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楚汉之争因什么而起?刘邦和项羽为什么要划分天下

楚汉之争因什么而起?刘邦和项羽为什么要划分天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374 更新时间:2024/2/16 11:36:25

楚汉之争是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楚汉战争最终实现了西汉王朝的大一统,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楚汉战争历时4年多,战地之辽阔,规模之巨大,用兵韬略之丰富,前所未有。那么这场战争又是如何打响的呢?

战争起因

项羽率北路楚军于巨鹿之战一举歼灭秦军主力40余万,自恃功劳最大,并取得了诸侯上将军地位,统率诸侯之兵,实力雄厚。

与此同时,刘邦率另一路楚军所率义军亦转战于河南,招降纳叛,屡破秦军,先行入关接受秦王子婴投降。按照楚怀王“先入定关中者王之”之约,刘邦欲称王于关中。

项羽亦率诸侯军40余万直奔关中。项羽自认功高,自恃强大,遂自行分封天下,并拒绝把先入关的刘邦封为关中王,将其改封到汉中(郡治南郑,今陕西汉中)为王,王巴蜀、汉中三郡,引起刘邦不满。并任秦三降将分别为雍王、塞王和翟王,监察并围堵刘邦。

与此同时,齐相田荣因未从项羽入关而未得到分封,对项羽三分齐地亦甚不满。而原赵国大将军陈馀自认为与张耳功等到,张耳为诸侯王而自己仅为列侯食三县不满,且亦不满项羽逐故王赵歇王代。

项羽入关

汉元年十月,刘邦进至灞上(今陕西西安市东南),秦王子婴投降,秦朝灭亡。依据反秦义军“盟主”楚怀王与天下“先入定关中者王之”的约定,刘邦理应称关中之王,又闻项羽欲立章邯于关中,号雍王,于是派兵驻守函谷关(今河南灵宝老城东南北寨村之北),以防诸侯入关。同时,宣布废除秦朝苛政,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项羽自认为功劳最大。然而胜利在即之际,却被刘邦抢先进入关中,夺取了胜利果实,自然怒气冲天,于是率诸侯军40余万入关。汉元年十二月,项羽命英布攻破函谷关,进驻新丰鸿门(今陕西临潼东),意图消灭刘邦军。刘邦军不足10万,自料力不能敌,于是还军灞上,并竭力拉拢项羽的叔父项伯请为调解,并亲赴鸿门谢罪,示以诚意,并表示归顺,项羽决心动摇,放走了刘邦。

数日后,项羽引兵西进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火烧宫殿,大火三月不灭。时韩生劝谏项羽:“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羽却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于是烹杀谏者,放弃了建都关中形胜之地的良好抉择。

戏下分封

项羽上书义帝请封功臣,怀王回复“如约”。项羽大怒,不遵义帝之命,自主分封。汉元年(公元前206年)二月,项羽尊楚怀王为义帝,立十八诸侯。而割梁楚九郡自王之,号“西楚霸王”。

四月,诸侯兵罢戏下,各就国。

项羽封刘邦为汉王,以“巴、蜀亦关中地“为由,封以刘邦,刘邦贿于项伯又求封得汉中。是以刘邦定都南郑(今陕西汉中)。又将关中地区分为三部,封秦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分别为雍王、塞王、翟王,合称“三秦”,企图通过他们控制关中,将刘邦困锁在汉中巴蜀地区。

汉中韬晦

刘邦被改封到汉中,初不欲就国,谋攻项羽,萧何进言曰:“汉水上应天汉。汉中,据有形胜,进可攻退可守,秦以之有天下”。

于是采纳萧何建议,屈就汉王封号,招贤纳士以图天下,同时确定了收用巴(郡治江州,今重庆市北嘉陵江北岸)、蜀(郡治成都,今四川成都),还定三秦,东向以争天下的方略。

四月,忍忿前往汉中(郡治南郑,今汉中市城东)就国,而张良亦回韩国就任韩相。刘邦去汉途中烧毁所过栈道,防止诸侯军偷袭,并借此表示无东向之意,以麻痹项羽。项羽亦于同时班师彭城。

至汉中后,故项羽帐下执戟郎中韩信因不受重用而弃楚归汉。后经过萧何举荐于汉元年五月任大将军。刘邦积极为回师关中做准备。

山东复乱

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四月,诸侯罢戏下,各就国。

韩王成因无功,又韩相张良与刘邦相善,故项羽将其留在彭城,贬爵为侯。故燕王韩广不愿徙王辽东,新燕王臧荼攻杀之于无终,并其国。

五月,齐相田荣不满项羽分封,击新齐王田都,田都奔楚。原齐王、新封胶东王田市畏惧项羽,前往胶东就国,田荣怒,追杀之,遂自立为齐王,不久又攻杀济北王田安。这样田荣击并三齐,并予彭越将军印,令其击楚。

汉二年十月,赵将陈馀因不满项羽分封,从齐王田荣处借兵,与自己三县之兵一起攻常山王张耳,张耳败归汉。陈余迎立代王赵歇复为赵王,自为代王,命夏说为相守代,自己留辅赵王。

同月,项羽自己亦作乱,密令九江王英布遣将杀害义帝于郴县。

标签: 楚汉之争

更多文章

  • 中国历史上四次著名的“清君侧”事件盘点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清君侧

    长期以来,中国历史上总是时不时出现清君侧事件。而所谓清君侧呢,实质就是某些人借着清除皇帝身边的奸佞小人,再趁机杀了皇帝自己上位。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四次著名的清君侧事件。一、刘濞刘濞(前216年前154年),沛郡丰邑(今徐州丰县)人,汉高祖刘邦之侄,西汉诸侯王,性格剽悍勇猛。公元前196年,二十岁的

  • 辽穆宗耶律璟的为政举措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辽穆宗

    耶律璟(931969),小字述律,后周为了避庙讳(信祖郭璟)而称之为耶律明,是辽太宗耶律德光的长子,母为靖安皇后萧氏。即位前封寿安王。天禄五年(951年)九月,辽世宗耶律兀欲被耶律察割等人所杀,时耶律璟随征在军中,诛察割,即帝位,成为大辽第四任皇帝。由此,帝位再次回归辽太宗一脉。耶律璟是中国历史上有

  • 辽朝金朝的官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辽朝,金朝

    辽朝官制辽朝是契丹贵族建立的政权,在皇帝之下设立了两套官僚机构:一是北院,掌管朝廷大政及契丹本部事物;另一是南院,掌管境内汉人州县等事。俗称北面官、南面官。北面官设有北、南枢密院,有枢密使、知枢密院事等为其长官。北枢密院掌管全国军政,类似唐朝的兵部;南枢密院掌管铨选、丁赋等政。枢密院下还设北、南宰相

  • 元朝灭亡的原因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元朝

    元朝的败亡,其主要原因在于其政治黑暗,民族歧视和政治压迫政策。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政局不稳,皇帝大多不理国政,贪图享受,腐化至极,经臣钩心斗角,欺上瞒下,朝廷横征暴敛,经济越来越衰,激起广大人民的反抗。各地农民起义,指向元朝。元朝在历史潮流面前衰亡。元朝中期频繁更换皇帝,仅在1307年(大德十一年)

  • 元朝藩属国盘点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元朝

    元朝的藩属国有高丽、缅甸、安南、占城及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与伊儿汗国等国。北有漠北诸部、南有南洋诸国、西有四大汗国。其中有两个直属的藩属国,即高丽王朝与缅甸蒲甘王朝,分别建立征东行省与缅中行省。西北方面,1268年窝阔台汗国的海都意图夺回汗位而联合钦察汗国与察合台汗国反元,史称海都之乱。直到130

  • 元仁宗的政治举措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元仁宗

    元仁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1285年4月9日1320年3月1日),是我国元朝时第四位皇帝。在位9年。享年35岁。在元朝历代皇帝中,仁宗是最有文化底蕴的,一位较有作为之君。史书称他“遵世祖通儒术。用汉臣,求言图治”。他是继忽必烈之后推行“汉法&r

  • 匈奴有自己的文字吗? 他们是否也有史书资料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匈奴

    说到匈奴其实真的是和秦汉前前后后打了几百年啊,那么有的人要问了,我们华夏是有文字和史料记载的,那么匈奴他们有没有呢?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些事情一起来探秘寻找揭秘看看吧,感兴趣的网友一定别错过了!匈奴人没有自己的文字,当然也不会有自己的史书。匈奴是游牧民族,比起农业民族,游牧民族的经济特点是&ldquo

  • 清朝晚期的同治中兴失败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同治中兴

    说起清朝的盛世,很多人都会想到康乾盛世。但是清朝后叶还有一次同治中兴。那么什么是同治中兴?同治中兴为什么会失败呢?下面带着这些问题,跟随小编一起看一看吧!什么是同治中兴?指的就是封建末期接触资本主义改革的历史趋势而出现的短暂的经济发展社会和平的阶段。这个时期许多的措施实行使得许多中国人接触并深受西方

  • 清朝为什么不沿袭嫡长子继承制?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清朝

    自古以来,历代王朝大多采用嫡长子继承制。然而,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却反其道而行之。那么,清朝为何不采用嫡长子继承制?清朝皇子是如何继承皇位?清朝皇帝和历史上王朝一样实行世袭。太祖努尔哈赤之后的11帝都是他的子孙。但是袭位方式与历代不大同。历代由皇帝的嫡长子继位,并且要先预立为太子。清朝不守这个规矩,

  • 清朝为什么大兴文字狱?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清朝,文字狱

    虽然历朝历代都有文字狱,而明清最为出名。据说,明清两朝因所谓的“文字狱”牵连甚广,动辄数万人陪葬。那么,清朝为何大兴文字狱?文字狱又有哪些故事呢?清朝统治者一面开科取士,笼络汉族读书人,软化他们的抗清意识;一面用“文字狱”来打击、压制具有强烈抗清意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