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匈奴有自己的文字吗? 他们是否也有史书资料

匈奴有自己的文字吗? 他们是否也有史书资料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948 更新时间:2024/1/22 10:13:24

说到匈奴其实真的是秦汉前前后后打了几百年啊,那么有的人要问了,我们华夏是有字和史料记载的,那么匈奴他们有没有呢?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些事情一起来探秘寻找揭秘看看吧,感兴趣的网友一定别错过了!

匈奴人没有自己的文字,当然也不会有自己的史书。匈奴是游牧民族,比起农业民族,游牧民族的经济特点是“散漫”,没有定居生活,人口分散,社会集中程度很低,财富无法积累和集中,这就很难产生文字,因为文字的学习和使用是很“贵”的。

堆帛书,战国时代还没有纸,字只能写在丝帛上,那时写字真是一件非奢侈的事情。

要知道古代汉人说话并不是“之乎者也”的,文言文不是古人说话的样子,只是写文章才用的。因为写字非常花钱,最开始甚至不是“写”,而是“刻”,不是用笔,而是用刀,那是费力又费钱,所以才要惜墨如金,所以汉语写下来必须要简化,以此来降低写字的成本。

新文化运动后,汉语开始用白话文书写,这背后其实有很深的技术革命的支撑。

直到近代,机器大生产出来以后,钢笔啊,纸啊,墨啊的成本大大降低了,我们才写得起白话文,你让古人写白话文试试,分分钟让你倾家荡产。而今天我们为什么写文章那么啰索,动不动就长篇大论呢?就是因为写字太容易了,敲几下键盘就可以了,纸啊、墨啊的通通都可以省了,成本真正降到最低了。

另一方面,文字的出现是大规模的交流的需要,特别是远程交流的需要,这一点对游牧民族来说也没有必要。因为游牧民族的分散性决定了他一般很难统一起来,游牧民族建立的帝国都是军事联盟型的,不是官僚制的郡县制的大一统帝国,匈奴的内部,实际上仍然是各管各的,只是有一个共同首领单于罢了。

所以游牧民族本身一般不需要文字,因为古代的文字是用来进行远程信息传递的,特别是政府信息传递的,汉字为什么那么早就产生了,因为商朝有着高度发达的政治机构,政府行政通过大量的文书进行,当官最主要的事情,就是看文件和写文件嘛。

而匈奴人严格的来说,根本就没有汉人意义上的那种官僚机构式的政府,单于是最高首领,单于之下的各种“王”,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日逐王等等,都是大小不等的部落首领,各管各的事,相互之间没有“文书行政”的需要。有事说句话就行了。所以《史记》说,“匈奴毋文书,以言语为约束。”

居延汉简,是汉代边关行政文书的汇编,上图这页是在汇报甲渠侯误死马驹的事情。

匈奴只有在和外人打交道时才有“文字”的需求,比如后来和汉朝打交道,开始写信,最著名的就是匈奴单于写给刘邦的老婆吕后的那封看起来像“情书”,实际上是赤裸裸的威胁的信:

孤偾之君,生于沮泽之中,长于平野牛马之域,数至边境,愿游中国。陛下独立,孤偾独居。两主不乐,无以自。愿以所有,易其所无。

这信当然是找汉人帮他写的,用的自然也是汉文。匈奴后来攻占西域以后,对西域各国进行控制,也要利用到文书,单于就经常给西域各国写信,指挥他们做事,这些信应该自然也是找西域人用西域各国自己的文字写的。

因此,到目前为止,无论是历史记载还是考古发掘,都没有发现匈奴语的文字。

标签: 匈奴

更多文章

  • 清朝晚期的同治中兴失败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同治中兴

    说起清朝的盛世,很多人都会想到康乾盛世。但是清朝后叶还有一次同治中兴。那么什么是同治中兴?同治中兴为什么会失败呢?下面带着这些问题,跟随小编一起看一看吧!什么是同治中兴?指的就是封建末期接触资本主义改革的历史趋势而出现的短暂的经济发展社会和平的阶段。这个时期许多的措施实行使得许多中国人接触并深受西方

  • 清朝为什么不沿袭嫡长子继承制?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清朝

    自古以来,历代王朝大多采用嫡长子继承制。然而,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却反其道而行之。那么,清朝为何不采用嫡长子继承制?清朝皇子是如何继承皇位?清朝皇帝和历史上王朝一样实行世袭。太祖努尔哈赤之后的11帝都是他的子孙。但是袭位方式与历代不大同。历代由皇帝的嫡长子继位,并且要先预立为太子。清朝不守这个规矩,

  • 清朝为什么大兴文字狱?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清朝,文字狱

    虽然历朝历代都有文字狱,而明清最为出名。据说,明清两朝因所谓的“文字狱”牵连甚广,动辄数万人陪葬。那么,清朝为何大兴文字狱?文字狱又有哪些故事呢?清朝统治者一面开科取士,笼络汉族读书人,软化他们的抗清意识;一面用“文字狱”来打击、压制具有强烈抗清意识的

  • 清朝的正式名称是什么?满人汉人叫法需区别对待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清朝

    说到清朝的这个叫法其实真的是很有说法的,其实清朝正式的名称也是有说法的,不仅仅是叫清朝了,那么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真正的清朝正式的名称叫什么吧,话说满人的叫法和汉人的叫法晚清不一样的,到底是怎么样的别错过了!清朝的国号发生过好几次变化,要说他的正式名称,不同时期不一样,而且同一时

  • 明朝国号的由来 “大明”国号的由来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明朝

    公元1368年农历正月,朱元璋在南京登上皇帝宝座,建立了大明王朝。朱元璋为什么要把国号定为大明?得从明教说起。明教是波斯人摩尼所创,所以也叫摩尼教。摩尼教认为世界上存有两种对立的力量,叫做明暗两宗,明是光明,是善,是理;暗是黑暗,是恶,是欲。公元694年,摩尼教传入我国,被称之为明教。公元845年,

  • 明朝中期张居正“一条鞭法”简介 一条鞭法施行的历史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张居正,一条鞭法

    在一条鞭法实施以前,明朝传统的赋役制度是将赋和役分开征调的。赋以田为对象,分成夏税和秋粮,向田主征收;役的对象是人丁,官府需要力役时,按户出丁,轮流应役。官府分别把每户的田地和户口,记录在鱼鳞图册和黄册上,作为征调赋役的依据。随着土地兼并的扩展,户丁逃亡,田地隐匿,使得这两个文册的记载十分混乱和失真

  • 明朝中期壬寅宫变简介 壬寅宫变的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壬寅宫变

    壬寅宫变是发生在明朝嘉靖年间,由宫女们意图杀死明世宗嘉靖皇帝的一次失败事件。由于此事发生在壬寅年,所以称之为“壬寅宫变”。当时明世宗,也就是嘉靖皇帝朱厚熜为求长生不老,要以“吸风饮露之道”成仙。古人还有以蕉叶待露的习俗。在园中可植蕉数株,每早,阔叶上必

  • 扬州十日简介 扬州十日杀了多少人?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扬州十日

    扬州十日又称扬州屠城,是指史可法督率扬州人民阻挡清军入城的守卫战失败以后,清军对扬州城内人民展开的大屠杀。当时幸存者王秀楚的《扬州十日记》中和明末史学家计六奇的《明季南略》记载,屠杀共持续十日,仅被收殓的尸体就超80万具,故名“扬州十日”。扬州在激烈抵抗后失陷,清兵屠戮劫掠,

  • 称帝后的朱元璋为何要废掉宰相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元璋

    宰相自古就是皇上的得力助手,可是到了明代,宰相制却被朱元璋废掉了,这是为什么呢?在中国历史上,宰相的权力被描述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说明宰相的权力是很大的。那么,在明代以前,宰相制为何一直存在着呢?原来,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在中央与地方上的关系上,是不断扩大中央的权力,在中央政权内部,是不断强化皇

  • 明朝的特务机构东厂、西厂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东厂

    东厂是明代的特务机构。“靖难之役”后,明成祖朱棣为了清除建文帝朱允炆余党,缉查谋反、大逆及所谓“奸党”,同时,也用来对付政治上的反对派,于1420年在北京东安门外设立东厂。东厂在各地都设有分支机构。东厂的首领称为东厂掌印太监,也称厂主和厂督,是宦官中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