所杀。到公元前207年农历6月,项梁才知道陈胜已死,为了顺应百姓的正统思想和增加反秦的号召力,项梁听从了谋士范增的建议,拥立原楚怀王的孙子熊心为楚王,定都盱眙(今江苏盱眙)。

公元前207年农历9月,秦军偷袭了定陶(今山东定陶),项梁轻敌被杀。秦军又趁势进攻赵国(今河北邯郸),赵王向楚王熊心求救,楚王考虑到,如果秦军灭赵成功,必然要回师再攻彭城,这样对楚国十分不利;如果楚军北上救赵,可以和赵军联合,形成内外夹击之势,对击败秦军主力极为有利。于是,楚王拨出全部主力,任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前去救援赵国。

后来,项羽杀掉停滞不前的宋义,在钜鹿创造了破釜沉舟、以少胜多的史绩。楚王同时派项羽等人西进打击秦军,并和诸侯约定:“谁先进入函谷关(今河南灵宝新城五垛村),谁就是关中王。”可在当时,因为秦军强大,各路将领谁也不愿抢先入关。

公元前207年农历9月,刘邦带兵向西挺进,由于这时的秦军主力正在北方攻打赵国,后方空虚,阻止刘邦西进的只是一些地方部队,所以进展很快,一路上还不断有反秦起义军加入,刘邦出发时只有几千人的队伍,到第二年农历8月逼近武关(今陕西眉县)时,已成数万大军。

经过连番征战,刘邦大军抵进咸阳东部,秦王赢婴投降,刘邦理所当然地成了关中王,他召集咸阳等地一些有名望的人士,向他们宣布:“我们这次入关,目的是要推翻秦朝的暴政。不要害怕,我们不会侵害你们。你们受秦朝的苛法已经很久,所以,我现在和你们约定三条法令:第一,杀人者偿命;第二,打伤人的判罪;第三,偷盗的判罪。秦国的法律一律作废,所有的官吏和行政机构也都保留,大家可以安居乐业”。并同时派人同秦朝的官吏到各县、乡宣传。

百姓听后非常高兴,纷纷带着牛、羊、酒、肉来慰劳刘邦大军。刘邦又好言劝他们把送来的东西全部拿回去,他对人们说:“仓库里的粮食很多,我不能让你们破费”。这样,老百姓更加高兴,非常乐意刘邦当关中王,刘邦的这些举动给咸阳人们心中留下了好的印象。

项羽在消灭了秦军主力之后,又率领他的四十万大军向关中进发,他自恃兵强马壮,在灭秦过程中是他牵制和消灭了秦军主力,刘邦才得以顺利进关,而且大家公认的楚王熊心也是他们叔侄所立。秦朝的灭亡,他劳苦功高,应该独霸天下。于是,他以最高统帅的身份,尊楚王熊心为义帝,分封了十八个作战有功、包括刘邦在内的将军为王、侯,他自己称西楚霸王,以显示自己是众王之首,之后建都彭城(今江苏徐州)。

这次分封,项羽调整了各王原有的领地,把自己的亲信分封在各国好的地方为王,将边远的地方分给其他诸王,项羽的这一措施引起了诸侯的不满,更加恶化了割据形势,不久,齐国首先发难,诸侯混战再次爆发。

在分封王侯时,项羽也意识到刘邦志不在小,非同常人,因此表面上遵循楚王的约定,将刘邦封为汉王,给了他三万士兵,让他统领汉中、巴蜀地区(今陕西南部、四川北部),都南郑(今陕西汉中)。为了限制刘邦势力的发展,项羽将关中地区一分为三,封给了原秦朝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以遏止刘邦。

对项羽背信弃义和不公平的分封,刘邦本想立即发兵攻楚,但萧何等人从楚汉双方的实力出发,认为现在汉军势单力孤,没有力量同项羽抗衡,主张以汉中为基地,养民招贤,安定巴蜀,然后收复三秦。刘邦采纳了萧何等人的意见,被迫前往南郑。为了防备其他诸侯的袭击和表示不再东进同项羽争天下,刘邦接受了张良的建议,把通往汉中的栈道全部烧毁。

当时的汉中地理位置偏僻,生产落后,生活条件艰苦,又因为水土不服,许多将士思念家乡,常常逃跑,刘邦为此大伤脑筋。这时,又有人报告,丞相萧何也逃跑了。刘邦非常吃惊,就象失去了左右手一样,几天不思茶饭。过了几天,萧何回来,刘邦才知道他这次匆忙夜奔,是为了追赶一个人才韩信。后人把这个故事概括为“萧何月下追韩信”。

萧何这么着急的追赶韩信,引起了刘邦的重视,在听完萧何的解释以后,知道韩信是一个深知兵法之道,不可多得的军事人才,于是,马上任命韩信为大将军。韩信当上了大将军以后,找到了充分发挥自己才干的天地,他不负刘邦的重托,指挥将士勤操苦练。当项羽在城阳(今山东菏泽)、邯郸(今河北邯郸)同反叛他的齐、赵激战,无法脱身,后方空虚的时候,韩信认为时机以到,就向刘邦建议说:“我们的将士都是关东人(指函谷关以东),他们的家属都在关东,日夜都想打回老家去,我们应利用大家思归之情;项羽分封的关中三王,都是秦的降将,他们原来率领秦军镇压反秦斗争好几年,杀害了许多将士和百姓。在灭秦的过程中,他们又欺骗秦军将士投降,结果,二十万秦兵在新安被项羽活埋,惟独他们不但没事,反而被封为王,秦地的父老兄弟都认为是他们出卖了秦国士兵,换取了自己的荣华富贵,人们对他们恨之入骨;当年汉王入关时,对百姓不伤秋毫,又废除了秦朝苛酷的法令,并和人民约法三章,得到了百姓的拥护,愿意让你做关中王。而且,按照楚怀王与诸王的约定,你本来就应当关中王,这个百姓是都知道的,项羽不封你做关中王,反而违约封你汉中,百姓恨项羽不公正,正因为不公正的分封,所以现在诸王侯反叛。现在,项羽正在同齐、赵作战,无暇顾及关中,东进的条件已经成熟,请大王下命令吧”。

刘邦听后非常高兴,马上调兵谴将作东进准备,他让萧何留守后方作好后勤保障,自己随韩信带兵东进。不到一个月,关中王章邯兵败逃走,司马欣、董翳二王投降,刘邦占领了全部关中,人马也大大增强。随后,刘邦又一路带领或降或败的诸王侯的军队五十六万人向东伐楚,很快就攻下项羽的都城彭城。

正在外同齐、赵作战的项羽得知都城失陷,亲自率领三万精兵回师彭城,这时的刘邦被轻易取得的大捷冲昏了头脑,每天都在城内大摆宴席同诸侯庆祝胜利。项羽乘机向刘邦发动进攻,一天之内就大破刘邦,五十六万乌合之众一败涂地,士卒死伤大半,刘邦只带领几十个人突围逃走。各路诸侯看到刘邦大败,也都纷纷叛离。

刘邦在彭城大败后,逃到荥阳(今河南荥阳)凭险固守,幸好留守后方的萧何给刘邦派来了增援部队,同时,韩信也收兵与刘邦会合。在荥阳固守期间,刘邦派说客说降了项羽手下的一员大将英布反叛,使项羽失去了一支重要的军事力量。后刘邦又采用了陈平的离间计,又使项羽失去了一位重要的谋士范增和大将钟离昧。

自公元前206年农历8月~公元前203年10月的三年间,刘邦和项羽经过大小一百多次战斗,双方各有胜负,打的精疲力尽,谁也不能消灭谁,于是双方达成协议,以刘邦固守的荥阳鸿沟为界,以东为楚,以西为汉,这就是历史上的“中分天下”。

协议以后,项羽率兵东去,刘邦也想引兵归汉中。张良、陈平对刘邦说:“我们已据有天下大半,诸侯又都归附,现在楚军兵疲梁尽,应该借这个机会消灭项羽,否则,养虎遗患,后悔无穷”。

从善如流的刘邦顿时醒悟,立即调转马头,追击项羽,公元前203年农历12月,由韩信统一指挥的三十万刘邦大军,将项羽包围在垓下(今安徽灵壁),项羽突围到乌江岸边,自刎而死。

公元前202年农历2月,刘邦在山东定陶正式称帝,国号为汉,定都洛阳。农历5月,刘邦在洛阳的南宫举行盛大的庆功宴会,会上,刘邦让群臣畅所欲言,总结汉兴楚亡的经验教训。有的大臣说:“陛下对作战有功的人员有封有赏,所以肯为陛下出力;项羽对有功、有才的人不但不封不赏,反而猜疑、嫉妒,所以,失去了天下”。刘邦听后对他们说:“你们说的很对。与人争天下,成功失败全在于用人。在帷幕里制定作战计划,能算准千里之外的胜利,我比不上张良;治理国家,搞好后勤供应,我比不上萧何;统帅百万大军,百战百胜,我比不上韩信。但我能重用他们,这是我得天下的原因,而项羽连一个范增都不能用,所以他失败了”。这时,有一个士兵从山东赶到洛阳求见刘邦。他认为刘邦夺取天下的方式和周王朝不同,不应该象周王朝那样定居洛阳,而应该以秦地攻守兼备的地理条件,定都关中。刘邦觉得这位士兵说的很有道理,于是,当日就起驾西迁关中,定都长安。因为长安地处西方,和后来汉光武帝刘秀在洛阳重建的东汉王朝东西相对,所以,历史上称“西汉”。

西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基本上继承了秦朝的制度。和秦王朝一样,西汉中央政府由皇帝总揽大权,下设三公九卿。地方政府也实行郡县制,不同的是,西汉除了实行郡县制外,还分封了一些诸侯国,这是因为在灭秦和灭楚的过程中,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刘邦许诺下的,如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等七个异姓王。

但这些王后来都各霸一方,不听中央指挥,后来除长沙王吴芮,其余的都被刘邦陆续消灭。但是,在消灭异姓王的同时,刘邦又分封了十个同姓王,他们都是刘邦的子、侄、兄弟。但是刘邦规定:诸侯王国的地位与郡相等,王国的相国、大夫必须由中央委派,代表中央处理政务;没有中央的虎符,诸侯王不得擅自发兵和违反中央的政令。在诸侯王以外,刘邦还分封了许多侯国,这些侯国的地位与县相等,大多是封给有功之臣的。这样一来,西汉初年的地方制度是郡县制和诸侯国并存的。

刘邦自起兵反秦后,一直南征北战,几次身负重伤,后来虽然当上了皇帝,但为了清除一批诸侯王和有功大臣对皇权的威胁,不得不带病亲自出征平叛。公元前196年农历12月在平息淮南王英布的叛乱中,刘邦又被流箭所伤,这使他本来就有病的身体更加虚弱,回到长安后就病死了,终年六十二岁。

刘邦四十八岁起兵反秦,五十五岁战胜项羽当了皇帝。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平民百姓成为帝王的人。

西汉的昌盛与衰落

西汉初年,由于连年战争,经济萧条,国家贫穷,到处是一片凄凉景象。那时侯,皇帝出门,都找不出四匹毛色一样的马驾车,而将相则只能乘牛车。大城市的人口不到原来的十分之二三。

刘邦曾路过一个县,这个县原来有三万户人家,而到刘邦时只剩下五千家,刘邦还说这个地方很繁荣。以后,刘邦听从大臣陆贾修养生息的策略:

①让士兵复员,回家生产,免除若干年的徭役;

②让战时逃亡在外的人回家,发还原有的田宅;

③释放一些奴婢为平民;

④把田租定为十五税一。

这些措施,使西汉经济迅速恢复起来。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到西汉中期武帝刘彻时,经济繁荣,国力雄厚,西汉进入鼎盛时期,人口已达到三千万,是中国封建社会前期人口的最高峰。那时,国家的粮仓丰满,新粮食压着旧粮食,有的还流出了仓外,府库里的铜钱很多,因多年不用,穿钱的绳子烂了,铜钱散落在地上,无法计算钱有多少。那时侯,大街小巷到处都有马,田野里牛马成群。

到汉武帝时西汉的疆域:南到南海;东到东海;西到葱岭(今新疆西南部)、巴尔喀什湖(今哈萨克斯坦境内)、费尔干纳盆地(今吉尔吉斯境内);西南至云南、广西及越南的北部、中部;北到大漠(今蒙古国);东北延至朝鲜半岛。

到了西汉元帝刘筮以后,由于宦官当政,外戚专权,贪官暴敛,酷吏横行,国内矛盾日益尖锐,终于导致了王莽代汉。汉元帝是一个柔弱、没有主见的君主,他在位时,任用宦官石显,当时的石显权倾朝野,打击正直官员,致使百官处处小心,得过且过。

到汉元帝的儿子汉成帝刘骜时,外戚“王氏七侯”(汉成帝母亲王政君的七个兄弟:兄阳平侯王风,弟安成侯王崇,庶弟平阿侯王潭,成都侯王音,红阳侯王立,曲阳侯王根,高平侯王逢时)专权。

到汉成帝的侄子汉哀帝刘欣时,重用男宠董贤。汉哀帝死后,九岁的汉平帝刘衍继位,太皇太后王政君的侄子王莽掌管朝政,汉平帝十三岁时,王莽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汉平帝。随着年龄的增长,汉平帝对王莽的专权跋扈日益不满,经常口出怨言,在十四岁时被王莽毒死。

为了掌握朝政,王莽从汉宣帝的二十三个玄孙中选出一个两岁的刘婴为皇太子,自己摄政。公元8年农历12月,王莽在末阳宫前殿登基称帝,改国号为“新”,废刘婴为安定公,西汉灭亡。

西汉王朝自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建国,至公元8年西汉灭亡,共历十二帝,二百一十年。

标签: 西汉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消失的古国之柔然历史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柔然

    “柔然”一词,有认为是“聪明、贤明”之意,或认为含有“礼义、法则”之义,或认为源于阿尔泰语的“异国人”或“艾草”等。柔然最盛时,其势遍及大漠南北,北达贝加尔湖畔,南抵阴山北麓,东北

  • 历史上消失的古国之鲜卑历史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鲜卑

    东汉时期的鲜卑鲜卑,东胡族的一支。秦汉时,游牧于今西拉木伦河与洮儿河之间。附属于匈奴。北匈奴西迁后,进入匈奴故地,并其余众,势力强盛。桓帝时,首领檀石槐建庭立制,组成行军事政联合体。分为东、中、西三部,各置大人率领。檀石槐死后,联合体瓦解,有步度根、轲比能等首领各拥所部,附属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有慕

  • 历史上消失的古国之鲜卑历史简介之二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鲜卑

    慕容廆继承了涉归的汗位,成为了包括吐谷浑部的慕容部最高领袖。。吐谷浑与慕容廆的牧场并没有区分,所以,两个部落放牧的牲畜时常相遇。一次,吐谷浑和慕容廆两部的马在一处草场上嘶咬起来。弟弟慕容廆为此勃然大怒,认为这场马斗是吐谷浑蓄意所为。他派人指责吐谷浑说:“父汗在时早已分给你牛羊,你为何不走

  • 上古时代的时间划分 上古时代的帝王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上古时代

    一般上古时代是指文字记载出现以前的历史时代。对世界各地上古时代的定义也因此不同。在中国上古时代一般指夏以前的时代。在两河流域和埃及一般指公元前5000年以前的历史时代。因为上古时代没有当时直接的文字记载,那个时候发生的事件或人物一般无法直接考证。这些事件和人物也往往带有神话色彩。中国上古时代传说的帝

  • 范仲淹推行的庆历新政为何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范仲淹

    范仲淹所处的时代,宋王朝已经立国七八十年,虽还处于其较为强盛的时期,但仍内忧外患。北方的辽人和西北方的羌人对宋王朝的锦绣江山虎视眈眈。自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与辽国订立“澶渊之盟”起,宋王朝每年必须向辽国上贡白银10万两,绢20万匹,这就像给大宋王朝的经济发展压上了一块沉

  • 战国时期的东西周两小国怎么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战国

    西周和东周,我们知道,是历史上的两个时期,是后世人在区分周王朝前期的统一和后期的分裂时候的称呼,用以区分。但是令人很奇怪的是,战国时期同时也存在一个“东周国”和一个“西周国”,是两个国家,并不是两个时期。这是为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两个国家,这两个国家

  • 明朝皇帝到底有多专制?收天下之权以归一人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明朝

    “收天下之权以归一人”明代极端君主专制政体公元14至15世纪之交,中国封建社会开始步入晚期;封建社会固有的各种矛盾空前激化。明朝自宣德以后,历代君主大都荒淫腐朽,不理朝政,或荒嬉无度如武宗,或专事玄修如世宗,或静摄深宫如神宗,或童昏暗昧如熹宗,但皇权却不曾坠地不收。历史上迭出

  • 历史上的秦二世胡亥:为了皇权杀了12个兄弟及10个公主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胡亥

    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富二代”应该出现在秦朝,以胡亥为代表的秦始皇的儿子们,是那个时代“富二代”的典型代表。因为,秦始皇不仅缔造了大一统的封建帝国,而且把天下财富通通揽在怀里。当初,秦始皇把自己命名为始皇帝,初衷是想让自己的儿孙们继承自己的伟业和财富

  •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疆域分界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战国

    战国时期华夏诸国的周围分布有许多蛮夷戎狄。靠近中原地区的戎狄,先后被韩、赵、魏、秦并合,遂与华夏族融合。东夷、淮夷也为齐、鲁等所融合。南方越族的许多地方成为楚国领地。较远的如北边的林胡、楼烦,原居晋、陕、冀北部和内蒙古地区,先曾为晋、秦、燕大敌。战国时受赵、燕攻击,渐次退出长城以外,为匈奴所并。战国

  • 周朝一共统治天下多少年?周朝又是怎样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周朝

    周朝分为“西周”(公元前11世纪中期-公元前771年)与“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两个时期。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宗周),成王五年营建东都成周洛邑;西周末年,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姬宜臼从镐京东迁雒邑后,此后周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