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周朝的官职有哪些_周朝的官职制度_周朝官职分类

周朝的官职有哪些_周朝的官职制度_周朝官职分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026 更新时间:2024/2/16 11:37:41

周代,巫史的地位大大下降,担任中央政府最高职务的是太师、太傅、太保,合称“三公”。他们辅佐周,统领百官,执掌朝政,是周王朝的中枢职官。而担任这些职务的一般都是有威望的贵族。如姜尚在武王时便曾为太师,协助武王灭商。周公也曾担任太师,并在成王年幼的时候摄政7年。周公的儿子伯禽也做过太师和太保。

“三公”之下的政务官是卿士,通有二至三人,总管王朝的军事、行政和外交。卿士之下,设有分管具体事务的司徒、司马和司空,他们被称作“三有司”或“三有事”、“三事大夫”。具体说,司徒(金作“司土”)管土地、户口和徒役;司马管军队和军赋;司空(金文作“司工”)管百工及营建。此外,尚有掌管刑狱治安的“司寇”,掌管接待宾客的“大行人”等。

除政务官外,周王朝还有掌管神事、教育、秘书等部门的太史。太史由夏商的巫史演变而来,其职权范围虽远不如夏商,但其地位仍然很高,与三公、卿士不相上下。这一类型的官员还有“内史”,掌管策命卿大夫之事;有“御史”(或称“柱下史”),掌保管图书档案;有“太卜”,掌管占卜;有“乐师”,掌管音乐及贵族子弟教育。

宫廷事务官方面,则有总管周王家务的“太宰”(或称冢宰),掌管王家膳食的“膳夫”,掌管周王衣冠的“缀衣”,掌管王家车马的“太仆”,负责周王侍卫的“虎贲”,等等。

春秋时期,中原各国的职官仍沿用西周的旧名,但因王室衰微,周天子失去了其天下共主的地位,所以周王朝的“三公”及卿士们也就无权去支配诸侯国了。而诸侯国便各自为政。其时,各国主管国政的中枢之官被泛称为“执政”,执政之外,各国还设有司徒、司马、司空、司寇等众卿。如孔子便曾担任过鲁国的司寇。

标签: 周朝

更多文章

  • 东周时期春秋70个诸侯国介绍盘点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东周

    1、齐国齐国是周朝诸侯国之一,姜姓。田氏代齐后,史称“田齐”,妫姓。是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一。春秋初期,齐与主要竞争对手鲁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公元前689年,齐襄公灭鲁的与国纪,扫除东面障碍。公元前686年,公孙无知杀襄公自立,公子纠奔鲁,公子小白奔莒。次年,无知被杀。鲁伐

  • 东周时期春秋70个诸侯国介绍盘点 之二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东周

    公元前312年,秦、魏、韩出兵救燕,败齐于濮水之上。次年,赵武灵王召燕公子职于韩,派兵护送回燕,立为燕昭王。昭王即位于燕破之后,立志报仇雪耻,卑身厚币招聚天下贤士,得乐毅等人,励精图治,燕从此强大。这一时期,燕国设有两个都城,上都为蓟,下都为武阳(今河北易县东南),但也有一说认为汉良乡县为燕的中都。

  • 白区党组织是如何支援红军长征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长征

    央广网10月24日消息红军长征期间,在国民党统治区逐步恢复和建立起来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坚持地下斗争,以不同方式支援红军,为红军长征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到达陕北后的红二方面军一部(资料图)中共中央迁往中央革命根据地后,在白区的派出机构是中共上海中央局和中共中央北方局。上海中央局代表中共中央领导党在

  • 张格尔叛乱是如何被平定的_张格尔是谁_张格尔叛乱起因经过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张格尔叛乱

    乾隆年间,清政府平定南疆大小和卓之乱,统一天山南北后,为了缓和民族矛盾,清政府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使当地维吾尔族民众得以休养生息。随着时间的流逝,清政府派遣驻扎新疆地区的各级官吏开始贪污腐败。嘉庆时,他们与当地维吾尔族官员狼狈为奸,坏事干尽:随意增加赋税,残酷压榨百姓,敲诈勒索老百姓。当地老百姓对此

  • 诸葛亮为评价益州为什么会前后不一样?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诸葛亮

    说到诸葛亮其实大家都很喜爱和佩服这个人的,是真的是一位很有才能的人,但是其实有的时候也不见得,话说其实诸葛亮对于益州这个地方的评价还是前后不一样的,那么这是为什么,是因为当时的时局发生了变化,还是说当时诸葛亮看走眼了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分析揭秘看看吧!“横看成岭侧成峰&rdquo

  • 汉武帝要灭掉匈奴的真实原因是什么?只是因为边境的威胁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汉武帝

    汉武帝灭匈奴,这件事情很多人都知道,经过文帝景帝两代的积累,汉武帝已经具备了与匈奴对抗的实力,因此北击匈奴就成为了汉武帝功绩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不过,为什么汉武帝对于匈奴如此憎恨,一定要灭掉它呢?只是因为匈奴对于汉朝国境的威胁吗?这的确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但其实还有一个原因,是什么呢?汉武帝是历史

  • 孙权是否需要为吴国的灭亡负责?吴国灭亡与孙权有何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孙权

    三国时期吴国君主孙权,是一个不仅后世人羡慕,当时连曹操都羡慕的人才,尽管自己有曹植这样才华横溢的儿子,还是要感叹一句,生儿子就应该像孙权这样才行,可见孙权的才能的确超乎寻常。不过,孙权死后,距离吴国灭亡,中间又隔了好几代君主,为什么有人认为,孙权还需要为吴国的灭亡负责呢?三国时期,吴国与魏国、蜀国鼎

  • 燕云十六州什么时候夺回来的?燕云十六州为什么威胁北宋150年?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燕云十六州

    说起燕云十六州可能大家还不太熟悉,不知道是哪。其实燕云十六州就是今天的北京、天津以及河北北部地区、山西北部地区。后晋开国皇帝因为反对唐朝,所以借助契丹的力量建立后晋政权,但条件是要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所以后来辽国的边境已经扩展到了长城沿线,关键是后来中原的几个朝代都没能收复燕云十六州,到了北宋时

  • 汉朝为什么没办法灭绝匈奴?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匈奴

    其实汉朝时期的军事能力已经非常强了,为什么依然不能把匈奴灭绝呢?汉武帝就是因为对匈奴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才让他成为了汉朝最强皇帝。但哪怕是这样,匈奴还是存货了下来。主要是当时中原部队去草原打仗并没有很大的优势,而且草原面积很大,部落非常分散,想要全局剿灭几乎不可能。而且还有些少数民族一直在汉朝和匈奴

  • 秦朝焚书坑儒的主张是谁发起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秦朝,焚书坑儒

    受了成语“焚书坑儒”的影响,很多人都会以为焚书和坑儒是同一件事,其实是两件事,发生在两个时期。今天先来聊聊焚书。焚书是谁的主张?是秦始皇吗?不是的。历史上有两个人主张并最终促成了焚书。巧的是,两次焚书都发生在秦。第一次发生在秦孝公时代。提出者是商鞅。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改革。商